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
背景技術(shù):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 TP)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主要通過性行為和血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母嬰垂直傳播。近年來我國的梅毒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09年在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中,梅毒的發(fā)病率位居第三位,與2008年同比增長了 18.39%。梅毒患者是梅毒的惟一傳播源,對梅毒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其蔓延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梅毒螺旋體可侵犯全身各臟器,造成多器官病變、功能失常、組織破壞,甚至死亡,對人們的健康構(gòu)成了嚴重的威脅。由于梅毒螺旋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病程的復雜性,且梅毒在早、中期臨床表現(xiàn)不顯著,常常造成病人對病情的忽視,給病人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也使梅毒的傳播更為加快。血清學檢測是診斷梅毒的重要實驗室檢測方法。目前梅毒的血清學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類是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如快速血漿反應(yīng)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等,此類試驗檢測的是心磷脂抗體,為非特異性抗體檢測試驗,常用作梅毒的篩查試驗,亦可用于梅毒的療效觀察、復發(fā)及再感染。由于此類實驗受多種因素影響,常出現(xiàn)生物學假陰性和假陽性結(jié)果,對一、三期梅毒的陽性率不高,因此僅適于二期梅毒的診斷,而不適于診斷一、三期梅毒,包括潛伏梅毒、神經(jīng)梅毒的診斷。作療效觀察時,常出現(xiàn)血清學固定,使臨床醫(yī)生難以判斷治療終點。另一類是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實驗,如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TPHA)、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等,這類試驗的敏感性高、特異性強,臨床常用此類試驗作為梅毒的確認試驗。但是此類試驗檢測的是梅毒螺旋 體IgG抗體和IgM抗體,而IgG抗體長期存在,血清反應(yīng)持續(xù)存在陽性,不能用作梅毒治療的療效觀察。因此迫切需要尋求一種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梅毒早期檢測方法,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驅(qū)梅治療后的療效觀察提供確切的實驗依據(jù)??姑范韭菪wIgM抗體是梅毒感染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患者一般感染后兩周即可從血清中測出,因此是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動的標志。IgM抗體一般在感染的早期呈陽性,隨著疾病的發(fā)展而增加,IgG抗體隨后才慢慢上升,經(jīng)有效治療后IgM抗體消失。晚期潛伏梅毒患者出現(xiàn)IgM抗體陽性,需要考慮是否再感染或體內(nèi)未清除病灶再燃的情況。盡管TP-IgM陰性不能完全排除傳染性,但TP-IgM陽性必是提示該患者具有傳染性。此外,TP-IgM抗體對診斷先天性梅毒和神經(jīng)梅毒具有重要意義。由于IgM抗體的分子量較大,不能透過胎盤屏障和血腦屏障等天然屏障,如若在新生兒血液中或成人腦脊液中檢測到TP-IgM抗體,則可診斷先天性梅毒或神經(jīng)性梅毒。目前認為TP-IgM抗體測定可用于①梅毒的早期診斷;②梅毒治療后的療效觀察;③梅毒復發(fā)或再感染的判斷;④新生兒胎傳梅毒的診斷;⑤神經(jīng)梅毒的診斷。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快捷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本實用新型的梅毒螺旋 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包括粘貼在塑料支撐板上的硝酸纖維素膜,所述硝酸纖維素膜的右端連接吸樣墊,吸樣墊的左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的左端連接標記有Tl抗體、TP融合抗原或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的膠體金墊,膠體金墊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膠體金墊的左端連接上樣墊,上樣墊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上包被有抗人IgM μ鏈單克隆抗體或TP重組抗原的檢測線和包被有羊抗鼠IgG抗體的質(zhì)控線。本實用新型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硝酸纖維素膜上還設(shè)有指示線。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梅毒螺旋體gM抗體的檢測試紙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快捷,可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驅(qū)梅治療后的療效觀察提供確切的實驗依據(jù)。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所述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述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I、塑料支撐板;2、硝酸纖維素膜;3、吸樣墊;4、膠體金墊;5、上樣墊;6、檢測線;7、質(zhì)控線;8、指示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ー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I如圖I所示,ー種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包括粘貼在塑料支撐板I上的硝酸纖維素膜2,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的右端連接吸樣墊3,吸樣墊3的左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的左端連接標記有Tl抗體、TP融合抗原的膠體金墊4,膠體金墊4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膠體金墊4的左端連接上樣墊5,上樣墊5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上包被有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的檢測線6和包被有羊抗鼠IgG抗體的質(zhì)控線7。實施例2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的左端連接標記有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的膠體金墊4 ;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上包被有TP重組抗原的檢測線6 ;硝酸纖維素膜2上還設(shè)有指示線8。本實用新型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所述的膠體金墊4按如下方法制備以氯金酸-檸檬酸三鈉還原法制備直徑為30 50nm的膠體金溶液,用O. 2M K2CO3調(diào)節(jié)膠體金溶液的pH為8. 5 9. 5,然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緩慢攪拌,按每IOOml溶液含O. 5mg 3mgTl抗體緩慢滴加所述單抗至膠體金溶液中,室溫攪拌I小時,加入BSA和PEG20000封閉,12000rpm離心,棄上清,沉淀加入保存液濃縮至原體積的1/10,按每毫升lug、2. 5ug、5ug加入TP融合抗原,室溫攪拌I小時左右,用金標稀釋液將濃縮膠體金稀釋至不同濃度(5%、10%、15%、20% ),按每毫升金標稀釋液鋪22cm2的比例分別均勻地鋪在無紡布上,再置干燥房(溫度20 25°C,濕度 在小于30% )干燥2 4小時。切成6mm膠體金條,為膠體金墊。標記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時,方法相同。所述的硝酸纖維素膜2按如下方法制備用O. OlM pH7. 2的PBS將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稀釋成O. 4 O. 6mg/ml進行包被構(gòu)成檢測線6 ;同時包被羊抗鼠IgG抗體作為質(zhì)控線7,包被完成后干燥硝酸纖維素膜3 4小吋。包被TP重組抗原時方法相同,同時包被標示加樣位置的加樣指示線8。檢測方法先在加樣位置加入I IOul被檢樣品,再向上樣墊5上加入適量稀釋液,靜置20分鐘內(nèi)觀察檢測結(jié)果。只在試劑條質(zhì)控線7位置有一條紫紅色條帶出現(xiàn),則判讀為陰性;在檢測線6和質(zhì)控線7均出現(xiàn)一條紫紅色條帶,則判讀為陽性;檢測線6和質(zhì)控線7位置均不出現(xiàn)紫紅色條帶,則為無效結(jié)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yīng)當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yīng)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包括粘貼在塑料支撐板(I)上的硝酸纖維素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的右端連接吸樣墊(3),吸樣墊(3)的左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的左端連接標記有Tl抗體、TP融合抗原或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的膠體金墊(4),膠體金墊(4)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膠體金墊(4)的左端連接上樣墊(5),上樣墊(5)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2)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上包被有抗人IgMy鏈單克隆抗體或TP重組抗原的檢測線(6)和包被有羊抗鼠IgG抗體的質(zhì)控線(7)。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纖維素膜(2)上還設(shè)有指示線(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試紙,包括粘貼在塑料支撐板上的硝酸纖維素膜,所述硝酸纖維素膜的右端連接吸樣墊,吸樣墊的左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的左端連接標記有T1抗體、TP融合抗原或抗人IgMμ鏈單克隆抗體的膠體金墊,膠體金墊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膠體金墊的左端連接上樣墊,上樣墊的右端搭接在硝酸纖維素膜上,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上包被有抗人IgMμ鏈單克隆抗體或TP重組抗原的檢測線和包被有羊抗鼠IgG抗體的質(zhì)控線。本實用新型的檢測試紙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快捷,可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驅(qū)梅治療后的療效觀察提供確切的實驗依據(jù)。
文檔編號G01N33/68GK202372508SQ20112053385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李洲, 許俊艷 申請人: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