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用于機動車輛起動器的微螺線管接觸斷路器和相應的起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大體涉及一種用于熱機起動器的接觸斷路器(1),包括:?帽(30);和?微螺線管(41),包括相對于所述帽(30)固定的線圈(42),和相對于所述帽(30)在起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平移移動的芯部(43)。所述接觸斷路器(1)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將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最終位置中的器件(51)。
【專利說明】
改進的用于機動車輛起動器的微螺線管接觸斷路器和相應的起動器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起動器的改進的微螺線管接觸器,以及涉及相應的起動器。本發(fā)明在用于功率電路的電磁接觸器的領域中具有特別有利的應用,所述功率電路特別是用于熱機起動器(特別是機動車輛的熱機起動器)的電馬達。
[0002]本發(fā)明特別地與所謂的停止和起動系統(tǒng)的起動器使用,該停止和起動系統(tǒng)使得特別可以根據(jù)交通條件停止和重新起動車輛的熱機。
【背景技術(shù)】
[0003]根據(jù)已知設計,用于功率電路的電磁接觸器包括移動觸點,其裝配在控制桿上。移動觸點被設計為與設置在接觸腔室中的功率端子接觸。該接觸器例如被使用,以便控制內(nèi)燃機起動器的電馬達的激活。
[0004]更特別地,圖1a至Ic顯示的電磁接觸器I設置有移動芯部3、固定芯部4和金屬殼體6或容器,其中設置有裝配在絕緣環(huán)形支撐件9上的吸入線圈81和保持線圈82。該支撐件9和殼體6的前端部居中地設置有用于移動芯部3的通道。
[0005]移動芯部3的端部連接至樞轉(zhuǎn)桿(未示出),其例如作用在起動器的起動裝置上,如文獻FR2795884所述。因此示出了齒對齒彈簧10,其可在起動裝置的小齒輪(未示出)沒有直接伸入到起動器環(huán)的情況下壓縮,該起動器環(huán)連接到熱機,還示出連接桿12,該連接桿連接到樞轉(zhuǎn)桿。
[0006]移動芯部3的另一端部設計為通過推過固定芯部4中的中央孔16而作用在控制桿15的前端部上,桿15的前部部分適配在該中央孔中以便滑動。
[0007]控制桿15支撐接觸板21。接觸板21相對于桿15橫向地延伸,以便與電路的兩個電端子26a、26b協(xié)作,且在它們之間建立電接觸。其中一個端子26a被設計為連接至電池的正端子,另一端子26b被設計為通過纜線連接至電馬達的具有正極性的電刷。
[0008]兩個端子26a、26b通過由電絕緣材料制成的帽30固定和支撐,該帽30確保容器6的后部的關閉。帽30通過將容器6的自由端部的材料彎回到帽30而被固定。
[0009]桿15支撐軸向壓縮彈簧32,其設置在桿15的肩部33與移動觸點21的面之間。接觸器I還包括復位彈簧38,其設置在帽30與控制桿15的止擋件之間。
[0010]另外,微螺線管41并入在其中一個端子26a中。該微螺線管41包括相對于帽30固定的線圈42,和相對于帽30平移移動的芯部43。該芯部43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移動,在初始位置中,芯部43的端部相對于端子26a突出,以便防止板21與端子26a之間的電接觸,在最終位置中,芯部43允許板21與端子26a之間的電接觸。復位彈簧46首先撐靠帽30的基部,其次撐靠與帽30相對定位的芯部43的端頭。該彈簧46確保芯部43復位到初始位置,以進一步切斷微螺線管41的供電。對于這樣的裝置的進一步細節(jié),例如可參考文獻FR2923869或FR2959891。
[0011]移動芯部3起初在所謂的閑置位置,芯部3在該閑置位置中與固定芯部4間隔開。板21則處于去激活位置,在該去激活位置中,板21與接觸端子26a、26b間隔開。微螺線管41因而沒有被供電,其芯部43通過復位彈簧46保持在初始位置中。
[0012]在發(fā)動機計算機的指令之后,線圈81和82被電激活,然后產(chǎn)生磁場。該磁場允許移動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軸向移位。移動芯部3的后端部與控制桿15的前端部接觸,然后使桿15沿接觸器I的后部的方向軸向地移位通過孔16,直到所述移動芯部3在所謂的磁化位置中撐靠固定芯部4。
[0013]桿15的移位具有將板21移位到所謂的預接合位置中的效果,在該位置中,板21與端子26b接觸,但保持與另一端子26a間隔開。為此目的,電力之前被供應到微螺線管41,使得其芯部43可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且因此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壓縮彈簧32則被壓縮。
[0014]當起動需求通過發(fā)動機計算機發(fā)出時,對微螺線管41的供電被切斷,使得芯部43—其不再能夠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可進入圖1c所示的最終位置。接觸板21然后建立與兩個端子26a、26b的接觸,這使得可以為起動器的電馬達供電。
[0015]問題在于,壓縮彈簧32具有存儲的機械能,使得當通過微螺線管41的線圈42的電流被切斷時,為了使接觸板21從預接合位置行進到激活位置,芯部43將傾向于在其最終位置與其初始位置之間振蕩,這將與板21產(chǎn)生沖擊,由此產(chǎn)生板21與接觸器26a、26b的端子之間的電接觸重新斷開的風險。
【發(fā)明內(nèi)容】
[001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提出一種用于熱機的起動器的接觸器而高效地消除該缺點,該接觸器包括:
[0017]-帽;和
[0018]-微螺線管,包括相對于所述帽固定的線圈,和相對于所述帽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平移移動的芯部,
[0019]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將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保持在最終位置或初始位置中的器件。
[0020]本發(fā)明由此使得能夠在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保持微螺線管的芯部,這在接觸板從預接合位置到激活位置時減小了釋放壓縮彈簧存儲的能量的過程中觀察到的振蕩效果。
[0021]另外,在初始位置中(即當微螺線管的線圈去激活時)芯部被磁體保持的實施例中,芯部防止接觸板在最終位置與端子接觸。在該實施例中,當線圈被供電時,芯部從初始位置移位到最終位置。
[0022]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處的磁體。
[0023]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處的磁性支撐件,其具有“U”的形式。
[0024]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當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建立通過所述磁性支撐件的磁通回路。當板處于激活位置時,這因此建立用于將螺線管芯部保持在最終位置上的磁力。
[0025]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包括電阻器,其裝配在所述微螺線管的線圈的端部與吸入線圈的端部之間。這允許電流通過螺線管的線圈,同時其控制開關斷開,以便產(chǎn)生足以將螺線管的芯部保持在最終位置中的磁力。
[0026]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包括復位彈簧,該復位彈簧定位在所述帽的基部與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的端部之間。
[0027]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接觸板附連到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使得在所述接觸板從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間,所述接觸板驅(qū)動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到其初始位置。
[0028]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使得,當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處于最終位置上時,間隙存在于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的頭部與所述接觸板的面之間。當微螺線管的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這使得可以防止微螺線管的芯部的端部與接觸板接觸。
[0029]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使得,當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處于最終位置上時,間隙存在于微螺線管的芯部的中間肩部與面向所述中間肩部的所述接觸板的面之間。這使得可以防止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的微螺線管的芯部的任何回彈,所述回彈產(chǎn)生接觸板與所述肩部之間的沖擊。
[0030]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包括中間部件,其裝配在復位彈簧與支撐接觸板的控制桿之間,所述中間部件被構(gòu)造為將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從最終位置升起到初始位置。
[0031]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使得,在所述接觸板的預接合位置中,所述中間部件處于與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間隔開的最終位置,使得線圈單獨將微螺線管的芯部保持在初始位置。
[0032]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當所述接觸板處于激活位置時,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自由地在所述接觸板與所述帽的基部之間移位。
[0033]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所述接觸器被構(gòu)造為,在所述接觸板的去激活位置中,撐靠所述微螺線管的芯部的所述中間部件確保所述芯部通過彈性器件的作用保持在最終位置。
[0034]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熱機的起動器,其包括前述的接觸器。
【附圖說明】
[0035]本發(fā)明將通過閱讀以下描述和研究附圖而被更好地理解。這些附圖僅通過本發(fā)明非限制性的示例提供。
[0036]已經(jīng)描述的圖1a至Ic是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接觸器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分別為閑置狀態(tài)、預接合狀態(tài)和激活狀態(tài);
[0037]圖2a至2c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接觸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分別為閑置狀態(tài)、預接合狀態(tài)和允許起動電馬達的激活狀態(tài);
[0038]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起動器的電控制電路的示意圖;
[0039]圖4a至4b是通過微螺線管產(chǎn)生的磁通的示意圖,分別為當圖3中的電路的開關Int_comm_2處于激活狀態(tài)和去激活狀態(tài)時;
[0040]圖5a至5c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設置有中間部件的接觸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分別為閑置狀態(tài)、預接合狀態(tài)和激活狀態(tài);
[0041]圖6a和6b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設置有氣動阻尼裝置的接觸器的第三實施例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分別為當微螺線管的芯部處于初始位置和最終位置時;
[0042 ]圖7是圖6a和6b中的衰減裝置的膜中的開口的詳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在以下說明書中,相同、相似或近似的元件在各圖中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將使用從前向后的軸向取向,其對應于根據(jù)圖2a_2c和5a_5c的從左向右的取向。
[0044]圖2a至2c示出接觸器I,其裝配在圖1a至Ic中的接觸器的位置上,且取代圖1a至Ic中的接觸器。該接觸器I例如被使用,以便控制內(nèi)燃機的起動器的電馬達的激活。
[0045]該電磁接觸器I設置有移動芯部3、固定芯部4和金屬殼體6或容器,其中設置有裝配在絕緣環(huán)形支撐件上的吸入線圈和保持線圈。該支撐件和殼體的前端部居中地設置有用于移動芯部3的通道。這些元件一沒有在圖2a_2c中示出,以便簡化圖示一與圖1a至Ic中所示的那些相同(見元件81、82和9)。
[0046]移動芯部3的端部連接至樞轉(zhuǎn)桿(未示出),其例如作用在起動器的起動裝置上,如文獻FR2795884所述。盡管沒有示出,起動器還包括齒對齒彈簧,在起動裝置的小齒輪(未示出)沒有直接伸入到起動器環(huán)(連接到熱機的)的情況下,所述齒對齒彈簧可被壓縮,還包括連接桿,該連接桿連接到樞轉(zhuǎn)桿,如圖1 a至I c所示。
[0047]移動芯部3的另一端部設計為通過推過固定芯部4中的中央孔16而作用在控制桿15的前端部上,桿15的前部部分適配在該中央孔中以便滑動。
[0048]控制桿15支撐接觸板21。接觸板21相對于桿15橫向地延伸,以便與電路的兩個電端子26a、26b協(xié)作,且在它們之間建立電接觸。其中一個端子26a被設計為連接至電池的正端子,另一端子26b被設計為通過纜線連接至電馬達的具有正極性的電刷。
[0049]兩個端子26a、26b通過由電絕緣材料制成的帽30固定和支撐,該帽30確保容器6后部的關閉。帽30通過將容器自由端部的材料彎回到帽30而被固定。
[0050]桿15支撐軸向壓縮彈簧32,其設置在控制桿15的肩部33與移動觸點21的面之間。接觸器I還包括復位彈簧38,其設置在帽30與控制桿15的止擋件之間。
[0051]另外,并入在端子26a中的該微螺線管41包括相對于帽30固定的線圈42,和相對于帽30平移移動的芯部43。芯部43定位在線圈42界定的開口中。芯部43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移動,在初始位置中,芯部43的端部相對于端子26a突出,以便防止板21與端子26a之間的電接觸,在最終位置中,芯部43允許板21與端子26a之間電接觸。
[0052]接觸板21附連到芯部43,從而在接觸板21從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間,接觸板21驅(qū)動芯部43到其初始位置。
[0053]為此目的,如圖2a清晰地可見,板21經(jīng)由開口裝配在芯部43的橫截面減小的部分431中。該部分軸向地通過心部43的頭部432以及中間肩部433界走,該頭部位于固走心部4一側(cè),該中間肩部位于芯部43的兩個端頭432、434之間。板21具有開口,其直徑基本上等于具有減小橫截面的部分的直徑,且小于端頭432和中間肩部433的直徑。該肩部433通過芯部43的直徑差異限定。
[0054]制造可例如通過將還沒有頭部432的部分433插入到接觸板21中的開口中而開始,然后部分433的端部被壓縮變形,由此形成頭部432。
[0055]根據(jù)另外的實施例,頭部432和板中的開口被形成為能夠以卡口形式裝配。換句話說,頭部432例如是矩形的,并且開口也是矩形的,使得在組裝期間能夠經(jīng)由開口將芯部43的頭部、然后是部分433插入到板中,然后將芯部43相對于板旋轉(zhuǎn)90°,使得矩形形式的頭部不再通過矩形形式的開口。
[0056]根據(jù)另一制造實施例,頭部432是墊圈,其固定在部分433上,例如通過夾持裝配、粘結(jié)或焊接。
[0057]接觸器I還包括定位在帽30的基部中的磁體51,以便當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確保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保持,從而盡可能地避免芯部43的反彈風險。當吸入線圈和保持線圈的電力被切斷時,復位彈簧38的力足夠強以將芯部43從磁體51脫開。
[0058]如圖2a所示,移動芯部3初始地在所謂的閑置位置,芯部3在該閑置位置中與固定芯部4間隔開。板21則處于去激活位置,在該去激活位置中,板21與接觸端子26a、26b間隔開。微螺線管41沒有被供電。芯部43通過拉動芯部43的頭部432的接觸板21保持在初始位置,而相對的頭部434撐靠線圈42的端部。
[0059]在發(fā)動機計算機的請求之后,吸入線圈以及保持線圈被電激活,然后產(chǎn)生磁場。該磁場允許移動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軸向移位,如圖2b所示。移動芯部3的后端部與控制桿15的前端部接觸,然后使桿15沿接觸器I的后部的方向軸向地移位通過孔16,直到所述移動芯部3在所謂的磁化位置中撐靠固定芯部4。
[0060]桿15的移位具有將板21移位到稱為預接合位置的位置中的效果,在該位置中,板21與端子26b接觸,但保持與另一端子26a間隔開。為此目的,電力之前被供應到微螺線管41,從而芯部43可抵抗撐罪中間肩部433的板21施加的力。芯部43由此保持在初始位置中。此外,復位彈簧38和壓縮彈簧32被壓縮。
[0061 ]當起動請求通過發(fā)動機計算機發(fā)出時,切斷對微螺線管41的供電,從而芯部43—其不再能夠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則可進入圖2c所示的最終位置。接觸板21則建立與兩個端子26a、26b的接觸(激活位置),這使得可以為起動器的電馬達供電。
[0062]將注意到,當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時,間隙優(yōu)選地存在于芯部43的頭部432與板21的面之間,該頭部面向固定芯部4一側(cè)。這使得可以當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時,防止芯部的頭部432與板21接觸。
[0063]間隙還存在于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中間肩部433與面朝所述中間肩部433的接觸板21的面之間。當芯部從初始位置行進到最終位置時,這使得可以防止芯部43的任何反彈在板21與中間肩部433之間產(chǎn)生沖擊。
[0064]當線圈81和82的電力被切斷時,移動芯部3不再朝向固定芯部4吸引,這導致移動芯部3經(jīng)由彈簧的作用復位到閑置位置,該彈簧位于容器6與移動芯部3的端部之間。軸向壓縮彈簧32、然后是復位彈簧38被減壓,且推壓控制桿15,這具有使接觸板21與端子26a、26b間隔開的效果。芯部43然后從磁體51脫開,被接觸板21驅(qū)動到其初始位置。芯部43的移位通過鄰接線圈42的頭部434限制。接觸板21則從激活位置行進到去激活位置。
[0065]替換地,如圖4a和4b所示,磁體51被磁性支撐件52替換,該磁性支撐件具有定位于帽30的基部處的“U”的形式。支撐件52被構(gòu)造為,當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時,建立磁通回路B2,其通過芯部43和磁性支撐件52。
[0066]圖3示出起動器的控制布線圖,其使得可以當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產(chǎn)生芯部43的磁性吸引力。
[0067]更具體地,端子26a連接到電池Batt的正端子,而另一端子26b經(jīng)由纜線連接到具有正極性的電刷。接觸板21可在這兩個端子26a、26b之間建立接觸,如之前所解釋的。具有負極性的電刷54連接到起動器的地線。附圖標記56和57分別對應于控制桿和起動器的驅(qū)動器。
[0068]吸入線圈和保持線圈彼此并聯(lián)連接,且通過第一控制開關Int_Comm_l連接到電池Batt的正端子。另外,微螺線管的線圈42首先連接到地線,其次通過第二控制開關Int_comm_2連接到電池Batt的正端子。
[0069]電阻器59裝配在微螺線管的線圈42的端部(位于Int_Comm_2開關側(cè)的那個端部)與吸入線圈的端部之間。
[°07°]當兩個控制開關Int_comm_l和Int_comm_2被激活時,微螺線管41被供電且將板21阻擋在預接合位置中。線圈42則產(chǎn)生磁通回路BI,通過芯部43,但沒有通過芯部43與其間隔開的支撐件52。
[0071 ]當微螺線管41的Int_Comm_2控制被釋放(或在直接起動的情況下)時,微螺線管41通過吸入線圈經(jīng)由電阻器59供電。微螺線管41則使得不可以產(chǎn)生足夠的力來阻擋板21,從而板21進入激活位置,芯部43進入最終位置。一旦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中,微螺線管的線圈42繼續(xù)經(jīng)由線圈81和電阻器59供電。線圈42則產(chǎn)生磁通回路B2,其通過磁性支撐件52和芯部43,這使得可以將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帽30的基部處。吸引力是低的,這是由于線圈42的供電強度減小和磁路的構(gòu)造。
[0072]當兩個控制器Int_comm_l和Int_comm_2被切斷時,沒有電流進入線圈42,其因而不再產(chǎn)生任何吸引力。在復位彈簧38的減壓期間,芯部43則被接觸板21驅(qū)動進入初始位置,其通過控制桿15移位。
[0073]應注意到,該類型的實施例可還應用于圖1a至Ic的接觸器,其中,微螺線管的芯部43具有傳統(tǒng)形式,復位彈簧46裝配在帽30的基部與芯部43的端頭之間。在該情況下,當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時,控制器Int_comm_2被釋放,而Int_comm_l被激活,通過磁通回路B2產(chǎn)生的磁力必須大于壓縮的復位彈簧46施加的力。在芯部從初始位置前進到最終位置期間,這使得可以避免芯部43的反彈。
[0074]在圖5a至5c的實施例中,接觸器I包括中間部件61,其裝配在復位彈簧46與控制桿15之間。另外,復位彈簧38位于控制桿15的止擋件與帽30之間。中間部件61被構(gòu)造為將芯部43從最終位置到初始位置從微螺線管41升起。
[0075]為此目的,中間部件61包括第一部分611,其軸向向前延伸且定位在芯部43的復位彈簧46與控制桿15的后端部之間。第二、中間部分612沿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方向從第一部分611的后端部徑向地延伸。第三部分613從中間部分612的后部面軸向向后地延伸。第四部分614沿芯部43的方向徑向地延伸。
[0076]如圖5a所示,移動芯部3初始地在所謂的閑置位置,芯部3在該閑置位置中與固定芯部4間隔開。板21則處于去激活位置,在該去激活位置中,板21與接觸端子26a、26b間隔開。電力沒有供應到微螺線管41。芯部43通過被復位彈簧46推壓的中間部件61保持在初始位置。實際上,中間部件61則經(jīng)由第四部分614的前部面撐靠鄰接線圈42的端部的芯部43的頭部434。中間部件61則處于所謂的初始位置。
[0077]在發(fā)動機計算機的請求之后,吸入線圈以及保持線圈被電激活,然后產(chǎn)生磁場。該磁場允許移動芯部3沿固定芯部4的方向軸向移位。移動芯部3的后端部與控制桿15的前端部接觸,然后使桿15沿接觸器I的后部的方向軸向地移位通過孔16,直到所述移動芯部3在所謂的磁化位置中撐靠固定芯部4,如圖5b所示。桿15的向后移位具有將中間部件61向后移位到最終位置的效果,在該最終位置中,中間部件61與芯部43的頭部434間隔定位,其釋放芯部43。中間部件61的第四部分614則位于設置在帽30中的凹部63中。控制桿15的復位彈簧38以及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復位彈簧46則被壓縮。
[0078]桿15的移位還產(chǎn)生將板21從去激活位置到預接合位置的移位,在該位置中,板21與端子26b接觸,但還保持與另一端子26a間隔開。為此目的,電力之前被供應到微螺線管41,從而保持在初始位置中的芯部43可抵抗撐靠芯部43與頭部434相對的端部的板21施加的力。壓縮彈簧32還由于板21壓靠端子26b而被壓縮。當中間部件61在最終位置中時,由此線圈42獨自將芯部43保持在初始位置中。
[0079]當起動請求通過發(fā)動機計算機發(fā)出時,切斷對微螺線管41的供電,從而芯部43—其不再抵抗板21施加的力一則可進入圖5c所示的最終位置。接觸板21由此建立與兩個端子26a、26b的接觸(激活位置),這使得可以為起動器的電馬達供電。由于中間部件61與頭部434間隔開,復位彈簧46不能產(chǎn)生復位能量,這防止板21與端子26a、26b之間的觸點再次斷開。芯部43則自由地在接觸板21與帽30的基部之間移位。
[0080]當吸入線圈和保持線圈的電力被切斷時,移動芯部3不再朝向固定芯部4吸引,這導致移動芯部3經(jīng)由彈簧的作用復位到閑置位置,該彈簧位于容器6與移動芯部3的端部之間。
[0081]軸向壓縮彈簧32、然后是復位彈簧38被減壓,這具有使接觸板21與端子26a、26b間隔開的效果。另外,復位彈簧46的減壓使得中間部件61從最終位置行進到初始位置。在該移位期間,中間部件61支撐在芯部43上,以便通過彈簧46的作用使其還從最終位置行進到初始位置,以及保持在該初始位置。芯部43的移位通過鄰接線圈42的頭部434限制。接觸板21則從激活位置行進到去激活位置。
[0082]如在第一實施例中一樣,應意識到,可以使用芯部43的保持器件,其具有“U”形式的磁體51或磁性支撐件52的形式,以便當芯部處于最終位置時限制芯部43的意外移位。
[0083]圖6a和6b示出變體實施例,其中,接觸器I包括用于微螺線管芯部43的移位的氣動阻尼的裝置71。在該情況下,如圖1a至Ic的實施例一樣,接觸器I包括復位彈簧46,其位于帽30的基部與具有徑向延伸部的頭部434之間,該徑向延伸部形成芯部43的止擋件。
[0084]更特別地,衰減裝置71包括設置有貫穿開口73的膜72。在該情況下,膜72在芯部43的外周邊與帽30的內(nèi)壁之間延伸。膜72保持楔在形成帽30的兩個部件301、302之間。膜72由此保持楔在兩個部件301、302卡固在一起的區(qū)域的位置中。另外,膜72膠合或優(yōu)選地包覆模制在芯部43的外周邊上。
[0085]膜72具有開口73,其尺寸根據(jù)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移位所產(chǎn)生的空氣流Fl、F2的方向而變化。當空氣流Fl從空間E的內(nèi)部朝向外部引導通過開口 73時,開口 73具有比當空氣流F2從所述空間E的外部向內(nèi)部引導通過開口 73時更大的直徑,該空間E通過膜72和帽30的基部界定。
[0086]為此目的,如圖7所示,當裝置71處于閑置狀態(tài)時,膜72中的開口73通過唇76界定,其朝向空間的外部彎曲。唇76則定位在位置PO中。
[0087]由此,當由芯部43沿帽30的基部的方向移位Dl產(chǎn)生的空氣流Fl通過開口73從空間E的內(nèi)部朝向外部行進時,這具有加強唇76的間隔的效果,以便最大化開口 73,且由此輔助輸出空氣流。唇76則在位置Pl中。芯部43的阻尼則是微小的的。
[0088]相反,當通過芯部43沿板21的方向移位D2產(chǎn)生的空氣流F2通過開口 73從空間E的外部朝向內(nèi)部行進時,這具有將唇76彼此拉近的效果,以便減小開口 73,且由此對抗輸入空氣流。唇76則在位置P2中。芯部43的阻尼則是巨大的。因此,當芯部沿板21的方向移位時,這限制了芯部43的移位的速度,以便防止板21與端子26a、26b之間的接觸的再斷開。
[0089]應意識到,前述說明不限制本發(fā)明,且執(zhí)行的細節(jié)被等同細節(jié)代替不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的偏離。
【主權(quán)項】
1.一種用于熱機的起動器的接觸器(I),包括: -帽(30);和 -微螺線管(41),包括相對于所述帽(30)固定的線圈(42),和相對于所述帽(30)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平移移動的芯部(43),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將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最終位置或初始位置中的器件(51、5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處的磁體(5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處的磁性支撐件(52),其具有“U”的形式。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當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時,建立通過所述磁性支撐件(52)的磁通回路。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電阻器(59),該電阻器裝配在所述微螺線管(41)的線圈(42)的端部與吸入線圈(81)的端部之間。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復位彈簧(46),該復位彈簧定位在所述帽(30)的基部與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端部之間。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接觸板(21)附連到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使得在所述接觸板(21)從激活位置移位到去激活位置期間,所述接觸板(21)驅(qū)動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到其初始位置。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使得,當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中時,間隙存在于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頭部(432)與所述接觸板(21)的面之間。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使得,當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處于最終位置中時,間隙存在于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中間肩部(433)與面向所述中間肩部(433)的所述接觸板(21)的面之間。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間部件(61),該中間部件裝配在復位彈簧(46)與支撐接觸板(21)的控制桿(15)之間,并且在于,所述中間部件(61)被構(gòu)造為將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從最終位置升起到初始位置。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使得,在所述接觸板(21)的預接合位置中,所述中間部件(61)處于與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間隔開的最終位置,使得線圈(42)單獨將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保持在初始位置。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當所述接觸板(21)處于激活位置時,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自由地在所述接觸板(21)與所述帽(30)的基部之間移位。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觸器,其特征在于,它被構(gòu)造為,在所述接觸板(21)的去激活位置中,撐靠所述微螺線管(41)的芯部(43)的所述中間部件(61)確保所述芯部(43)通過彈性器件(46)的作用而保持在最終位置。14.一種熱機的起動器,包括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觸器(I)。
【文檔編號】H01H51/06GK105940477SQ201580006088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9日
【發(fā)明人】J.S.梅特拉, T.格斯尼, J.桑切斯
【申請人】法雷奧電機設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