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隧道施工工藝領域,具體為一種可適用360°范圍內中空錨桿快速注漿裝置,也可適用于類似路基工程。
背景技術:
隧道錨桿支護在控制隧道圍巖變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較多隧道錨桿支護設計采用中空錨桿或自進式中空錨桿,其主要特點是錨桿布設于拱墻,長度長,錨孔方向為垂直向上、斜向上、水平或斜向下等各個方向均存在,對于垂直向上、向下、斜向上、水平方向的錨桿孔傳統(tǒng)注漿方式采用錨桿體外注漿,其主要缺點為:(1)、需對孔口處鉆孔進行擴孔處理;(2)、封堵孔口需要同步埋入柔性注漿管;(3)、注漿過程中由于注漿管壓力存在容易導致已埋入注漿管來回移動,形成漏氣、跑漿現象,注漿壓力不能滿足要求,造成桿體周圍注漿飽滿度很難達到設計要求;(4)、體外注漿管埋設、孔口封堵對工人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適用360°范圍內中空錨桿快速注漿裝置,用于解決現有垂直向上、向下、斜向上、水平等方向的中空錨桿注漿費時費力且注漿不飽滿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適用360°范圍內中空錨桿快速注漿裝置,包括第一中空錨桿和第二中空錨桿,所述第一中空錨桿和第二中空錨桿通過中隔式連接套筒連接,所述中隔式連接套筒的中間隔板上開有孔;所述第二中空錨桿前端開有進漿孔,所述進漿孔位于中隔式連接套筒外;所述第二中空錨桿前端底部裝有止?jié){塞,所述止?jié){塞內安裝排氣管,所述排氣管與中隔式連接套筒的中間隔板上的孔連通;所述第二中空錨桿尾端安裝變截接頭,所述變截接頭與中空連接桿一端螺紋連接,所述中空連接桿上安裝止?jié){閥,所述排氣管從中空連接桿另一端凹槽處穿出;所述中空連接桿另一端螺紋連接進水接頭,之后連接注漿管。
如圖1所示,對隧道圍巖錨桿鉆孔完成后,對鉆孔進行清孔,插入第一中空錨桿,連接中隔式連接套筒,連接第二中空錨桿,并提前在第二中空錨桿前端打好進漿孔;再將止?jié){塞與排氣管連接,用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專用工具將止?jié){塞與排氣管頂進第二中空錨桿,直至中隔式連接套筒的中間隔板處(如圖2所示),拔出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專用工具;采用錨固劑對錨桿鉆孔端頭與隧道圍巖的空隙進行孔口封端,錨固長度不小于0.5m;封孔30min后,在第二中空錨桿尾端安裝變截接頭,連接帶有止?jié){閥的中空連接桿,將排氣管從中空連接桿尾端凹槽處穿出,旋轉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與中空連接桿連接緊密,最后連接注漿管。
注漿時,待漿液拌制好后,開動注漿泵注漿,漿液通過注漿管、第二中空錨桿前端側壁上的進漿孔,進入錨桿鉆孔內,然后漿液自鉆孔孔底由第一中空錨桿的前端進入,再通過中隔式連接套筒的孔進入止?jié){塞處的排氣管,最后從排氣管的尾端溢出。整個過程應連續(xù)灌注,不停頓,待注漿壓力達到1.0mpa時,暫停注漿15s,然后繼續(xù)注漿,重復幾次直至注漿機開機壓力達到0.8~1.0mpa。觀察漿液從排氣管溢漿狀態(tài),若溢漿呈泡沫狀,說明錨桿孔內漿液未填充飽滿;當持續(xù)流出水泥漿無泡沫說明注漿飽滿。當完成一根錨桿的注漿后,扎緊排氣管,關閉注漿管球閥,卸下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和注漿管,安裝至另一根錨桿,然后進行注漿。注漿2h左右,依次卸下變截接頭、止?jié){閥和帶螺紋中空連接桿,用錨固劑封堵第二中空錨桿端頭,并清理變截接頭、止?jié){閥和帶螺紋連接桿內的水泥漿,整理好供下次注漿循環(huán)使用。
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可靠,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確保注漿過程中壓力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注漿飽滿度,而且成本大幅降低,具有結構件簡單,操作方便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表示中空錨桿注漿方式示意圖。
圖2表示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示意圖。
圖中:1-隧道圍巖,2-錨桿鉆孔,3-第一中空錨桿,4-中隔式連接套筒,5-第二中空錨桿,6-止?jié){塞,7-進漿孔,8-孔口封端,9-排氣管,10-變截接頭,11-止?jié){閥,12-中空連接桿,13-(旋轉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14-注漿管,15-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工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可適用360°范圍內中空錨桿快速注漿裝置,包括進漿部、排氣部、注漿部和止?jié){部。具體連接關系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中空錨桿3和第二中空錨桿5,第一中空錨桿3和第二中空錨桿5通過中隔式連接套筒4連接,中隔式連接套筒4的中間隔板上開有孔;第二中空錨桿5前端開有進漿孔7,進漿孔7位于中隔式連接套筒4外;第二中空錨桿5前端底部裝有止?jié){塞6,所述止?jié){塞6內安裝排氣管9,排氣管9與中隔式連接套筒4的中間隔板上的孔連通;第二中空錨桿5尾端安裝變截接頭10,所述變截接頭10與中空連接桿12一端螺紋連接,中空連接桿12上安裝止?jié){閥11,排氣管9從中空連接桿12另一端凹槽處穿出;中空連接桿12另一端螺紋連接旋轉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13,之后連接注漿管14。
在兩根中空錨桿中間位置設置采用帶孔中隔式連接套筒并用止?jié){塞改變漿液通道,通過桿體側壁上的進漿孔進行體外注漿,滿足止?jié){塞在注漿壓力下能夠達到止?jié){并改變漿液運移通道效果。采用帶孔中隔式連接套筒,以滿足止?jié){塞在注漿壓力下能夠達到止?jié){并改變漿液運移通道效果。所有注漿接頭、球閥、止?jié){塞等在漿液初凝后均可拆卸清洗干凈,其與排氣管頂進專用工具等裝置均重復利用。
對隧道圍巖1錨桿鉆孔2完成后,對鉆孔進行清孔,插入第一中空錨桿3,連接中隔式連接套筒4,連接第二中空錨桿5;再將止?jié){塞6與排氣管9連接,用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工具15將止?jié){塞6與排氣管9頂進至中隔式連接套筒4,拔出止?jié){塞及排氣管頂進工具;采用錨固劑對錨桿鉆孔2端頭與隧道圍巖1的空隙進行孔口封端8,錨固長度不小于0.5m;封孔30min后,在第二中空錨桿5尾端安裝變截接頭10,連接止?jié){閥11和中空連接桿12,將排氣管從帶螺紋的中空連接桿12尾端凹槽處穿出,旋轉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13與帶中空連接桿12連接緊密,最后連接注漿管14。
漿液拌制好后,開動注漿泵注漿,漿液通過注漿管、第二中空錨桿5側壁上的進漿孔7、鉆孔孔底進入第一中空錨桿3,再通過中隔式連接套筒4的隔板通孔進入止?jié){塞6處的排氣管9,最后從排氣管9的尾端溢出。整個過程應連續(xù)灌注,不停頓,待注漿壓力達到1.0mpa時,暫停注漿15s,然后繼續(xù)注漿,重復幾次直至注漿機開機壓力達到0.8~1.0mpa。觀察漿液從排氣管溢漿狀態(tài),若溢漿呈泡沫狀,說明錨桿孔內漿液未填充飽滿;當持續(xù)流出水泥漿無泡沫說明注漿飽滿。當完成一根錨桿的注漿后,扎緊排氣管9,關閉注漿管球閥(止?jié){閥11),卸下氣腿式鑿巖機進水接頭13和注漿管14,安裝至另一根錨桿,然后進行注漿。注漿2h左右,依次卸下變截接頭10和帶螺紋的中空連接桿12,用錨固劑封堵第二中空錨桿5端頭,并清理變截接頭10、止?jié){閥11和中空連接桿12內的水泥漿,整理好供下次注漿循環(huán)使用。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