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與鍵盤有關,特別是指一種使用單一光源來完成電氣信號輸出的光控式按鍵開關。
背景技術:
就傳統的鍵盤而言,除了利用兩個金屬彈片之間的相互接觸來產生電氣信號之外,另外還有一種技術是利用光線遮斷的方式來完成電氣信號的輸出。簡單來說,當按鍵被壓下時,設置在按鍵內部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可以順利被光接收器所接收,此時會立刻發(fā)出電氣信號,一旦釋放對按鍵的壓力之后,光接收器會接收不到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這時候就不會有電氣信號產生。
然而在前述現有技術當中,每一顆按鍵是跟一個光源進行搭配,所以整個鍵盤就需要非常多組光源才能夠使用,如此的結構配置會增加結構方面的復雜度,同時也會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前述現有技術有改良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控式按鍵開關,其使用單一光源來完成電氣信號的輸出,進而達到簡化結構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包含有多個按鍵單元、多個光接收器及一發(fā)光單元。各該按鍵單元具有一按鍵座、一按鍵及一復位彈性件,該按鍵座具有一軸孔,該按鍵具有一鍵帽與一鍵軸,該鍵軸可上下位移地穿設于該按鍵座的軸孔內,而且,該鍵軸的頂端連接于該鍵帽,使得該按鍵能于一初始位置與一按壓位置之間相對該按鍵座上下動作,該復位彈性件設于該按鍵座與該按鍵之間,用將該按鍵保持在該初始位置;該多個光接收器的數目等于該多個按鍵單元的數目,該多個光接收器以一對一的方式鄰設于該多個按鍵座;該發(fā)光單元具有一光源與一導光件,該光源設于該多個按鍵單元的一側,用以發(fā)射一光線,該導光件對應于該光源且鄰設于該多個按鍵座,用以將該光源所發(fā)射的光線沿著一行進路徑導引至該光接收器;其中,當該多個按鍵位于該初始位置時,該多個按鍵的鍵軸離開該光線的行進路徑,當該多個按鍵位于該按壓位置時,該多個按鍵的鍵軸位于該光線的行進路徑上。
其中該按鍵的鍵軸由不透光材質所制成,該按鍵的鍵軸的底端具有一光線阻隔部,該光線阻隔部的寬度沿著該鍵軸的軸向保持不變。
其中該按鍵的鍵軸由不透光材質所制成,該按鍵的鍵軸的底端具有一光線阻隔部,該光線阻隔部的寬度沿著該鍵軸的軸向朝遠離該鍵帽的方向逐漸減少。
其中各該按鍵座的底端具有一透光部,該透光部位于該導光件與該光接收器之間,當該按鍵位于該初始位置時,該光接收器能經由該透光部接收到該導光件所導引的光線。
還包含有一電路板,該電路板設于該多個按鍵座的下方且承接住該導光件與該多個光接收器,并與該多個光接收器之間形成電性連接。
其中各該按鍵單元具有一透明密封蓋與一防水墊片,該透明密封蓋設于該按鍵座的底部且具有一軸套部,該軸套部套接該按鍵的鍵軸,該防水墊片設于該透明密封蓋的外周面。
其中該按鍵的鍵軸由透光材質所制成,該按鍵的鍵軸具有一折射部,當該按鍵位于該按壓位置時,該導光件所導引的光線經由該折射部來調整光通量。
其中該折射部為鋸齒結構、咬花結構或噴砂結構。
其中該按鍵的鍵軸由不透光材質所制成,該按鍵的鍵軸具有一反射面,當該按鍵位于該按壓位置時,該光線經由該反射面反射至該多個光接收器。
由上述可知,當該按鍵未受外力按壓而位于該初始位置時,該按鍵的鍵軸不會位于該光線的行進路徑上,此時不會產生電氣信號,當該按鍵受外力按壓而位于該按壓位置時,該按鍵的鍵軸會位于該光線的行進路徑上,此時會立即產生電氣信號,本實用新型是單一光源來完成電氣信號的輸出,進而達到簡化結構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外觀立體圖,主要顯示按鍵單元以并列的方式排列成一排。
圖2為圖1在倒放之后且省略電路板的外觀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外觀立體圖,主要顯示按鍵單元以并列的方式排列成兩排。
圖4為圖3在倒放之后且省略電路板的外觀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剖視圖,主要顯示按鍵位于初始位置。
圖6類同于圖5,主要顯示按鍵位于按壓位置。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剖視圖,主要顯示按鍵位于初始位置。
圖8類同于圖7,主要顯示按鍵位于按壓位置。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3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外觀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3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剖視圖,主要顯示按鍵位于初始位置。
圖11類同于圖10,主要顯示按鍵位于按壓位置。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3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另一視角的局部剖視圖,主要顯示按鍵位于按壓位置。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4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局部剖視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5實施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先參閱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10包含有多個按鍵單元20、一發(fā)光單元30、多個光接收器40,以及一電路板50。
所有按鍵單元20之間以并列的方式排列成一排(如圖1及圖2所示)或兩排(如圖3及圖4所示)。請再配合參閱圖5,每一個按鍵單元20具有一按鍵座21、一按鍵24及一復位彈性件28,按鍵座21具有一軸孔22,而且,按鍵座21的底端具有兩相對的透光部23,兩透光部23位于軸孔22的底端的周緣,按鍵24具有一鍵帽25與一鍵軸26,鍵軸26可上下位移地穿設于按鍵座21的軸孔22內,鍵軸26的頂端插接于鍵帽25的底面,鍵軸26的底端具有一光線阻隔部27。由此,按鍵24能于一初始位置P1(如圖5所示)與一按壓位置P2(如圖6所示)之間相對按鍵座21上下動作。此外,每一個按鍵單元20更具有一復位彈性件28,復位彈性件28設于按鍵座21與按鍵24的鍵軸26之間,用以對按鍵24提供復位效果,使按鍵24保持在如第5圖所示的初始位置P1。
光接收器40的數目等于按鍵單元20的數目。光接收器40以一對一的方式設置在按鍵單元20的按鍵座21的下方。
發(fā)光單元30具有一光源31與一導光件32。如圖1至圖4所示,光源31設于按鍵單元20的一側,導光件32呈條狀,導光件32設置在所有按鍵單元20的按鍵座21的下方且與光接收器40位于按鍵24的鍵軸26的兩相對側,導光件32的一端對應于光源31,使得導光件32能夠將光源31所產生的光線沿著一行進路徑導引至光接收器40。
電路板50設于所有按鍵單元20的按鍵座21的下方且承接住導光件32與每一個光接收器40,并與所有的光接收器40之間形成電性連接。
由上述結構可知,當按鍵24未受外力按壓而位于如圖5所示的初始位置P1時,按鍵24的鍵軸26位于按鍵座21的軸孔22內,所以按鍵24的鍵軸26的光線阻隔部27會離開光線的行進路徑,使得光接收器40能夠經由按鍵座21的透光部23接收到導光件32所導引的光線,此時不會產生電氣信號。當按鍵24受到外力按壓而位于如圖6所示的按壓位置時,按鍵24的鍵軸26的光線阻隔部27會伸出按鍵座21的軸孔22外且位于光線的行進路徑上,使得光接收器40無法經由按鍵座21的透光部23接收到導光件32所導引的光線,此時的光接收器40會傳送光學信號至電路板50,電路板50會將接收到的光學信號轉換成電氣信號后加以輸出。
在此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鍵軸26是因為鍵帽25受力按壓時產生由上而下的移動來對光線提供遮蔽效果,進而轉變成電氣信號。鍵軸26可以由不透光材質或透光材質所制成,假如鍵軸26是由不透光材質所制成,鍵軸26的光線阻隔部27的寬度可以沿著鍵軸26的軸向保持不變或是朝遠離鍵帽25的方向逐漸增加,若為寬度不變的狀況下,如圖5及圖6所示,對光線的遮蔽來產生電氣信號會是一個明顯的開關過程,若為寬度由大變小的狀況下,如圖7及圖8所示,對光線的遮蔽來產生電氣信號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如此可以對電氣信號做多段式的對應處理。
再如圖9至圖1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第3實施例中,每一個按鍵單元20提供一透明密封蓋60,透明密封蓋60設于按鍵座21的底部且具有一軸套部61,軸套部61套接鍵軸26的光線阻隔部27,以確保外界水氣不會從按鍵座21的底部進入按鍵座21內來影響按鍵24的動作,由此,當按鍵24位于如圖10所示的初始位置P1時,光接收器40能經由透明密封蓋60的軸套部61接收到導光件32所導引的光線,當按鍵24位于如圖11及圖12所示的按壓位置P2時,光接收器40會被按鍵24的鍵軸26的光線阻隔部27所阻擋而無法接收到導光件32所導引的光線。此外,每一個按鍵單元20再提供一防水墊片62,防水墊片62設于透明密封蓋60的外周面,使按鍵座21能進一步達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另一方面,請參閱圖13,在本實用新型第4實施例中,按鍵24的鍵軸26由透光材質所制成,并且設置一折射部28,折射部28可以是鋸齒結構、咬花結構或噴砂結構,讓光線在通過時會調整光通量,使最后產生的電氣信號能夠進行多段式的對應處理。
此外,除了采用遮斷及折射的方式,假如導光件32與光接收器40并非位于按鍵24的鍵軸26的兩相對側,而是一個在鍵軸26的側邊,另一個在鍵軸26的下方,如圖14所示,此時的鍵軸26可以由不透光材質所制成,并且設置一反射面29,當按鍵24位于按壓位置P2時,光線會經由反射面29反射至光接收器40,進而產生電氣信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光控式按鍵開關10使用單一光源31,并通過導光件32作為傳輸媒介來跟多個光接收器40進行配合,如此可以節(jié)省光源31的數量,進而達到簡化結構及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