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像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轉接固定支架及采用該轉接固定支架的攝像設備。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攝像設備,例如相機、帶云臺的攝像產(chǎn)品等,其采用轉接固定支架與外部設備進行轉接固定。一般采用英制1/4螺絲作為攝像設備的通用接口,手擰鎖緊旋鈕使螺絲與相機螺母鎖緊,從而使轉接固定支架與攝像設備固定。
現(xiàn)有的轉接固定支架的鎖緊旋鈕及英制1/4螺絲與攝像設備的螺母裝配固定后,攝像設備的安裝角度固定。若想要更改攝像設備的角度,則比較困難,需要松開螺絲重新調整角度后再鎖緊螺絲,這樣操作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轉接固定支架,其能夠牢靠地將角度可調裝置與承載裝置轉接,并且很方便地調節(jié)這兩個裝置之間的相對角度,操作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攝像設備,其能夠將機體牢靠地轉接到其他裝置上,并且能夠很方便地調節(jié)機體的角度,便于調整拍攝角度。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轉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殼、調節(jié)體及轉接連接件,所述轉接連接件穿過所述調節(jié)體及所述支架主殼,所述調節(jié)體包括第一支架殼和第二支架殼,所述第一支架殼與所述第二支架殼固定連接并將所述支架主殼夾于兩者之間,所述調節(jié)體可相對所述支架主殼旋轉,所述第一支架殼設有多個第一變位結構,所述支架主殼設有多個第二變位結構,所述調節(jié)體相對所述支架主殼處于旋轉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變位結構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變位結構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變位結構和所述第二變位結構分別為相互配合的第一凹凸齒和第二凹凸齒。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殼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殼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架主殼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架殼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并與所述第一支架殼連接,所述轉接連接件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及第二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轉接固定支架還包括卡簧,所述轉接連接件設置有凹槽,所述卡簧嵌入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轉接連接件通過所述卡簧與所述第二支架殼抵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殼包括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向外延伸出多個懸臂,多個所述懸臂沿所述第一本體的周向分布,多個所述懸臂分別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一變位結構,任意相鄰兩個所述懸臂之間具有間隙。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懸臂均為扇形。
進一步地,所述轉接固定支架還包括旋鈕機構,所述旋鈕機構包括旋鈕,所述旋鈕與所述轉接連接件連接,所述旋鈕為片狀。
進一步地,所述旋鈕機構還包括阻尼套筒和旋鈕銷,所述轉接連接件設置有安裝孔,所述阻尼套筒嵌設于所述安裝孔內(nèi),所述旋鈕銷穿過所述阻尼套筒,所述旋鈕銷通過所述阻尼套筒與所述轉接連接件轉動連接,所述旋鈕銷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旋鈕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殼遠離所述支架主殼的一側安裝有支撐墊。
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機體和轉接固定支架,所述轉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殼、調節(jié)體及轉接連接件,所述轉接連接件穿過所述調節(jié)體及所述支架主殼以將所述調節(jié)體固定于所述機體,所述調節(jié)體包括第一支架殼和第二支架殼,所述第一支架殼與所述第二支架殼固定連接并將所述支架主殼夾于兩者之間,所述調節(jié)體可相對所述支架主殼旋轉,所述第一支架殼設有多個第一變位結構,所述支架主殼設有多個第二變位結構,所述調節(jié)體相對所述支架主殼處于旋轉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變位結構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變位結構配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轉接固定支架及攝像設備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轉接固定支架工作時,通過轉接連接件將調節(jié)體固定于一角度可調裝置上,將支架主殼連接于一承載裝置上,從而實現(xiàn)角度可調裝置與承載裝置之間的轉接。當需要調節(jié)兩個裝置的相對角度時,只需轉動其中一個裝置,使得調節(jié)體與支架主殼相對旋轉,此時,第一變位結構與第二變位結構配合,實現(xiàn)兩個裝置相對角度的轉換。
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轉接固定支架能夠牢靠地將兩個裝置轉接,并且很方便地調節(jié)兩個裝置之間的相對角度,操作簡單方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攝像設備,由于采用該轉接固定支架,能夠將機體牢靠地轉接到其他裝置上,并且能夠很方便地調節(jié)機體的角度,便于調整拍攝角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攝像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攝像設備的轉接固定支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第一支架殼的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第一支架殼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第二支架殼的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第二支架殼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支架主殼的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支架主殼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轉接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在旋鈕機構處于分解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在旋鈕處于閉合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在旋鈕處于打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2中的轉接固定支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標:100-攝像設備;200-機體;300-轉接固定支架;10-調節(jié)體;110-第一支架殼;111-第一變位結構;112-第一本體;1121-第一通孔;1122-避位槽;113-懸臂;1131-間隙;1132-螺絲通孔;120-第二支架殼;121-第二本體;122-第一側面;1221-墊槽;1222-抵持面;1223-容置槽;123-第二側面;1231-支撐壁;1232-螺釘樁;124-第二通孔;20-支架主殼;210-轉接部;211-連接耳部;2111-轉接孔;220-調節(jié)部;221-第三通孔;222-第三側面;2221-第一安裝槽;223-第四側面;2231-第二安裝槽;230-第二變位結構;30-轉接連接件;310-卡槽;320-安裝孔;40-卡簧;50-旋鈕機構;510-旋鈕;511-連接臂;520-阻尼套筒;530-旋鈕銷;60-殼體固定螺絲;70-支撐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角度可調裝置,該角度可調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調節(jié)主體和轉接固定支架。該角度可調裝置由于采用該轉接固定支架,能夠將調節(jié)主體牢靠地轉接到承載裝置上,并且能夠很方便地對調節(jié)主體的角度進行調節(jié)。該角度可調裝置可以是相機、帶云臺的攝像產(chǎn)品等攝像設備,也可以是其他可以調節(jié)角度的設備。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以該角度可調裝置為攝像設備100為例進行具體說明。該攝像設備100包括相互連接的機體200和轉接固定支架300。其中,機體200作為調節(jié)主體,可以是運動相機、帶云臺的攝像產(chǎn)品等,其通過該轉接固定支架300與承載裝置(圖未示)實現(xiàn)轉接。承載裝置可以是自行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也可以是人的身體上的穿戴設備,例如肩帶、頭盔等。通過該轉接固定支架300能夠牢靠地將角度可調裝置與承載裝置轉接,并且很方便地調節(jié)兩個裝置之間的相對角度,操作簡單方便。
請參閱圖2,本實施例中,該轉接固定支架300包括調節(jié)體10、支架主殼20、轉接連接件30、卡簧40及旋鈕機構50。
其中,該調節(jié)體10用于在轉接連接件30的作用下固定于機體200上,機體200可帶動調節(jié)體10相對支架主殼20旋轉,從而實現(xiàn)角度調節(jié)。該調節(jié)體10包括第一支架殼110和第二支架殼120。第一支架殼110與第二支架殼120固定連接并將支架主殼20夾于兩者之間。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殼110通過殼體固定螺絲60與第二支架殼120固定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的調節(jié)體10。
請參閱圖3,該第一支架殼110用于與支架主殼20之間產(chǎn)生多級變位,從而實現(xiàn)機體200的逐級角度調節(jié)。第一支架殼110設有多個第一變位結構111,第一支架殼110通過第一變位結構111與支架主殼20配合,以實現(xiàn)第一支架殼110與支架主殼20之間的多級變位。本實施例中,第一變位結構111優(yōu)選采用第一凹凸齒,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多級變位結構。
請結合參閱圖3和圖4,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支架殼110包括第一本體112,第一本體112大致呈圓盤形。第一本體112設置有第一通孔1121,供轉接連接件30穿過。第一本體112上設有多個弧形的避位槽1122,該避位槽1122的數(shù)量與殼體固定螺絲60一一對應。
第一本體112向外延伸出多個懸臂113,多個懸臂113沿第一本體112的周向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懸臂113優(yōu)選為四個,當然也可以是兩個、三個、五個甚至更多個。每個懸臂113分別設置有多個第一變位結構111。
作為優(yōu)選,多個懸臂113均為扇形,且組合起來可形成大致形成一個完整的圓盤。任意相鄰兩個懸臂113之間具有間隙1131。第一變位結構111設置于扇形的懸臂113的一表面靠近外弧線段的位置,以便與支架主殼20配合。多個懸臂113的第一變位結構111組合起來大致形成一個圓環(huán)。另外,每個懸臂113上均設置有供殼體固定螺絲60穿過的螺絲通孔1132,以便殼體固定螺絲60將第一支架殼110和第二支架殼120固定連接。螺絲通孔1132與避位槽1122的位置一一對應,以便殼體固定螺絲60穿過螺絲通孔1132后,避位槽1122起到避讓的作用。
請結合參閱圖5和圖6,第二支架殼120包括第二本體121,第二本體121大致呈圓盤形。第二本體12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122和第二側面123,第二本體121上設置有貫穿第一側面122和第二側面123的第二通孔124,供轉接連接件30穿過。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通孔124位于第二本體121的中心位置。
第一側面122用于與機體200抵持。第一側面122設置有墊槽1221,墊槽1221內(nèi)安裝有支撐墊70。作為優(yōu)選,支撐墊70粘貼于墊槽1221的底壁。在轉接連接件30將調節(jié)體10固定于機體200上時,支撐墊70起到支撐和阻尼作用,從而將轉接固定支架300與機體200固定。本實施例中,支撐墊70優(yōu)選采用硅膠墊,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橡膠等。
第二本體121設置有一抵持面1222,用于與卡簧40抵持,以防止第二支架殼120掉下或者防止第二支架殼120在其軸向上產(chǎn)生松動。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22在第二通孔124的邊緣處設置有一環(huán)形的容置槽1223,該容置槽1223與墊槽1221形成階梯形。抵持面1222為該容置槽1223的底壁。
第二側面123沿其法線方向延伸出支撐壁1231。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中,支撐壁1231為圓環(huán)形。支撐壁1231上環(huán)設有多個螺釘樁1232,螺釘樁1232的數(shù)量與殼體固定螺絲60的數(shù)量對應,本實施例中螺釘樁1232為四個。殼體固定螺絲60穿過螺絲通孔1132后,與支撐壁1231上的螺釘樁1232配合。
請結合參閱圖7和圖8,支架主殼20用于與承載裝置連接。支架主殼20設置有第二變位結構230,用于與第一支架殼110的第一變位結構111配合。調節(jié)體10相對支架主殼20處于旋轉狀態(tài)下,第一變位結構111選擇性地與第二變位結構230配合。
本實施例中,支架主殼20大致呈L形,其包括相互連接的轉接部210和調節(jié)部220。
轉接部21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連接耳部211。連接耳部211的一端與調節(jié)部220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轉接孔2111,用于安裝承載裝置。兩個連接耳部211的轉接孔2111相對設置。
調節(jié)部220大致呈圓環(huán)形,調節(jié)部220的一端與轉接部210的連接耳部211連接。調節(jié)部220上設置有第三通孔221,用于供轉接連接件30穿過,也用于供第二支架殼120的支撐壁1231伸入。調節(jié)體10作為一個整體結構能夠繞第三通孔221的軸線轉動。第三通孔221與第一通孔1121及第二通孔124的軸線共線,以保證機體200及調節(jié)體10在相對支架主殼20旋轉時的同軸度,避免發(fā)生相互之間的位置偏移。
調節(jié)部22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面222和第四側面223。第三側面222上設置有第一安裝槽2221,用于容納第一支架殼110。第一安裝槽2221環(huán)設于第三通孔221的周向邊緣。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槽2221的底壁環(huán)設有多個第二變位結構230,用于與第一支架殼110的第一變位結構111配合。第二變位結構230優(yōu)選采用第二凹凸齒,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多級變位結構。另外,第四側面223上設置有第二安裝槽2231,用于容納第二支架殼12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變位結構111為第二凹凸齒,第二變位結構230為第一凹凸齒,只要第一變位結構111和第二變位結構230分別為相互配合的第一凹凸齒和第二凹凸齒即可。另外,第一凹凸齒的齒與第二凹凸齒相鄰的兩個齒之間的齒槽對應咬合,同樣的,第二凹凸齒的齒與第一凹凸齒相鄰的兩個齒之間的齒槽對應咬合。調節(jié)體10相對支架主殼20處于旋轉狀態(tài)下,第一凹凸齒與第二凹凸齒相對轉動并切換至下一級進行配合。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變位結構111和第二變位結構230可以分別為相互配合的彈簧鋼珠結構和多個凹位結構,也可以分別為相互配合的多個凸點結構和多個凹位結構,只要調節(jié)體10相對支架主殼20處于旋轉狀態(tài)下,能夠實現(xiàn)第一變位結構111和第二變位結構230的逐級變位即可。
另外,本實施例中,支架主殼20和第一支架殼110的配合面分別會產(chǎn)生相對位移,產(chǎn)生摩擦,所以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剛度、強度、耐磨性的塑膠或者金屬材料,可以使用POM或尼龍或尼龍加玻纖等材料;第二支架殼120起固定支撐作用,對耐磨性要求不高,可以使用PC或PC或ABS等材料。
請參閱圖9,轉接連接件30用于穿過調節(jié)體10及支架主殼20以將調節(jié)體10固定于機體200。本實施例中,轉接連接件30優(yōu)選采用英制1/4螺絲,能夠作為機體200的通用接口??梢岳斫獾氖牵D接連接件30還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螺絲,或者其他類型的連接件,只要能夠與機體200配合并將調節(jié)體10固定于機體200即可。
本實施例中,轉接連接件30上設置有卡槽310,用于容納卡簧40,以便卡簧40部分伸出卡槽310,并與抵持面1222相抵持。另外,轉接連接件30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孔320,用于與旋鈕機構50配合。
請參閱圖10,旋鈕機構50用于用戶手動操作轉接連接件30,以將整個轉接固定支架300固定于機體200,或者從機體200拆下整個轉接固定支架300。旋鈕機構50與轉接連接件30連接。
本實施例中,旋鈕機構50包括旋鈕510、阻尼套筒520和旋鈕銷530。阻尼套筒520嵌設于轉接連接件30的安裝孔320內(nèi),并與轉接連接件30過盈配合。旋鈕銷530穿過阻尼套筒520,旋鈕銷530通過阻尼套筒520與轉接連接件30轉動連接。本實施例中,旋鈕510優(yōu)選為片狀結構,能夠增加施力面積,便于人手使力旋緊英制1/4螺絲。旋鈕510具有兩個并行的且沿同一方向延伸的連接臂511,兩個連接臂511之間具有容置空間,用以部分容納英制1/4螺絲。旋鈕銷530的兩端各與旋鈕510的一個連接臂511固定連接??梢岳斫獾氖?,旋鈕銷530與旋鈕510的固定連接,可以采用焊接、過盈配合或者通過一些連接結構固定等方式,旋鈕銷530與旋鈕510形成一個整體,無法相對移動。
旋鈕510克服一定的阻尼力,即可與旋鈕銷530一起繞著旋鈕銷530的軸向轉動,從而實現(xiàn)閉合位置(參見圖11)與打開位置(參見圖12)之間的切換。閉合位置是指旋鈕510所在平面與轉接連接件30的軸線大致垂直的位置,打開位置是指旋鈕510所在平面與轉接連接件30的軸線基本處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本實施例中,旋鈕510處于打開位置時,可手動旋擰英制1/4螺絲,便于施力;旋緊英制1/4螺絲后,可再將旋鈕510調整至閉合位置,由于阻尼套筒520與旋鈕銷530及英制1/4螺絲過盈配合,使旋鈕510可以保持在閉合位置不動,不會因為重力、震動等力使其改變角度,避免在攝像設備100使用過程中旋鈕510與其他結構發(fā)生干涉。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旋鈕銷530和轉接連接件30需要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可以使用銅合金或不銹鋼等材料;阻尼套筒520與旋鈕銷530及轉接連接件30過盈配合,且有軸向轉動位移,所以阻尼套筒520需要具備一定的彈性及較強的耐磨性,可以使用POM或者尼龍或者尼龍加玻纖等材料。
請參閱圖13,本實施例中的轉接固定支架300在組裝時,將第一支架殼110置于支架主殼20的第一安裝槽2221內(nèi),使第一支架殼110上的第一變位結構111與支架主殼20上的第二變位結構230配合。將第二支架殼120置于第二安裝槽2231內(nèi),使第二支架殼120的支撐壁1231伸入第三通孔221內(nèi)。調整第一支架殼110和第二支架殼120的相對位置,使螺絲通孔1132與螺釘樁1232一一對應。將殼體固定螺絲60穿過螺絲通孔1132并與螺釘樁1232配合,從而將第一支架殼110與第二支架殼120固定在一起,并使第一支架殼110與第二支架殼120將支架主殼20夾于兩者之間。旋鈕機構50預先連接于轉接連接件30。將轉接連接件30依次穿過第一通孔1121、第三通孔221及第二通孔124。將卡簧40安裝于轉接連接件30的卡槽310內(nèi),以便抵持第二支架殼120的抵持面1222。
本實施例中的轉接固定支架300在轉接時,通過支架主殼20上的轉接孔2111與承載裝置固定連接。通過手動旋擰旋鈕510,使轉接連接件30將調節(jié)部220固定于機體200上。
調節(jié)機體200的角度時,機體200沿其旋轉軸受扭轉力超過一定值時,第一支架殼110的懸臂113產(chǎn)生彈性變形,第一支架殼110上的第一變位結構111與支架主殼20的第二變位結構230脫開并進入下一階變位結構;若機體200不斷受超過一定值的扭轉力,則第一支架殼110與支架主殼20繞旋轉軸產(chǎn)生持續(xù)的相對移動;同時機體200與第一支架殼110保持位置不變,則機體200與支架主殼20將持續(xù)繞旋轉軸轉動,直至轉動至預定角度位置,此時該角度位置的第一變位結構111與第二變位結構230配合。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中的轉接固定支架300能夠牢靠地將兩個裝置轉接,并且很方便地調節(jié)兩個裝置之間的相對角度,操作簡單方便。并且,增加旋鈕510的受力面積,便于施力,避免旋緊過程中手指疼痛問題,增加阻尼套筒520及旋鈕銷530的結構,方便旋鈕510折疊收起。本實施例提供的攝像設備100,由于采用該轉接固定支架300,能夠將機體200牢靠地轉接到承載裝置上,并且能夠很方便地調節(jié)機體200的角度,便于調整拍攝角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