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支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解決巷道頂板支護的問題上,采用的大多是運用錨桿支護系統(tǒng)進行支護,但是一些特殊地質條件下,巖石破碎或巖層發(fā)生錯動,導致巖石或托盤對錨桿支護系統(tǒng)產生彎、剪破壞,使銷桿破斷,縮短銷桿的使用壽命,進而使銷桿支護系統(tǒng)失效。且銷桿的外露長度不得超過50mm,一根錨桿不允許上兩個托盤或螺帽。
[0003]同時隨著采礦巷道埋深的不斷增加,巷道圍巖的地應力不斷加大。地應力的增大,一方面需要考慮錨桿支護體系的強度問題,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地應力對圍巖本身力學性質的影響。在深埋軟巖、地應力高的大變形巷道中,常因錨桿不能適應巷道圍巖的變形而被拉斷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包括插入錨桿孔9與錨固劑固定的錨桿桿體I,所述錨桿桿體I上依次設有托盤2和錨桿螺母3,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錨桿螺母3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錨桿桿體I與錨桿螺母3螺紋連接,所述錨桿螺母3包括錐形套管4和與錐形套管4 一體設置的緊固件8,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錐形套管4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錐形套管4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9內,錐形套管4上套設有讓壓機構7,讓壓機構7位于托盤2的右側,所述錐形套管4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60_90度ο
[0007]所述的錐形套管4左端的直徑小于右端的直徑。
[0008]所述的緊固件8包括半球形底座5,半球形底座5中心開設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或者正六邊形。
[0009]所述的緊固件8為螺母。
[0010]所述的讓壓機構7的材質為金屬。
[0011]所述的讓壓機構7為環(huán)狀讓壓機構。
[0012]所述的讓壓機構7上開設有開口。
[0013]所述的讓壓機構7和所述錐形套管4之間的連接為具有錐度配合的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錨桿螺母包括套管和與套管一體設置的緊固件,所述錨桿桿體的尾端和所述套管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套管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內,針對一些特殊地質條件下,巖石破碎或巖層發(fā)生錯動,導致巖石或托盤對錨桿支護系統(tǒng)產生彎、剪破壞,使錨桿破斷,縮短錨桿的使用壽命,進而使錨桿支護系統(tǒng)失效,本實用新型的錨桿在受到托盤的壓力時,錨桿螺母使錨桿不直接與托盤接觸,這就使托盤將壓力施加給了錨桿螺母,避免錨桿的破斷,且錨桿螺母與錨桿配合使用時,有效減小了錨桿絲扣外漏長度,同時在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避免錨桿因被拉斷而失去支護作用。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巖石破碎或巖層發(fā)生錯動,導致巖石或托盤對錨桿支護系統(tǒng)產生彎、剪破壞時,避免托盤直接與錨桿接觸而剪切錨桿,提高錨桿的使用壽命,保證錨桿支護系統(tǒng)的可靠性。2、錨桿螺母與錨桿配合使用時,有效減小了錨桿絲扣外漏長度。3、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避免錨桿因被拉斷而失去支護作用,保證錨桿支護系統(tǒng)能夠適應高地應力、有沖擊傾向性、受動壓影響、軟巖等大變形巷道。4、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60-90度,通過調整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角度,進行調整讓壓噸位。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1-錨桿桿體,2-托盤,3-錨桿螺母,4-錐形套管,5-半球形底座,6_通孔,7_讓壓機構,8-緊固件,9-錨桿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20]實施例1,參照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包括插入銷桿孔9與銷固劑固定的銷桿桿體I,所述銷桿桿體I上依次設有托盤2和銷桿螺母3,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錨桿螺母3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錨桿桿體I與錨桿螺母3螺紋連接,所述錨桿螺母3包括錐形套管4和與錐形套管4 一體設置的緊固件8,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錐形套管4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錐形套管4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9內,錐形套管4上套設有讓壓機構7,讓壓機構7位于托盤2的右側,所述錐形套管4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75度。
[0021]所述的緊固件8包括半球形底座5,半球形底座5中心開設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或者正六邊形。
[0022]所述的讓壓機構7為環(huán)狀讓壓機構。
[0023]所述的讓壓機構7上開設有開口。
[0024]所述的讓壓機構7和所述錐形套管4之間的連接為具有錐度配合的連接。
[0025]實施例2,參照圖2,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包括插入銷桿孔9與銷固劑固定的銷桿桿體I,所述銷桿桿體I上依次設有托盤2和銷桿螺母3,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錨桿螺母3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錨桿桿體I與錨桿螺母3螺紋連接,所述錨桿螺母3包括錐形套管4和與錐形套管4 一體設置的緊固件8,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錐形套管4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錐形套管4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9內,錐形套管4上套設有讓壓機構7,讓壓機構7位于托盤2的右側,所述錐形套管4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75度。
[0026]所述的緊固件8為螺母。
[0027]所述的讓壓機構7為環(huán)狀讓壓機構。
[0028]所述的讓壓機構7上開設有開口。
[0029]所述的讓壓機構7和所述錐形套管4之間的連接為具有錐度配合的連接。
[0030]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錨桿螺母包括套管和與套管一體設置的緊固件,所述錨桿桿體的尾端和所述套管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套管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內,針對一些特殊地質條件下,巖石破碎或巖層發(fā)生錯動,導致巖石或托盤對錨桿支護系統(tǒng)產生彎、剪破壞,使錨桿破斷,縮短錨桿的使用壽命,進而使錨桿支護系統(tǒng)失效,本實用新型的錨桿在受到托盤的壓力時,錨桿螺母使錨桿不直接與托盤接觸,這就使托盤將壓力施加給了錨桿螺母,避免錨桿的破斷,且錨桿螺母與錨桿配合使用時,有效減小了錨桿絲扣外漏長度,同時在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避免錨桿因被拉斷而失去支護作用。
[0031]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巖石破碎或巖層發(fā)生錯動,導致巖石或托盤對錨桿支護系統(tǒng)產生彎、剪破壞時,避免托盤直接與錨桿接觸而剪切錨桿,提高錨桿的使用壽命,保證錨桿支護系統(tǒng)的可靠性。2、錨桿螺母與錨桿配合使用時,有效減小了錨桿絲扣外漏長度。3、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避免錨桿因被拉斷而失去支護作用,保證錨桿支護系統(tǒng)能夠適應高地應力、有沖擊傾向性、受動壓影響、軟巖等大變形巷道。4、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60-90度,通過調整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角度,進行調整讓壓噸位。
[003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包括插入錨桿孔(9)與錨固劑固定的錨桿桿體(I),所述錨桿桿體(I)上依次設有托盤(2)和錨桿螺母(3),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錨桿螺母(3)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錨桿桿體(I)與錨桿螺母(3)螺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螺母(3)包括錐形套管(4)和與錐形套管(4) 一體設置的緊固件(8),所述錨桿桿體(I)的尾端和所述錐形套管(4)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錐形套管(4)的左端穿過托盤(2)延伸至錨桿孔(9)內,錐形套管(4)上套設有讓壓機構(7),讓壓機構(7)位于托盤(2)的右側,所述錐形套管(4)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60-90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件(8)包括半球形底座(5),半球形底座(5)中心開設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截面形狀為正四邊形或者正六邊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件(8)為螺母。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讓壓機構(7)為環(huán)狀讓壓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耦合讓均壓抗剪無外露錨桿支護系統(tǒng),包括插入錨桿孔與錨固劑固定的錨桿桿體,所述錨桿桿體上依次設有托盤和錨桿螺母,錨桿桿體與錨桿螺母螺紋連接,所述錨桿螺母包括錐形套管和與錐形套管一體設置的緊固件,所述錨桿桿體的尾端和所述錐形套管的內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錐形套管的左端延伸至錨桿孔內,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所述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為60-90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高錨桿的使用壽命,保證錨桿支護系統(tǒng)的可靠性。2、有效減小了錨桿絲扣外漏長度。3、錐形套管上套設有讓壓機構,避免錨桿因被拉斷而失去支護作用。4、通過調整錐形套管的母線與底面的夾角角度,進行調整讓壓噸位。
【IPC分類】E21D21/00
【公開號】CN205349394
【申請?zhí)枴緾N201620091090
【發(fā)明人】王亞杰
【申請人】王亞杰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