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壓路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
背景技術:
在壓路機產品中,振動壓路機依靠自重和振動的聯(lián)合作用來壓實路基及路面材料,使被壓實的材料具有足夠的壓實度。所以,相對于其它種類的壓路機,振動壓路機成為眾多壓實工作的標準設備和首選設備。對于振動壓路機來說 ,振動輪是實現(xiàn)振動壓實作用的重要部件,而振動輪內支撐偏心軸的軸承又是振動輪內關鍵的部件之一,它在振動馬達的帶動下與偏心軸一起高速旋轉,使偏心軸產生高頻振動,從而帶動振動輪產生振動效果。在振動輪振動過程中,尤其對于大噸位的振動壓路機而言,振動輪內的軸承工作條件是十分惡劣的,軸承不但要承受高頻振動產生的徑向壓力,還承受摩擦產生的高溫,如果這些熱量不能及時散發(fā)出去,會直接降低軸承的使用壽命,進而影響振動壓路機的整機可靠性。鑒于上述情況使得壓路機用振動軸承必須具有良好的潤滑效果。
目前,振動輪的潤滑裝置采用的幅板流掛潤滑方式,這種潤滑方式是在振動輪轉動時,儲存在振動輪內部的潤滑油被甩到振動輪中部幅板上,流掛在振動輪體中部幅板上的潤滑油,經幅板上的進油口進入偏心軸軸承內。這種方式是最簡單實用的方式,但僅僅依靠幅板自身附著的油量很少,不能對軸承進行充分潤滑。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幅板上附著油量很少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舀油裝置的振動輪結構,它可以起到蓄油作用,提高鋼輪內部潤滑油的利用率,更有效地保證軸承內足夠的潤滑油量。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舀油裝置的振動輪結構,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軸承座、進/出油口、第二軸承座、舀油裝置、蓄油道、軸承、舀油裝置內腔,所述的舀油裝置通過螺栓均勻安裝在中心幅板上;所述的舀油裝置內腔與所述的軸承通過所述的蓄油道連接。
所述的舀油裝置包括相互焊接的舀油彎板、舀油側板和中心隔板,所述舀油彎板豎直焊接于所述的舀油側板上邊緣位置,所述的中心隔板位于所述的舀油側板中間位置,將所述的舀油裝置均分為兩個部分。
所述的舀油裝置的中心隔板位置正對第二軸承座周邊缺口。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舀油裝置的振動輪結構,是采用“水車”的原理,在振動輪內部增加舀油裝置,隨著振動輪的轉動,無論是順時針旋轉還是逆時針旋轉,舀油裝置都能舀起潤滑油,儲存到舀油裝置內腔,保證本裝置轉到任何位置都可以有潤滑油通過蓄油道流入軸承內部,對軸承進行全方位的潤滑,提高鋼輪內部潤滑油利用率,從而增加軸承使用壽命,減少潤滑油注入量,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舀油裝置位于最高點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舀油裝置位于最高點的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舀油裝置位于最低點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舀油裝置位于最低點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舀油裝置裝配的正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舀油裝置裝配的反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舀油裝置結構圖。
圖中,1、第一軸承座;2、進/出油口;3、螺塞;
4、第二軸承座;5.舀油裝置;6.蓄油道;7.軸承;
8.舀油裝置內腔;9.鋼輪內腔;10.舀油彎板;11.中心隔板;
12、舀油側板 。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一種帶舀油裝置的振動輪結構在振動輪第二軸承座(4)的中心幅板上增加舀油裝置(5),舀油裝置(5)由舀油彎板(10)、中心隔板(11)和舀油側板(12)組成,舀油彎板(10)豎直焊接于舀油側板(12)上邊緣位置,中心隔板(11)豎直焊接于所述的舀油側板(12)中間位置,將所述的舀油裝置(5)均分為兩個部分。這樣無論鋼輪順時針旋轉還是逆時針旋轉,舀油彎板(10)都能起到舀油的作用,提高油量利用率。
如圖1所示首先將潤滑油通過第一軸承座(1)的進/出油口(2)流入鋼輪內腔(9)內,隨著鋼輪轉動,舀油裝置(5)到達鋼輪內部最低點,如圖3、圖4所示,舀油裝置(5)將鋼輪內筒底部潤滑油舀起,并儲存在舀油裝置內腔(8),隨著鋼輪轉動,當舀油裝置(5)處于鋼輪內部最高點時,如圖2所示,舀油裝置內腔(8)的潤滑油逐漸流入到蓄油道(6),通過蓄油道(6)進入軸承(7)內部,隨著鋼輪轉動潤滑油對軸承進行全方位的潤滑,以此循環(huán)往復。
當需要更換潤滑油時,只需通過鋼輪轉動,將第一軸承座(1)的進/出油口(2)轉到下方,將內部潤滑油放出,再將第一軸承座(1)的進/出油口(2)轉到上方,加入潤滑油即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