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計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計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整齊排列被計量物的計量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為計量所定重量的細面條等棒狀被計量物,通常使用計量裝 置。這種計量裝置包括計量料斗、以及向計量料斗提供被計量物的供給部。供 給部可貯存被計量物。在向計量料斗提供被計量物之前,供給部內(nèi)預(yù)先貯存被 計量物。隨后,將貯存的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
具體說來,供給部上開設(shè)有用于投入被計量物的投入口和用于排出被計量 物的排出口,投入口和排出口上分別安裝有可自由開閉的閘門。首先,向供給 部貯存被計量物時,排出口閘門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投入口閘門打開,并將被計量 物投入到供給部。當供給部貯存被計量物后,投入口閘門關(guān)閉。之后,投入口 閘門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排出口閘門打開,將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根據(jù)該構(gòu) 成,可防止向計量料斗提供過量的被計量物。這種技術(shù)已被披露在下述專利文
獻l。另外,專利文獻2還披露了與本發(fā)明相關(guān)的技術(shù)。 專利文獻1:特開平9-727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公昭53-43421號公報
然而,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將棒狀被計量物貯存到供給部時,被計量物之間容 易產(chǎn)生交差。 一旦棒狀被計量物產(chǎn)生交差,被計量物在滯留于其上的被計量物 重力作用下,容易發(fā)生折斷。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向供給部貯存被計量物時可 防止被計量物發(fā)生折斷的計量裝置。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包括計量料斗和供給部。其中,計量料 斗,用于計量被計量物的重量。供給部,可貯存被計量物,并將所貯存的被計
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供給部具有使所貯存的被計量物整齊排列的排列部。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被計量物可排列整齊地貯存于供給部中,因此,在向供 給部貯存被計量物時,可防止被計量物發(fā)生折斷。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一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中,排列部 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位于貯存被計量物的空間(貯存空間)內(nèi),且相對于上 下方向呈傾斜狀態(tài)。將被計量物貯存到供給部時,從供給部上方投入的被計量 物,與該傾斜面相接觸。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由于從供給部上方投入的棒狀被計量物,在相對于上下 方向傾斜的傾斜面上移動,并沿一個方向被整齊排列。當棒狀被計量物在傾斜 面上滾動時,該效果尤為顯著。
本發(fā)明第三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二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中,排列部可以 改變其自身在空間(貯存空間)中所占的比例。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將貯存于供給部的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時,由于可 減少排列部在被計量物貯存空間中所占的比例,可避免排列部對被計量物的供 給(流動)造成妨礙。而且,可縮短貯存于供給部的被計量物向計量料斗移動 的時間。
本發(fā)明第四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計 量裝置中,供給部具有形成空間(貯存空間)的側(cè)壁,排列部可作為側(cè)壁的一 部分發(fā)揮作用。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將排列部作為側(cè)壁的一部分發(fā)揮作用,因此,可避免被 計量物從供給部泄漏。
本發(fā)明第五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計 量裝置中,供給部具有形成空間(貯存空間)的側(cè)壁。向空間(貯存空間)投 放被計量物時,側(cè)壁隔著空間(貯存空間)與傾斜面相對的部分與排列部之間 形成有間隙。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被投入的被計量物在排列部的傾斜面上移動后,可進一 步穿過間隙向排列部的下側(cè)空間移動。因此,可避免因設(shè)置排列部造成貯存空 間的縮小。
本發(fā)明第六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計 量裝置中,供給部還包括閘門,其用于開閉設(shè)在供給部上的被計量物投入口。
通過閘門打開投入口時,投入口自傾斜面距離投入口最近部分的上方開始打 開。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由于被計量物在傾斜面上的移動距離變長,可使被計量 物排列得更加整齊。
本發(fā)明第七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一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中,被計量 物是從上方被投入到供給部中。當供給部貯存被計量物時,排列部使得貯存被 計量物的空間(貯存空間)變得越向下越狹窄。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從預(yù)定方向投入的棒狀被計量物,因穿過狹窄空間而被 整齊排列。
本發(fā)明第八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為第七方面提出的計量裝置中,排列部 為可移動部件??梢允瓜蚬┙o部投放被計量物時變窄的空間變大。
根據(jù)該計量裝置,在將貯存于供給部的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時,移動 排列部以擴大空間,從而避免排列部對被計量物的供給(流動)造成妨礙。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計量裝置,可將被計量物排列整齊地貯存于供給部,因 此,可避免向供給部貯存被計量物時造成被計量物的折斷。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涉及的計量裝置的概要圖2為被計量物的投入方法示意圖3為排列部的變形例示意圖4為排列部的變形例示意圖5為排列部的變形例示意圖6為計量裝置的動作順序示意圖7為計量裝置的動作順序示意圖8為計量裝置的動作順序示意圖9為計量裝置的動作順序示意圖10為計量裝置的動作順序示意圖11為具有計量裝置的計量系統(tǒng)概要圖。其中,符號標記
2 計量料斗
3 供給部
3a 貯存空間
31 筒狀部件(側(cè)壁) 31a 上側(cè)端部(投入口)
32 閘門
34, 34A 34C 排列部 34a 34c 傾斜面 70 空隙 90 上下方向 311 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
l.計量裝置的結(jié)構(gòu) l-l.計量裝置的概要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的計量裝置1的概要圖。其中,計量裝置1,為 用于計量細面條等棒狀被計量物的裝置,其包括計量料斗2以及供給部3。另 外,在下文中對于垂直方向的上側(cè)和下側(cè),分別簡稱為"上側(cè)"、"下側(cè)"。
1-2.計量料斗
計量料斗2,由料斗21、開閉機構(gòu)22以及計量器23構(gòu)成,用于計量由供 給部3提供的被計量物的重量。
料斗21設(shè)有用于投入被計量物的投入口 2a,以及用于排出被計量物的排 出口 2b。投入口 2a位于上側(cè),而排出口 2b則位于下側(cè)。
開閉機構(gòu)22,可自由開閉排出口2b。具體說來,用計量料斗2計量被計 量物的重量時,排出口2b關(guān)閉。被計量物的計量完畢,則打開排出口2b,排 出被計量物。另外,開閉機構(gòu)22可采用氣缸、滾珠絲杠、電磁驅(qū)動器等結(jié)構(gòu)。
計量器23,為用于計量被計量物重量的計量儀器,例如可采用利用金屬 撓度進行重量計量的負載傳感器。
l-3.供給部供給部3,可貯存被計量物,并將所貯存的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2。而
且,供給部還具有使貯存的被計量物整齊排列的功能。具體說來,供給部3, 其包括筒狀部件31、閘門32、 33以及排列部34。 〈被計量物的貯存與供給〉 筒狀部件31在上下方向延伸,其上下側(cè)分別具有端部31a、 31b。上側(cè)端 部31a上可自由開閉地安裝有閘門32、下側(cè)端部31b上可自由開閉地安裝有 閘門33。
閘門32、 33的開閉,分別由開閉機構(gòu)321、 331控制。開閉機構(gòu)321、 331, 如圖1所示,可采用氣缸結(jié)構(gòu)。當然,開閉機構(gòu)321、 331,還可采用滾珠絲 杠、電磁驅(qū)動器等其它結(jié)構(gòu)。
向供給部3貯存被計量物時,閘門33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打開閘門32。這樣, 通過端部31a可將被計量物投入到筒狀部件31內(nèi)。鑒于通過端部31a投入被 計量物,可將端部31a理解為供給部3的投入口 。
由于閘門33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被計量物就被貯存于筒狀部件31內(nèi)。鑒于筒 狀部件31內(nèi)貯存有被計量物,由筒狀部件31圍成的內(nèi)側(cè)空間3a,可被理解 為被計量物的貯存空間。以下將空間3a稱作"貯存空間3a"。
被計量物貯存至貯存空間3a后,關(guān)閉閘門32,并停止投放被計量物。之 后,閘門32處于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打開閘門33,將被計量物由端部31b排出。 鑒于被計量物由端部31b排出,可將端部31b理解為供給部3的排出口 。被排 出的被計量物,被提供給計量料斗2。
通過上述閘門32、 33的開閉動作,只有被貯存到貯存空間3a的被計量物 才被提供至計量料斗2。因此,可避免被計量物過量提供給計量料斗2。
計量物經(jīng)貯存空間3a貯存后、在筒狀部件31內(nèi)自上而下移動,因此,從 被計量物的角度來看,可將筒狀部件31視為側(cè)壁。因此,可以說被計量物的 貯存空間是由該側(cè)壁圍繞而成。 〈被計量物的整齊排列〉
排列部34,可使貯存在供給部3中的棒狀被計量物整齊排列。
即使在被投放到供給部3之前的棒狀被計量物排列得很整齊,投放時也容 易弄亂,甚至可能發(fā)生被計量物互相交差著被投放到供給部3中的情形。不過, 利用排列部34,可將被弄亂的被計量物或互相交差的被計量物排列整齊。
這樣一來,棒狀被計量物可排列整齊地被貯存于供給部3中。因此,在供 給部3內(nèi)貯存被計量物時,可避免被計量物發(fā)生折斷。以下,將說明排列部
34的具體結(jié)構(gòu)。
排列部34具有傾斜面34a。在將被計量物貯存于供給部3時,傾斜面34a 位于筒狀部件31的貯存空間3a內(nèi),并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規(guī)定角度a 。附圖 中,用箭頭90表示上下方向。
被投放到供給部3的被計量物,與傾斜面34a相接觸。隨后,沿相對上下 方向90傾斜的傾斜面34a向下方移動。根據(jù)該構(gòu)成,棒狀被計量物,就在傾 斜面34a上沿著一個方向被整齊排列。
為便于棒狀被計量物的整齊排列,所述被計量物的投放如下。即如圖2 所示,在使被計量物的長度方向91與傾斜面34a中坡度最大的方向92近乎垂 直的狀態(tài)下,將被計量物投入供給部3。圖2中,用符號A表示被計量物。
排列部34所達成的上述排列效果,在被計量物可于傾斜面上滾動時尤為 明顯。
〈排列部的動作〉
排列部34為可移動部件,其傾斜面34a與上下方向90之間形成的角度9 可以改變。以下,結(jié)合圖l,進行具體說明。
排列部34,具有相對于上下方向90垂直延伸的軸341,該軸位于筒狀部 件31之外側(cè)。排列部34,可以軸341為軸心自由轉(zhuǎn)動。而筒狀部件31中, 開設(shè)有排列部34轉(zhuǎn)動時可穿過的開孔80。另外,圖1中,以軸341為中心, 傾斜面34a朝向接近筒狀部件31的上端部31a的方向(角度9變大的方向) 用箭頭93表示,而傾斜面34a朝向遠離筒狀部件31的上端部31a的方向(角 度e變小的方向)則用箭頭94表示。
排列部34的轉(zhuǎn)動,由驅(qū)動部343控制。驅(qū)動部343,如圖1所示,可采 用氣缸結(jié)構(gòu)。當然,驅(qū)動部343亦可采用滾珠絲杠、電磁驅(qū)動器等結(jié)構(gòu)。
因設(shè)有該排列部34,在向供給部3貯存被計量物時,通過將排列部34向 方向93轉(zhuǎn)動,可使角度e等于規(guī)定角度a 。
反之,將排列部34向方向94轉(zhuǎn)動可使角度e變小,可避免從供給部3 排出被計量物時排列部34起妨礙作用。圖1中,用虛線表示向方向94轉(zhuǎn)動后 的排列部34。
通過排列部34的上述轉(zhuǎn)動動作,能夠改變排列部34在貯存空間3a中所 占的比例。具體說來,將排列部34向方向93 (參見圖l)轉(zhuǎn)動時,排列部34 在貯存空間3a中所占的比例變大;反之,將排列部34向方向94 (參見圖1) 轉(zhuǎn)動可使該比例變小。
在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為防止被計量物從筒狀部件31上開設(shè)的 開孔80中泄漏,優(yōu)選使傾斜面34a處于如下位置。即,使傾斜面34a的上側(cè) 端部34al與筒狀部件31相接觸或位于其附近。圖1中,端部34al與筒狀部 件31相接觸。
這樣一來,由于排列部34與筒狀部件31之間不存在間隙,排列部34可 堵塞開孔80,因此,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可防止被計量物從開孔 80中泄漏。
〈變形例1〉
圖3為將排列部34更換成排列部34A的變形例的示意圖。其中,排列部 34A,由多條平行排列的棒狀部件342構(gòu)成。具體說來,多條棒狀部件342, 沿著與上下方向90垂直的方向95排列。圖3中,棒狀部件342采用的是剖面 形狀為圓形的棒狀部件。
通過將多條棒狀部件342平行排列,可以得到一個與這些棒狀部件表面 342a相切的假想傾斜面34 b 。圖3中,由于多條棒狀部件342的剖面形狀均 呈圓形,棒狀部件342的表面342a分別與假想傾斜面34 b相切于直線342 b 。 假想傾斜面34 b可理解為排列部34A具有的傾斜面。
圖3為在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排列部34A的狀態(tài)示意圖。具體說來, 棒狀部件342的長度方向96,在垂直于方向95的同時,相對于上下方向90 呈傾斜狀態(tài)。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的假想傾斜面34b的狀態(tài)可解釋 為,假想傾斜面34 b ,在向供給部3內(nèi)貯存被計量物時,位于貯存空間3a內(nèi), 且相對于上下方向90呈傾斜狀態(tài)。
被投入供給部3中的被計量物,與假想傾斜面34b相接觸。并沿假想傾 斜面34 b向下方移動。這樣一來,棒狀被計量物就在假想傾斜面34 b上沿著 一個方向被整齊排列。
根據(jù)排列部34A,只通過平行排列棒狀部件342,即可得到使棒狀被計量 物整齊排列的假想傾斜面34b。因此,排列部34A的制作得以簡化,因而可
簡化計量裝置1的制造工藝。
為便于棒狀被計量物的整齊排列,按下述方式投放被計量物。即,如圖3
所示,在使棒狀被計量物的長度方向91與傾斜面34 b中坡度最大的方向近乎 垂直的狀態(tài)下,向供給部3投放被計量物。圖3中,用符號A表示被計量物。
圖3中,由于傾斜面34b中坡度最大的方向與棒狀部件342的長度方向 96幾乎一致,在被計量物A的長度方向91與棒狀部件342的長度方向96近 乎垂直的狀態(tài)下,投放被計量物A即可。
在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優(yōu)選使傾斜面34 b的上側(cè)端部34 b 1與 筒狀部件31相接觸或位于其附近。因為這樣一來,由于排列部34A可堵塞開 孔80,在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可防止被計量物從開孔80中泄漏。 〈變形例2〉
圖4為將排列部34更換成排列部34B的變形例示意圖。排列部34B具有 傾斜面34c。其中,傾斜面34c,相對于上下方向90傾斜規(guī)定角度ci。而且, 在向供給部3貯存被計量物時,傾斜面34c位于貯存空間3a內(nèi)。
也就是說,在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傾斜面34c與上述排列部 34的傾斜面34a處于相同狀態(tài)。
排列部34B為可移動部件,其傾斜面34c的位置可以改變。具體說來,排 列部34B,可以沿與上下方向90垂直的方向自由平移。圖4中,排列部34B 接近筒狀部件31的方向用箭頭971表示,而排列部34B遠離筒狀部件31的方 向則用箭頭972表示。排列部34B的移動,由氣缸、滾珠絲杠或電磁驅(qū)動器等 驅(qū)動器控制。
由于排列部34B可以自由平移,與轉(zhuǎn)動方式相比,排列部34B的結(jié)構(gòu)進一 步得到簡化。
根據(jù)該排列部34B,在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將排列部34B向方 向971 (參見圖4)移動,即可使傾斜面34c位于貯存空間3a之中。根據(jù)該構(gòu) 成,棒狀被計量物可被整齊排列。
反之,將排列部34B向方向972 (圖4)移動,可避免排列部34B對從供 給部3中被計量物的排出產(chǎn)生妨礙。圖4中,用虛線表示排列部34B向方向 972移動的狀態(tài)。
通過排列部34B的上述動作,可以改變排列部34B在貯存空間3a中所占的比例。
與上述排列部34相同,在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呈傾斜狀態(tài)的 傾斜面34c的上側(cè)端部34cl與筒狀部件31相接觸或位于其附近。圖4中,端 部34cl與筒狀部件31相接觸。 〈變形例3〉
圖5為將排列部34更換成排列部34C的變形例示意圖。排列部34C具有 同上述排列部34 (參見圖1及圖2)相同的傾斜面34a,且該傾斜面34a可自 由轉(zhuǎn)動。不同的是,與排列部34相比,排列部34C的轉(zhuǎn)動軸心不同。
具體說來,排列部34C的轉(zhuǎn)動軸344傾斜面34a的上側(cè)端部34al,并安 裝于筒狀部件31上。圖5中,以軸344為中心,傾斜面34a朝向接近筒狀部 件31上端部31a的方向用箭頭931表示,而傾斜面34a遠離上端部31a的方 向則用箭頭941表示。
通過該排列部34C,進行與上述排列部34相同的操作,即在向供給部3 中貯存被計量物時,將排列部34C向方向931 (參見圖5)轉(zhuǎn)動,可使傾斜面 34a與上下方向90間形成的角度9等于規(guī)定角度a 。
反之,將排列部34C向方向941 (參見圖5)轉(zhuǎn)動可使角度e變小,從而 可避免排列部34C對從供給部3中被計量物的排出產(chǎn)生妨礙。圖5中,用虛線 表示向方向941轉(zhuǎn)動的排列部34C。
通過排列部34C的上述動作,可以改變排列部34C在貯存空間3a中所占 的比例。
綜上所述,在向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與排列部34、 34A、 34B相 同,排列部34C可以堵塞開孔80。但是,在移動排列部34、 34A 34C以縮小 排列部34、 34A 34C在貯存空間3a中所占的比例時,排列部34、 34A、 34B 則無法堵塞開孔80,而會產(chǎn)生空隙。而一旦產(chǎn)生空隙,被計量物就可能從貯 存空間3a中泄漏。
以排列部34 (參見圖1)為例,由于作為排列部34轉(zhuǎn)動軸心的軸341位 于筒狀部件31的外側(cè),伴隨著排列部34的轉(zhuǎn)動,在傾斜面34a的上端部34al 與筒狀部件31之間就會產(chǎn)生空隙。
而如果采用排列部34C情況則不同,由于作為排列部34C轉(zhuǎn)動軸心的軸 344安裝于筒狀部件31,在傾斜面34a的端部34al與筒狀部件31之間不會產(chǎn)
生空隙,可在開孔80保持堵塞的狀態(tài)下,使排列部34C向方向941轉(zhuǎn)動。
因此,即使排列部34C為可移動部件,被計量物亦不會從貯存空間3a中 泄漏。換言之,排列部34C,作為筒狀部件31的一部分、即構(gòu)成貯存空間3a 的側(cè)壁的一部分而發(fā)揮作用。而且,即使不將排列部34C安裝于筒狀部件31、 而只是配置于筒狀部件31附近,也幾乎不會產(chǎn)生間隙,因而可防止被計量物 泄漏。
2.計量裝置的動作
對于圖5所示的計量裝置1的動作,結(jié)合圖6 圖IO進行說明。圖6 圖 10中,被計量物的狀態(tài)均顯示為陰影線。
圖6為向供給部3貯存被計量物之前的狀態(tài)示意圖。將排列部34C向方向 931轉(zhuǎn)動,使傾斜面34a相對于上下方向90傾斜規(guī)定角度d 。而且,閘門32、 33均被關(guān)閉,且貯存空間3a處于空置狀態(tài)。
關(guān)閉閘門33的狀態(tài)下,打開閘門32,開始向供給部3內(nèi)貯存被計量物(參 見圖7)。閘門32開始打開時,被計量物開始從筒狀部件31的端部31a下落 到貯存空間3a內(nèi)。下落的被計量物,首先與相對于上下方向90呈傾斜狀態(tài)的 傾斜面34a相接觸,隨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傾斜面34a向下方移動。此時, 被計量物沿一個方向被整齊排列。
被計量物的截面為圓形時,被計量物沿著傾斜面34a向下方滾落。因此, 與沿著傾斜面34a滑落相比,被計量物更容易被整齊排列。
閘門32打開時,從傾斜面34a相距筒狀部件31端部31a最近的上方部分、 即傾斜面34a的端部34al側(cè)開始打開。根據(jù)該構(gòu)成,被計量物在傾斜面34a 上移動的距離變長,因此,能夠更好地將被計量物排列整齊。
隨著進一步打開閘門32,端部31a的開口變大(參見圖8),向供給部3 的被計量物投放量隨之增大。此時,被投入的被計量物,在傾斜面34a上移動 并被整齊排列。
如圖8所示,向貯存空間3a貯存被計量物時,排列部34C與筒狀部件31 之間形成空隙70。具體說來,空隙70形成于筒狀部件31側(cè)壁的一部分311 與排列部34C之間,其中,筒狀部件31側(cè)壁的一部分311隔著貯存空間3a 與傾斜面34a相對。
因此,被投入的被計量物,沿傾斜面34a向下方移動后,進一步穿過空隙70,移動到排列部34C下側(cè)的空間3al (參見圖8)。隨后,被計量物被貯存 于空間3al中。
鑒于空間3al內(nèi)貯存有被計量物,可將空間3al看作貯存空間3a的一部 分。因此,可避免因設(shè)置排列部34C造成C:存空間3a的縮小。
而且,即使在傾斜面34a未能被排列整齊的被計量物,在穿過空隙70的 過程中,沿一個方向被整齊排列。據(jù)此,在計量裝置l中,將被計量物貯存于 供給部3時,排列部34C使得貯存空間3a越向下變得越狹窄。
通過關(guān)閉閘門32,停止向貯存空間3a投放被計量物(參見圖9)。如圖 9所示,在貯存空間3a中,排列部34C的上側(cè)也貯存有被計量物。
貯存于貯存空間3a中的被計量物,在閘門32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下,通過打開 的閘門33被提供給計量料斗2。
打開閘門33的同時,將排列部34C向方向941轉(zhuǎn)動。這樣一來,排列部 34C在貯存空間3a中所占的比例變小。因排列部34C可以移動,從而使得向 供給部3中貯存被計量物時變窄的貯存空間3a變大。
根據(jù)該構(gòu)成,可避免排列部34C對被計量物的供給(流動)產(chǎn)生妨礙。而 且,可縮短供給部3中所貯存的被計量物向計量料斗2移動的時間。
例如,可在閘門32關(guān)閉后、閘門32打開前,將排列部34C向方向941
轉(zhuǎn)動
如上所述,排列部34C其可作為筒狀部件31的一部分發(fā)揮作用,堵塞開 孔80。因此,從供給部3向計量料斗2提供被計量物時,被計量物不會從供 給部3中泄漏。
其他實施例
圖11為具有計量裝置1的計量系統(tǒng)100的概要圖。其中,計量系統(tǒng)100, 用于每次按預(yù)定量稱取棒狀被計量物,其包括兩個計量裝置l、三個少量稱 取用計量裝置IOI、傳輸帶102、計時漏斗103。
經(jīng)計量裝置l稱重后的被計量物,從計量料斗2排出,然后承載于輸送帶 102。而且,經(jīng)兩個計量裝置1稱重的被計量物的總重量,小于預(yù)定重量。
少量稱取用計量裝置101,用于計量比計量裝置1所稱重量少的被計量物 的稱重。具體說來,少量稱取用計量裝置IOI,具有計量料斗1011,每次將少 量被計量物投入計量料斗1011,計量其重量。
三個少量稱取用計量裝置101,所稱取的被計量物重量為,用預(yù)定重量減 去經(jīng)兩個計量裝置1稱重的被計量物總重量所得差值部分的重量。經(jīng)少量稱取
用計量裝置101稱重的被計量物,從計量料斗1011排出后,承載于輸送帶102。 承載于輸送帶102的被計量物,被導(dǎo)入到料斗103。料斗103用于貯存被 計量物,直至經(jīng)兩個計量裝置1稱重的被計量物以及經(jīng)三個少量稱取用計量裝 置101稱重的被計量物全部投入其中。待全部被計量物投入后,將其提供給制 袋包裝機。
通過計量系統(tǒng)100,經(jīng)兩個計量裝置1稱重后不足的被計量物部分由少量 稱取用計量裝置101予以補足,因此可精確稱取預(yù)定重量的被計量物。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計量裝置,包括計量料斗,用于計量棒狀被計量物的重量;以及供給部,可貯存所述被計量物,并將所貯存的所述被計量物提供給所述計量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給部,包括用于將貯存的所述被計量物整齊排列的排列部。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部,具有將所述被計量物貯存到所述供給部時、與從所述供給部 上方投入的所述被計量物相接觸的傾斜面,所述傾斜面位于所述被計量物的貯存空間內(nèi),且相對于上下方向呈傾斜狀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部,可以改變其自身在所述貯存空間中所占的比例。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意1項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給部,具有形成所述貯存空間的側(cè)壁,且可使所述排列部作為所述 側(cè)壁的一部分發(fā)揮作用。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意1項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給部具有形成所述貯存空間的側(cè)壁;向所述貯存空間貯存所述被計量物時,所述側(cè)壁中隔著所述貯存空間同所 述傾斜面相對的部分與所述排列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意1項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給部還包括閘門,其用于開閉設(shè)在所述供應(yīng)部的被計量物投入口; 通過所述閘門打開所述投入口時,從所述傾斜面距離所述投入口最近的上方開始打開所述投入口。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裝置,所述被計量物是從上方被投入到所 述供給部,其特征在于當向所述供給部貯存所述被計量物時,所述排列部使所述被計量物的貯存 空間變得越向下越狹窄。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計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部為可移動部件,可以使向所述供給部投放所述被計量物時變窄 的所述貯存空間變大。
全文摘要
計量裝置1,為用于計量細面條等棒狀被計量物的裝置,其包括計量料斗2以及供給部3。計量料斗2,用于計量由供給部3提供的被計量物的重量。供給部3,可貯存被計量物,并將貯存的被計量物提供給計量料斗2。供給部3具有使貯存的被計量物整齊排列的排列部34。具體說來,排列部34具有傾斜面34a。在將被計量物貯存于供給部3時,傾斜面34a位于筒狀部件31的貯存空間3a內(nèi),并設(shè)置成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規(guī)定角度α。被投放到供給部3的被計量物,與傾斜面34a相接觸,并沿著傾斜面34a向下方移動。
文檔編號G01G17/00GK101344420SQ20081012802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久保川寶, 有本嘉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石田;株式會社石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