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接插件,具體涉及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
背景技術:
電連接器由插頭和插座組成,包含殼體、絕緣體、接觸件三大基本單元。當插頭和插座插合后,其中插針插入插孔,其中設置于插孔中的彈性單元(即簧片)使插針和插孔間產(chǎn)生接觸壓力,從而使電流可以在插針和插孔間傳輸。
現(xiàn)有技術中,插孔的彈性單元即簧片,有的采用在插孔上開槽收口,有的采用在插孔內(nèi)設置冠簧或線簧等結構形式,這些方式都是用于保證插針和插孔的可靠接觸。但存在以下缺點:一方面開槽收口結構的接觸件接觸長度較短,接觸面小,為雙點接觸,接觸電阻大,不利于大電流傳輸;對于冠簧結構的接觸件,接觸長度較長,為多點接觸,接觸電阻較小,接觸件插拔力大;對于線簧結構的接觸件,接觸長度較長,為多點接觸,接觸件插拔力小,但線簧絲細小負載能力差,不適于大電流傳輸;另一方面,簧片的電流承載值一定,無法適應不同電流負載的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電流負載能力強,通用性高。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包括簧片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片本體為條狀金屬;所述的簧片本體包括兩個彈性接觸部、一個連接部、兩個下陷部;所述的彈性接觸部高于所述的下陷部;所述的連接部連接兩個所述的彈性接觸部與兩個所述的下陷部。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還設有兩個脊部;所述的脊部位于彈性接觸部與下陷部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接觸部的最高點與下陷部的最低點高度差值為0.1-1.0mm。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為對稱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兩側各設有一觸角。
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接觸部的截面形狀為”S”形。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上還設有沖壓圓角;所述的沖壓圓角的數(shù)量為四個,所述的沖壓圓角位于簧片本體兩側。
進一步的,兩個相鄰所述的簧片本體中間組成沖壓間隙,所述的沖壓間隙大小為0.1-1mm。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的厚度為0.2mm。
進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體的寬度為1mm-2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實用新型,插針插入插孔時,設置于插孔內(nèi)的扭轉簧片受到插針的擴張產(chǎn)生扭曲變形,產(chǎn)生接觸壓力;通過扭轉片簧的扭曲變形自動調(diào)節(jié)彈性接觸面與接觸件之間的接觸位置,使接觸部位變形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由于每個扭轉片簧接觸時形成的都是線接觸,比其它接觸方式增加了接觸面積,從而有效的減小了接觸電阻,并且能減小電流在彈性單元中的傳輸距離;在相同尺寸規(guī)格的接觸件情況下增加連接器的負載能力,以滿足大電流通過;
(2)采用本實用新型,可根據(jù)電流大小的不同調(diào)整扭轉簧片本體的數(shù)量來適應,通用性強;
(3)結構簡單,生產(chǎn)安裝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4)應用范圍廣,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用于插孔式的電氣連接器導通,還能應用于平面接觸的電氣連接導通。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簧片本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簧片本體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簧片本體剖視圖C-C;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局部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應用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簧片本體1、插孔2、觸角11、彈性接觸部12、連接部13、下陷部14、沖壓圓角15、沖壓間隙16、脊部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6所示,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包括簧片本體1,如圖1所示,簧片本體1為條狀金屬;簧片本體1設有彈性接觸部12、連接部13、下陷部14;如圖3所示,連接部13的截面形狀為”S”形;彈性接觸部12高于下陷部14;彈性接觸部12與下陷部14的數(shù)量為兩個;連接部13連接兩個彈性接觸部12與兩個下陷部14;簧片本體1兩側各設有一觸角11。如圖2所示,簧片本體1為對稱結構,簧片本體1呈左右對稱。
如圖1所示,簧片本體1還設有兩個脊部17;脊部17位于彈性接觸部12與下陷部14之間。
如圖3所示,彈性接觸部12的最高點與下陷部14的最低點高度差值為0.1-1.0mm;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彈性接觸部12的最高點與下陷部14的最低點高度差值在0.65mm-0.7mm之間,接觸效果最佳。
如圖1、圖4、圖5所示,簧片本體1上還設有沖壓圓角15;沖壓圓角15的數(shù)量為四個,沖壓圓角15位于簧片本體1兩側。
如圖5所示,兩個相鄰簧片本體1中間組成沖壓間隙16,沖壓間隙16大小為0.1-1mm。
優(yōu)選的,簧片本體1的厚度為0.2mm。
優(yōu)選的簧片本體1的寬度為1.5mm。
下面結合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使用時,將扭轉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置于插孔2的內(nèi)孔內(nèi),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的觸角11裝入對應的凹槽,使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能可靠固定在插孔2內(nèi);插針插入后,扭轉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的扭轉結構的彈性接觸部12、脊部17形成多條曲線與插針和插孔連接,在插孔內(nèi)受插針的擠壓產(chǎn)生扭曲變形,通過扭曲變形,使在插針和插孔間產(chǎn)生接觸壓力,使插針和插孔連接可靠,彈性接觸部12與脊部17扭轉后充分包裹住插針,極大增加了接觸件的接觸面積,減小了接觸電阻,從而提高連接器的負載能力。
配合插針直徑時,簧片本體1的電流負載能力一定,通過電流評估公式,計算對應的簧片本體1片數(shù),截取相應片數(shù)進行卷成相對應的圓。在熱處理定形,當插針插入大電流電連接器雙觸點表帶簧片插孔時,插針插入后,扭轉簧片的扭轉結構的片簧形成多條曲線與插針擠壓產(chǎn)生扭曲變形,通過扭曲變形,使在插針和插孔間產(chǎn)生接觸壓力,使插針和插孔連接可靠,增加了接觸件的接觸面積,減小了接觸電阻,從而提高連接器的負載能力。例如,傳輸100安培的電流時,選用8片以上的簧片本體1,傳輸750安培時,選用50片以上的簧片本體1。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包括簧片本體,所述的簧片本體為條狀金屬;簧片本體設有彈性接觸部、連接部、下陷部;彈性接觸部高于下陷部;扭轉大電流雙觸點表帶簧片的扭轉結構的彈性接觸部形成多條曲線與插針和插孔連接,在插孔內(nèi)受插針的擠壓產(chǎn)生扭曲變形,通過扭曲變形,使在插針和插孔間產(chǎn)生接觸壓力,使插針和插孔連接可靠,增加了接觸件的接觸面積,減小了接觸電阻,從而提高連接器的負載能力。同時可根據(jù)載流量選擇合適的簧片本體數(shù)量,提高產(chǎn)品的通用性。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用于插孔式的電氣連接器導通,還能應用于平面接觸的電氣連接導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yè)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實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而做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質(zhì)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