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輛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包括閥口橡膠、閥頭、壓力彈簧、閥體、密封墊、挺桿、挺桿彈簧、主風管和解鉤管,所述閥頭具有朝閥體方向延伸的筒體,筒體套裝在閥體的閥孔座上且與閥孔座滑動配合,筒體與閥體的閥孔座之間裝有密封圈,所述壓力彈簧套裝在筒體外,且一端與閥頭相抵,另一端與閥體相抵,所述解鉤管的后部插裝在閥體的解鉤管孔中且滑動密封配合,解鉤管孔中裝有解鉤管彈簧,解鉤管彈簧的一端與解鉤管的后端相抵,另一端與解鉤管孔底部的閥體壁相抵。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零件通用性強,易于使用維護。
【專利說明】
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管道連接器,尤其是用于實現密接式車鉤主風管和解鉤風管自動連接的風管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提高動車組、地鐵車輛的乘坐舒適性,減小各車廂間車鉤的縱向沖擊力,目前高速動車組、地鐵車輛的車端連接普遍采用密接式車鉤緩沖裝置。密接式車鉤緩沖裝置分為全自動、半自動及半永久車鉤緩沖裝置,其中全自動和半自動車鉤緩沖裝置要求在機械車鉤連掛的同時實現風管的連接,解鉤后能夠主分管自動鎖閉,防止漏風。
[0003]風管連接器主要用于實現密接式車鉤主風管和解鉤風管的自動連接及主風管的自動鎖閉,現有技術的風管連接器,如圖1所示,主要由閥體06、閥頭02、挺桿010、密封墊07、壓力彈簧04、挺桿彈簧08、閥口橡膠01、橡膠管03、主風管09、解鉤管011等組成,該風管連接器可以實現車鉤連掛時主風管和解鉤風管的自動導通,車鉤解鉤時主風管的自動鎖閉,但主風管連接器內部的密封結構由橡膠管03、壓力彈簧04與閥體06相互擠壓組成;解鉤風管連接器的密封結構由解鉤管011兩端相互擠壓組成,結構復雜,制造技術難度高,零件通用性不強,用戶使用維護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結構簡單、零部件通用性強、維護方便、可靠性高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包括閥口橡膠、閥頭、壓力彈簧、閥體、密封墊、挺桿、挺桿彈簧、主風管和解鉤管,所述閥口橡膠裝在閥頭上,所述挺桿的桿身與閥體的閥孔滑動配合,所述密封墊裝在挺桿的桿頭上且與閥孔的孔口通斷配合,挺桿的一端伸在閥頭中,挺桿的桿頭與挺桿彈簧的一端裝連,挺桿彈簧的另一端與主風管相抵,主風管固連在閥體的一端,所述解鉤管裝在閥體的下部,所述閥頭具有朝閥體方向延伸的筒體,筒體套裝在閥體的閥孔座上且與閥孔座滑動配合,筒體與閥體的閥孔座之間裝有密封圈,所述壓力彈簧套裝在筒體外,且一端與閥頭相抵,另一端與閥體相抵,所述解鉤管的后部插裝在閥體的解鉤管孔中且滑動密封配合,解鉤管孔中裝有解鉤管彈簧,解鉤管彈簧的一端與解鉤管的后端相抵,另一端與解鉤管孔底部的閥體壁相抵。
[0006]所述筒體內壁開有兩道環(huán)槽,所述密封圈是O型圈,O型圈裝在相應的環(huán)槽中且內圈與閥體的閥孔座的外周相接觸。
[0007]所述主風管與閥體之間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
[0008]所述解鉤管的前端裝有小閥口橡膠。
[0009]所述解鉤管的外周與解鉤管孔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
[0010]所述第二 O型密封圈裝在解鉤管的外周的密封槽中。
[0011 ] 所述解鉤管的后端具有沉孔,所述解鉤管彈簧的一端裝在沉孔中。
[0012]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閥頭的筒體與閥體的閥孔座之間裝有密封圈,所述解鉤管的后部插裝在閥體的解鉤管孔中且滑動密封配合,因此,實現了車鉤各風管的可靠連接,密封結構簡單、零部件通用性強、維護方便、可靠性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圖1是現有技術的風管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解鉤鎖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1在安裝狀態(tài)下的左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的連掛導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風管連接器,主要由閥體06、閥頭02、挺桿010、密封墊07、壓力彈簧04、挺桿彈簧08、閥口橡膠01、橡膠管03、主風管09、解鉤管011等組成,主風管連接器內部的密封結構由橡膠管03、壓力彈簧04與閥體06相互擠壓組成;解鉤風管連接器的密封結構由解鉤管011兩端相互擠壓組成。
[0016]如圖2、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包括閥口橡膠1、閥頭2、壓力彈簧5、閥體6、密封墊7、挺桿8、挺桿彈簧9、主風管11和解鉤管14,所述閥口橡膠I裝在閥頭2上,所述挺桿8的桿身與閥體6的閥孔6-3滑動配合,所述密封墊7裝在挺桿8的桿頭上且與閥孔6-3的孔口通斷配合,挺桿8的一端伸在閥頭2中,挺桿8的桿頭與挺桿彈簧9的一端裝連,挺桿彈簧9的另一端與主風管11相抵,主風管11固連在閥體6的一端,所述解鉤管14裝在閥體6的下部,所述閥頭2具有朝閥體6方向延伸的筒體2-1,筒體2-1套裝在閥體6的閥孔座6-1上且與閥孔座6-1滑動配合,筒體2-1與閥體6的閥孔座6-1之間裝有密封圈3,所述壓力彈簧5套裝在筒體2-1外,且一端與閥頭2相抵,另一端與閥體6相抵,所述解鉤管14的后部插裝在閥體6的解鉤管孔6-2中且滑動密封配合,解鉤管孔6-2中裝有解鉤管彈簧12,解鉤管彈簧12的一端與解鉤管14的后端相抵,另一端與解鉤管孔6-2底部的閥體6壁相抵。
[0017]如圖2所示,所述筒體2-1內壁開有兩道環(huán)槽,所述密封圈3是O型圈,O型圈裝在相應的環(huán)槽中且內圈與閥體6的閥孔座6-1的外周相接觸。
[0018]如圖2所示,所述主風管11與閥體6之間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10。
[0019]如圖2所示,所述解鉤管14的前端裝有小閥口橡膠15。
[0020]如圖2所示,所述解鉤管14的外周與解鉤管孔6-2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13。
[0021]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 O型密封圈13裝在解鉤管14的外周的密封槽中。
[0022]如圖2所示,所述解鉤管14的后端具有沉孔14-1,所述解鉤管彈簧12的一端裝在沉孔14-1中。
[0023]如圖3、4所示,本發(fā)明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通過螺栓16安裝在車鉤4端面上。
[0024]如圖5所示,當兩個車鉤4處于連掛狀態(tài)時,兩個車鉤4上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的閥口橡膠1、小閥口橡膠15相互接觸,并在壓力彈簧5和解鉤管彈簧12的作用下壓緊密封,此時主風管11和解鉤管14自動連接。
[0025]由于壓力彈簧5的壓縮使得兩個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的挺桿8接觸并后退,挺桿8帶動密封墊7與閥體6分離,兩個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即可實現主風管11的自動導通。
[0026]當車鉤4處于解鉤狀態(tài)時,閥口橡膠1、閥頭2、小閥口橡膠15、解鉤管14不再擠壓密封,同時隨車鉤4的分離而斷開連接;挺桿8之間不再相互接觸,此時挺桿8在挺桿彈簧9的作用下帶動密封墊7與閥體6接觸,在風壓和挺桿彈簧9的作用下,閥體6和密封墊7相互擠壓密封,實現自動鎖閉。
【權利要求】
1.一種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包括閥口橡膠(I)、閥頭(2)、壓力彈簧(5)、閥體(6)、密封墊(7)、挺桿(8)、挺桿彈簧(9)、主風管(11)和解鉤管(14),所述閥口橡膠(I)裝在閥頭(2)上,所述挺桿(8)的桿身與閥體(6)的閥孔(6-3)滑動配合,所述密封墊(7)裝在挺桿(8)的桿頭上且與閥孔(6-3)的孔口通斷配合,挺桿(8)的一端伸在閥頭(2)中,挺桿(8)的桿頭與挺桿彈簧(9)的一端裝連,挺桿彈簧(9)的另一端與主風管(11)相抵,主風管(11)固連在閥體(6)的一端,所述解鉤管(14)裝在閥體(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a、所述閥頭(2)具有朝閥體(6)方向延伸的筒體(2-1),筒體(2-1)套裝在閥體(6)的閥孔座(6-1)上且與閥孔座(6-1)滑動配合,筒體(2-1)與閥體(6 )的閥孔座(6-1)之間裝有密封圈(3), b、所述壓力彈簧(5)套裝在筒體(2-1)外,且一端與閥頭(2)相抵,另一端與閥體(6)相抵, C、所述解鉤管(14)的后部插裝在閥體(6)的解鉤管孔(6-2)中且滑動密封配合,解鉤管孔(6-2)中裝有解鉤管彈簧(12),解鉤管彈簧(12)的一端與解鉤管(14)的后端相抵,另一端與解鉤管孔(6-2)底部的閥體(6)壁相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2-1)內壁開有兩道環(huán)槽,所述密封圈(3)是O型圈,O型圈裝在相應的環(huán)槽中且內圈與閥體(6)的閥孔座(6-1)的外周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風管(11)與閥體(6)之間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鉤管(14)的前端裝有小閥口橡膠(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鉤管(14)的外周與解鉤管孔(6-2)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13)裝在解鉤管(14)的外周的密封槽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接式車鉤用風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鉤管(14)的后端具有沉孔(14-1),所述解鉤管彈簧(12)的一端裝在沉孔(14-1)中。
【文檔編號】F16L29/04GK104358953SQ201410610763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張晉偉, 吳剛, 鄧大偉, 周衛(wèi)兵, 杜利清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