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備氯化銨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生產氯化銨采用的工藝是聯(lián)合制堿法,即將氨氣通入到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中,澄清后的母液冷卻過濾結晶后得到氯化銨。常規(guī)對母液進行冷卻的裝置時冷卻塔,冷卻塔存在的缺陷是冷卻速度慢,耗水耗能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制備氯化銨用的降溫裝置,該降溫裝置能夠快速高效的實現(xiàn)氯化銨母液的冷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制備氯化銨用的降溫裝置,包括冷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罐的開口上設置有封蓋,封蓋的下部固定有內夾層,內夾層的內部為儲液空間,冷卻罐的內壁設置有外夾層,外夾層和內夾層之間形成冷卻夾層,冷卻夾層中通入有冷卻水,用于對內夾層中的液體進行冷卻;外夾層的底部與冷卻罐的罐底之間形成有空氣夾層。
封蓋的中心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進液口和出液口與儲液空間相通。
冷卻罐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通過進水管與冷卻夾層相通,出水口通過出水管與冷卻夾層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對傳統(tǒng)的冷卻塔冷卻速度加快,并且能源消耗相對較少。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降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制備氯化銨用的降溫裝置,包括冷卻罐1,冷卻罐1的開口上設置有封蓋13,封蓋13的中心設置有進液口9和出液口10,封蓋13的下部固定有內夾層2,內夾層2的內部為儲液空間,進液口9和出液口10與儲液空間相通,冷卻罐1的內壁設置有外夾層3,外夾層3和內夾層2之間形成冷卻夾層4,冷卻夾層4中通入有冷卻水,用于對內夾層中的液體進行冷卻。
冷卻罐1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7和出水口8,進水口7通過進水管11與冷卻夾層4相通,出水口8通過出水管12與冷卻夾層4相通。
外夾層3的底部與冷卻罐1的罐底之間形成有空氣夾層5,空氣夾層5隔絕了外界溫度對冷卻水的熱傳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制備氯化銨時,氨氣通入到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沉淀后得到的澄清液通過進液口9通入到冷卻罐1的儲液空間中,然后通過進水口7通入循環(huán)冷卻水,循環(huán)冷卻水從冷卻夾層流過,將儲液空間中的母液冷卻到10℃以下通過出液口10進入到下一步工序。
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各種修改、變化和組合,并且認為這種修改、變化和組合是在獨創(chuàng)性思想的范圍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