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空氣制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調。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空調一般使用的制冷劑是氟利昂。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時,釋放大量的熱量。而由液態(tài)轉變?yōu)闅鈶B(tài)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傳統(tǒng)的空調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室外機)和蒸發(fā)器(室內機)。傳統(tǒng)空調的工作原理:制冷劑從毛細管到達蒸發(fā)器后,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tài)的制冷劑就會汽化,變成氣態(tài)低溫的制冷劑,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fā)器就會變冷,蒸發(fā)器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fā)器中吹過,進行室內降溫。使制冷劑在冷凝器與蒸發(fā)器的流動方向與制冷時相反,即可提高室溫。
由于傳統(tǒng)空調制冷需要制冷劑在管路中往復循環(huán),導致制冷效率低,而且采用制冷劑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同時傳統(tǒng)空調工作時,需要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fā)器同時工作,耗電量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一種空調,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空調,其包括制冷腔和半導體制冷片,制冷腔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制冷腔上設置有安裝部,半導體制冷片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半導體制冷片的制冷側朝向制冷腔內部,半導體制冷片的制熱側朝向制冷腔外部。
可選地,所述安裝部為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設置在所述制冷腔的腔壁上,制冷側封堵所述安裝孔。
可選地,制冷腔為一個開口和五個腔壁組成的六面體,所述開口為安裝部,半導體制冷片封堵在所述開口上。
可選地,還包括傳導部,傳導部與制冷側緊密接觸,傳導部中部具有通孔,通孔的內徑小于制冷側的內徑,傳導部的通孔設置在制冷側上。
可選地,傳導部為金屬絲編織成的圓柱體,金屬絲之間具有空隙,所述通孔底部設置有用于增大通孔與制冷側接觸面積的接觸部,接觸部與制冷側貼合。
可選地,所述通孔內安裝有風扇,風扇的進氣口朝向半導體制冷片的制冷側。
可選地,傳導部的側壁上也設置有風扇,傳導部上風扇的進氣口朝向傳導部的側壁。
可選地,還包括制熱腔,制熱腔也具有出氣口和進氣口,制熱腔與制冷腔緊靠設置,半導體制冷片的制熱側朝向制熱腔內部。
可選地,制熱腔內設置有電熱板,制熱腔的腔壁上具有導熱孔,半導體制冷片的制熱側穿過導熱孔與電熱板貼合。
可選地,制冷腔和制熱腔均為長方體,出氣口和進氣口分別位于兩個相對的腔壁上,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上也分別設置有風扇。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通過在制冷腔的安裝部上設置半導體制冷片,即可實現(xiàn)氣溫的降低,相對于傳統(tǒng)的空調,不需要制冷劑在管路內流通,可提高制冷效率,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對傳統(tǒng)的空調相比,無需安裝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fā)器,功效降低了大約50%,同時可減小安裝空間;與傳統(tǒng)的空調相比,無需安裝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fā)器,功效降低了大約50%,同時可減小安裝空間,結構簡單,生產和使用成本都較低,而且還在制冷片上設置傳導部,增大接觸面積,進一步提高降溫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的制冷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的傳導部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制冷腔1和半導體制冷片2,制冷腔1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制冷腔1的腔壁上設置有安裝部,半導體制冷片2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冷側朝向制冷腔1內部,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熱側朝向制冷腔1外部。
工作時,空氣由進氣口進入制冷腔內部,經(jīng)過半導體制冷片制冷測的制冷,溫度降低,由出氣口排出制冷腔,實現(xiàn)室內溫度的降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通過在制冷腔的安裝部上設置半導體制冷片,即可實現(xiàn)氣溫的降低,相對于傳統(tǒng)的空調,不需要制冷劑在管路內流通,可提高制冷效率,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與傳統(tǒng)的空調相比,無需安裝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fā)器,功效降低了大約50%,同時可減小安裝空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實施例二
可選地,安裝部為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設置在所述制冷腔1的腔壁上,半導體制冷片2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安裝孔的大小與制冷側的大小適配,制冷腔1的制冷側封堵所述安裝孔,以使制冷腔內部只有進氣口和出氣口與外界連通,減少外界空氣從安裝孔進入制冷腔內部,以提高降溫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制冷腔1還可為一個開口和五個腔壁組成的六面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安裝部為所述開口,半導體制冷片2封堵在開口上,也使制冷腔1內部只有進氣口和出氣口與外界連通,減少外界空氣從開口進入制冷腔內部,提高降溫效率。制冷腔1也可采用其他形狀,如圓柱體等。
可選地,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空調還包括傳導部4,傳導部4與制冷側緊密接觸。傳導部4中部具有通孔41,通孔41的內徑小于制冷側的內徑,傳導部4的通孔41壓覆在制冷側上。工作時,制冷側的溫度傳遞到傳導部上,使傳導部的溫度降低,間接地增大了空氣與制冷側的接觸面積,更好地提高降溫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通孔41底部設置有用于增大通孔41與制冷側接觸面積的接觸部,接觸部與制冷側貼合,以增大傳導部與制冷側的接觸面積,增大制冷側溫度傳導效率,更好地提高降溫效果。例如,在通孔41底部設置一傳導性能良好地接觸片,接觸片與通孔41底部面積相等。接觸部與傳導部一體成型時,可將通孔41直接制作成槽型,例如,通孔41的深度為傳導部厚度的一半。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傳導部4為金屬絲編織而成的圓柱體,為了增大空氣與傳導部的接觸面積,金屬絲之間具有密布的空隙,進一步地提高了降溫效率。傳導部4也可設置為其他形狀,如圓臺體、長方體等。在本實施例中,圓柱體內壁的高度略低于外壁的高度,傳導部4的材質為銅絲,提高制冷側到傳導部4的導熱性能。接觸部也可與傳導部4一起由金屬絲編織而成,接觸部的金屬絲之間也具有空隙,以增大空氣流通速度。
可選地,所述通孔41內安裝有風扇3,風扇3的進氣口朝向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冷側,可避免冷空氣比重較重,在制冷側停留時間較長的問題,加快制冷腔1內空氣流通,提高降溫效率。例如,如圖4所示,在金屬絲編織而成的圓柱體的通孔41內,由金屬絲編織成一個安裝平臺42,風扇3安裝在安裝平臺42上,安裝平臺上的金屬絲之間也具有空隙,以增大空氣流通速度。
進一步地,傳導部4的側壁上也設置有風扇3,傳導部4上風扇3的進氣口朝向傳導部4的側壁,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制冷腔1內部空氣的流通速度,加速降溫。優(yōu)選地,傳導部4的側壁上設置有四個風扇,降溫效率最高,用四個風扇3提高空氣流通速度,與四個風扇3的電機產生的熱量相比,風扇3提升的降溫效果遠大于風扇3的電機發(fā)出的熱量,因此降溫效果最好。
實施例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如圖1和圖3所示,空調還包括制熱腔5,制熱腔5也具有出氣口和進氣口。制熱腔5與制冷腔1緊靠設置,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熱側朝向制熱腔5內部。通過設置制熱腔5,可使得空調能夠同時提供制熱功能,提高半導體制冷片2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可選地,制熱腔5內設置有電熱板6,制熱腔5的腔壁上具有導熱孔,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熱側穿過導熱孔與電熱板6貼合。通過設置電熱板6可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提高升溫效率。
可選地,制冷腔1和制熱腔5均為長方體,出氣口和進氣口分別位于兩個相對的腔壁上,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上也分別設置有風扇3。通過將進氣口和出氣口相對設置,并在進氣口和出氣口上設置有風扇3,可加快制熱腔1和制冷腔5內的空氣進出速度,提高空氣調節(jié)效率。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思想。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基礎上做出的推導和變型也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