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圍圓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圍圓機。
背景技術: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種線型結構的具有優(yōu)異綜合性能的熱塑性工程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超強的耐磨性、自潤滑性,強度比較高、化學性質穩(wěn)定、抗老化性能強。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眾多的優(yōu)異特性,它在高性能纖維市場上,包括從海上油田的系泊繩到高性能輕質復合材料方面均顯示出極大的優(yōu)勢,在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和航空、航天、海域防御裝備等領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工業(yè)應用中,可用作耐壓容器、傳送帶、過濾材料、汽車緩沖板等;建筑方面可以用作墻體、隔板結構等,用它作增強水泥復合材料可以改善水泥的韌度,提高其抗沖擊性能。由于其具有優(yōu)良的耐磨性、耐沖擊性,它在機械制造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可制作各種齒輪、凸輪、葉輪、滾輪、滑輪、軸承、軸瓦、軸套、削軸、墊片、密封墊、彈性聯(lián)軸節(jié)、螺釘?shù)葯C械零部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圍圈后在高鐵橋梁球形支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板和缸體邊緣之間使用的,起到支撐和固定固定作用。
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圍圈工序需要在車床上來做,根據(jù)所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厚度需要人工手動調整壓輪距離,調整不方便,若調整不到位會造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磨邊,影響產品使用;在填條時,需要先壓一下條,以便填到卡槽里面,與此同時要把握好壓條的彎度,若把握不好會造成兩個接頭接不上,影響使用;在車床上進行此項工序作業(yè),沒有防護裝置,危險系數(shù)高;此道工序必須要熟練工人操作,平均每分鐘做4-5條,工作效率低,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調整方便、圍圓效果好效率高、安全便捷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圍圓機。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圍圓機,包括機箱、設置在機箱內的電機、固定安裝在電機的電機軸上的主齒輪、與主齒輪嚙合的兩個從動齒輪、設置在從動齒輪上且位于機箱外側部的兩個壓輪、設置在機箱外側部且位于兩個所述壓輪之間上方的槽輪以及控制電機的調頻開關。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箱頂部設置有調整槽輪高度的調整輪和鎖緊螺母。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箱與壓輪相鄰的側部設置有工作臺。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壓輪與槽輪之間的進口與所述工作臺之間設置有導向板。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兩個所述壓輪之間設置有位于槽輪下方的導向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原來的每分鐘4-5根提高到現(xiàn)在的每分鐘80-120條,是原來的幾十倍,減少了人力,同時不限制熟練工種之分,安全系數(shù)也大大提高,便于調整,數(shù)字準確。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主齒輪與從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
1調整輪、2鎖緊螺母、3壓輪、4導向塊、5導向板、6槽輪、7調頻開關、8工作臺、9機箱、10電機、11電機軸、12主齒輪、13從動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的敘述。
如附圖1和2所示,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圍圓機,包括機箱9、設置在機箱9內的電機10、固定安裝在電機10的電機軸11上的主齒輪12、與主齒輪12嚙合的兩個從動齒輪13、設置在從動齒輪13上且位于機箱9外側部的兩個壓輪3、設置在機箱9外側部且位于兩個所述壓輪3之間上方的槽輪6以及控制電機10的調頻開關7,機箱9為封閉式箱體,電機傳動部分在機箱9內部,機箱9起到防護作用,操作安全系數(shù)高,主齒輪12與電機軸11同軸心固定設置,兩個從動齒輪13分別與主齒輪12嚙合,兩個從動齒輪13齒比齒距大小一致,帶動兩個壓輪3旋轉轉速一致,能保證圍圓耐磨條時受力均勻,圍圓效果好。所述機箱9頂部設置有調整槽輪6高度的調整輪1和鎖緊螺母2,在機箱9內部設置有與槽輪6固定連接的連接件,連接件與調整輪1可選用絲杠,旋轉調整輪1從而提起或降下連接件,從而改變槽輪6的垂直高度,槽輪6與壓輪3的間隙發(fā)生變化,調整到合適耐磨條厚度時通過鎖緊螺母2鎖緊,來適用于不同厚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的圍圓。所述機箱9與壓輪3相鄰的側部設置有工作臺8,工作臺8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所述壓輪3與槽輪6之間的進口與所述工作臺8之間設置有導向板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的端部通過導向板5進入到壓輪3與槽輪6之間進行壓制圍圓。兩個所述壓輪3之間設置有位于槽輪6下方的導向塊4,導向塊4上端為弧形,導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條從壓輪3與槽輪6之間的出口出去。本發(fā)明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原來的每分鐘4-5根提高到現(xiàn)在的每分鐘80-120條,是原來的幾十倍,減少了人力,同時不限制熟練工種之分,安全系數(shù)也大大提高,便于調整,數(shù)字準確。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并非本發(fā)明可行實施的窮舉。對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背離本發(fā)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其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動,都應當被認為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