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20、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21、動力輸送管線22、下氣盒子23和復式雙循環(huán)鉆具24組成,組合式平臺10呈水平放置,組合式底盤9置于組合式平臺10的上面與組合式平臺10固定連接,在組合式底盤9上設有下定位腿16,用于調整組合式底盤9的水平度。液壓腿7與組合式主桿I連接設置在組合式底盤9上,組合式主桿I與滑板5滑動連接,并能相對滑動,液壓缸17的下端與組合式底盤9連接,液壓缸17的上端與滑板5連接,液壓缸17將滑板5和組合式主桿頂起至垂直狀態(tài),滑輪組11的底部設有副桿12,滑輪組11與副桿12連接,液壓缸4與副桿12連接,通過滑輪組11、液壓缸4及副桿12實現(xiàn)滑輪組11的升降,鋼絲繩1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梁18上,另一端固定在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上面。上氣盒子13設置在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上面。下氣盒子23設置在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的下面,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底部與鉆桿8及套管15連接。動力輸送管線22的一端與發(fā)動機6連接,動力輸送管線22的另一端與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連接,動力輸送管線22繞過滑輪組11將動力從發(fā)動機6端輸送到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用于驅動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工作。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21、定位浮動式氣動卡瓦20、定位式氣動卡瓦19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組合式底盤9的上面。
[0014]見圖2,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3是由:主體25、液壓缸26、上氣盒子總成27、上動力頂驅上蓋28、彈簧上蓋29、彈簧I 30、大齒輪I 31、彈簧座32、彈簧箱體33、彈簧II 34、上動力頂驅箱體35、軸承I 36、下動力頂驅上蓋37、下動力頂驅箱體38、軸承II 39、大齒輪II40、軸承III 41、軸承座42、扶正箱體43、軸承IV 44、下壓蓋45、主軸I 46、主軸II 47、液壓馬達48、軸承V 49、小齒輪I 50、小齒輪II 51和液壓馬達II 52構成。液壓馬達II 52與小齒輪II 51、大齒輪I 31傳動連接,通過小齒輪II 51帶動大齒輪I 31旋轉。大齒輪I31與彈簧箱體33花鍵連接,彈簧箱體33與主軸I 46花鍵連接,驅動主軸I 46工作。液壓馬達48與小齒輪I 50、大齒輪II 40傳動連接,液壓馬達48驅動小齒輪I 50帶動大齒輪II 40轉動,大齒輪40與主軸II 47花鍵連接,驅動主軸II 47工作。液壓缸26的一端固定在主體25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動力頂驅箱體38上,液壓缸26動作可以使上動力頂驅與下動力頂驅相對運動。彈簧座32設置在主軸I 46上,彈簧I 30和彈簧II 34設置在彈簧箱體33內的彈簧座32上,通過彈簧I 30和彈簧II 34使主軸I 46在彈簧箱體33中做上下運動,用于接卸鉆桿螺紋時補償螺紋的軸向行程。
[0015]見圖3,復式雙循環(huán)鉆具24是由:擴孔套53、鉆頭54、中套55、變徑管I 56、空氣錘57、變徑管II 58、汽水分離器內管59、汽水分離器外套60、汽水分離器彈簧61、彈簧62、下穩(wěn)桿器63、花鍵柵格管64、花鍵套65、密封套66、鉆桿67和進氣管68構成。鉆桿67與花鍵柵格管64相連接,花鍵柵格管64的底部與汽水分離器外套60頂部連接,汽水分離器外套60的底部與空氣錘57的頂部連接,鉆頭54設置在空氣錘57內與空氣錘57連接,汽水分離器內管59上設有汽水分離器彈簧61,在花鍵柵格管64的外部設有花鍵套65、密封套66,通過花鍵套65、密封套66與下穩(wěn)桿器63密封連接,花鍵柵格管64內置進氣管68。下穩(wěn)桿器63與變徑管II 58的一端連接,變徑管II 58的另一端與變徑管I 56的一端連接,變徑管I 56的另一端與擴孔套53連接。在變徑管I 56和變徑管II 58內設有中套55,中套55的一端與汽水分離器外套60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
[0016]汽化水由進氣管68進入汽水分離器外套60內部,經(jīng)過汽水分離器彈簧61時初步進行汽水分離,分離后的氣體進入汽水分離器內管59,推動空氣錘57動作,帶動鉆頭54工作,鉆頭54通過本身臺肩沖擊擴孔套53帶動擴孔套53工作。分離后的水從汽水分離器外套60進入汽水分離器外套60與中套55之間環(huán)空進入鉆頭54側孔。因為虹吸與壓力的作用,水被抽吸到鉆頭54底部與巖屑混合成泥漿,泥漿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通過鉆頭54與擴孔套53之間的排屑通道進入變徑管56與中套55之間的環(huán)空反屑通道,從花鍵柵格管64側壁的開孔進入花鍵柵格管64與進氣管68之間的環(huán)空反屑通道繼續(xù)上返至鉆桿67與進氣管68之間的環(huán)空反屑通道。當接單根時,由于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連續(xù)送氣,空氣錘57持續(xù)工作,導致鉆頭54打空。此時彈簧62推動下穩(wěn)桿器63下行,將擴孔套53緊緊壓在井底撐面處,保證井底鉆具欠平衡狀態(tài)。
[0017]見圖4,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21是由:箱體69、進氣管I 70、導軌I 71、液壓缸I 72、進氣管II 73、閘板I 74、上蓋75、液壓缸II 76、閘板II 77、橡膠件I 78、導軌II 79、橡膠件II 80、外套管81、缸筒82、活塞83和下壓蓋84構成,在箱體69內設有閘板I 74、上蓋75、外套管81、缸筒82、活塞83、進氣管I 70、導軌I 71和下壓蓋84,閘板I 74與液壓缸I72連接,橡膠件II 80設置在上蓋75的上面,箱體69的上部設有液壓缸II 76、閘板II 77、橡膠件I 78、導軌II 79,閘板II 77與液壓缸II 76通過橡膠件I 78密封連接。
[0018]液壓缸I 72推動閘板I 74延導軌I 71將外套管81形成密封,使氣體無法通過,液壓缸II 76推動閘板II 77延導軌II 77推到箱體69中心位置,橡膠件I 78與箱體69頂板下平面緊密結合形成密封,使氣體無法通過。高壓氣體通過進氣管I 70、外套管81進入缸筒82,推動活塞83向下運動,并通過活塞83向井眼內進氣管送氣,達到連續(xù)送氣的目的。換氣結束后高壓氣體通過進氣管II 73,通過下壓蓋84進入缸筒82,推動活塞83向上運動,使活塞83復位,閘板I 74與閘板II 77復位,連續(xù)送氣過程結束。
[0019]見圖5,定位式氣動卡瓦19是由:底板85、氣動卡瓦套86、氣動卡瓦付瓦87、氣動卡瓦主瓦88、動力臂89、液壓缸90、主套91和支座92構成,氣動卡瓦主瓦88和氣動卡瓦付瓦87通過氣動卡瓦套86設置在在主套91內,氣動卡瓦主瓦88通過動力臂89與液壓缸90連接,動力臂89與設置在底板85上的支座92固定連接。
[0020]液壓缸90推動動力臂89帶動氣動卡瓦主瓦88、氣動卡瓦付瓦87上下運動來卡緊或松開鉆桿套管。由于氣動卡瓦主瓦88與氣動卡瓦套86帶定位功能,當氣動卡瓦卡緊時可以當備鉗使用。
[0021]見圖6,定位浮動式氣動卡瓦20是由:工作臺93、液壓靴腿94、液壓主外套95、液壓缸96、液壓缸固定桿97、底板98、液壓缸固定桿螺母99構成,液壓主外套95內的液壓缸96通過液壓缸固定桿97設置在底板98上,由液壓缸固定桿螺母99緊固連接,通過液壓靴腿94將液壓主外套95固定連接在工作臺93和底板98之間。液壓缸96將工作臺93頂起或落下,液壓靴腿94起導向作用。
[0022]本發(fā)明專利申請是用于本申請人的另外兩項發(fā)明專利即申請?zhí)?201410623955.2名稱:復式雙循環(huán)欠平衡套管隨鉆鉆井工藝及申請?zhí)?201410623953.3名稱:復式雙循環(huán)欠平衡鉆井工藝中的配套設備。
[0023]在本發(fā)明全液壓雙動力組合式萬米鉆機中:
1.雙動力雙循環(huán)頂驅:上頂驅與下頂驅可單獨驅動旋轉包括正轉與反轉,兩頂驅可同時運動又可進行相對位置運動,配合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接單根時保持井下鉆頭處欠平衡區(qū)域的穩(wěn)定。
[0024]2.復式雙循環(huán)鉆具:專門為復式雙循環(huán)鉆井工藝與復式雙循環(huán)套管隨鉆工藝設計制造,可保證井下欠平衡區(qū)域與正平衡區(qū)域互不影響其穩(wěn)定性,并且使排屑流速增高,用氣量減小,永遠不會發(fā)生卡鉆事故。
[0025]3.連續(xù)送氣系統(tǒng):保證了井下欠平衡區(qū)域的長期穩(wěn)定性,無論是接單根還是突發(fā)情況的處理都能保證人為制造的欠平衡區(qū)域不被破壞。
[0026]4.定位式氣動卡瓦與定位浮動式氣動卡瓦:兩種卡瓦垂直上下安裝,定位式氣動卡瓦除了具有常規(guī)氣動卡瓦全部功能以外還具有定位功能,可作為備鉗使用。定位浮動式氣動卡瓦安裝在定位式氣動卡瓦上層,由液壓缸負責升降動作,同時也具有定位功能,配合復式雙循環(huán)套管隨鉆工藝使用,可確保井底鉆頭處的欠平衡區(qū)域在接卸鉆桿(套管)時不被破壞,達到了一眼雙循環(huán)的目的。
[0027]本發(fā)明全液壓雙動力組合式萬米鉆機是一種適用于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