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直流電電纜,特別涉及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在的軌道交通電纜一般采用直流牽引用電纜,電纜在直流電壓下絕緣內(nèi)的電場強度與其電阻率成正比分布,電纜在運行中,電纜內(nèi)溫度升高,電阻率會受溫度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當電纜負載為零食,最大電場強度出現(xiàn)在導電線芯表面;加上負載后,最大電場強度有想絕緣表面移動的趨勢。因此,在絕緣材料選擇和厚度設計是不僅應保證在空載時線芯表面場強不超過其允許值,而在還應保證電纜在允許最大負載是,絕緣層表面的電場強度不超過其允許值。因此直流牽引電纜的絕緣材料的選擇極為重要。
[0003]軌道交通電纜設在地下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紫外線、防鼠、防白蟻、低煙無鹵阻燃等特殊要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防水、防紫外線、防鼠、防白蟻、低煙無鹵阻燃,同時具有良好的絕緣性的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包括設置在中心的動力線芯、在動力線芯周邊均勻分布的多條控制線芯;
所述動力線芯包括動力銅芯、及套在動力銅芯的第一乙丙絕緣體,在第一乙丙絕緣體外依次設阻燃無紡布包帶、鋁塑復合帶,鋁塑復合帶縱向纏繞在阻燃無紡布包帶上,PE內(nèi)護套套在鋁塑復合帶上、并擠壓鋁塑復合帶;
所述控制線芯包括控制銅芯、及套在控制銅芯的第二乙丙絕緣體,多齒卡扣件包括固定帶、設在固定帶上的齒件,控制線芯設在多齒卡扣件的齒件之間,固定帶擠壓控制線芯,使控制線芯與PE內(nèi)護套相接觸;
所述固定帶外依次包裹無堿玻璃布帶、聚烯烴外護套,聚烯烴外護套表設有0.1mm -0.14mm厚的銅帶或0.1mm — 0.14mm厚的非磁性不銹鋼帶。
[0006]進一步講,齒件內(nèi)部設有空氣柱。
[0007]進一步講,齒件表面為圓弧形。
[000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為了保證電纜優(yōu)良的電氣性能和降低成本,絕緣采用了非阻燃材料,而護層采用了具有防紫外線的無鹵低煙阻燃材料。絕緣和護層之間設計了一層厚度為I?2_的高阻燃隔火層,以實現(xiàn)電纜的阻燃或是提高電纜的阻燃等級。
[0009]電纜防水一般以徑向防水為主,采用一層不能滲水或難以透水的材料,將水分子阻擋在絕緣層以外,從而達到保護絕緣的目的。通常可采用鋁/塑粘劑綜合護層;也可以在絕緣和護層之間單獨設計一層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作為防水層,因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較好的韌度、耐磨及較低的透水性。采用膨脹型阻水帶纏繞在絕緣層的外表面,以便提升其縱向或是徑向的防水作用。0.12mm厚的銅帶或0.12mm厚的非磁性不銹鋼鋼帶來作為防鼠層,其效果明顯。
[0010]通過多齒卡扣件將控制線芯均勻的固定在動力線芯周邊。
[0011]齒件內(nèi)部設有空氣柱,空氣柱能加快電纜的熱量。
[0012]齒件表面為圓弧形,提高控制線芯與齒件接觸面積。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優(yōu)選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固定帶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動力銅芯1、第一乙丙絕緣體2、阻燃無紡布包帶3、鋁塑復合帶4、PE內(nèi)護套
5、控制銅芯6、第二乙丙絕緣體7、固定帶8、齒件9、無堿玻璃布帶10、聚烯烴外護套11、空氣柱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中,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包括設置在中心的動力線芯、在動力線芯周邊均勻分布的七條控制線芯;
動力線芯包括動力銅芯1、及套在動力銅芯I的第一乙丙絕緣體2,在第一乙丙絕緣體2外依次設阻燃無紡布包帶3、鋁塑復合帶4,鋁塑復合帶4縱向纏繞在阻燃無紡布包帶3上,PE內(nèi)護套5套在鋁塑復合帶4上、并擠壓鋁塑復合帶4 ;
控制線芯包括控制銅芯6、及套在控制銅芯6的第二乙丙絕緣體7,多齒卡扣件包括固定帶8、設在固定帶8上的齒件9,控制線芯設在多齒卡扣件的齒件9之間,固定帶8擠壓控制線芯,使控制線芯與PE內(nèi)護套5相接觸;
固定帶8外依次包裹無堿玻璃布帶10、聚烯烴外護套11,聚烯烴外護套11表設有
0.1mm — 0.14mm厚的銅帶或0.1mm — 0.14mm厚的非磁性不銹鋼帶。
[0018]優(yōu)選方案如圖2中,齒件9內(nèi)部設有空氣柱12,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中,齒件9表面為圓弧形。
[0019]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制作方法,銅導體絞制拉制(2類導體退火)一動力線芯和控制線芯乙丙絕緣擠制一配套、動力線芯成纜一成纜外繞包一層阻燃無紡布一縱包一層鋁塑復合帶一擠包PE內(nèi)護套一控制絕緣線芯均勻分布在內(nèi)護套周圍成纜一繞包兩層無堿玻璃布帶一繞包一層銅帶(內(nèi)平拖一根銅絲)一繞包兩層無堿玻璃布帶一低煙無鹵黑色防紫外線、防白蟻聚烯烴外護套擠制。
[0020]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的計術指標;
(O電纜的導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導體采用符合GB/3956-1997規(guī)定的第2類導體。導體表面光潔,無油污,無損傷絕緣的毛刺、銳邊及凸起或斷裂的單線。
[0021 ] (2)電纜絕緣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按照國家標準 GB/T 12706-2008《額定電壓 IKV (Um=L 2KV)到 35KV (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電纜絕緣應滿足阻燃、低煙、彎曲的要求,材料可以選用乙丙橡膠、聚氯乙烯或交聯(lián)聚乙烯。聚氯乙烯不能滿足低煙、低鹵要求。
[0022](3)電纜防水性能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電纜縱向阻水性能目前可以通過IEC 60502-1997 ANNEX D (normative)或GB/T12706.2-2002附錄D (標準性目錄)透水試驗來進行試驗和判定防水。
[0023](4)電纜的鎧裝應滿足要求:
即要考慮有足夠的硬度經(jīng)受鼠蟻的攻擊,又要有適當?shù)膹姸群蜕炻蕽M足生產(chǎn)上加工的要求,我公司參照國家標準GB/T 12706.2-2008附錄G的要求采用0.12mm軟銅帶重疊繞包,銅帶的最小厚度不小于標稱值的90%,繞包應圓整光滑。
[0024](5)電纜的護套應滿足要求:
電纜外護套用于保證電纜免于機械損傷等危害,參照國家標準GB/T 12706-2008《額定電壓IKV (Um=l.2KV)到35KV (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基本技術要求外護套厚度平均值應不小于標稱值,任一點最小厚度應不小于標稱值的80%。
[0025](6)電纜的成束阻燃試驗
該試驗適用于無鹵護套的電纜,試驗要求和方法應符合GB/T18380.33—2008規(guī)定。
[0026]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于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征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范圍。即在此范圍內(nèi)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包括設置在中心的動力線芯、在動力線芯周邊均勻分布的多條控制線芯; 所述動力線芯包括動力銅芯(I)、及套在動力銅芯(I)的第一乙丙絕緣體(2),在第一乙丙絕緣體(2)外依次設阻燃無紡布包帶(3)、鋁塑復合帶(4),鋁塑復合帶(4)縱向纏繞在阻燃無紡布包帶(3)上,PE內(nèi)護套(5)套在鋁塑復合帶(4)上、并擠壓鋁塑復合帶(4); 所述控制線芯包括控制銅芯¢)、及套在控制銅芯¢)的第二乙丙絕緣體(7),多齒卡扣件包括固定帶(8)、設在固定帶(8)上的齒件(9),控制線芯設在多齒卡扣件的齒件(9)之間,固定帶(8)擠壓控制線芯,使控制線芯與PE內(nèi)護套(5)相接觸; 所述固定帶(8)外依次包裹無堿玻璃布帶(10)、聚烯烴外護套(11),聚烯烴外護套(11)表設有0.1mm — 0.14mm厚的銅帶或0.1mm — 0.14mm厚的非磁性不銹鋼帶。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的齒件(9)內(nèi)部設有空氣柱(1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其特征是:所述齒件(9)表面為圓弧形。
【專利摘要】一種軌道交通動控復合電纜包括設置在中心的動力線芯、在動力線芯周邊均勻分布的多條控制線芯;動力線芯包括動力銅芯、及套在動力銅芯的第一乙丙絕緣體,在第一乙丙絕緣體外依次設阻燃無紡布包帶、鋁塑復合帶,鋁塑復合帶縱向纏繞在阻燃無紡布包帶上,PE內(nèi)護套套在鋁塑復合帶上;控制線芯包括控制銅芯、及套在控制銅芯的第二乙丙絕緣體,多齒卡扣件包括固定帶、設在固定帶上的齒件,控制線芯設在多齒卡扣件的齒件之間,固定帶擠壓控制線芯,使其與PE內(nèi)護套相接觸;固定帶外依次包裹無堿玻璃布帶、聚烯烴外護套,聚烯烴外護套表設有銅帶或非磁性不銹鋼帶。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能防水、防紫外線、防鼠、防白蟻、低煙無鹵阻燃,具有良好絕緣性。
【IPC分類】H01B7/22, H01B7/02, H01B7/28, H01B7/295, H01B7/282, H01B7/42
【公開號】CN105513680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00011
【發(fā)明人】陳沛榮, 盧皓, 胡建波, 楊永新, 楊德勝
【申請人】湖北紅旗電纜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