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風板及具有該導風板的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導風板及具有該導風板的空調器,其中,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10)以及與主導風板(10)并行設置的輔助導風板(30),主導風板(10)與輔助導風板(30)之間通過加強件(20)連接,輔助導風板(30)設置有導風缺口(31),導風缺口(31)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本發(fā)明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導風板的輔助導風板出現(xiàn)嚴重凝露現(xiàn)象的問題。
【專利說明】導風板及具有該導風板的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空調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導風板及具有該導風板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10’和輔助導風板30’,輔助導風板30’往往和主導風板10’并行設置,主導風板10’通過多個加強板20’固定輔助導風板30’。導風板通過主導風板10’和輔助導風板30’共同配合以達到改變出風風速方向的目的,滿足用戶各個方向送風的需求。
[0003]但是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風板結構中存在以下不足點,當導風板為豎直方向進行向下導風時,導風板靠近出風口一側的出風為高風速,導風板遠離出風口一側的出風是低風速,這樣造成在導風板的輔助導風板30’所在位置容易出現(xiàn)風向卷吸,導致冷熱風交匯,導風板的輔助導風板30’上出現(xiàn)嚴重凝露現(xiàn)象,其中,圖2和圖3通過流體仿真模擬的方式顯示了在輔助導風板處出現(xiàn)的風向卷吸及紊流現(xiàn)象,圖2和圖3中所示的線條及閉合線條S’表示為空調出風氣流。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導風板及具有該導風板的空調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導風板的輔助導風板出現(xiàn)嚴重凝露現(xiàn)象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以及與主導風板并行設置的輔助導風板,主導風板與輔助導風板之間通過加強件連接,輔助導風板設置有導風缺口,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
[0006]進一步地,導風缺口的位置設置在輔助導風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總長度的0.1至0.35倍處。
[0007]進一步地,導風缺口沿輔助導風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一距離,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1至0.25之間。
[0008]進一步地,導風缺口沿垂直于輔助導風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三距離,輔助導風板沿垂直于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四距離,第三距離與第四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間。
[0009]進一步地,導風缺口包括:第一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第一導風缺口與第二導風缺口相對輔助導風板的軸線中點對稱設置。
[0010]進一步地,第一導風缺口延伸至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導風缺口延伸至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0011 ] 進一步地,第一導風缺口與第二導風缺口均為多個。
[0012]進一步地,導風缺口的邊緣呈圓弧狀。
[001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安裝在出風口處的導風板,導風板為上述的導風板。
[0014]進一步地,導風板通過導風板的主導風板樞轉連接在空調器的殼體上。
[0015]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與主導風板并行設置的輔助導風板,主導風板與輔助導風板之間通過加強件連接,輔助導風板設置有導風缺口,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輔助導風板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導風板中的輔助導風板主要處在低風速區(qū)域,通過在輔助導風板上設置用于進行導風的導風缺口,使導風板靠近空調器出風口的一側和遠離空調器出風口的一側風速基本持平,不會出現(xiàn)在輔助導風板上形成風向卷吸的現(xiàn)象,避免了低溫出風和高溫環(huán)境熱風的交匯,從而避免了在輔助導風板上出現(xiàn)嚴重凝露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風板的流體仿真模擬的流體分布示意圖;
[0019]圖3示出了圖2的流體仿真模擬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流體仿真模擬的流體分布示意圖;
[0023]圖7示出了圖6的流體仿真模擬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4]圖8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風量與現(xiàn)有技術的對比示意圖;
[0025]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噪音量與現(xiàn)有技術的對比示意圖;
[0026]圖10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0028]如圖4和圖5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10以及與主導風板10并行設置的輔助導風板30,主導風板10與輔助導風板30之間通過加強件20連接,輔助導風板30設置有導風缺口 31,導風缺口 31分別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和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
[0029]導風板中的輔助導風板主要處在低風速區(qū)域,通過在輔助導風板上設置用于進行導風的導風缺口,使導風板靠近空調器出風口的一側和遠離空調器出風口的一側風速基本持平,不會出現(xiàn)在輔助導風板上形成風向卷吸的現(xiàn)象,避免了低溫出風和高溫環(huán)境熱風的交匯,從而避免了在輔助導風板上出現(xiàn)嚴重凝露的問題。
[0030]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導風缺口 31不僅限于分別設置在輔助導風板30的兩端,導風缺口 31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或者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時,均可以達到上述的技術效果,避免了輔助導風板上出現(xiàn)嚴重凝露的問題。優(yōu)選地,假設輔助導風板的長度為L,該導風缺口位于輔助導風板的0.1L~0.35L處,優(yōu)選為0.125L或者0.2L處,開口邊沿均進行倒圓角,這樣氣流更順暢。[0031]優(yōu)選地,導風缺口 31沿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一距離,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1至0.25之間,優(yōu)選為0.15或0.20。導風缺口 31沿垂直于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三距離,輔助導風板30沿垂直于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四距離,第三距離與第四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間,優(yōu)選為0.30或0.40。其中,第一距離即導風缺口 31的長度,第二距離即輔助導風板30的長度,第三距離即導風缺口 31的寬度,第四距離為輔助導風板的寬度。而本實施例中導風缺口的尺寸與輔助導風板的尺寸關系為最優(yōu)選的實施例,防止凝露現(xiàn)象的效果為最佳。參見圖6和圖7所示的流體仿真模擬圖中,空調器出口的一些線條以及閉合線條S表示的為空調器出風氣流,可以明確看出輔助導風板沒有出現(xiàn)風向卷吸及紊流的現(xiàn)象,這樣有效地避免了低溫出風和高溫環(huán)境熱風的交匯,從而消除導風板凝露。[0032]優(yōu)選地,導風缺口 31包括第一導風缺口和第二導風缺口,第一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第一導風缺口與第二導風缺口相對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中點對稱設置。第一導風缺口延伸至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導風缺口延伸至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其中,本實施例的導風板沿其軸線方向以加強件20為分隔線被分隔形成五格部分,第一導風缺口的位置在導風板的第一格處,第二導風缺口的位置在導風板的第五格處,導風板中間的部分為默認位置(即導風板的第三格處)。
[0033]本發(fā)明的導風板的第一實施例的防凝露的實驗數(shù)據(jù)具體如下:
[0034]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了國標工況下本實施例的導風板與現(xiàn)有技術導風板的凝露現(xiàn)象對t匕,以及在環(huán)境溫度為35°C時壓縮機頻率44Hz,出風溫度14.2°C的條件下的對比情況,如下表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導風板,包括主導風板(10)以及與所述主導風板(10)并行設置的輔助導風板(30),所述主導風板(10)與所述輔助導風板(30)之間通過加強件(20)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導風板(30)設置有導風缺口(31),所述導風缺口(31)設置在靠近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缺口(31)的位置設置在輔助導風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總長度的0.1至0.35倍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缺口(31)沿所述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一距離,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二距離,所述第一距離與所述第二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1至0.25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缺口(31)沿垂直于所述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三距離,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垂直于軸線方向延伸的距離為第四距離,所述第三距離與第四距離之間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缺口(31)包括: 第一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 第二導風缺口,設置在靠近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導風缺口與所述第二導風缺口相對所述輔助導風板(30)的軸線中點對稱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風缺口延伸至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導風缺口延伸至所述輔助導風板(30)沿軸線方向的第二端。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風缺口與所述第二導風缺口均為多個。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缺口(31)的邊緣呈圓弧狀。
9.一種空調器,包括安裝在出風口處的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為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風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通過所述導風板的主導風板(10)樞轉連接在所述空調器的殼體上。
【文檔編號】F24F13/08GK103574867SQ20121027434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日
【發(fā)明者】肖芳斌, 艾大云, 黃澤, 肖彪, 王立垚, 祁偉, 洪志, 張星, 孔飛虎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