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緊固件,尤其涉及一種拉鉚螺母及連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的鉚接緊固件包括鉚螺母、螺釘?shù)?。例如申請?zhí)枮閏n202111405413.4的專利申請公開的密封拉鉚螺母,包括桿體和頭部法蘭,頭部法蘭為圓頭,桿體的外桿壁為光滑面,桿體在拉鉚過程中沿其徑向向外變形以與板材抵接接觸,從而實現(xiàn)對板材的鉚接緊固,但其也僅具有鉚接緊固功能,不具備防轉功能,具體表現(xiàn)在,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機械振動、磨損等遠遠,往往會造成鉚接松動,使鉚接緊固件發(fā)生自轉或相對轉動,從而會導致鉚接失效。
2、對此,業(yè)內人員也進行了進一步創(chuàng)新,多是在其桿體臨近頭部法蘭端的外桿壁上設置齒形特征,從而在鉚接板材時能嵌入板材而提升扭矩,從而使鉚接緊固件具有了防轉功能。但在需鉚接的板材的硬度高于鉚接緊固件的情況下,齒形特征在鉚接緊固件與板材鉚接過程中反而會受擠壓被迫流動而補足自身外側壁所設置的齒形特征之間的凹部內,因此僅能置于板材呈圓形的鉚接孔中而非嵌入鉚接孔的孔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在板材上加工出六角孔,而同時將鉚接緊固件的外側壁對應加工為六邊形,以通過六邊形外側壁與六角孔的配合而實現(xiàn)鉚接緊固件的固定防轉。但在實際加工中,將鉚接緊固件加工出多邊形外側壁以及在板材上加工出對配的多角孔,加工難度較大,加工成本較高;同時,在進行鉚接操作時,還需注意將鉚接緊固件的外側壁與板材上對應形狀的鉚接孔對準后才能進行,否則不僅無法起到防轉效果,反而可能導致鉚接緊固件和板材被破壞,也不利于裝配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鉚螺母及連接系統(tǒng),所提供的拉鉚螺母加工難度小,鉚接工件時操作方便,與工件鉚接形成連接系統(tǒng)后具有優(yōu)良防轉性能。
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
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拉鉚螺母,其用于鉚接工件,所述拉鉚螺母的硬度小于所述工件的硬度;所述拉鉚螺母包括頭部法蘭和自所述頭部法蘭一端順次設置的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其中,
4、至少所述第一桿體、第二桿體和所述工件的鉚接孔的橫截面形狀均為圓形;
5、所述頭部法蘭的橫截面外接圓的直徑及所述第一桿體的外徑均大于所述工件的鉚接孔的孔徑;所述第二桿體的外徑小于所述工件的鉚接孔的孔徑;
6、所述第一桿體包括沿軸向順次設置的至少兩桿本體,所述桿本體的外徑沿所述頭部法蘭朝向所述第二桿體的方向逐個減小,且每一所述桿本體的外徑均沿所述頭部法蘭朝向所述第二桿體的方向漸縮;每一所述桿本體均能在鉚入所述工件時形成與所述工件的鉚接孔對位過盈配合的形變部。
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桿體包括的每一所述桿本體的外徑與所述工件的鉚接孔對位適配部分的孔徑之比均為1.01-1.05。
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拉鉚螺母沿軸向開設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至少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相比于所述第二孔段更靠近所述頭部法蘭背離所述第二桿體的一端,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徑,所述第二孔段的內側壁上成型有內螺紋。
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桿體自其背離所述頭部法蘭的一端包括沿軸向順次設置的第三桿本體和第四桿本體,兩桿本體的外徑相同;
10、所述第一孔段沿軸向設于所述頭部法蘭、第一桿體以及第四桿本體內;
11、所述第二孔段沿軸向設于所述第三桿本體內。
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四桿本體能在所述拉鉚螺母鉚接所述工件時形成鉚接擴張凸起,所述鉚接擴張凸起能和所述頭部法蘭沿軸向夾持所述工件。
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拉鉚螺母的頭部法蘭、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為一體連接方式。
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頭部法蘭和所述第一桿體的連接處采用圓角或非圓角過渡。
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頭部法蘭的橫截面為圓形或非圓形。
1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連接系統(tǒng),所述連接系統(tǒng)包括:
17、工件,所述工件上設有橫截面為圓形的鉚接孔;
18、如上所述的拉鉚螺母;
19、所述拉鉚螺母的第一桿體在鉚入所述工件的鉚接孔時發(fā)生材料流動而形成的形變部與所述鉚接孔過盈配合;
20、所述拉鉚螺母的第四桿本體與第三桿本體連接的部分在拉力作用下形成鉚接擴張凸起,所述鉚接擴張凸起與所述頭部法蘭配合夾緊所述工件。
21、借由以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突出效果為:
22、1、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拉鉚螺母鉚接工件時,和普通的拉鉚螺母的安裝方式一樣可借助拉鉚工具(例如拉鉚槍),從而在其第二桿體穿過工件的鉚接孔后,使第二桿體臨近第一桿體的部分變形鉚接到位,而與頭部法蘭配合沿鉚接孔的軸向預緊板材的同時,因此雖然第一桿體的直徑大于工件的鉚接孔的孔徑,但由于拉鉚螺母的硬度小于工件的硬度,同時第一桿體沿軸向包括順次設置的至少兩桿本體,且桿本體的外徑沿頭部法蘭朝向第二桿體的方向逐個減小,每一桿本體的外徑均沿頭部法蘭朝向第二桿體的方向漸縮,因此每一桿本體會由于受到工件和拉鉚工具的共同作用力而沿第二桿體至頭部法蘭的方向逐個擠入鉚接孔中,與鉚接孔對位過盈配合,從而在第一桿體、第二桿體和工件的鉚接孔的截面形狀均為圓形的情況下,即可實現(xiàn)拉鉚螺母鉚入工件后的扭矩提升,使其具有了防轉功能,降低了對拉鉚螺母以及工件的加工難度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裝配效率;
23、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鉚螺母中,第一桿體所包括的桿本體的外徑沿頭部法蘭朝向第二桿體的方向逐個減小,且每一桿本體的外徑均沿頭部朝向法蘭的方向漸縮,也在拉鉚螺母鉚入工件的過程中起到導向作用,利于第一桿體逐漸擠入工件的鉚接孔內。
1.一種拉鉚螺母,其用于鉚接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鉚螺母的硬度小于所述工件的硬度;所述拉鉚螺母包括頭部法蘭和自所述頭部法蘭一端順次設置的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其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體包括的每一所述桿本體的外徑與所述工件的鉚接孔對位適配部分的孔徑之比均為1.01-1.0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鉚螺母沿軸向開設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至少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相比于所述第二孔段更靠近所述頭部法蘭背離所述第二桿體的一端,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徑,所述第二孔段的內側壁上成型有內螺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桿體自其背離所述頭部法蘭的一端包括沿軸向順次設置的第三桿本體和第四桿本體,兩桿本體的外徑相同;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桿本體能在所述拉鉚螺母鉚接所述工件時形成鉚接擴張凸起,所述鉚接擴張凸起能和所述頭部法蘭沿軸向夾持所述工件。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鉚螺母的頭部法蘭、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為一體連接方式。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法蘭和所述第一桿體的連接處采用圓角或非圓角過渡。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法蘭的橫截面為圓形或非圓形。
9.一種連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系統(tǒng)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