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一種泵結構,適用于混流泵的設計,特指一種艦船噴水推進領域用對旋葉輪混流泵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重要的能量轉換裝置,泵類產品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離心泵的水力性能好、結構復雜,軸流泵適用于大流量低揚程但高效區(qū)窄、小流量運行不穩(wěn)定。混流泵由于在性能和結構上具有離心泵和軸流泵的優(yōu)點,逐漸在農田排灌、防洪排澇、水利工程、噴水推進裝置和電站冷卻系統(tǒng)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在艦船噴水推進裝置研發(fā)領域,要求噴水泵具有小體積、低振動噪聲、運行效率高、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通常選用葉片泵中的軸流泵或導葉式混流泵。目前這兩種泵在設計時仍存在體積大、高效區(qū)窄、小流量運行時效率低等難點,并且在馬鞍區(qū)容易出現振動、噪聲及空化等問題,嚴重影響噴水推進器系統(tǒng)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軸流泵揚程較低,在噴水推進系統(tǒng)進行泵型選擇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發(fā)明專利zl01109653.5公開了一種雙驅動對旋軸流泵,拓寬了軸流泵的范圍,能部分替代混流泵。但該結構使用兩端雙驅動設計,在安裝使用上不夠方便,同時進口容易造成較大的水力損失,因此,采用混流泵技術是噴水推進系統(tǒng)未來發(fā)展的重點。但是混流泵的開發(fā)、生產和應用還遠遠不夠,急需提出結構先進、高效節(jié)能、運行穩(wěn)定的混流泵設計方法。
經檢索,關于對旋混流泵結構沒有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對旋混流泵結構,解決艦船噴水推進裝置領域用泵體積大、高效區(qū)窄、運行不穩(wěn)定、易空化等問題,從而提高噴水推進系統(tǒng)的可靠性。
一種對旋混流泵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進口(1)、前泵蓋(2)、前葉輪(3)、前葉輪口環(huán)(4)、后葉輪口環(huán)(5)、后葉輪(6)、蝸殼(7)、出口(8)、后泵蓋(9)、外軸(10)、軸承(11)、內軸(12)、泵(13)、空心軸水冷電機(14)、標準異步電機(15)、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彈簧墊圈(18)和壓蓋(19),所述前泵蓋(2)靠近進口(1),前葉輪(3)固定在內軸(12)靠近泵進口的一端上,后葉輪(6)固定在外軸(10)靠近泵進口的一端上;泵體和前葉輪(3)之間安裝前葉輪口環(huán)(4),泵體和后葉輪(6)之間安裝后葉輪口環(huán)(5);后泵蓋(9)靠近出口(8);所述內軸(12)和外軸(10)的旋轉方向相反,從葉輪進口方向看,內軸(12)為順時針旋轉,外軸(10)為逆時針旋轉。
前葉輪(3)和后葉輪(6)均為混流式,前葉輪(3)和后葉輪(6)的葉片數為5~7枚,前葉輪(3)和后葉輪(6)的葉片數互為質數,且后葉輪(6)的葉片數小于前葉輪(3)的葉片數。避免前葉輪(3)和后葉輪(6)之間的動靜干涉作用造成流動不穩(wěn)定且葉輪(6)更好的利用葉輪(3)內液流的出口環(huán)量。
前葉輪口環(huán)(4)為雙道密封口環(huán)結構;前葉輪口環(huán)(4)包括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彈簧墊圈(18)和壓蓋(19),所述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布置在葉輪內側,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布置在葉輪外側,與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貼緊,并通過彈簧墊圈(18)和壓蓋(19)對其進行軸向限制。目的在于減小泵腔內的容積損失,以及減弱前泵腔內液流對葉輪進口流動造成沖擊的影響。
前葉輪(3)和后葉輪(6)之間留有間隙,間隙為前葉輪外徑的0.2~0.4倍,目的是實現對旋。
前葉輪(3)與后葉輪(6)的轉速比小于1,目的在于防止前葉輪(3)的進口壓力太小,導致前葉輪產生空化。
所述內軸(12)和外軸(10)之間通過安裝深溝球軸承固定,深溝球軸承布置在內軸(12)軸肩和端蓋之間,方便固定。
所述內軸(12)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標準異步電動機(15),外軸(10)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空心軸水冷電機(14),提供動力。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流體經泵進口進入前葉輪(3),前葉輪(3)沿順時針旋轉對流體進行第一次做功,使流體到達前葉輪的出口時壓力升高,再沿切向進入后葉輪(6),此時,后葉輪(6)的進口處流體的壓力相較于前葉輪(3)的進口壓力有了明顯升高,后葉輪(6)沿逆時針旋轉對流體進行第二次做功,最后,流體經過蝸殼(7)到達泵出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對旋混流泵的前葉輪和后葉輪通過兩個電機獨立控制,且速度比不固定,能拓寬泵運行的高效區(qū);利用對旋葉輪結構對普通混流泵結構的優(yōu)化,減小了泵的體積,并降低了噴水推進系統(tǒng)對泵旋轉速度的要求,提高了泵運行的安全性;通過提高主葉輪(即:后葉輪)的進口壓力,改善了泵的空化性能;通過減小主葉輪(即:后葉輪)的沖擊損失,提高了泵的運行效率;泵體和葉輪之間安裝口環(huán),減小了內泄露產生的容積損失,提高了泵的效率;選用空心軸水冷電機啟動電流小、結構緊湊、過載能力強、運行穩(wěn)定、可靠性高、運行效率高、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對旋混流泵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對旋葉輪分布圖(假定前葉輪數為6,后葉輪數為5)
圖3:本發(fā)明對旋混流泵裝置簡圖
圖4:本發(fā)明前葉輪口環(huán)結構
圖中:1進口、2前泵蓋、3前葉輪、4前葉輪口環(huán)、5后葉輪口環(huán)、6后葉輪、7蝸殼、8出口、9后泵蓋、10外軸、11軸承、12內軸、13泵、14空心軸水冷電機、15標準異步電機、16口環(huán)固定內圈、17口環(huán)浮動外圈、18彈簧墊圈和19壓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結合圖1,本發(fā)明的一種對旋混流泵結構包括進口1、前泵蓋2、前葉輪3、前葉輪口環(huán)4、后葉輪口環(huán)5、后葉輪6、蝸殼7、出口8、后泵蓋9、外軸10、軸承)11和內軸12。所述前葉輪3固定在內軸12靠近泵進口的一端上,后葉輪6固定在外軸10靠近泵進口的一端上,前葉輪3和后葉輪6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內軸12和外軸10之間通過安裝深溝球軸承固定,深溝球軸承布置在內軸12軸肩和端蓋之間,所述內軸12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到標準異步電動機15,外軸10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到空心軸水冷電機14。泵體和前葉輪3之間安裝前葉輪口環(huán)4,泵體和后葉輪6之間安裝后葉輪口環(huán)5。前葉輪3和后葉輪6的葉片數選為互為質數,后葉輪6的葉片數小于前葉輪3的葉片數,前葉輪3與后葉輪6的轉速比控制為小于1。內軸12和外軸10的旋轉方向相反,從葉輪進口方向看,內軸12為順時針旋轉,外軸10為逆時針旋轉。
結合圖2,本發(fā)明對旋葉輪包括前葉輪3和后葉輪6兩個葉輪,以前葉輪3的葉片數為6,后葉輪6的葉片數為5為例,前葉輪3順時針旋轉,后葉輪10為逆時針旋轉。
結合圖3,本發(fā)明對旋混流泵裝置包括混流泵13、空心軸水冷電機14、標準異步電機15,泵內軸12靠近泵進口的一端連接前葉輪3,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到標準異步電動機15,泵外軸10靠近泵進口的一端連接到后葉輪6,另一端延伸出軸承體外部連接到空心軸水冷電機14。
結合圖4,本發(fā)明前葉輪口環(huán)結構包括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彈簧墊圈18和壓蓋19,所述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布置在葉輪內側,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布置在葉輪外側,與口環(huán)固定內圈16貼緊,墊圈18和壓蓋19對口環(huán)浮動外圈17進行軸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