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以及制冷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制冷壓縮機(例如,該制冷壓縮機是尤其由線型馬達驅動的氣密往復型制冷壓縮機)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并且涉及包括所述系統(tǒng)的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導致壓縮機中的功率和質量效率損失的源頭之一是氣體排放系統(tǒng)。在一個或更多個排放閥的移動被調節(jié)(即,排放閥在期望的時刻打開或關閉并且具有低振動)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中,人們通過消除或減小回流、最小化由于氣體流過閥導致的功率損失來增進質量效率。
[0003]排放閥上游和下游的壓力是限定其操作動態(tài)的變量中的一些變量。這種變量取決于制冷劑氣體、壓縮機的操作條件、排放孔口的設計,并且特別地取決于排放過濾器的構造。
[0004]對排放過濾器和由排放孔口和排放閥限定的組件的改進(以便減小上述部件造成的限制)直接影響能量消耗并且因此影響壓縮機的效率(尤其是在氣密式制冷壓縮機中)。
[0005]在制冷壓縮機中,通過活塞(在線型壓縮機中,所述活塞由連接桿-曲軸機構或由共振彈簧驅動)的位移被壓縮的氣體在排放室中被直接排放,該排放室通常被限定在氣缸蓋的內部。在這些構造中,到達排放室的氣體經(jīng)歷壓力減小,以隨機且湍流的方式在排放室的內部擴散,這在閥板區(qū)域中會導致功率損失。
【發(fā)明內容】
[0006]由于通過氣體排放系統(tǒng)的構造難以改進制冷壓縮機的能量效率,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制冷壓縮機中設置一種氣體排放系統(tǒng),該氣體排放系統(tǒng)能夠減小壓縮機的排放過程中的壓縮氣體泵送系統(tǒng)的功率損失。
[0007]本發(fā)明的另外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該氣體排放系統(tǒng)減小了氣缸中的壓力,并且因此減小排放功率,從而改善壓縮機的聲學性能并且進一步減小壓縮氣體和閥板之間的熱交換。
[0008]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的排放系統(tǒng),該排放系統(tǒng)容易構造和組裝,尤其但不排他地,本發(fā)明還在具有線型馬達類型的壓縮機中提供止擋部,該止擋部用于控制排放閥的最大開啟量,并且因此用來控制排放閥的操作動態(tài)。
[0009]本發(fā)明額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如上所述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的制冷壓縮機。
[0010]這些目的通過制冷壓縮機內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實現(xiàn),該制冷壓縮機包括:氣缸曲柄箱,該氣缸曲柄箱限定氣缸,該氣缸在一個端部被閥板封閉,該閥板設置有至少一個排放孔口并且與氣缸一起限定壓縮室;氣缸蓋,該氣缸蓋具有氣體出口并且以與壓縮室相對地方式抵靠閥板安置,并且在該氣缸蓋內限定有排放室,所述閥板與至少一個排放閥操作性地關聯(lián)。
[0011]本發(fā)明的氣體排放系統(tǒng)包括加速裝置,該加速裝置被安裝在排放室的內部并且被固定到氣缸蓋和閥板的部件中的至少一個部件處,以便接收通過排放孔口由排放閥釋放的制冷劑氣體的全部氣流,所述加速裝置在排放閥打開時加速制冷劑氣體的所述氣流并且形成排放閥的上游側和下游側之間的壓力梯度的瞬間減小。
[0012]本發(fā)明的構造允許在排放閥打開時減小排放閥的上游和下游之間的壓力瞬變,減小排放系統(tǒng)中的功率損失和由排放閥的操作引起的跳動的強度,進一步最小化排放室內部的壓縮氣體和閥板之間的熱交換,由此減小氣缸蓋區(qū)域中的熱交換。
【附圖說明】
[0013]下面將參考通過本發(fā)明的可行實施例的示例而給出的附圖描述本發(fā)明,并且其中:
[0014]圖1描繪由氣缸蓋、多個部分的中空本體、排放閥、閥板和密封襯墊形成的組件的分解透視圖,所有部件根據(jù)主體系統(tǒng)被構造;
[0015]圖2描繪圖1中示出的組件的側視圖,并且各部件處于已組裝狀態(tài);
[0016]圖3描繪從氣缸蓋的外端部獲取的圖2中示出的組件的端視圖;并且
[0017]圖4描繪圖3中示出的組件的剖視圖,該剖視圖沿所述圖中的線IV-1V截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發(fā)明將描述氣密往復型制冷壓縮機,并且所述制冷壓縮機包括馬達-壓縮機組件(未示出),所述制冷壓縮機包括氣缸曲柄箱I (在圖4中被部分地示出),該氣缸曲柄箱限定氣缸2,在該氣缸的內部,活塞通過旋轉或線型電動機的作用進行軸向位移(未示出)。
[0019]氣缸曲柄箱可以由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金屬合金構造。
[0020]氣缸2具有:開放端部,通過該開放端部容納活塞;以及由閥板3封閉的相對的端部(在圖4中被示出),抵靠所述閥板安置有通常為金屬的氣缸蓋10,所述閥板3與氣缸2限定壓縮室C。閥板3由金屬合金構造,以便與至少一個吸入閥(未示出)以及至少一個排放閥4 一起操作,該至少一個吸入閥面向氣缸2的內部,該至少一個排放閥在示出的例子中為結合金屬柔性葉片4a的單個片材的形式,該金屬柔性葉片與閥板3的相應的排放孔口 3a關聯(lián)地操作。應當理解,所述排放閥可以是結合多個柔性葉片的單個片材的形式,每一個柔性葉片都與設置在閥板3中的相應的排放孔口關聯(lián)地操作。
[0021]在壓縮室C的內部被壓縮的制冷劑氣流在排放閥4打開時通過排放孔口 3a從壓縮室被釋放。
[0022]閥板3通過環(huán)形密封襯墊5安置在氣缸曲柄箱I上。雖然在圖中沒有被示出,但還可以設置另一環(huán)形密封襯墊,該另一環(huán)形密封襯墊位于排放閥4和閥板3的相鄰面之間。
[0023]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環(huán)形密封襯墊5設置有至少兩個徑向相對的偏心軸向突起5a,所述偏心軸向突起的尺寸被設計成用于與設置在氣缸曲柄箱I的相對的面中的相應的凹部Ia匹配,從而使環(huán)形密封襯墊5抵靠氣缸曲柄箱I進行安置的正確引導定位能夠實現(xiàn)。
[0024]氣缸蓋10抵靠閥板3的一個面安置,該面與所述閥板的抵靠氣缸曲柄箱I安置的面相對。氣缸蓋10與閥板3的相鄰的面一起限定排放室11,該排放室在打開排放閥4時通過排放孔口 3a與氣缸2維持選擇性的流體連通,并且所述排放室通過排放管(未示出)與壓縮機所關聯(lián)的制冷系統(tǒng)的排放的一側維持恒定的流體連通,該排放管將所述排放室11連接到壓縮機的外部。
[0025]氣缸蓋10呈杯狀,并且其開放基部安置在閥板3上并且所述氣缸蓋限定與排放孔口 3a流體連通的氣體入口 12、以及聯(lián)接到排放管的氣體出口 13,該排放管將所述氣體出口13連接到壓縮機的外部。
[0026]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氣缸蓋10設置有端部壁14,該端部壁與氣缸蓋的開放基部以及閥板3相對。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氣體出口 13被設置在端部壁14的斜切區(qū)域15中并且被布置成從氣缸蓋10側向地面朝外。然而,氣體出口 13的這種布置應當不限于示出的構造。
[0027]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氣體排放系統(tǒng)包括加速裝置AM,該加速裝置被安裝在排放室11的內部并且被固定到氣缸蓋10和閥板3的部件中的至少一個部件處,以便接收通過排放孔口 3a由排放閥4釋放的制冷劑氣體的全部氣流,所述加速裝置在排放閥打開時加速制冷劑氣體的所述氣流并且形成排放閥4的上游側和下游側之間的壓力梯度的瞬間減小。
[0028]加速裝置AM可以由圓筒形的或倒置截頭圓錐形的管狀導管22b限定,該管狀導管從閥板3的排放孔口 3a突出到排放室11的內部,所述管狀導管22b的尺寸被設計成用于在排放閥4打開時對從排放孔口 3a釋放的制冷劑氣流產(chǎn)生期望的加速。
[0029]在特別的構造中,氣體排放系統(tǒng)可以包括基部端部壁24,該基部端部壁抵靠閥板3安置并且設置有包括基部開口 22a的進口嘴22,該進口嘴對閥板3的排放孔口 3a敞開并且將所述排放孔口 3a連通到排放室11,并且管狀導管22b以單體件的方式與基部端部壁24結合,并且所述管狀導管限定進口嘴22到排放室11的內部的延伸部。
[0030]上面限定的構造允許被限定成圍繞進口嘴22的基部開口 22a的基部端部壁24的區(qū)域限定用于排放閥4的最大開啟量的止擋部,而基部端部壁24的其余部分將排放閥4保持在其在閥板3內的位置中。
[0031]在示出的構造中,基部壁24的包圍進口嘴22的基部開口 22a的環(huán)形區(qū)域22c被構造成與閥板3軸向間隔,從而限定用于排放閥4的柔性葉片4a的開放的止擋部。以特別且優(yōu)選的方式,基部壁24的所述環(huán)形區(qū)域22c設置成徑向向內并且軸向向著排放室11內部傾斜,從而限定了傾斜的開放的止擋部,在排放閥4的最大開啟量時,柔性葉片4a抵靠該傾斜的開放的止擋部。
[0032]仍然根據(jù)示出的實施例,進口嘴22的管狀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