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具體涉及一種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屬于模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普通流道澆注系統(tǒng)中,點澆口在開模時容易實現自動切斷,制件上殘留澆口痕跡小,被廣泛使用。但點澆口必須采用雙分型面注射模,模具結構復雜,成本高。潛伏澆口又稱剪切澆口,它是由點澆口變異而來,潛伏澆口的分流道位于模具的分型面上,澆口潛入分型面的一側,沿斜向進入型腔,這樣在開模時不僅能自動剪斷澆口,且位置隱蔽,使制品外表面無澆口痕跡。但潛伏澆口加工困難,且澆注系統(tǒng)易斷在模具中,造成阻塞。
[0003]側澆口又稱矩形澆口,通常用于一模多腔的單分型面注塑模,模具只需一個分型面,結構簡單,成本低,應用廣泛。但是,澆口與制品需由人工在模外分離,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佳。
[0004]中國專利《一種適于注塑模具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機構》(CN102909833A)公開了一種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機構,發(fā)明人對側澆口的形狀進行了改進,將側澆口設計為拐角且其一端朝向模腔,另外設計了澆口鑲塊,用于切斷澆口。
[0005]由于改進后的側澆口的形狀類似于潛伏式澆口,所以可能導致澆口斷裂在模腔內,進而導致模具使用的穩(wěn)定性不高。另外,澆口鑲塊尺寸較小,與模具的裝配較困難。
[0006]中國專利《一種塑膠模具的自動切斷澆口結構》(CN102962966A)公開了一種自動切斷澆口結構,發(fā)明人在動模中設計了二級推出機構,實現了側澆口的模內自動切斷。其中,第一級推出機構上設計扁推針,扁推桿的位置在側澆口與制品結合部,第一級推出完成側澆口與制品的切斷;第一級推出機構與第二級推出機構留有間隙,該間隙略大于側澆口厚度,可調。第二級推出機構的作用為推出制品和澆口。
[0007]由于采用了二級推出機構,所以,模具的成本增加。另外,該自動切斷澆口結構對澆口位置要求較高,當制品與澆口結合部不宜設置推桿時,將無法實現澆口自動切斷。
【發(fā)明內容】
[0008]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相對簡單、使用穩(wěn)定性更好、裝配更容易、可在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10]一種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兩部分,
[0011]前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固定在前述定模座板底面上的定模板和定模導套,前述定模板上設置有澆口套,前述定模導套豎直設置;
[0012]前述動模包括: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動模座板、墊塊、支承板和動模板;前述動模座板上形成有上下貫通的中心孔,前述動模板上設置有型芯和導柱,前述導柱豎直設置并且與前述定模導套配合使用;
[0013]其特征在于,前述定模上設置有澆注系統(tǒng),前述動模上設置有推件板推出機構,前述定模和動模之間設置有側向抽芯機構;
[0014]前述推件板推出機構包括:壓在前述動模座板的中心孔上面的推桿固定板,固定設置在前述推桿固定板上并依次穿過支承板和動模板的推桿,以及固定設置在前述推桿頂部的推件板;前述推件板的下表面與動模板的上表面接觸,并且推件板上形成有供型芯和定模導套穿過的通道;
[0015]前述側向抽芯機構包括:放置在前述推件板的上表面上的左滑塊和右滑塊,固定設置在前述定模板上并分別斜向穿過前述左滑塊和右滑塊的左斜導柱和右斜導柱;
[0016]前述澆注系統(tǒng)包括:形成于前述澆口套內部的主流道,形成于定模板的底面上的分流道,以及形成在左滑塊和右滑塊的分合面上的側澆口和冷料穴;
[0017]前述定模板、左滑塊、右滑塊和型芯共同形成制品模腔,制品模腔的底部與推件板的上表面之間有一定的延遲距離,前述延遲距離大于側澆口的厚度;
[0018]模具閉合時,制品模腔與澆注系統(tǒng)連通,原料由設置在定模板上的澆口套進入澆注系統(tǒng),依次經過澆注系統(tǒng)的主流道、分流道和側澆口流入制品模腔;
[0019]模具打開時,前述左斜導柱和右斜導柱分別迫使左滑塊和右滑塊打開,左滑塊和右滑塊的最小打開距離大于制品的最大外徑,最大打開距離小于分流道在滑塊打開方向的尺寸。
[0020]前述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推件板的上方固定安裝有蓋板,前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前述導柱配合使用的動模直導套,前述蓋板與推件板之間形成有容納左滑塊和右滑塊的空間,并且前述蓋板的底面與推件板的頂面形成有導滑槽,左滑塊和右滑塊沿導滑槽滑動。
[0021]前述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推件板上設置有滑塊定位機構,前述左滑塊和右滑塊的底面上形成有與前述滑塊定位機構配合的定位槽。
[0022]前述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滑塊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前述推件板上的螺釘,套在前述螺釘頂部的壓縮彈簧,以及壓在前述壓縮彈簧上的定位球。
[0023]前述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分流道的布局呈反“S”形,中點處與主流道連通。
[0024]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0025](I)、只需一級推出機構,由于推件板與制品的底部之間有一段延遲距離S,并且左滑塊和右滑塊的最大打開距離小于分流道在滑塊打開方向的尺寸,所以推件板推出機構能夠先將在澆注系統(tǒng)內形成的凝料推出并拉斷在側澆口內形成的凝料,然后再推出制品,實現了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
[0026](2)、無需專門增加澆口剪切裝置,如扁推桿、澆口鑲塊等,結構更為簡單,制作更為方便,裝配更容易,使用穩(wěn)定性更好。
[0027](3)、對澆口的形狀尺寸沒有要求,對模具結構無特殊要求。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發(fā)明的注塑模具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9]圖2是圖1中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結構的左視圖;
[0030]圖3是圖1中的注塑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的分流道的布局圖;
[0031]圖4是圖1中的蓋板及其周圍結構的俯視圖。
[0032]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動模座板,2-長螺釘,3-推桿固定板,4-墊塊,5-支承板,6-動模板,7-型芯,8-推件板,9-螺釘,10-壓縮彈簧,11-定位球,12-左斜導柱,13-左滑塊,14-定模板,15-螺釘,16-定模座板,17-澆□套,18-螺釘,19-定模導套,20-導柱,21-蓋板,22-右滑塊,23-推桿,24-螺母,25-中心孔,26-主流道,27-分流道,28-側澆口,29-冷料穴,30-動模直導套,S代表延遲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具體的介紹。
[0034]本發(fā)明的模內自動切斷側澆口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兩部分,下面分別進行說明。
[0035]參照圖1和圖2,定模包括:定模座板16、定模板14和定模導套19。定模板14通過螺釘15固定在定模座板16的底面上,定模板14用于形成制品模腔的上部。定模導套19也固定在定模座板16的底面上,并且定模導套19豎直設置。定模板14上設置有澆口套17。
[0036]參照圖1和圖2,動模包括: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動模座板1、墊塊4、支承板5和動模板6,四者優(yōu)選通過一根長螺釘2實現固定。動模座板I上形成有上下貫通的中心孔25,中心孔25用于供注塑機的頂棍通過。動模板6上設置有型芯7和導柱20,型芯7用于形成制品的內腔;導柱20豎直設置,導柱20與定模導套19配合使用,用來對動模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導向。
[0037]此外,定模上還設置有澆注系統(tǒng),動模上還設置有推件板推出機構,定模和動模之間還設置有側向抽芯機構。下面分別對澆注系統(tǒng)、推件板推出機構、側向抽芯機構進行說明。
[0038]參照圖1和圖2,推件板推出機構包括:推桿固定板3、推桿23和推件板8。其中,推桿固定板3壓在動模座板I的中心孔25的上面,當注塑機的頂棍穿過中心孔25并繼續(xù)向上移動時,推桿固定板3被頂棍向上頂起,與動模座板I分開。推桿23固定設置在推桿固定板3上,并依次穿過支承板5和動模板6,推桿23的底部擰有螺母24。推件板8固定設置在推桿23的頂部,并且推件板8的下表面與動模板6的上表面接觸,同時,推件板8上形成有供型芯7和定模導套19穿過的通道。
[0039]推件板8與推桿23可以通過螺紋連接,例如:推件板8上形成有內螺紋,推桿23的頂部形成有外螺紋,內螺紋與外螺紋配合將二者固定到一起。
[0040]當推桿固定板3被注塑機的頂棍向上頂起時,推桿23和推件板8隨推桿固定板3一起向上移動,可以實現在側澆口內形成的凝料的模內自動切斷。
[0041]參照圖1和圖2,側向抽芯機構包括:左滑塊13、右滑塊22、左斜導柱12和右斜導柱(未示出)。左滑塊13和右滑塊22都放置在推件板8的上表面上,并且可在推件板8的上表面上滑動。左斜導柱12和右斜導柱都固定設置在定模板14上,其中,左斜導柱12斜向穿過左滑塊13,右斜導柱斜向穿過右滑塊22。
[0042]定模板14、左滑塊13、右滑塊22和型芯7共同形成制品模腔。制品模腔的底部與推件板8的上表面之間有一定的延遲距離S。
[0043]模具打開時,左斜導柱12迫使左滑塊13在推件板8的上表面上向左滑動,右斜導柱迫使右滑塊22在推件板8的上表面上向右滑動,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