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主張基于2016年3月25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6-062416號的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參考援用于本說明書中。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射成型機。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注射成型機的固定壓板具備模具安裝部、連接桿支承部及負荷傳遞部。模具安裝部具有模具安裝面。連接桿支承部在四角具有連接桿插穿部,在各連接桿插穿部挖有連接桿插穿孔。負荷傳遞部連接隔開空間設置的模具安裝部與連接桿支承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50693號公報
正在研究在安裝連接桿的部件中形成用于允許由合模力引起的變形的空間。
然而,由變形引起的力的損失較大,且合模力向模具裝置的傳遞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由合模力引起的變形的傳遞且能夠抑制合模力向模具裝置的傳遞效率下降的注射成型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種如下注射成型機:
具有固定壓板的注射成型機中,
所述固定壓板具有安裝模具的模具安裝部、與所述模具安裝部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配設的隔離部及連結所述模具安裝部與所述隔離部的連結部,
所述隔離部在角部包含合模時從連接桿承受負荷的負荷承受部,
所述連結部在所述角部的周邊在所述模具安裝部與所述隔離部之間形成凹部,
所述凹部形成用于允許由合模引起的所述隔離部的變形的空間,
所述固定壓板還具有抑制由合模引起的所述隔離部的變形的變形抑制部。
發(fā)明效果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由合模力引起的變形的傳遞且能夠抑制合模力向模具裝置的傳遞效率下降的注射成型機。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基于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機的開模結束時的狀態(tài)的圖。
圖2是表示基于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機的合模時的狀態(tài)的圖。
圖3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
圖4是從后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
圖5是從前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
圖6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第1變形例的固定壓板的圖。
圖7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第2變形例的固定壓板的圖。
圖8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
圖9是從前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
圖10是從后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
標號說明
10-合模裝置,12-固定壓板,121-模具安裝部,122-缺口部,123-隔離部,124-負荷承受部,125-連結部,126-凹部,127-肋部,128-阻力產生部,129-加強部,13-可動壓板,15-肘節(jié)座,151-肘節(jié)安裝部,152-缺口部,153-隔離部,154-負荷承受部,155-連結部,156-凹部,157-肋部,30-模具裝置,40-注射裝置,50-頂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在各附圖中,對相同或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或對應的符號并省略說明。在各附圖中,x方向、y方向、z方向為相互垂直的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x方向表示模開閉方向。
圖1是表示基于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機的開模結束時的狀態(tài)的圖。圖2是表示基于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機的合模時的狀態(tài)的圖。如圖1及圖2所示,注射成型機具有框架fr、合模裝置10、注射裝置40、頂出裝置50及控制裝置90。以下說明中,將閉模時的可動壓板13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右方向)設為前方,將開模時的可動壓板13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左方向)設為后方來進行說明。
合模裝置10進行模具裝置30的閉模、合模及開模。合模裝置10是模開閉方向為水平方向的臥式合模裝置。合模裝置10具有固定壓板12、可動壓板13、肘節(jié)座15、連接桿16、肘節(jié)機構20、合模馬達21及運動轉換機構25。
固定壓板12相對于框架fr被固定。在固定壓板12中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安裝有固定模具32。
可動壓板13設成沿鋪設于框架fr上的引導裝置(例如導軌)17移動自如且相對于固定壓板12進退自如。在可動壓板13中的與固定壓板12對置的面安裝有可動模具33。
通過相對于固定壓板12使可動壓板13進退,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由固定模具32及可動模具33構成模具裝置30。
肘節(jié)座15與固定壓板12隔著間隔連結且以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的方式載置在框架fr上。另外,肘節(jié)座15也可以設成沿鋪設于框架fr上的引導裝置移動自如。肘節(jié)座15的引導裝置也可以與可動壓板13的引導裝置17通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壓板12相對于框架fr被固定,肘節(jié)座15相對于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但也可以是肘節(jié)座15相對于框架fr被固定,固定壓板12相對于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移動自如。
連接桿16隔著間隔連結固定壓板12與肘節(jié)座15。連接桿16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各連接桿16設為與模開閉方向平行且根據合模力延伸。至少在1根連接桿16上設置有合模力檢測器18。合模力檢測器18通過檢測連接桿16的應變而檢測合模力,并將表示檢測結果的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90。
另外,合模力檢測器18并不限定于應變計式,也可以是壓電式、電容式、液壓式及電磁式等,其安裝位置也并不限定于連接桿16。
肘節(jié)機構20使可動壓板13相對于固定壓板12移動。肘節(jié)機構20配置于可動壓板13與肘節(jié)座15之間。肘節(jié)機構20由十字頭20a及一對連桿組等構成。各連桿組具有用銷等伸縮自如地連結的多個連桿20b、20c。一連桿20b擺動自如地安裝于可動壓板13,另一連桿20c擺動自如地安裝于肘節(jié)座15。若使十字頭20a進退,則多個連桿20b、20c伸縮而可動壓板13相對于肘節(jié)座15進退。
合模馬達21安裝在肘節(jié)座15且使肘節(jié)機構20工作。合模馬達21通過使十字頭20a進退,使連桿20b、20c伸縮而使可動壓板13進退。
運動轉換機構25將合模馬達21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而傳遞至十字頭20a。運動轉換機構25例如由滾珠絲杠機構等構成。
合模裝置10的動作由控制裝置90控制。如圖1或圖2所示,控制裝置9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91、存儲器等存儲介質92、輸入接口93及輸出接口94??刂蒲b置90通過使cpu91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介質92中的程序而進行各種控制。并且,控制裝置90通過輸入接口93接收來自外部的信號,通過輸出接口94向外部發(fā)送信號。控制裝置90控制閉模工序、合模工序及開模工序等。
在閉模工序中,通過驅動合模馬達21而使十字頭20a以設定速度前進至閉模結束位置,由此使可動壓板13前進而使可動模具33與固定模具32接觸。十字頭20a的位置及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馬達21的編碼器21a等來檢測。編碼器21a檢測合模馬達21的旋轉,并將表示該檢測結果的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90。
在合模工序中,通過進一步驅動合模馬達21而使十字頭20a從閉模結束位置進一步前進至合模位置而產生合模力。合模時在可動模具33與固定模具32之間形成型腔空間34,注射裝置40向型腔空間34填充液狀的成型材料。所填充的成型材料硬化從而獲得成型品。型腔空間34的數量也可以是多個,在這種情況下,可同時獲得多個成型品。
在開模工序中,通過驅動合模馬達21而使十字頭20a以設定速度后退至開模結束位置,由此使可動壓板13后退而使可動模具33從固定模具32分開。然后,頂出裝置50從可動模具33頂出成型品。
圖3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在圖3中,箭頭方向表示合模時作用于固定壓板12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圖3中,雙點劃線夸張表示合模時的隔離部123的變形。圖4是從后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圖5是從前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固定壓板的圖。
固定壓板12具有安裝固定模具32的模具安裝部121、與模具安裝部121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配設的隔離部123及連結模具安裝部121與隔離部123的連結部125。在固定壓板12的中央部貫穿形成有插入注射裝置40的噴嘴的噴嘴插入孔12a。并且,在固定壓板12的角部貫穿形成有插穿連接桿16的連接桿插穿孔12b。模具安裝部121、隔離部123及連結部125可以通過鑄造等成型為一體。
模具安裝部121在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對置面具有模具安裝面。在該模具安裝面上安裝有固定模具32。模具安裝部121的形狀并無特別限定,例如為大致矩形的板狀。在模具安裝部121的角部形成有用于避開連接桿16的缺口部122。缺口部122與多根連接桿16對應地設置多個。另外,也可以代替缺口部122形成有孔。
隔離部123以模具安裝部121為基準配設于與可動壓板13相反的一側(例如模具安裝部121的前方)。隔離部123的形狀并無特別限定,例如為大致矩形的板狀。在隔離部123的角部形成有合模時承受來自連接桿16的負荷的負荷承受部124。負荷承受部124形成于隔離部123的4個角部。在各負荷承受部124形成有連接桿插穿孔12b。
如圖3所示,在連接桿16的前端部形成有絲杠軸161,在該絲杠軸161上螺合有絲杠螺母162。通過緊固絲杠螺母162,連接桿16被固定于后述的肋部127。
連結部125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連結模具安裝部121與隔離部123。連結部125例如為圓柱狀,且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連結模具安裝部121的中央部與隔離部123的中央部。
另外,在圖4中,連結部125為圓柱狀,但也可以是棱柱狀或十字柱狀等。并且,在圖4中,連結部125設置在固定壓板12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在中央部及外周部這兩處隔著間隔設置,也可以從中央部跨至外周部而設置。并且,在圖4中,連結部125的數量為1個,但也可以是多個。
連結部125在隔離部123的角部的周邊在模具安裝部121與隔離部123之間形成凹部126(參考圖3)。凹部126形成于隔離部123的4個角部的周邊,但只要在隔離部123的至少1個角部的周邊形成即可。
凹部126形成用于允許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的空間。由此,能夠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傳遞到模具安裝部121,并能夠抑制固定模具32的彎曲變形。
然而,在形成有凹部126的部位不存在連結部125,因此不能通過連結部125來抑制隔離部123的變形。
于是,固定壓板12還具備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的變形抑制部。變形抑制部例如包括從隔離部123向與模具安裝部121相反的一側(例如前側)突出的肋部127。肋部127可以通過鑄造等與隔離部123形成為一體。
肋部127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由此,由隔離部123的變形引起的力的損失變小,從而能夠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裝置30的傳遞效率。并且,肋部127僅設置在隔離部123的前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夠抑制固定壓板12的重量化。
如圖5所示,肋部127例如包括設置于隔離部123的中央部的環(huán)狀部127a、設置成從隔離部123的中央部跨至角部的放射狀部127b及以連接隔離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形成的直線狀部127c。環(huán)狀部127a、放射狀部127b及直線狀部127c可以相連。
放射狀部127b設置成從隔離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離部123的4個角部。另外,放射狀部127b的從隔離部123的中央部延伸至隔離部123的角部的臂部的根數并不限定于4根。
直線狀部127c以沿隔離部123的外周連接隔離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形成。直線狀部127c的根數例如為4根。另外,直線狀部127c的根數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肋部127具有放射狀部127b及直線狀部127c這兩種,但也可以僅具有任意一種。并且,肋部127也可以不具有環(huán)狀部127a。
圖6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第1變形例的固定壓板的圖。在圖6中,箭頭方向表示合模時作用于固定壓板12a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圖6中,雙點劃線夸張表示合模時的隔離部123的變形。固定壓板12a具有模具安裝部121、隔離部123、連結部125及作為變形抑制部的阻力產生部128。
阻力產生部128的兩端部128a、128b固定在隔離部123且兩端部128a、128b之間的中間部未固定在隔離部123而產生相對于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的阻力。
中間部例如由桿128c構成。桿128c經由螺合于桿128c上的螺母128d、128e固定在阻力產生部128的兩端部128a、128b。桿128c通過彈性復原力產生相對于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的阻力,從而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
另外,在圖6中,阻力產生部128的兩端部128a、128b設置在隔離部123中的與模具安裝部121相反的一側的面(例如隔離部123的前面),但也可以設置在隔離部123的側面(例如y方向端面或z方向端面)且向與模具安裝部121相反的一側伸出。
阻力產生部128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由此,由隔離部123的變形引起的力的損失變小,從而能夠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裝置30的傳遞效率。并且,阻力產生部128僅設置在隔離部123的前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夠抑制固定壓板12a的重量化。
然而,因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而桿128c沿軸向被拉伸。此時,可以在合模前預先對桿128c施加壓縮應力,以免過大的拉伸應力施加于桿128c。由此,能夠防止由拉伸應力導致的桿128c的斷裂。對桿128c預先施加的壓縮應力能夠通過螺母128d、128e的緊固力來調整。
如圖6所示,阻力產生部128可以以沿隔離部123的外周連接隔離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設置。桿128c的根數例如為4根。另外,桿128c的根數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在本變形例中,桿128c以連接隔離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設置,但也可以設置成從隔離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離部123的角部的放射狀,也可以設置成這兩種形狀。
當桿128c設置成放射狀時,在隔離部123的中央部可以設置圖5所示的環(huán)狀部127a,可以在該環(huán)狀部127a固定桿128c的一端。如此,可以同時使用阻力產生部128及圖3~圖5所示的肋部127這兩者。
代替桿128c或除了桿128c以外,還可以使用彈簧,阻力產生部128的中間部的結構并無特別限定。
圖7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第2變形例的固定壓板的圖。在圖7中,箭頭方向表示合模時作用于固定壓板12b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圖7中,雙點劃線夸張表示合模時的隔離部123的變形。固定壓板12b具有模具安裝部121、隔離部123、連結部125及作為變形抑制部的加強部129。
加強部129由楊氏模量高于隔離部123的材料形成。加強部129由與隔離部123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通過螺栓或焊接等的方式來固定在隔離部123。
加強部129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23的變形。由此,由隔離部123的變形引起的力的損失變小,從而能夠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裝置30的傳遞效率。并且,加強部129由楊氏模量高于隔離部123的材料形成,因此與由與隔離部123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小厚度,從而能夠抑制固定壓板12b的重量化。
加強部129例如以板狀形成,但與肋部127同樣地,也可以設置成從隔離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離部123的角部的放射狀,也可以以連接隔離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設置。
并且,加強部129也可以與肋部127同時使用,也可以通過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肋部127。也可以通過肋部127、阻力產生部128及加強部129中的多個組合來構成變形抑制部。
圖8是從上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在圖8中,箭頭方向表示合模時作用于肘節(jié)座15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圖8中,雙點劃線夸張表示合模時的隔離部153的變形。圖9是從前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圖10是從后方觀察了基于一實施方式的肘節(jié)座的圖。
肘節(jié)座15具有安裝肘節(jié)機構20的肘節(jié)安裝部151、與肘節(jié)安裝部151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配設的隔離部153及連結肘節(jié)安裝部151與隔離部153的連結部155。在肘節(jié)座15的中央部形成有插穿運動轉換機構25的滾珠絲杠軸的滾珠絲杠軸插穿孔15a。并且,在肘節(jié)座15的角部形成有插穿連接桿16的連接桿插穿孔15b。肘節(jié)安裝部151、隔離部153及連結部155可以通過鑄造等成型為一體。
肘節(jié)安裝部151為安裝肘節(jié)機構20的部件。肘節(jié)安裝部151例如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狀部151a、從板狀部151a中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向前方突出的連桿銷安裝部151b。在連桿銷安裝部151b安裝肘節(jié)機構20的連桿銷20d。在板狀部151a的角部形成有用于避開連接桿16的缺口部152。缺口部152與多根連接桿16對應地設置多個。另外,也可以代替缺口部152形成有孔。肘節(jié)安裝部151與連接桿16沒有連結。
隔離部153以肘節(jié)安裝部151為基準配設于與可動壓板13相反的一側(例如肘節(jié)安裝部151的后方)。在隔離部153的角部形成有合模時承受來自連接桿16的負荷的負荷承受部154。負荷承受部154形成于隔離部153的4個角部。在各負荷承受部154形成有連接桿插穿孔15b。
如圖8所示,在連接桿16的后端部形成有絲杠軸163,在該絲杠軸163上螺合有絲杠螺母164。連接桿16經由絲杠螺母164固定在后述的肋部157。
連結部155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連結肘節(jié)安裝部151與隔離部153。連結部155例如為圓柱狀,且沿模開閉方向隔著間隔連結肘節(jié)安裝部151的中央部與隔離部153的中央部。
另外,在圖9中,連結部155為圓柱狀,但也可以是棱柱狀或十字柱狀等。并且,在圖9中,連結部155設置在肘節(jié)座15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在中央部及外周部這兩處隔著間隔設置,也可以設置成從中央部跨至外周部。并且,在圖9中,連結部155的數量為1個,但也可以是多個。
連結部155在隔離部153的角部的周邊在肘節(jié)安裝部151與隔離部153之間形成凹部156(參考圖8)。凹部156形成于隔離部153的4個角部的周邊,但只要在隔離部153的至少1個角部的周邊形成即可。
凹部156形成用于允許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53的變形的空間。由此,能夠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53的變形傳遞至肘節(jié)安裝部151及肘節(jié)機構20。
然而,在形成有凹部156的部位,不存在連結部155,因此不能通過連結部155抑制隔離部153的變形。
于是,肘節(jié)座15還具備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53的變形的變形抑制部。變形抑制部例如包括從隔離部153向與肘節(jié)安裝部151相反的一側(例如后側)突出的肋部157。肋部157可以通過鑄造等與隔離部153形成為一體。
肋部157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離部153的變形。由此,由隔離部153的變形引起的力的損失變小,從而能夠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裝置30的傳遞效率。并且,肋部157僅設置在隔離部153的后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夠抑制肘節(jié)座15的重量化。
例如如圖10所示,肋部157包括設置于隔離部153的中央部的環(huán)狀部157a、設置成從隔離部153的中央部跨至角部的放射狀部157b及以連接隔離部15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形成的直線狀部157c。環(huán)狀部157a、放射狀部157b及直線狀部157c可以相連。
放射狀部157b設置成從隔離部153的中央部跨至隔離部153的4個角部。另外,放射狀部157b的從隔離部153的中央部延伸至隔離部153的角部的臂部的根數并不限定于4根。
直線狀部157c以沿隔離部153的外周連接隔離部15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線狀形成。直線狀部157c的根數例如為4根。另外,直線狀部157c的根數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肋部157具有放射狀部157b及直線狀部157c這兩種,但也可以僅具有任意一種。并且,肋部157也可以不具有環(huán)狀部157a。
另外,圖8~圖10所示的肘節(jié)座15與圖3~圖5所示的固定壓板12同樣地具有肋部157,但也可以與圖6所示的固定壓板12a同樣地具有阻力產生部,也可以與圖7所示的固定壓板12b同樣地具有加強部。也可以使用肋部157、阻力產生部及加強部中的多個組合來構成變形抑制部。
以上,對注射成型機的實施方式等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等,在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及改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合模裝置10使用模開閉方向為水平方向的臥式合模裝置,但也可以使用模開閉方向為上下方向的立式合模裝置。立式合模裝置具有下壓板、上壓板、肘節(jié)座、肘節(jié)機構及連接桿等。下壓板及上壓板中,任意一個作為固定壓板來使用,而其余一個作為可動壓板來使用。在下壓板上安裝下模具,在上壓板上安裝上模具。由下模具及上模具構成模具裝置。下模具也可以經由轉臺安裝在下壓板上。肘節(jié)座配設于下壓板的下方。肘節(jié)機構配設于肘節(jié)座與下壓板之間。連接桿設成與鉛垂方向平行且貫穿下壓板而連結上壓板與肘節(jié)座。上壓板、下壓板及肘節(jié)座等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可以是大致三角形狀,可以在該三角形的各角部配置連接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