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于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的裝置。
傳統(tǒng)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除氧化塘和土地處理外,其他的工藝如淺層曝氣、生物吸附再生、射流曝氣、力水循環(huán)噴射曝氣、氧化溝、曝氣沉淀池、純氧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筒)、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觸氧化法等都需要在機械通(鼓)風或水泵提升污水的條件下才能正常運轉,其中生物濾池的進、出水口落差相當大。這些工藝投資大、維護管理操作復雜、運行成本高,僅適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能廣泛用于城市(鎮(zhèn))生活污水的分散處理如化糞池、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技術。實踐證明,城市(鎮(zhèn))生活污水經厭氧消化(水解)處理后,外排水水質無法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呈上升趨勢,控制生活污水的污染,勢在必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適合低濃度有機污水的好氧處理,即在不需要機械通(鼓)風或水泵提升污水的條件下可完成處理工作的氧化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由集風管和氧化管組成,氧化管有至少兩根平行排列,氧化管兩端分別接通導氣箱和集水槽,導氣箱上設導氣孔,與集風管連通,氧化管管頂平面設置一行布水孔,管內固定篩網并設填料,氧化管通往導氣箱一端設擋水板。
氧化管的布水孔兩側等距離設有兩個滴水孔,兩滴水孔再往兩側等距離位置的氧化管上固定一對背向相對的“<”形泥水分離板。
所述泥水分離板的一側設于氧化管的切線方向,另一側與該側呈90°-180°角傾斜。
相鄰氧化管相對的泥水分離板最近端間距為5-10mm。
此外,還可在集水槽上設集水孔,與進風管連通。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yōu)點1.裝置中氧化管兩端連通的集風管和進風管,勿需借助動力即可將地面空氣引入氧化管內,使其在管內流通,經由集風管高空排出。管內空氣的流通使氧擴散轉移到污水中,并通過污水擴散到生物膜內部,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而分布在氧化管頂部的布(滴)水孔也是微生物的氧氣來源。
2.污水長期從滴水孔以滴狀灑布在氧化管內呈網狀分布的篩網和填料上,在污水流經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從而擴大了微生物棲息、生活的表面積,增加生物膜量,加強了氧傳遞,加大污水與生物膜之間的相對運動,從而提高凈化能力。
3.布水孔兩側等距離設置的“L”形泥水分離板一方面可阻隔污水中的污泥,以防止污泥堵塞布水孔,另一方面能夠使污泥借重力自動回流,勿需用泵回流污泥。
下面再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氧化管結構剖示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圖。
如
圖1-3所示,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由集風管5和氧化管1組成,氧化管1兩端分別接通導氣箱2和集水槽3,導氣箱2上設導氣孔4,與集風管5連通。氧化管1管頂平面等距設置一行布水孔6,孔徑為φ12,布水孔6也可不等距設置。管1內固定篩網7并設填料,氧化管1通往導氣箱2一端設擋水板8。氧化管1的布水孔6兩側等距離設置兩個滴水孔9,孔徑為φ4。兩滴水孔9再往兩側等距離位置的氧化管1上固定一對背向相對的“<”形泥水分離板10,泥水分離板10的高度應高于氧化管的頂點。該泥水分離板10的一側面位于氧化管切線方向,另一側面與該側的夾角90°<θ<180°。裝置中的氧化管1有至少兩根平行排列,相鄰氧化管1相對的泥水分離板10最近端的距離為5mm-10mm。當污水水位上升時,泥水分離板10一方面能夠阻擋污泥,避免污泥阻塞布水孔6、滴水孔9、篩網7和填料,使污泥借自身重力自然下滑,從而實現污泥的自動回流。另一方面泥水分離板10使污水形成淺瀑布,增大水面與氧的接觸面積,使每滴水均勻分散。污水流量較小時,經泥水分離板10分離后的污水經氧化管1頂部兩側的滴水孔9呈滴狀進入,灑布在氧化管1內固定的篩網7和填料的表面上,在污水流經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成熟后,棲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攝取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作為營養(yǎng),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斷脫落更新,脫落的生物膜隨處理水流出。污水由管外頂孔自上而下,最后滴到管底,匯集到與氧化管1一端連通的集水槽3中。當水流量較大時,一部分污水經由位于氧化管1頂部的布水孔6流入,而且還具有反沖洗、透氣功能,使管內充滿空氣。集水槽3的上方設集水孔11,與進風管12連通。氧化管若直接裸露在空氣中,則可省略進風管。
如圖3所示,本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中的氧是在自然條件下,由進風管12導入,經氧化管1后再由集風管5導出。集風管5頂口與進風管12水平相差應大于18米,以確保整個污水處理氧化裝置內通風暢行,凈化功能良好。此外還可將本裝置多級串理,各級裝置落差為15cm,污水經多級處理后,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去除率大于60%。
權利要求1.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集風管和氧化管組成,氧化管有至少兩根平行排列,氧化管兩端分別接通導氣箱和集水槽,導氣箱上設導氣孔,與集風管連通,氧化管管頂平面設置一行布水孔,管內固定篩網并設填料,氧化管通往導氣箱一端設擋水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氧化管的布水孔兩側等距離設有兩個滴水孔,兩滴水孔再往兩側等距離位置的氧化管上固定一對背向相對的“<”形泥水分離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離板的一側設于氧化管的切線方向,另一側與該側呈90°-180°角。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氧化管相對的泥水分離板最近端間距為5-1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可在集水槽上設集水孔,與進風管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低濃度有機污水氧化處理的裝置,該裝置由集風管和氧化管組成,氧化管有至少兩根平行排列,氧化管兩端分別接通導氣箱和集水槽,導氣箱上設導氣孔,與集風管連通,氧化管管頂平面設置一行布水孔,管內固定篩網并設填料,氧化管通往導氣箱一端設擋水板。本裝置不需要機械通(鼓)風或水泵提升污水,加強了氧傳遞,加大污水與生物膜之間的相對運動,提高凈化能力。
文檔編號C02F3/02GK2450216SQ00244769
公開日2001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0月24日
發(fā)明者陳秋竹 申請人:陳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