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網(wǎng)罩及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網(wǎng)罩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在空調器的冷凝器外部設置有空調網(wǎng)罩,該空調網(wǎng)罩用于避免硬物等碰撞冷凝器,避免雜質直接堵住空調器的進風面。且由于空調系統(tǒng)的溫度調節(jié)需要感應空調的進風溫度,因此,在冷凝器的進風面設置有用于感應進風溫度的感溫包,該感溫包通過專用的感溫包支架卡接在空調網(wǎng)罩上。但是,感溫包支架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脫落;且感溫包支架容易頂起空調網(wǎng)罩,使得空調網(wǎng)罩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網(wǎng)罩及空調器,通過該空調網(wǎng)罩上設置的感溫包固定結構取代感溫包支架,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結構,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空調的裝配效率。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空調網(wǎng)罩,設置在冷凝器的進風面,包括:
[0006]多個第一鋼絲和多個垂直設置在第一鋼絲上的第二鋼絲,多個第一鋼絲和多個第二鋼絲形成網(wǎng)狀結構;
[0007]至少一個第一鋼絲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感溫包的第一掛鉤。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掛鉤與感溫包的裝配方式為過盈配合。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掛鉤包括圓弧段和直線段,所述直線段為所述圓弧段端部的切線段;
[0010]所述圓弧段的折彎半徑為4.5毫米±0.5毫米;所述直線段的長度為11毫米±2毫米。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第一鋼絲之間平行等距設置,多個所述第二鋼絲之間平行等距設置;
[0012]相鄰的兩個第一鋼絲之間的距離為30毫米±2毫米。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鋼絲依次標記為第一根第一鋼絲、第二根第一鋼絲、第三根第一鋼絲……第N根第一鋼絲,N為整數(shù),N ^ 4 ;其中,所述第二根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三根第一鋼絲上設置有所述第一掛鉤;
[0014]所述第二根第一鋼絲與所述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根第一鋼絲的方向彎折形成一個所述第一掛鉤;所述第三根第一鋼絲與所述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背離所述第一根第一鋼絲的方向彎折形成另一個所述第一掛鉤。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第一鋼絲之間平行等距設置,多個所述第二鋼絲之間平行等距設置;
[0016]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鋼絲之間的距離為66毫米±5毫米。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鋼絲依次標記為第一根第一鋼絲、第二根第一鋼絲……第M根第一鋼絲,M為整數(shù),M彡3 ;
[0018]所述空調網(wǎng)罩還包括平行設置在所述第一根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二根第一鋼絲之間的第三鋼絲;所述第二根第一鋼絲和所述第三鋼絲的一端設置有所述第一掛鉤。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鋼絲的與所述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根第一鋼絲的方向彎折形成所述一個第一掛鉤;所述第二根第一鋼絲與所述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背離所述第一根第一鋼絲的方向彎折形成另一個所述第一掛鉤。
[002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兩個以上的所述第一鋼絲的兩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空調網(wǎng)罩的第二掛鉤,所述第二掛鉤由所述第一鋼絲彎折形成,所述第二掛鉤與螺釘相配合。
[0021]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空調器,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空調網(wǎng)罩。
[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實用新型的空調網(wǎng)罩及空調器,通過空調網(wǎng)罩上設置的第一掛鉤固定感溫包,取代了原有的感溫包支架,從而避免了感溫包支架在運輸過程中的脫落,以及感溫包支架造成空調網(wǎng)罩變形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的空調網(wǎng)罩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結構,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空調的裝配效率。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網(wǎng)罩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中第一掛鉤的彎折示意圖;
[0026]圖3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4為圖1中B的局部放大圖;
[0028]圖5為圖2中C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空調網(wǎng)罩及空調器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參見圖1至圖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空調網(wǎng)罩設置在冷凝器的進風面,用于防止雜質等堵塞空調器的進風口,保證空調器的換熱效率。該空調網(wǎng)罩包括多個第一鋼絲I和多個垂直設置在第一鋼絲I上的第二鋼絲2,第二鋼絲2可以焊接在第一鋼絲I上。其中,多個第一鋼絲I之間平行等距設置,多個第二鋼絲2之間平行等距設置,多個第一鋼絲I和多個第二鋼絲2形成網(wǎng)狀結構。至少一個第一鋼絲I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感溫包的第一掛鉤3。優(yōu)選地,第一掛鉤3與感溫包的裝配方式為過盈配合。感溫包用于感應空調器的進風溫度,該感溫包與空調器內部的控制器連接,因此,感溫包從空調器的內部引出,并沿第二鋼絲向下延伸。
[0031]通過空調網(wǎng)罩上設置的第一掛鉤固定感溫包,取代了原有的感溫包支架,從而避免了感溫包支架在運輸過程中的脫落,以及感溫包支架造成空調網(wǎng)罩變形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的空調網(wǎng)罩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結構,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空調的裝配效率。
[0032]較優(yōu)地,第一掛鉤3包括圓弧段31和直線段32,且直線段32為圓弧段31端部的切線段。考慮到感溫包的直徑以及感溫包與第一掛鉤3過盈配合的裝配方式,圓弧段31的折彎半徑設置為4.5毫米±0.5毫米,使得感溫包可以剛好卡接在第一掛鉤3中,實現(xiàn)感溫包的有效固定。為了便于將感溫包塞擠至第一掛鉤3內,本實施例中將直線段32的長度為11毫米±2毫米。在感溫包的裝配過程中,第一掛鉤3的直線段32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0033]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將多個第一鋼絲I依次標記為第一根第一鋼絲11、第二根第一鋼絲12、第三根第一鋼絲13……第N根第一鋼絲,其中,N彡4,且N為整數(shù)。
[0034]相鄰的兩個第一鋼絲I之間的距離為30毫米±2毫米。本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第二鋼絲2之間的距離為140毫米。由于感溫包的感溫頭的長度約為30毫米,將相鄰的兩個第一鋼絲I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毫米左右,使得任意兩個第一鋼絲I之間的跨距約等于感溫包的感溫頭的長度,這樣即可通過直接彎折第一鋼絲I形成固定感溫包的第一掛鉤3。
[0035]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鋼絲I上設置有第一掛鉤3,其中,第二根第一鋼絲12與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第一根第一鋼絲11的方向彎折形成一個第一掛鉤3。第三根第一鋼絲13與感溫包相鄰近的一端向背離第一根第一鋼絲11的方向彎折形成第二個第一掛鉤3。這樣,由于兩個第一掛鉤3的開口方向不同,感溫包從空調內部走線出來后依次塞入兩個第一掛鉤3中,即可牢靠的固定在冷凝器的進風口位置,有效的感應空調器的進風溫度。
[0036]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用于第一掛鉤3的數(shù)量設置為兩個以上,使得感溫包穩(wěn)固的固定在冷凝器的進風口位置。為了有效的固定感溫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