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裹衣花生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裹衣花生自動裹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裹衣花生,如可可花生、紅糖花生、咖啡花生、牛奶花生等,外層包裹的外衣帶有尖尖的小刺,需要人工在旋轉的鍋中添加料液來完成,加工過程中,鍋的溫度較高,工作環(huán)境十分炎熱,尤其在夏天,工人很難適應如此高的加工環(huán)境,另外,人工添加糖液均勻度不一,難以控制,無法保證產(chǎn)品的整體性和均勻性。該工序加工環(huán)境惡劣,需要的人工較多,費用居高不下,不利于企業(yè)降低成本,提高工廠效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裹衣花生自動裹衣裝置,可用于裹衣花生自動裹衣和烘干。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裹衣花生自動裹衣裝置,包括裹衣鍋、加熱層、漿池、裹衣攪拌裝置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裹衣鍋和加熱層均為圓筒形,且裹衣鍋上下密閉,所述加熱層套設于裹衣鍋外的下部,且二者間具有0.1~0.2m的空隙,所述漿池的形狀為漏斗形,且漿池通過加漿管與裹衣鍋頂端連通,所述裹衣攪拌裝置設于裹衣鍋內;
所述裹衣鍋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裹衣鍋底端設有出料口,且裹衣鍋內壁涂有特氟龍涂料,所述加熱層內壁上設有加熱棒,所述加熱棒在加熱層內壁上豎直設置,且加熱棒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加漿管上設有開關閥,且開關閥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
所述裹衣攪拌裝置包括驅動電機、攪拌軸和攪拌葉,所述驅動電機設于裹衣鍋內的頂部,且驅動電機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攪拌軸設于裹衣鍋內中心軸線的位置,其上端與驅動電機的旋轉軸固定連接,其下端與裹衣鍋內的底部旋轉連接,所述攪拌葉設于攪拌軸上,且攪拌葉與攪拌軸外均涂有特氟龍涂料。
進一步,所述加漿管下端設有搖臂式噴頭。
進一步,所述裹衣鍋內的底部設有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溫度傳感器至少為2個,各溫度傳感器在所述裹衣鍋內底部均勻分布,且各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
進一步,所述裹衣鍋上還設有觀察窗。
進一步,所述加料口與出料口均設有密封蓋。
進一步,所述加熱棒至少為2個,各加熱棒在所述加熱層內壁上均勻分布。
進一步,所述裹衣鍋高度為1~1.5m,所述加熱層的高度不超過裹衣鍋高度的2/3。
進一步,所述攪拌葉至少為2個,各攪拌葉在攪拌軸上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進料口將待裹衣的花生加入裹衣鍋中,通過漿池和加漿管添加可可、咖啡或奶等裹漿,并使用裹衣攪拌裝置攪拌均勻,然后使用加熱層加熱烘干,實現(xiàn)了裹衣花生的自動裹衣,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2)裹衣鍋、攪拌軸和攪拌葉上涂有特氟龍涂料,可以防止粘鍋,且裹衣鍋底部設有溫度傳感器,可以防止加熱過度。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裹衣花生自動裹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裹衣鍋,101-加料口,102-出料口,103-溫度傳感器,104-觀察窗,2-加熱層,201-加熱棒,3-漿池,301-加漿管,302-開關閥,303-搖臂式噴頭,4-裹衣攪拌裝置,401-驅動電機,402-攪拌軸,403-攪拌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它類同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裹衣花生自動裹衣裝置,包括裹衣鍋1、加熱層2、漿池3、裹衣攪拌裝置4和控制系統(tǒng)。
所述裹衣鍋1的高度為1.2m,其形狀為圓筒形,其頂端設有加料口101,其底端設有出料口102,所述加料口101與出料口102均設有密封蓋,所述裹衣鍋1上設有觀察窗104,所述裹衣鍋1內的底部設有溫度傳感器103,所述溫度傳感器103至少為2個,各溫度傳感器103在裹衣鍋1內底部均勻分布,且均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裹衣鍋1內壁還涂有特富龍涂料。
所述加熱層2的高度為0.7m,其形狀為圓筒形,所述加熱層2套設于裹衣鍋1外的下部,且二者間具有0.15m的空隙,所述加熱層2內壁上設有加熱棒201,加熱棒201在加熱層2內壁上豎直設置,所述加熱棒201至少為2個,各加熱棒201在所述加熱層2內壁上均勻分布,且均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
所述漿池3的形狀為漏斗形,且漿池3通過加漿管301與裹衣鍋1頂端連通,所述加漿管301上設有開關閥302,且開關閥302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加漿管301下端設有搖臂式噴頭303。
所述裹衣攪拌裝置4設于裹衣鍋1內,其包括驅動電機401、攪拌軸402和攪拌葉403,所述驅動電機401設于裹衣鍋1內的頂部,且驅動電機401與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攪拌軸402設于裹衣鍋1內中心軸線的位置,其上端與驅動電機401的旋轉軸固定連接,其下端與裹衣鍋1內的底部旋轉連接,所述攪拌葉403設于攪拌軸402上,所述攪拌葉403至少為2個,各攪拌葉403在攪拌軸402上均勻分布,所述攪拌葉403與攪拌軸402外均涂有特富龍涂料。
在使用本裝置時,首先打開加料口101的密封蓋將待裹衣的花生加入裹衣鍋1中,待花生全部放進裹衣鍋1后蓋上加料口101的密封蓋,通過控制系統(tǒng)打開裹衣攪拌裝置4,然后通過控制系統(tǒng)打開開關閥302添加裹漿,裹漿添加完畢后,通過觀察窗104觀察花生裹衣情況,待裹漿完全裹在花生表面后通過控制系統(tǒng)打開加熱棒201開始烘干操作,烘干時不關閉裹衣攪拌裝置4,通過觀察窗104觀察烘干情況,待烘干完成后關閉通過控制系統(tǒng)關閉裹衣攪拌裝置4和加熱棒201,打開出料口102的密封蓋去除裹好的花生,完成了裹衣花生的自動裹衣和自動烘干操作。
裹衣鍋1底部設有溫度傳感器103,實時監(jiān)測鍋內溫度,依次控制鍋內溫度防止加熱過度,同時,裹衣鍋1、攪拌軸402和攪拌葉403上涂有特氟龍涂料,可以防止裹衣過程出現(xiàn)粘鍋。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