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密封構造及溫度膨脹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兩個圓筒部中的一個圓筒部的外周形成外螺紋并在另一個圓筒部的內(nèi)周形成內(nèi)螺紋,使該外螺紋與內(nèi)螺紋螺紋結合而結合兩圓筒部,并在該圓筒部內(nèi)填充流體的裝置元件中,密封兩個圓筒部的結合部分的密封構造、以及使用了該密封構造的溫度膨脹閥。
背景技術:
過去作為溫度膨脹閥有例如在日本特開平9-79703號公報(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溫度膨脹閥。專利文獻I的溫度膨脹閥(溫度式膨脹閥)具備安裝在蒸發(fā)器的出口管道上的感溫筒,與該感溫筒連通的隔膜裝置(單元部4’)安裝于閥主體的閥殼(罩部件40)。隔膜裝置由以不銹鋼等沖壓成型的蓋部件56和承托部件55構成罩體,并在該罩體內(nèi)設置由隔膜所劃分的感壓室(第一壓力室50)和均壓室(第二壓力室51)。在感壓室中導入感溫筒的封裝氣體,在均壓室中導入冷媒壓力。隔膜裝置的罩體的承托部件(下蓋)在其下端具有與均壓室連通的圓筒部,閥殼具有從隔膜裝置側通到閥體的圓筒部。而且,通過在承托部件的圓筒部使內(nèi)螺紋部和閥殼的圓筒部的外螺紋部螺紋結合,而使罩體結合到閥殼。該結合部分的密封構造做成如下構造,即、使承托部件的圓筒部的下端部與閥殼的圓筒部的階梯部抵接,并通過該下端部和階梯部的面接觸來密封結合部分。然而在這種溫度膨脹閥中,隔膜裝置的罩體內(nèi)的壓力成為高壓,因而要求在罩體的圓筒部與閥主體的圓筒部的結合部分具有較高的密封性。另外,在結合兩個圓筒部的技術中,作為密封該圓筒部兩者間的密封構造有例如日本特表平4-503559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所公開的技術。該專利文獻2的技術是在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的外側的圓筒部62內(nèi)內(nèi)插封閉用圓盤69,并使形成有外螺紋部的內(nèi)側的圓筒部71螺紋結合到外側的圓筒部內(nèi)而結合。外側的圓筒部62的內(nèi)部與內(nèi)側的圓筒部71之間通過形成于封閉用圓盤69的端部的抵接部66的錐面和形成于外側的圓筒部62的內(nèi)周的錐面(支撐面65)的面接觸而密封。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9-7970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表平4-503559號公報如專利文獻I那樣,在溫度膨脹閥中僅僅是利用外螺紋部和內(nèi)螺紋部來螺紋連接隔膜裝置的罩體和閥殼而確保彼此的氣密,因而若罩體側的圓筒部(承托部件的圓筒部)因均壓室的壓力上升而變形,則導致圓筒部下端部與階梯部的接觸面(密封面)錯位,存在無法保持密封性之類的問題。另外,若像專利文獻2那樣將雙方的密封面做成錐面則存在一旦一方的圓筒部變形則密封面錯位之類的同樣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在使外螺紋與內(nèi)螺紋螺紋結合而結合兩圓筒部,并在該圓筒部內(nèi)填充流體的裝置元件中,提高兩個圓筒部的結合部分的密封性。第一方案的密封構造,其結合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并對在該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內(nèi)填充流體的裝置元件的第一圓筒部與第二圓筒部的結合部分進行密封,其特征是,該密封構造構成為在上述第一圓筒部的外周從該第一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形成外螺紋部,并且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內(nèi)周形成內(nèi)螺紋部,在上述第一圓筒部的外周的與上述外螺紋部的上述開口端部相反的一側的位置形成以該第一圓筒部的軸線為中心的環(huán)狀的第一密封面,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形成以該第二圓筒部的軸線為旋轉中心的環(huán)狀的、能夠容納于上述第一密封面內(nèi)的面積小于該第一密封面的第二密封面,通過使上述外螺紋部和上述內(nèi)螺紋部螺紋結合而壓接上述第一密封面和上述第二密封面來結合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上述第一密封面及上述第二密封面的至少任意一方做成傾斜于與上述軸線正交的平面的錐面,從而利用由上述外螺紋部和內(nèi)螺紋部的擰緊而產(chǎn)生的推力來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產(chǎn)生向內(nèi)的應力。第二方案的密封構造是第一方案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圓筒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面為上述錐面,上述第二密封面為垂直于軸線的平坦面。 第三方案的密封構造是第一方案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圓筒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面為垂直于上述軸線的平坦面,上述第二密封面為上述錐面。第四方案的密封構造是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圓筒部為黃銅,上述第二圓筒部為不銹鋼。第五方案的溫度膨脹閥,其具備利用閥體來開閉形成于閥殼上的閥接口而控制冷媒的流動的閥主體和利用隔膜來劃分罩體內(nèi)而形成受壓室和均壓室的隔膜裝置,并利用按照上述受壓室的壓力與上述均壓室的壓力的壓差而動作的上述隔膜和上述閥體來控制上述閥接口的閥開度,其特征是,構成為具備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密封構造,上述閥殼具有收放上述閥體的圓筒狀的上述第一圓筒部,并且上述隔膜裝置的罩體具有與上述均壓室連通的圓筒狀的上述第二圓筒部,通過使上述外螺紋部和上述內(nèi)螺紋部螺紋結合而壓接上述第一密封面和上述第二密封面來將上述罩體結合到上述閥殼。本發(fā)明效果如下。根據(jù)第一方案的密封構造,由于通過使外螺紋部和內(nèi)螺紋部螺紋結合而將第二圓筒部的第二密封面壓接到第一圓筒部的第一密封面上來結合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且利用第一密封面及第二密封面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錐面并利用因外螺紋部和內(nèi)螺紋部的擰緊而產(chǎn)生的推力在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產(chǎn)生朝向內(nèi)部的應力,因而能夠防止因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內(nèi)的流體的壓力上升而導致由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構成的密封面移動,因此,即便在流體成為高壓時也能確保密封性。若第二圓筒部的材質(zhì)的硬度比第一圓筒部的材質(zhì)的硬度高,則第二密封面的至少一部分陷入第一密封面內(nèi),從而能夠進一步防止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向外側移動。根據(jù)第二方案的密封構造,該構造做成第二密封面為垂直于軸線的平坦面,上述第一圓筒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面在向旋入方向移動時上述第二密封面的外緣部最先與第一密封面抵接,且在比第二密封面的外緣部還靠外的一側存在第一密封面的錐面的一部分,因而從機械角度能夠進一步防止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向外側移動,從而能夠確保密封性。CN 102913656 A
書
明
說
3/5頁根據(jù)第三方案的密封構造,能夠得到與第一方案相同的效果。根據(jù)第四方案的密封構造,第一圓筒部為黃銅,第二圓筒部為不銹鋼,因而即便第ニ密封面的內(nèi)緣部或外緣部抵接第一密封面,內(nèi)緣部或外緣部也難以變形,這一點能夠使該第二密封面可靠地陷入第一密封面內(nèi),且能夠可靠地防止第二圓筒部的開ロ端部向外側移動,從而能夠確保密封性?!じ鶕?jù)第五方案的溫度膨脹閥,通過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作用效果能夠確保閥殼與隔膜裝置之間的密封性。
圖I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縱向剖視圖。符號說明I-第一圓筒部,11-外螺紋部,12-階梯部,12A-第一密封面,2-第二圓筒部,21-內(nèi)螺紋部,22-突條,22A-第二密封面,22A1-內(nèi)緣部,22A2-外緣部,10-閥殼,IOc-閥接ロ,20-隔膜裝置,20a-上蓋,20b-下蓋,20c-隔膜,30-閥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密封構造及溫度膨脹閥的實施方式。圖I是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密封構造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5是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的縱向剖視圖。該實施方式的溫度膨脹閥具有構成閥主體的黃銅制的閥殼10和隔膜裝置20。在閥殼10上形成有連接有一次側連接管IOal的第一接ロ IOa和連接有二次側連接管IObl的第二接ロ 10b,并在第一接ロ IOa和第二接ロ IOb之間形成有閥接ロ 10c。另外,在閥殼10上形成有連接有均壓管IOdl的均壓道10d。一次側連接管IOal與冷凝器的出ロ側管道連接,二次側連接管IObl與蒸發(fā)器的入口側管道連接。另外,均壓管IOdl與蒸發(fā)器的出口側管道連接。在閥殼10的隔膜裝置20側形成有圓筒形狀的第一圓筒部I,在該第一圓筒部I上形成有第一接ロ IOa在側部開ロ的導孔la。該導孔Ia呈以閥接ロ IOc側為一端并以閥接ロ IOc的中心軸為軸線L的圓筒形的形狀,且與閥接ロ IOc相反的ー側向隔膜裝置20內(nèi)開ロ。在導孔Ia內(nèi)配置有閥體30。閥體30具有相對于閥接ロ IOc位于第二接ロ IOb側的閥部30a和相對于導孔Ia的內(nèi)周面具有余隙并嵌入導孔Ia內(nèi)的圓柱狀的針部30b。由此,閥
5體30沿軸線L移動自如地容納在導孔Ia內(nèi),通過沿軸線L方向的移動,閥部30a開閉閥接Π 10c。在針部30b的上部通過按壓部件40a安裝有密封部件40,再有,在該針部30b的端部安裝有擋塊50,閥體30通過擋塊50與隔膜裝置20的隔膜20c連結。另外,在閥接ロIOc的下部形成有以軸線L為軸的大致圓筒形狀的安裝孔10e,在安裝孔IOe中安裝有調(diào)節(jié)錠子IOf。而且,通過旋轉調(diào)節(jié)錠子IOf可調(diào)節(jié)由調(diào)節(jié)彈簧IOg產(chǎn)生的對閥體30的作用力。由此可調(diào)節(jié)過熱度設定。隔膜裝置20通過均由不銹鋼制的上蓋20a和下蓋20b構成“罩體”。在上蓋20a與下蓋20b之間具備隔膜20c,由上蓋20a和下蓋20b構成的罩體內(nèi)部由該隔膜20c而劃作受壓室20A和均壓室20B。均壓室20B通過閥殼10的上述均壓道IOd與蒸發(fā)器的出ロ側管道接通,在該均壓室20B導入蒸發(fā)壓力。受壓室20A通過毛細管20d與感溫筒20e連結。另外,在感溫筒20e、毛細管20d、以及受壓室20A內(nèi)封裝有例如與冷凍循環(huán)的冷媒相同的氣體(和液體),該感溫筒20e安裝于蒸發(fā)器的出ロ側管道上。由此,受壓室20A的內(nèi)壓按照由感溫筒20e檢測出的溫度而變化。而且,隔膜20c按照受壓室20A與均壓室20B的壓カ差而位移,且該位移通過擋塊50傳遞到閥體30。利用該構成,按照感溫筒20e的檢測溫度與蒸發(fā)壓カ的壓差而控制使冷媒從冷凝器側的一次管道流向蒸發(fā)器側的二次管道的閥接ロ IOc的開度,而進行冷凍循環(huán)的過熱度控制。在下蓋20b的下部形成有圓筒狀的第二圓筒部2。在閥殼10的上述第一圓筒部I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11。在第二圓筒部2的內(nèi)周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21。而且,隔膜裝置20通過使第二圓筒部2的內(nèi)螺紋部21和第一圓筒部I的外螺紋部11螺紋結合而安裝于閥殼10。另外,在第一圓筒部I的外周的與外螺紋部11的開ロ端部IA相反的ー側的位置形成有直徑大于外螺紋部11的階梯部12。而且,該階梯部12的與第二圓筒部2相対的面成為以第一圓筒部I的軸線L為旋轉中心的環(huán)狀的第一密封面12A。在第二圓筒部2的開ロ端部2A形成有圈狀的突條22。而且該突條22的第一密封面12A側的相對面成為以第二圓筒部2的軸線L為旋轉中心的環(huán)狀的第二密封面22A。另外,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密封面12A的半徑方向的寬度Dl大于第二密封面22k的半徑方向的寬度D2,且第二密封面22A位于落入第一密封面12A內(nèi)的位置。由此,第二密封面22A的面積小于第一密封面12A的面積。另外,軸線L是第一圓筒部I與第二圓筒部2共用的軸線。下面說明根據(jù)第一密封面12A和第二密封面22k的密封構造的各實施例。另外,雖然圖2 圖4是圖I中的左側的點劃線部分的放大圖,但整體構造做成使圖2 圖4的剖面以軸線L為旋轉軸旋轉時的旋轉體的構造。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圖,表示第二圓筒部2以圖2 (A)、圖2 (B)、圖2 (C)的順序相對第一圓筒部I漸漸擰進的狀態(tài)。就第一實施例而言,第二圓筒部2的第二密封面22A為垂直于軸線L的平坦面。而且,第一密封面12A是錐面使得第二密封面22A的外緣部22A2 (圖2 (B))隨第二圓筒部2的擰進方向(箭頭R方向)的移動而最先與第一密封面12A抵接。若從第二密封面22k的外緣部22A2最先與第一密封面12A抵接時開始向擰進方向挺迸,則由于第一密封面12A做成錐面因而在突條22 (開ロ端部2A)產(chǎn)生朝向內(nèi)部的應力,第二密封面22A的至少外緣部22A2陷入第一密封面12A中,因而能夠防止第二圓筒部2的開ロ端部2A向外側移動。由此能夠確保密封性。另外,如圖2 (C)所示,若使第二密封面22A相對第一密封面12A完全陷入,則能夠進ー步可靠地防止第二圓筒部2的開ロ端部2A向外側移動,井能夠確保密封性。圖3是表示第二實施例的圖,表示第二圓筒部2以圖3 (A)、圖3 (B)、圖3 (C)的順序相對第一圓筒部I漸漸擰進的狀態(tài)。就第二實施例而言,第一圓筒部I的第一密封面12A為垂直于軸線L的平坦面。而且,第二密封面22A是錐面使得第二密封面22A的內(nèi)緣部22A1 (圖3 (B))隨第二圓筒部2的擰進方向(箭頭R方向)的移動而最先與第一密封面12A抵接。若從第二密封面22k的內(nèi)緣部22A1最先與第一密封面12A抵接時開始向擰進方向挺迸,則由于第二密封面22A如圖3 (B)的狀態(tài)那樣做成錐面因而在突條22 (開ロ端部2A)產(chǎn)生朝向內(nèi)部的應力,第二密封面22A的至少一部分陷入第一密封面12A中,因而能夠防止第二圓筒部2的開ロ端部2A向外側移動。由此能夠確保密封性。另外,如圖3 (C)所示,若使第二密封面22A相對于第一密封面12A完全陷入,則能夠進ー步可靠地防止第二圓筒部2的開ロ端部2A向外側移動,井能夠確保密封性。在以上的實施例中,表示了第一密封面12A和第二密封面22A的任意ー個為垂直于軸線L的平坦面的例子,但第一密封面12A和第二密封面22A雙方可以為例如像圖4所示第三實施例那樣的錐面。在該情況下,第二圓筒部2的第二密封面22A做成稍微傾斜的錐面,第一密封面12A是錐面使得第二密封面22A的外緣部22A2 (圖4 (B))隨第二圓筒部2的擰進方向(箭頭R方向)的移動而最先與第一密封面12A抵接。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雖然以密封溫度膨脹閥的閥殼與隔膜裝置之間的情況來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密封構造,但在將兩個圓筒部件擰進而結合的情況下在其結合部位適用實施方式的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的構造亦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密封構造,其對結合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并在該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內(nèi)填充流體的裝置元件的第一圓筒部與第二圓筒部的結合部分進行密封,其特征在于, 構成為在上述第一圓筒部的外周從該第一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形成外螺紋部,并且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內(nèi)周形成內(nèi)螺紋部, 在上述第一圓筒部的外周的、相對于上述外螺紋部的上述開口端部相反的一側的位置形成以該第一圓筒部的軸線為中心的環(huán)狀的第一密封面, 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形成以該第二圓筒部的軸線為旋轉中心的環(huán)狀的、能夠容納于上述第一密封面內(nèi)的面積小于該第一密封面的第二密封面, 通過使上述外螺紋部和上述內(nèi)螺紋部螺紋結合而壓接上述第一密封面和上述第二密封面來結合第一圓筒部和第二圓筒部, 上述第一密封面及上述第二密封面的至少任意一方做成傾斜于與上述軸線正交的平面的錐面,從而利用由上述外螺紋部和內(nèi)螺紋部的擰緊而產(chǎn)生的推力來在上述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產(chǎn)生向內(nèi)的應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圓筒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面為上述錐面,上述第二密封面為垂直于軸線的平坦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圓筒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面為垂直于上述軸線的平坦面,上述第二密封面為上述錐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密封構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圓筒部為黃銅,上述第二圓筒部為不銹鋼。
5.一種溫度膨脹閥,其具備利用閥體來開閉形成于閥殼上的閥接口而控制冷媒的流動的閥主體和利用隔膜來劃分罩體內(nèi)而形成受壓室和均壓室的隔膜裝置,并利用按照上述受壓室的壓力與上述均壓室的壓力的壓差而動作的上述隔膜和上述閥體來控制上述閥接口的閥開度,其特征在于, 構成為具備上述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密封構造, 上述閥殼具有收放上述閥體的圓筒狀的上述第一圓筒部,并且上述隔膜裝置的罩體具有與上述均壓室連通的圓筒狀的上述第二圓筒部, 通過使上述外螺紋部和上述內(nèi)螺紋部螺紋結合而壓接上述第一密封面和上述第二密封面來將上述罩體結合到上述閥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密封構造及溫度膨脹閥密封閥殼(10)與隔膜裝置(20)之間,即便在壓力上升時也能得到較高的密封性。在閥殼的第一圓筒部(1)的外周形成外螺紋部(11)和階梯部(12)。在隔膜裝置的下蓋(20b)的第二圓筒部(2)的內(nèi)周形成內(nèi)螺紋部(21)。在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2A)形成突條(22)。將與階梯部的對置面分別作為第一密封面(12A)、第二密封面(22A)。使第二密封面的面積小于第一密封面的面積。例如,將第二密封面做成垂直于軸線(L)的平坦面,并將第一密封面做成錐面。利用由第二圓筒部和第一圓筒部的擰緊而產(chǎn)生的推力來在第二圓筒部的開口端部產(chǎn)生向內(nèi)的應力。
文檔編號F25B41/06GK102913656SQ201210284399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fā)明者高田裕正, 別所直登 申請人:株式會社鷺宮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