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轉矩傳遞裝置的操控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轉矩傳遞裝置、例如離合器如摩擦離合器或形狀鎖合離合器或者用于制動器的操控裝置,其具有至少兩個電動馬達,其中,所述電動馬達的轉子通過加法傳動裝置彼此運動學地耦合并且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具有輸出側,所述輸出側與所述轉矩傳遞裝置的調節(jié)機構如此地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狀態(tài)能夠按照這兩個轉子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專利說明】用于轉矩傳遞裝置的操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轉矩傳遞裝置、例如離合器如摩擦離合器或者形狀鎖合離合器或者用于制動器的操控裝置,并且特別是涉及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這種車輪驅動裝置被連接到機動車輪懸掛裝置中并且包括一在定子方面連接到輪轂承載件上的電動馬達。
【背景技術】
[0002]由DE 199 54 544 Al公開了一個機動車驅動器,這種機動車驅動器包括內燃機,所述內燃機通過換擋變速器、軸變速器以及關節(jié)軸與機動車軸的驅動車輪耦合。在驅動輪和軸變速器之間的中間區(qū)域中設置兩個電動馬達,通過所述兩個電動馬達也可以電動地驅動相應的驅動輪。在驅動輪的區(qū)域中設置機械制動器,通過所述制動器能夠施加制動力矩到相應的驅動輪上。
[0003]由DE 10 2009 038 928 Al公開了一種輪轂馬達,所述輪轂馬達包括設置在車輪軸承座區(qū)域中的定子和與輪轂一起回轉的轉子。在該特別的輪轂馬達中,在定子和轉子之間延伸的氣隙的寬度能夠被可調節(jié)地改變。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出一種用于轉矩傳遞裝置的操控裝置和一種特別是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所述車輪驅動裝置的出色之處在于有利的機械運行性能并且通過所述車輪驅動裝置能夠整體上有利地調整機動車的運行。
[0005]根據本發(fā)明,該任務通過用于轉矩傳遞裝置、例如離合器如摩擦離合器或者形狀鎖合離合器或者用于制動器的操控裝置解決,所述操控裝置具有至少兩個電動馬達,其中,所述電動馬達的轉子通過加法傳動裝置彼此運動學地耦合并且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具有輸出側,所述輸出側與所述轉矩傳遞裝置的調節(jié)機構如此地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狀態(tài)可以按照兩個轉子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0006]該任務特別是通過一種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解決,所述車輪驅動裝置包括:
[0007]-車輪軸承座;
[0008]-可相對于所述車輪軸承座旋轉運動地支承的輪轂;和
[0009]-馬達裝置,用于產生施加在所述輪轂上的轉矩;
[0010]-其中,所述馬達裝置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轉子,以及第二定子和第二轉子;并且
[0011]-在所述輪轂的區(qū)域中設置與所述輪轂一起回轉的調節(jié)機構,并且該調節(jié)機構與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運動學地如此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狀態(tài)可以按照兩個轉子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0012]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實現了,通過兩個運動學地并聯(lián)連接的馬達產生用于實現車輪電驅動裝置所需的轉矩并且通過兩個回轉的轉子之間的可在控制技術上有利地主動地調節(jié)的旋轉角度差調節(jié)設置在輪轂側并且與輪轂同步運行的機械裝置。
[0013]由此,調節(jié)力通過電動馬達的方式產生,而不需要為此在車輪軸承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固定不動的系統(tǒng))和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同步運行的系統(tǒng))之間機械地傳遞調節(jié)力,或者也不需要用于使這兩個同步運行的系統(tǒng)電接觸的滑環(huán)裝置。
[0014]因為通過相應的定子/轉子對構成的驅動馬達本來就產生大驅動轉矩,所以它們能夠可靠地施加用于操控輪轂側的機械裝置所需的調節(jié)力。
[0015]在本發(fā)明的車輪驅動裝置中,優(yōu)選地使用兩個電動馬達作為車輪驅動裝置,所述兩個電動馬達各自優(yōu)選大致分別施加一半的驅動功率。所述電動馬達的力矩/功率優(yōu)選地通過行星輪總成相加。調節(jié)機構、例如螺桿被這兩個馬達的可自由調節(jié)的力矩差操控,通過所述螺桿可以操控離合器和/或制動器,或者在車輪側同步運行的其他機械裝置、例如轉子間隙調節(jié)機構。兩個“半個”馬達的并聯(lián)意味著很小的額外花費,因為不再需要繞組材料(例如銅)、鐵和其他磁材料,并且在功率電子設備中所述構件反正已經被并聯(lián)設置。
[0016]通過這樣的布置能夠在每個方向上(也就是說,拉/推和向回)輸出驅動力矩或制動力矩并且作為致動器在任何情況下能夠輸出正的或者負的力矩。為了產生力矩差,兩個馬達中的一個相應地被短暫地過度通電,或者改變或者移動旋轉場的頻率或者相位。
[0017]所述車輪驅動馬達被分成兩半,它們如所述的那樣通過行星輪總成或者杠桿機構或者斜面機構與輸出裝置(車輪)連接。所述行星輪的旋轉運動例如通過螺桿轉化成一種運動,其被用作致動器。所述兩個電動馬達能夠相互無關地被控制。優(yōu)選地,駐車制動器和緊急制動器作為制動器被操控。所述離合器優(yōu)選地用于將關節(jié)軸與車輪分離,以便關斷內燃機驅動裝置的推進力矩。在致動器操控期間,兩個電動馬達中的一個被短暫地過度通電,以便產生需要的力矩差。由此實現,所述車輪力矩在離合過程期間不變化。因為所述電機相比較于通常的致動器具有高的效率,所以按百分比計算的過載力矩小。
[0018]代替所述行星輪,也能夠使用具有有限行程的簡單杠桿。所述螺桿也能夠被坡道機構代替。為了保持相應的終端位置,可以使用止擋。為了保持該位置,所述馬達能夠通過小的力矩差控制或者所述終端位置通過卡鎖裝置自保持。如果離合器或者制動器應該被操控,那么優(yōu)選地每個操控方向被用于一個元件。該系統(tǒng)能夠在前軸或后軸上被使用。
[0019]因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車輪驅動裝置,在所述車輪驅動裝置中,所述功率供應被分到兩個子馬達上,其中,兩個子馬達的驅動力矩又通過行星輪總成或者杠桿匯合。在此,所述使用可調節(jié)的力矩差,以便操控與所述輪轂系統(tǒng)一起回轉的離合器和/或制動器。
[0020]根據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調節(jié)機構與兩個轉子的運動學耦合通過加法傳動裝置實現。該加法傳動裝置優(yōu)選地構造成所謂的行星齒輪傳動裝置,這種行星齒輪傳動裝置將所述兩個轉子和所述調節(jié)機構運動學地耦合。優(yōu)選地,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如此構造,以至于其包括行星輪或者行星輪架,并且所述調節(jié)機構通過該行星輪或者行星輪架驅動。所述加法傳動裝置此外包括連接到第一轉子上的內齒輪,以及連接到第二轉子上的太陽輪。通過該傳動裝置方案,可以根據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之間的旋轉角度差產生調節(jié)運動,這種調節(jié)運動允許操控在輪轂側同步運行的機械裝置,特別是使其調節(jié)狀態(tài)變化。
[0021]優(yōu)選地,該機械裝置如此設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路徑受限制并且所述調節(jié)機構可以移位到第一終端位置中。在該終端位置中,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進一步運動被鎖止并且因此防止所述兩個轉子相互間的進一步相對旋轉。最終,這兩個轉子在達到調節(jié)機構的鎖止狀態(tài)時剛性地與輪轂側的系統(tǒng)耦合并且將其全部驅動功率引導到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回轉系統(tǒng)中。
[0022]輪轂側的、通過調節(jié)機構操控的機械裝置此外優(yōu)選地如此設置,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可移位到第二終端位置中,在所述第二終端位置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同樣具有完全耦合狀態(tài)。然后,在該狀態(tài)中,又產生兩個轉子與被這兩個轉子驅動的回轉系統(tǒng)的直接的(也就是說運動學上的)基本上剛性的耦合。
[0023]基本上,所述兩個轉子也形成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所述回轉系統(tǒng))的一部分。但是這兩個轉子或者這兩個轉子的至少一個在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路徑和中間機械裝置的傳動比的框架內可相對于輪轂側的系統(tǒng)旋轉。
[0024]根據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在輪轂側的(也就是說所述回轉系統(tǒng))的區(qū)域中設置離合器裝置,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可使所述輪轂與車輪驅動軸裝置耦合,其中,該離合器裝置可被所述調節(jié)機構操控。該離合器裝置能夠特別是構造成摩擦離合器,該摩擦離合器的離合器狀態(tài)可通過從調節(jié)機構方面施加的調節(jié)力被調節(jié)。該摩擦離合器能夠特別是構造成片式離合器,這種片式離合器與車輪軸同軸地布置。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能夠調節(jié)片式離合器內部的片的壓緊力并且因此可以調節(jié)車輪驅動軸與所述輪轂側的系統(tǒng)的耦合。所述車輛驅動軸能夠與軸差速器耦合并且用于在耦合狀態(tài)中在軸差速器輸出端與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之間傳遞轉矩。
[0025]通過該方案,也可以操控制動裝置,這種制動裝置根據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施加的調節(jié)力或者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以其他方式引起的調節(jié)產生在車輪軸承座和輪轂之間作用的制動力矩。該制動裝置能夠構造成摩擦制動器并且產生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回轉系統(tǒng))和車輪軸承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固定不動的系統(tǒng))之間的制動力矩。
[0026]根據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所述車輪驅動裝置如此設置,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與所述制動裝置和所述離合器裝置如此耦合,從而在第一終端位置的區(qū)域中所述離合器裝置達到聯(lián)接狀態(tài)并且在第二終端位置的區(qū)域中所述制動裝置達到車輪制動狀態(tài)。
[0027]所述制動裝置能夠如此設置,以至于其通過相應地控制所述轉子中的至少一個實現制動力矩的計量式調節(jié)。此外,也可以這樣設計所述制動裝置,使得其作為停車制動器或者駐車制動器起作用。
[0028]也可以的是,在包括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機械裝置的區(qū)域中設置鎖緊裝置,或者將調節(jié)機構整體上構造成自鎖緊的,從而使得通過旋轉差引起的調節(jié)狀態(tài)不會通過在所述機械裝置內部起作用的反作用力消除。
[0029]此外,可以在輪轂側的系統(tǒng)區(qū)域中設置其他類型的轉換裝置,所述轉換裝置允許在所述調節(jié)機械裝置與所述離合器或制動器嚙合之前將從一個或者兩個轉子方面產生的驅動力矩傳遞到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回轉系統(tǒng))上。于是,所述兩個轉子能夠在所述離合器沒有被閉合或者所述制動器沒有被操控的情況下引起車輪驅動。
[0030]該方案不僅適于轉向的車輪軸、特別是車輛前軸,而且也適于不轉向的或者不在大角度上轉向的車輪軸,典型地是車輪后軸。
[0031]該方案特別是適于在中間的功率范圍內使車輛機動化,其中,例如每個車輪驅動裝置針對大約12kW的電功率設計,所述電功率例如被以60比40的比例分配到兩個電動馬達上,其中,具有較大轉子直徑的馬達應承擔較大的功率。
[0032]對于每個車輪驅動單元設置的兩個馬達系統(tǒng)能夠設計成基本上等功率的。但是優(yōu)選地,所述馬達關于其驅動功率設計成不對稱的。因此,例如具有較大直徑轉子的那個電動馬達能夠被設計成比具有較小直徑轉子的那個馬達貢獻較大的功率。
[0033]可提供較大功率貢獻的轉子必要時能夠被剛性地連接到輪轂側的系統(tǒng)中,對此,通過功率較弱的轉子操控所述調節(jié)機構。該方案實現了,功率較強的電動馬達能夠被任意地加載功率,而不會因此控制所述調節(jié)機構。
[0034]所述調節(jié)機構此外能夠如此構造成自鎖緊的,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基本上帶動所述功率較小的轉子,從而只有當通過功率較小的轉子產生足夠大(也就是說超過怠速力矩)的力矩時,才進行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
[0035]兩個電動馬達的定子優(yōu)選地通過電子電路裝置控制。該電路裝置能夠如此設計,以至于其設有不同的運行模式并且此外不同運行模式之間的變換如此進行,以至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沒有表現出讓車輛駕乘人員感到吃驚的運行性能。所述電路裝置特別是提供第一電動馬達的運行模式,在所述電動馬達的運行模式中,通過電動馬達中的至少一個進行驅動,以及還提供一種運行模式,在該運行模式中車輪側的機械裝置被接合或者耦合。
[0036]所述馬達與所述電路裝置的連接優(yōu)選如此設計,以至于在車輛運行期間,能夠通過兩個馬達系統(tǒng)中的至少一個除了車輪驅動力矩之外也產生制動力矩,也就是說所述系統(tǒng)具有再生模式。在該模式中,優(yōu)選地使車輪驅動軸解耦。如果在再生模式中產生的減速力矩不足夠,那么該車輪側的制動裝置能夠被激活。特別是為了實現這個功能,可以如此設計所述調節(jié)機構,以至于為了激活摩擦制動器所需的調節(jié)力相對大并且大致當最大可產生的再生力矩由這兩個馬達施加時才被施加。于是,該機械裝置提供安全制動器的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從下面結合附圖的說明中得出本發(fā)明其他的細節(jié)和特征。附圖中:
[0038]圖1:示出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車輪驅動裝置第一實施形式的結構的示意圖,所述車輪驅動裝置具有可通過轉子對的相對旋轉控制的聯(lián)軸器;
[0039]圖2:示出用于解釋車輪驅動裝置第二實施形式的結構的示意圖,所述車輪驅動裝置同樣具有可通過轉子對的相對旋轉控制的聯(lián)軸器,以及可通過所述轉子對控制的制動
>J-U ρ?α裝直。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在圖1中示出了用于機動車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的一個實施形式。所述車輪驅動裝置包括車輪軸承座1、可旋轉運動地支承在所述車輪軸承座I上的輪轂2、和馬達裝置3,用于產生施加在輪轂2上的轉矩。所述馬達裝置3如此構造,以至于所述馬達裝置包括第一定子4和第一轉子5,以及第二定子6和第二轉子7。
[0041]在所述輪轂2的區(qū)域中設置與所述輪轂一起回轉的調節(jié)機構8。該調節(jié)機構8與所述第一轉子5和所述第二轉子7運動學地如此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8的調節(jié)狀態(tài)可以按照兩個轉子5、7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0042]在這里示出的實施例中,所述調節(jié)機構8與兩個轉子5、7的運動學耦合通過加法傳動裝置9實現,其中,該加法傳動裝置9在這里具有行星輪10,通過所述行星車輪驅動所述調節(jié)機構8。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包括內齒輪11,所述內齒輪連接到所述第一轉子5上。此外,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包括太陽輪12,所述太陽輪在這里連接到所述第二轉子7上。
[0043]所述調節(jié)機構8構造成螺桿元件并且可以移位到第一終端位置中,其中,在所述第一終端位置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具有完全耦合狀態(tài)并且從所述兩個轉子5、7方面產生的轉矩施加在所述輪轂2上。所述調節(jié)機構8此外可以移位到第二終端位置中,在所述第二終端位置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同樣具有完全耦合狀態(tài)并且在此所述兩個轉子5、7同樣剛性連接到輪轂側的系統(tǒng)上。
[0044]在這里示出的實施例中,設置離合器裝置13,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可以將所述輪轂2與車輪驅動軸裝置14耦合。該離合器裝置13可以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8操控。所述離合器裝置13在這里構造成片式離合器。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8可以調節(jié)所述離合器裝置13內部的片15、16的壓緊力。
[0045]這里示出的車輪驅動裝置被連接到單車輪懸掛裝置中。所述車輪懸掛裝置在這里包括下導桿元件17,所述下導桿元件能夠被實施成橫向導桿或者特別是三角形導桿。該下導桿元件17通過外部的、下面的鉸接部位18連接到所述車輪軸承座I上。所述車輪懸掛裝置此外包括彈簧腿裝置19,所述彈簧腿裝置同樣連接到所述車輪軸承座I上。在這里示出的實施例中,彈動支承的部件(這里是下彈簧腿20)剛性地與所述車輪軸承座I耦合。
[0046]所述車輪軸承座I自身承載車輪軸承21,所述車輪軸承這里構造成多列式滾動軸承,例如角接觸球軸承。所述輪轂2位于所述車輪軸承上,所述輪轂在這里整體上構成復雜結構并且用作一同運轉的機械裝置的承載件。所述輪轂2承載有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操控的機械裝置,所述機械裝置這里構造成離合器機械裝置13。所述輪轂2在此特別是承載有離合器鼓盤22,所述離合器鼓盤具有不可相對旋轉、但是可以軸向移動地被接收在其中的離合器片16。離合器轂23坐置于所述離合器鼓盤22中。片15不可相對旋轉、但是可以軸向移動地在所述離合器轂23上被導向。所述離合器轂23通過驅動軸關節(jié)24與關節(jié)軸14耦合。所述驅動軸關節(jié)24坐置于所述離合器轂23中。該關節(jié)軸14在它背離所述離合器轂23的一側上通過關節(jié)34連接到這里沒有詳細示出的軸傳動裝置、特別是軸差速器上。
[0047]所述離合器裝置13通過壓板25操控,所述壓板又通過本發(fā)明的調節(jié)機構操控。所述調節(jié)機構在這里構造成螺桿傳動裝置并且包括調節(jié)螺母26和調節(jié)螺桿27。所述調節(jié)螺桿27被所述行星輪10驅動。所述行星輪10如已經提到的那樣與所述內齒輪11和所述太陽輪12配合。
[0048]所述內齒輪11與這里構造成永磁轉子的第一轉子5耦合,所述第一轉子通過所述第一定子4被加載旋轉場。所述太陽輪12連接到這里構造成永磁轉子的第二轉子7上。所述第二轉子通過所述第二定子6被加載旋轉場。
[0049]兩個定子4、6剛性地連接車輪軸承座I上并且具有多極繞組,所述多極繞組通過這里未詳細示出的電路裝置被加載電壓,從而所述多極繞組產生需要的旋轉場。所述電路裝置如此構造,以至于所述電路裝置除了驅動模式之外也可實現再生運行。此外,所述電路裝置如此構造,以至于所述電路裝置允許在這兩個子電動馬達上精確地調節(jié)出轉矩以及確定轉子旋轉。
[0050]通過相應地控制兩個轉子5、7,所述內齒輪11和所述太陽輪能夠彼此相對扭轉。在此,所述行星輪10被驅動旋轉并且由此操控所述調節(jié)螺桿27。視旋轉方向而定,離合器13的片15、16之間的壓緊力在此能夠被提高或者下降。
[0051]這里示出的系統(tǒng)如此設計,以至于所述系統(tǒng)能夠進入到一狀態(tài)中,在所述狀態(tài)中所述離合器片15、16軸向壓縮并且因此所述離合器13閉合。在該狀態(tài)中,調節(jié)機構8不可繼續(xù)“向前旋轉”并且所述調節(jié)機構鎖止。從轉子5、7方面產生的驅動力矩現在直接作用到所述輪轂2上。在該狀態(tài)中,驅動力矩能夠通過所述關節(jié)軸14被傳遞到所述輪轂2上。此外,通過所述兩個電動馬達也能夠提供驅動功率。
[0052]如果所述兩個轉子5、7通過配置給它們的定子如此控制,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8 “向回移動”,則所述離合器片15、16在此被卸載,并且所述離合器13的聯(lián)接狀態(tài)被取消。緊接著,所述調節(jié)機構又到達一個終端位置中并且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鎖止。在該狀態(tài)中,現在必要時又通過轉子5、7中的至少一個將驅動力矩傳遞到所述輪轂2上,特別是當兩個定子4、6的電壓加載被如此調節(jié),以至于所述離合器13不被重新激活時。
[0053]在該實施例中,所述輪轂2或者與輪轂耦合的回轉系統(tǒng)形成行星輪架,被設置用于操控調節(jié)機構的行星輪10支承在所述行星輪架上。所述內齒輪11、所述行星輪10和所述太陽輪12在這里形成一加法傳動裝置9,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在到達調節(jié)機構的終端位置時鎖止并且因此實現了將所述轉子5、7中至少一個的轉矩直接傳遞到所述輪轂上。
[0054]在圖2中示出了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設置制動裝置30,通過所述制動裝置可以將輪轂側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回轉的車輪系統(tǒng))與固定不動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所述車輪軸承座I)以確定的方式摩擦鎖合地耦合。在這里又通過在本例中由車輪驅動馬達操控的調節(jié)機構來操控所述制動裝置30。
[0055]此外,類似于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描述地,這里示出的變型方案還包括一離合器裝置13,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13能夠將車輪傳動軸14選擇地耦合到輪轂側的系統(tǒng)上。
[0056]這里示出的車輪驅動裝置如此構造,以至于所述離合器裝置13在達到所述調節(jié)機構8的第一終端位置時接合。所述制動裝置30在所述調節(jié)機構8 “向回移動”之后在第二終端位置區(qū)域中或者反向的終端位置區(qū)域中激活。在其他方面,該實施形式也有意義地適用于圖1。
[0057]在輪轂側一同運行的、通過所述兩個轉子5、7操控的機械裝置在這里非常簡化地示出。該機械裝置整體上如此構造,以至于該機械裝置整體上平衡地回轉。為此,該機械裝置能夠特別是構造成對稱的。所述被設置用于操控制動器30和離合器13的調節(jié)機構在這里例如構造成螺桿傳動裝置。所述調節(jié)機構也能夠具有其他類型的構造。
[0058]所述制動裝置30這里包括固定不動的、必要時軸向浮動的、但是不可相對旋轉地固定的止推環(huán)31和可以軸向移動到所述止推環(huán)上的摩擦環(huán)32。所述摩擦環(huán)32作用到所述止推環(huán)31上的壓緊力通過所述螺桿元件27調節(jié)。該螺桿元件27通過調整施加在所述兩個轉子5、7上的轉矩被激活。
[0059]在這里示出的實施例中,所述制動裝置30通過內轉子7相對于外轉子5 “向回移動”的方式被激活。所述離合器裝置13通過所述內轉子7相對于所述外轉子被“向前推移”的方式被激活。通過方案實現了,在轉子5、7上產生最大轉矩時,使所述離合器裝置13接合并且因此進行助推模式,在所述助推模式中能夠電動地并且也能夠通過所述關節(jié)軸14將驅動力矩導入到所述輪轂2中。在該模式中,所述離合器片15、16按照調節(jié)螺桿27上的調節(jié)力被彼此相對擠壓。為了實現純電動運行,所述調節(jié)螺桿27被卸載并且所述離合器13打開。
[0060]整體上被設置用于操控在輪轂側一同運行的部件并且被所述轉子5、7中的至少一個操控的機械裝置也能夠如此構造,以至于所述機械裝置包括另外的轉換機構,所述轉換機構實現了所述兩個轉子5、7在沒有操控所述離合器13或者所述制動器30的情況下與所述輪轂2如此耦合,以至于所述轉子將驅動力矩或者制動力矩耦合到所述輪轂2中。為此,例如能夠設置機電式閉鎖機構,所述閉鎖機構可以被如此控制,以至于所述閉鎖機構選擇性地閉鎖所述調節(jié)機構33。該閉鎖機構能夠被電壓事件控制,所述電壓事件被感應地從所述第一或者第二定子4、5截取并且為此包括一導體回路,所述導體回路在相應的轉子5、7中延伸。
[0061]所述轉子5、7在這里構造成永磁轉子。也可能的是,所述轉子5、7構造成帶有線圈的轉子、必要時彼此電連接的轉子或者特別是也可以構造成短路轉子。
[0062]附圖標號列表:
[0063]I車輪軸承座
[0064]2 輪轂
[0065]3馬達裝置
[0066]4 定子
[0067]5 轉子
[0068]6 定子
[0069]7 轉子
[0070]8調節(jié)機構
[0071]9加法傳動裝置
[0072]10行星輪
[0073]11內齒輪
[0074]12太陽輪
[0075]13離合器裝置
[0076]14車輪傳動軸裝置
[0077]15 片
[0078]16 片
[0079]17導桿元件
[0080]18鉸接部位
[0081]19彈簧腿裝置
[0082]20下彈簧腿
[0083]21車輪軸承
[0084]22離合器鼓盤
[0085]23離合器轂
[0086]24驅動軸關節(jié)
[0087]25 壓板
[0088]26調節(jié)螺母
[0089]27調節(jié)螺桿
[0090]30制動裝置
[0091]31止推環(huán)
[0092]32摩擦環(huán)
[0093]33調節(jié)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轉矩傳遞裝置、例如離合器如摩擦離合器或形狀鎖合離合器或者用于制動器的操控裝置,其具有至少兩個電動馬達,其中,所述電動馬達的轉子通過加法傳動裝置彼此運動學地耦合并且所述加法傳動裝置具有輸出側,所述輸出側與所述轉矩傳遞裝置的調節(jié)機構如此地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狀態(tài)能夠按照這兩個轉子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轉矩傳遞裝置的操控裝置,其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構造成行星傳動裝置,所述行星傳動裝置具有內齒輪、太陽輪、至少一個行星輪和行星輪架,第一電機的轉子驅動所述內齒輪并且第二電機的轉子驅動所述太陽輪,所述至少一個行星輪具有螺紋區(qū)域或者與所述螺紋區(qū)域連接,所述行星輪通過所述螺紋區(qū)域與所述調節(jié)機構、例如輸出套筒作用連接,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移位適于操控所述轉矩傳遞裝置或者適于改變所述轉矩傳遞裝置的轉矩傳遞能力。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所述行星輪架與所述轉矩傳遞裝置的輸出側連接,從而使得由所述電動馬達中的一個或兩個產生的轉矩能夠被傳輸到所述輸出側上。
4.一種特別是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具有: -輪軸承座⑴; -可旋轉運動地支承在所述輪軸承座(I)上的輪轂(2);和 -馬達裝置(3),用于產生施加在所述輪轂(2)上的轉矩,其中,所述馬達裝置(3)包括第一定子(4)和第一轉子(5)以及第二定子(6)和第二轉子(7);并且 -在所述輪轂(2)的區(qū)域中設置與所述輪轂一起回轉的調節(jié)機構(8),并且 -該調節(jié)機構(8)與所述第一轉子(5)和所述第二轉子(7)運動學地如此耦合,以至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8)的調節(jié)狀態(tài)可以按照這兩個轉子(5、7)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調節(ji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8)與所述兩個轉子(5、7)的運動學耦合通過加法傳動裝置(9)實現。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包括行星輪(10),所述調節(jié)機構(8)通過所述行星輪(10)驅動,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包括內齒輪(11)并且所述內齒輪(11)連接至所述第一轉子(5),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包括太陽輪(12)并且所述太陽輪(12)連接至所述第二轉子(7)。
7.如權利要求4至6中至少任一項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8)能夠移位到第一終端位置中,在該第一終端位置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具有完全耦合狀態(tài)并且由所述兩個轉子(5、7)產生的轉矩施加在所述輪轂(2)上,所述調節(jié)機構(8)能夠移位到第二終端位置中,在所述第二終端位置中,所述加法傳動裝置(9)同樣具有完全稱合狀態(tài)。
8.如權利要求4至7中至少任一項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離合器裝置(13),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能夠使所述輪轂(2)與車輪驅動軸裝置(14)耦合,所述離合器裝置(13)能夠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8)操控。
9.如權利要求4至8中至少任一項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裝置(13)構造成片式離合器并且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8)能夠調節(jié)該片式離合器內部的片(15、16)的壓緊力。
10.如權利要求4至9中至少任一項所述的機電式車輪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制動裝置(30),這種制動裝置產生在所述輪軸承座(I)和所述輪轂(2)之間作用的制動力矩,所述制動裝置(30)能夠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8)操控,所述調節(jié)機構(8)與所述制動裝置(30)和所述離合器裝置(13)如此耦合,以至于在所述第一終端位置的區(qū)域中所述離合器裝置達到聯(lián)接狀態(tài)并且在所述第二終端位置的區(qū)域中所述制動裝置(30)達到輪制動狀態(tài)。
【文檔編號】F16D65/18GK104159767SQ20138001371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O·弗里德曼 申請人:舍弗勒技術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