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信的
技術領域:
:,特別是涉及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和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無線信號,如Wi-Fi(無線保真),由于其便捷性,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增強無線信號的覆蓋范圍同時節(jié)約成本,用戶經常使用移動終端作為中轉節(jié)點對無線信號進行中轉,供其他終端進行通信。但是,其他終端通信的鏈路增加了中轉節(jié)點,通信的路徑增加,導致通信出現異常的概率增加。例如,如果由于本機連接的無線信號的原因導致本機無法上網,會直接導致其他橋接到本機的終端無法上網。在通信異常的情況下,需要用戶經常手動檢查作為中轉節(jié)點的移動終端是否出現異常,在異常時進行修復,不僅技術門檻高,而且操作繁瑣。技術實現要素:鑒于上述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無線信號中轉時檢測異常并修復的技術門檻高、操作繁瑣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和相應的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應用在移動終端中,所述方法包括: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所述前端通信鏈路為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當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還包括:當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恢復正常時,關閉所述第二中轉模式,返回執(zhí)行所述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的步驟。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在第一中轉模式中,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的步驟包括: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目標終端;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的步驟包括: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所述目標終端;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在第一中轉模式中,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的步驟包括: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目標終端;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的步驟包括: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所述目標終端;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的步驟包括:當預置的定時器計時結束時,檢查網絡是否連通;當連續(xù)N次網絡不連通,則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當連續(xù)M次網絡連通,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和/或,當檢測到斷開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當檢測到連接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優(yōu)選地,所述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的步驟還包括:當首次連接目標終端時,啟用定時器;當未連接目標終端時,取消定時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應用在移動終端中,所述裝置包括: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用于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前端鏈路檢測模塊,用于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所述前端通信鏈路為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第一中轉模式關閉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用于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二中轉模式關閉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恢復正常時,關閉所述第二中轉模式,返回調用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包括:第一路由器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第一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目標終端;第一包轉發(fā)配置模塊,用于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包括:第一基站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第二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所述目標終端;第一路由建立子模塊,用于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包括:第二基站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第三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目標終端;第二路由建立子模塊,用于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包括:第二路由器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第二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所述目標終端;第二包轉發(fā)配置模塊,用于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優(yōu)選地,所述前端鏈路檢測模塊包括:連通檢測子模塊,用于在預置的定時器計時結束時,檢查網絡是否連通;第一異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連續(xù)N次網絡不連通,則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第一正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連續(xù)M次網絡連通,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和/或,第二異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斷開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第二正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檢測到連接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優(yōu)選地,所述前端鏈路檢測模塊還包括:定時器啟用子模塊,用于在首次連接目標終端時,啟用定時器;定時器取消子模塊,用于在未連接目標終端時,取消定時器。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實施例在第一中轉模式中,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目標終端,以在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自動對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若檢測到通信異常時,則關閉第一中轉模式,進而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目標終端,以在目標終端與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一種中轉模式出現通信異常時,切換另一種中轉模式,保持正常進行通信,實現了自動的異常檢測與修復,避免了用戶手動對作為中轉節(jié)點的移動終端進行檢查,降低了技術門檻,提高了操作的簡便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2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3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中繼模式的拓撲圖;圖4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熱點模式的拓撲圖;圖5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6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網絡連接1與網絡連接2處于連接狀態(tài)時的檢測流程的示例圖;圖7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網絡連接1處于斷開狀態(tài)、網絡連接2處于連接狀態(tài)時的檢測流程的示例圖;圖8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網絡連接1處于連接狀態(tài)、網絡連接2處于斷開狀態(tài)時的檢測流程的示例圖;圖9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的結構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照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1,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實際應用中,本發(fā)明實施例可以應用在移動終端中,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字助理、穿戴設備(如眼鏡、手表等)等等。該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可以包括Android(安卓)、IOS、WindowsPhone、Windows等等,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制。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可以啟動第一中轉模式,以第一方式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并橋接一個或多個目標終端,如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等,經過移動終端的中轉,使得目標終端可以接收第一無線接入點發(fā)送的通信數據,也可以將目標終端發(fā)送的通信數據傳輸至第一無線接入點,進而傳輸至外部的網絡。步驟102,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前端通信鏈路為移動終端與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在具體實現中,可以啟動一后臺服務daemon,由該后臺服務daemon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在一個示例中,可以設置一具有固定周期(如5秒)的定時器,即每一次計時結束,則重新啟動進行計時。當預置的定時器計時結束時,后臺服務daemon可以通過發(fā)起一次向專屬外部服務器地址的ping操作等方式,檢查網絡是否連通。當連續(xù)N次網絡不連通,則確定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其中,N為正整數,如5。當連續(xù)M次網絡連通,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其中,M為正整數,如5。需要說明的是,N與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制。在本示例中,當首次連接目標終端時,啟用定時器。此外,當未連接目標終端時,取消定時器。在另一個示例中,如果移動終端同時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第二無線接入點,當移動終端與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出現通信異常時,ping操作等方式可能轉由移動終端與第二無線接入點的鏈路執(zhí)行,可能出現檢測移動終端與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通信正常的情況。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在本示例中,后臺服務daemon可以檢測移動終端與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前端通信鏈路是否斷開。當檢測到斷開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當檢測到連接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步驟103,當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如果移動終端與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出現通信異常的情況,則移動終端可以關閉第一中轉模式,以其他方式進行中轉。在關閉第一中轉模式時,可以保留前端通信鏈路,不關閉該前端通信鏈路,持續(xù)對該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當檢測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恢復正常時,關閉第二中轉模式,返回執(zhí)行步驟101,重新啟動第一中轉模式。當然,在關閉第一中轉模式時,也可以關閉該前端通信鏈路,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制。步驟104,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可以啟動第二中轉模式,使得目標終端與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保持通信。其中,第二中轉模式為與第一中轉模式不同的中轉模式。在第二中轉模式中,以第二方式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并橋接一個或多個目標終端,如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等,經過移動終端的中轉,使得目標終端可以接收第二無線接入點發(fā)送的數據,也可以將目標終端發(fā)送的數據傳輸至第二無線接入點,進而傳輸至外部的網絡。其中,第一無線接入點、第二無線接入點并不相同,但均屬于無線接入點(WirelessAccessPoint,AP),AP是一個無線網絡中的特殊節(jié)點,包括路由器、基站等等,通過這個無線接入點,無線網絡中的其它類型節(jié)點可以和無線網絡外部以及內部進行通信。本發(fā)明實施例在第一中轉模式中,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目標終端,以在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自動對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若檢測到通信異常時,則關閉第一中轉模式,進而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目標終端,以在目標終端與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一種中轉模式出現通信異常時,切換另一種中轉模式,保持正常進行通信,實現了自動的異常檢測與修復,避免了用戶手動對作為中轉節(jié)點的移動終端進行檢查,降低了技術門檻,提高了操作的簡便性。參照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步驟201,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中轉模式為中繼模式。如圖3所示,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301,移動終端302連接路由器301,通過中繼的方式中轉路由器301的無線信號。在實際應用中,移動終端的Wi-Fi通常有三種功能:station、softAP、P2P。其中,station(工作站):表示連接到無線網絡中的設備,這些設備通過AP,可以和內部其它設備或者無線網絡外部通信。softAP:表示使用應用實現AP的功能,讓移動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路由,讓別的站點鏈接。P2P(Peer-to-Peer):又稱Wi-FiDirect,可以支持在沒有AP的情況下,兩個Wi-Fi設備直連并通信。在具體實現中,可以調用WifiManager中的getWifiState()方法,檢測移動設備是否開啟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當檢測到station節(jié)點已開啟時,則可以通過調用ConnectivityManager提供的接口getNetworkInfo(),將ConnectivityManager.TYPE_WIFI作為參數傳入,檢測station節(jié)點是否連接無線接入點。如果返回的NetworkInfo對象不為null,并且isConnected()為true,確認已連接AP。步驟202,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目標終端。如圖3所示,如果移動終端302已連接到有效AP,則可以向Wi-Fi模組發(fā)送中繼指令,啟動Wi-Fi中繼,連接目標終端303、目標終端304、目標終端305,等等。其中,Wi-Fi模組又名串口Wi-Fi模塊,屬于物聯網傳輸層,可以將串口或TTL電平轉為符合Wi-Fi無線網絡通信標準的嵌入式模塊,內置無線網絡協議IEEE802.11b.g.n協議棧以及TCP/IP協議棧。在具體實現中,可以檢測station節(jié)點連接的無線接入點所在的第一信道,并計算與第一信道互不干擾的第二信道,否則,中繼功能因信道設置引起的信道干擾而導致的轉發(fā)數據能力較低、中繼性能較差的問題。獲取用于登錄移動設備的登錄信息,如服務集標識SSID和密碼。計算服務集標識的第一長度以及密碼的第二長度。將第二信道、服務集標識、第一長度、密碼和第二長度封裝在中繼指令中,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的Group模式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如wpas_p2p_group_add_with_ssid(wpa_s,1,freq,ht40,ssid,passphrase,ssid_len,passphrase_len)(freq為第二信道,ssid_len為第一長度,passphrase為密碼,passphrase_len為第二長度),以在第二信道按照第一長度廣播服務集標識。步驟203,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具體實現中,可以通過echo屬性值開啟包轉發(fā)功能,以支持在移動終端中Wi-Fi的不同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echo1>/proc/sys/net/ipv4/ip_forward此外,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一種或多種:1、包轉發(fā)的配置信息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發(fā)送包轉發(fā)的配置信息至Wi-Fi模組,以在station節(jié)點與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調用通過系統地址表服務iptables發(fā)送路由表至Wi-Fi模組,該路由表中包括P2P節(jié)點的第一IP地址與station節(jié)點的第二IP地址的路徑。調用通過系統的地址表服務iptables發(fā)送地址轉換功能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的配置信息至Wi-Fi模組,NAT將自動修改IP報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以對P2P節(jié)點的第一IP地址進行偽裝。當然,在發(fā)送路由表和NAT之前,還可以清除在先的路由表。Iptables、NAT配置的配置信息如下:#removeoldrules(清理在先的路由表)iptables-Fiptables-tfilter-Fiptables-tnat-F#BringupNATrulesiptables-tnat-APOSTROUTING-s192.168.49.0/24-d0.0.0.0/0-jMASQUERADE其中,假設中繼設備(即移動設備)的IP段是192.168.49.0,發(fā)送BringupNATrules可以將192.168.49.0/24網段為源地址的數據包進行重新封包、解包處理,偽裝為0.0.0.0/0的源地址,轉發(fā)到station上。2、域名系統DNS的配置信息。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發(fā)送域名系統DNS的配置信息至Wi-Fi模組,以將P2P節(jié)點接收的通信數據進行轉發(fā)。在具體實現中,可以調用系統中的地址表服務iptable發(fā)送基于傳輸控制協議TCP的域名系統DNS的網關地址至Wi-Fi模塊;命令格式為:iptables-tnat-IPREROUTING-i(中繼設備名)-ptcp--dport53-jDNAT--to-destination(路由器網關)可以調用系統中的地址表服務iptable,發(fā)送基于開放式系統互聯協議UDP的域名系統DNS的網關地址至Wi-Fi模塊。命令格式為:iptables-tnat-IPREROUTING-i(中繼設備名)-pudp--dport53-jDNAT--to-destination(路由器網關)如上,給中繼設備(即移動終端)添加TCP和UDP的DNS網關地址,在配置DNS后,輸入的IP地址會被DNS服務器解析,實現網絡通信。步驟204,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其中,所述前端通信鏈路為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步驟205,當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可以關閉station節(jié)點與P2P節(jié)點實現的中繼模式。步驟206,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中轉模式為熱點模式。如圖4所示,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401,移動終端402連接基站401,通過熱點的方式中轉基站401的無線信號。步驟207,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所述目標終端。如圖4所示,如果移動終端402已連接到有效AP,則可以按照SSID和密碼下發(fā)發(fā)送softAP的指令,啟動便攜式熱點softAP,連接目標終端403、目標終端404、目標終端405,等等。需要說明的是,由于softAP工作的無線頻段既支持2.4GHz,又支持5GHz,所以在設置softAP一般需要選擇工作的頻段。步驟208,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移動終端的內部數據連接時,建立虛擬網卡設備(rmnet0)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p2p0)間的路由。p2p0作為無線網卡設備,工作在softAP模式,允許其他無線station設備連接以建立無線局域網,并具有為子網設備分配IP地址(DHCP)功能;rmnet0對通過p2p0轉發(fā)到此設備的通信數據進行地址偽裝。在移動終端上通過實現網絡命令集,在softAP建立的無線局域網內,到達p2p0的數據包,轉發(fā)到rmnet0外網網關,并把數據包的內網的IP地址偽裝為rmnet0獲取到的外網IP地址,相應的,通過rmnet0轉入的外網的數據包,轉發(fā)到p2p0內網的網關IP地址。參照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步驟501,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步驟502,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目標終端。步驟503,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中轉模式為中繼模式。如圖4所示,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401,移動終端402連接基站401,通過熱點的方式中轉基站401的無線信號。如果移動終端402已連接到有效AP,則可以按照SSID和密碼下發(fā)發(fā)送softAP的指令,啟動便攜式熱點softAP,連接目標終端403、目標終端404、目標終端405,等等。步驟504,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所述前端通信鏈路為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步驟505,當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可以關閉softAP節(jié)點實現的熱點模式。步驟506,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步驟507,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所述目標終端。步驟508,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中轉模式為中繼模式。如圖3所示,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301,移動終端302連接路由器301,通過中繼的方式中轉路由器301的無線信號。如圖3所示,如果移動終端302已連接到有效AP,則可以向Wi-Fi模組發(fā)送中繼指令,啟動Wi-Fi中繼,連接目標終端303、目標終端304、目標終端305,等等。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以下通過具體的示例來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鏈路的切換方法。移動終端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即中繼模式,又稱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在此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中,網絡連接1為移動終端與路由器之間的連接,網絡連接2為移動終端與目標終端之間的連接。如圖6所示,在網絡連接1和網絡連接2都處于連接狀態(tài)時,啟動定時器α,若定時器到期,則后臺服務daemon執(zhí)行ping專屬服務器地址的操作,并判斷ping是否返回正常,如果返回正常,則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返回異常,則記錄異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若定時器到期,則后臺服務daemon執(zhí)行ping專屬服務器地址的操作,并判斷ping是否返回正常,如果返回正常,則清空異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返回異常,則判斷是否連續(xù)異常達5次。如果未連續(xù)異常達5次,則記錄異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連續(xù)異常達5次,則關閉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即熱點模式,又稱蜂窩網-WLAN熱點拓撲模式。在此蜂窩網-WLAN熱點拓撲模式中,啟動定時器α,若定時器到期,則后臺服務daemon執(zhí)行ping專屬服務器地址的操作,并判斷ping是否返回正常,如果返回正常,則記錄正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返回異常,則重新啟動定時器α。若定時器到期,則后臺服務daemon執(zhí)行ping專屬服務器地址的操作,并判斷ping是否返回正常,如果返回異常,則清空正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返回正常,則判斷是否連續(xù)正常達5次。如果未連續(xù)異常達5次,則記錄正常計數,重新啟動定時器α,如果連續(xù)正常達5次,則關閉蜂窩網-WLAN熱點拓撲模式,恢復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如圖7所示,在網絡連接1處于斷開狀態(tài)、網絡連接2處于連接狀態(tài)時,后臺服務daemon如果檢測到網絡連接1斷開,則取消定時器α,關閉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啟動蜂窩網-WLAN熱點拓撲模式。后臺服務daemon檢測網絡連接1是否恢復,如果是,則關閉蜂窩網-WLAN熱點拓撲模式,恢復WLAN-WLAN中繼拓撲模式,如果否,則間隔一定的時間,重新檢測網絡連接1是否恢復。如圖8所示,在網絡連接1處于連接狀態(tài)、網絡連接2處于斷開狀態(tài)時,后臺服務daemon如果檢測到全部網絡連接2斷開,則取消定時器α,減少資源浪費,如果檢測到網絡連接2恢復連接,則重啟(重新啟用)定時器α。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fā)明實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某些步驟可以采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于優(yōu)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并不一定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必須的。參照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的結構框圖,應用在移動終端中,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塊: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1,用于啟動第一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一無線接入點和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前端鏈路檢測模塊902,用于對前端通信鏈路進行檢測,所述前端通信鏈路為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之間的鏈路;第一中轉模式關閉模塊903,用于在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時,關閉所述第一中轉模式;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4,用于啟動第二中轉模式,分別連接第二無線接入點和所述目標終端,以在所述目標終端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中轉模式關閉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恢復正常時,關閉所述第二中轉模式,返回調用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1。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1包括:第一路由器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第一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目標終端;第一包轉發(fā)配置模塊,用于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4包括:第一基站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第二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所述目標終端;第一路由建立子模塊,用于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入點包括基站;所述第一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1包括:第二基站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連接所述基站;第三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開啟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以連接目標終端;第二路由建立子模塊,用于建立虛擬網卡設備與熱點虛擬網卡設備之間的路由,以在便攜式熱點softAP節(jié)點與移動通信數據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所述第二無線接入點包括路由器;所述第二中轉模式啟動模塊904包括:第二路由器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station節(jié)點連接所述路由器;第二終端連接子模塊,用于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下發(fā)發(fā)送中繼指令至Wi-Fi模組,以通過Wi-Fi的P2P節(jié)點連接所述目標終端;第二包轉發(fā)配置模塊,用于配置包轉發(fā)功能及配置信息,以在Wi-Fi的station節(jié)點與Wi-Fi的P2P節(jié)點之間轉發(fā)通信數據。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端鏈路檢測模塊902包括:連通檢測子模塊,用于在預置的定時器計時結束時,檢查網絡是否連通;第一異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連續(xù)N次網絡不連通,則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第一正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連續(xù)M次網絡連通,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和/或,第二異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斷開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異常;第二正常確定子模塊,用于在檢測到連接前端通信鏈路時,確定所述前端通信鏈路通信正常。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端鏈路檢測模塊902還包括:定時器啟用子模塊,用于在首次連接目標終端時,啟用定時器;定時器取消子模塊,用于在未連接目標終端時,取消定時器。對于裝置實施例而言,由于其與方法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裝置、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fā)明實施例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本發(fā)明實施例是參照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終端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終端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終端設備的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終端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終端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終端設備上執(zhí)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終端設備上執(zhí)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實施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鏈路的切換方法和一種鏈路的切換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