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軸承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軸承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軸承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鋁合金和鎂合金在成型加工中,主要應用鑄造成型。而針對于需要抗耐磨性的零部件,通常采用內部鑲嵌其他耐磨材料的方式,其中,主要是在需要抗耐磨的部位嵌入鋼件,轉向連接軸承需要具有優(yōu)良的強度和優(yōu)異的耐磨性能。而鋁合金和鎂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較差。
發(fā)明內容
為了實現(xiàn)有效減輕方向盤重量而又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目的,采用鑲嵌軸承套的辦法。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提供一種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軸承I方向上,設置一個通孔2,該通孔的位置靠近輪緣,在通孔內安裝軸承I。在所述的軸承I內安裝襯套3。所述通孔2為圓形。所述襯套由橡膠和彈性骨架構成。所述襯套材料為45碳素鋼,用機床加工。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結構簡單直接用于壓鑄生產(chǎn),實施方便高效,進行一次性壓鑄成型,高成品率、低成本,加工制造容易,材料價格低廉。
圖1中,軸承1,通孔2,襯套3。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一種軸承固定結構,在軸承I方向上,設置一個通孔2,該通孔的位置靠近輪緣,在通孔內安裝軸承I。在所述的軸承I內安裝襯套3。所述通孔2為圓形。所述襯套由橡膠和彈性骨架構成。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軸承(I)方向上,設置一個通孔(2),該通孔的位置靠近輪緣,在通孔內安裝軸承(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軸承(I)內安裝襯套(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為圓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由橡膠和彈性骨架構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材料為45碳素鋼,用機床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軸承固定結構,在軸承(1)方向上,設置一個通孔(2),該通孔的位置靠近輪緣,在通孔內安裝軸承(1)。在所述的軸承(1)內安裝襯套(3)。所述通孔(2)為圓形。所述襯套由橡膠和彈性骨架構成。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直接用于壓鑄生產(chǎn),實施方便高效,進行一次性壓鑄成型,高成品率、低成本,加工制造容易,材料價格低廉。
文檔編號F16C35/00GK103104618SQ201210493828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劉利利 申請人:大連宏潤復合軸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