專利名稱: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散熱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器。
背景技術:
[0002]電路板上一般焊接有多種電子元器件,有的電子元器件是發(fā)熱量高的元件,為了將這些發(fā)熱量高的元件工作時的熱量盡快散發(fā)出去,一般會給這些發(fā)熱量高的電子元器件單獨配置散熱器?,F有的散熱器有很多種,隨著電子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為提高電子產品的性能,對各種電子產品中設置的使電子元件散熱的散熱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擴大散熱面積是各種傳熱方式中的有效途徑,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增加散熱葉片使散熱面積增大,但是易導致散熱器的體積和重量增大,進而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限制,同時,散熱葉片通常只有一側與底板固定,長期使用會使散熱葉片不穩(wěn)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較好的解決發(fā)熱量高的電子元器件的散熱問題及散熱葉片的穩(wěn)定性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0003]中國專利CN201709074U提供了一種散熱器,包括主體,主體的側面具有多個翅片,翅片的兩面呈波浪型,使得散熱面積增加,而且能夠有效加強空氣對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發(fā)熱量高的電子元器件的散熱問題,但是沒有解決翹片的穩(wěn)定性問題,而且散熱效果有待進一步提聞。發(fā)明內容[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散熱器,包括散熱片、散熱底板,所述散熱片的一側與所述散熱底板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桿和鰭片,所述支撐桿上設有凸塊,所述散熱片上設置有鰭片,所述散熱片的另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支撐桿與所述散熱片通過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的配合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散熱底板固定連接。[0005]每個所述散熱片(I)上設有2個所述凹槽(6)。[0006]所述凸塊(5)的數量與所述凹槽(6)的數量相同。[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散熱片上鰭片的設置使散熱面積大大增加,有效加強了空氣對流,在不增加散熱器體積和重量的情況下、在有限的空間內很好的解決了發(fā)熱量高的電子元器件的散熱問題,支撐桿的增加使散熱片在使用過程中較牢固,不易損壞,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解釋說明。[0010]圖中,1、散熱片,2、散熱底板,3、支撐桿,4、鰭片,5、凸塊,6、凹槽。[0011]如圖1所示,散熱片I的一側與散熱底板2固定連接,另一側設置有凹槽6,支撐桿3上設有凸塊5,凸塊5的數量與凹槽6的數量相同,支撐桿3與散熱片I通過凸塊5與凹槽6的配合固定連接,每個散熱片I上有兩個凹槽6,支撐桿3的兩端分別與散熱底板2固定連接,散熱片I上還設置有鰭片4。[0012]使用例:[0013]使用時,熱量經過散熱片I及散熱片I上的鰭片4,將熱量散出,達到散熱目的。[001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器,包括散熱片(I)、散熱底板(2),所述散熱片(I)的一側與所述散熱底板(2)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桿(3)和鰭片(4),所述支撐桿(3)上設有凸塊(5),所述散熱片(I)上設置有鰭片(4),所述散熱片(I)的另一側設置有凹槽(6),所述支撐桿(3)與所述散熱片(I)通過所述凸塊(5)與所述凹槽(6)的配合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散熱底板(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散熱片(I)上設有2個所述凹槽(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5)的數量與所述凹槽(6)的數量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器,包括散熱片、散熱底板,所述散熱片的一側與所述散熱底板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桿和鰭片,所述支撐桿上設有凸塊,所述散熱片上設置有鰭片,所述散熱片的另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支撐桿與所述散熱片通過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的配合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散熱底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散熱片上鰭片的設置使散熱面積大大增加,有效加強了空氣對流,在不增加散熱器體積和重量的情況下、在有限的空間內很好的解決了發(fā)熱量高的電子元器件的散熱問題,支撐桿的增加使散熱片在使用過程中較牢固,不易損壞。
文檔編號H05K7/20GK202979545SQ2012205849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蔡敏 申請人:天津市承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