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在壓板42、43中的第三搬運路22側(cè)的壓板42以相互隔離的方式在一列設(shè)置有兩個,如圖4的箭頭所示,各壓板42能夠在捆積累部40的幅度方向(圖4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動。另一方面,在壓板42、43中位于離第三搬運路22遠的側(cè)的壓板43能夠在捆積累部40的進深方向(參照圖4的箭頭)上移動。并且,配合通過按壓部件44而小捆B向捆積累部40按壓的動作,各壓板42進行開閉或者壓板43向進深方向移動,從而小捆B依次積累到捆積累部40內(nèi)。以下,也將積累在捆積累部40中的多個(例如10捆)小捆BI稱為大捆B2。
[0170]在第三小捆搬運部22的末端設(shè)置有拒收箱180。在通過第三小捆搬運部22而搬運來的小捆BI中不適合作為大捆B2的小捆BI搬運到該拒收箱180中。另外,關(guān)于通過第三小捆搬運部22而搬運來的小捆BI是否適合作為大捆B2,基于第二讀取部35的讀取結(jié)果而在控制部101中進行判斷。
[0171]如圖1所示,在捆積累部40的附近設(shè)置有第一抓握部55,在捆積累部40中積累的大捆B2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如圖5A以及圖5B所示,第一抓握部55具有:一對抓握臂52,從左右方向抓握大捆B2 (例如10捆的小捆BI);抓握臂支撐部54,支撐一對抓握臂52 ;以及旋轉(zhuǎn)軸56,在抓握臂支撐部54中設(shè)置且沿著鉛直方向。這里,在抓握臂52中,通過其前端部(圖5A或圖5B中的左側(cè)的端部)向內(nèi)側(cè)彎曲而形成彎曲部52a。此外,旋轉(zhuǎn)軸56沿著圖5A中的箭頭方向旋轉(zhuǎn),由此,通過一對抓握臂52而被抓握的大捆B2也以旋轉(zhuǎn)軸56為中心旋轉(zhuǎn)。此外,一對抓握臂52也能夠在圖5A中的上下方向上移動,由此,通過一對抓握臂52而被抓握的大捆B2也能夠向上下方向移動。此外,一對抓握臂52之間,分別設(shè)置有安裝在抓握臂支撐部54的活塞機構(gòu)58以及安裝在該活塞機構(gòu)58的前端(圖5B中的左側(cè)的端部)的按壓部件57,通過活塞機構(gòu)58向圖5B中的左右方向伸縮,按壓部件57向圖5A或圖5B中的左右方向移動。當在捆積累部40中積累的大捆B2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時,通過第一抓握部55從上方以覆蓋在捆積累部40中積累的大捆B2的方式移動之后,活塞機構(gòu)58向圖5B中的左方伸長而按壓部件57朝向各抓握臂52的彎曲部52a而移動,從而在各抓握臂52的彎曲部52a和按壓部件57之間夾入大捆B2。
[0172]此外,如圖1所示,與第一抓握部55分開設(shè)置有第二抓握部60,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的大捆B2交接到第二抓握部60。如圖6所示,第二抓握部60具有:一對抓握臂62,從上下方向抓握大捆B2 ;以及抓握臂支撐部64,支撐一對抓握臂62。抓握臂支撐部64能夠如圖6中的箭頭所示那樣沿水平方向移動,此外,能夠相對于抓握臂支撐部64在圖6中的上下方向上移動。此外,在抓握臂支撐部64中設(shè)置有沿著鉛直方向的旋轉(zhuǎn)軸66,通過旋轉(zhuǎn)軸66旋轉(zhuǎn),抓握臂支撐部64以及通過該抓握臂支撐部64而被支撐的一對抓握臂62,一體地以旋轉(zhuǎn)軸66為中心旋轉(zhuǎn)。這里,如圖1的箭頭所示,通過從圖6所示的狀態(tài),抓握臂支撐部64以旋轉(zhuǎn)軸66為中心旋轉(zhuǎn)180度,能夠?qū)⒁粚ψノ毡?2以及通過這些抓握臂62而被抓握的大捆B2朝向圖6中的右方向。
[0173]如圖4所示,在捆積累部40中積累的多個(例如10捆)小捆BI作為大捆B2,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從圖5A以及圖5B的右方向匯集而抓握。并且,如圖1的箭頭所示,通過第一抓握部55的旋轉(zhuǎn)軸56旋轉(zhuǎn)180度,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的大捆B2的方向改變180度。之后,大捆B2從第一抓握部55交接到第二抓握部60。
[0174]使用圖7至圖11說明從第一抓握部55到第二抓握部60的大捆B2的交接方法。如圖7所示,在第一抓握部55和第二抓握部60之間,樹脂制膜等的包裝紙S沿著鉛直面展開。更詳細而言,如圖7所示,卷繞了包裝紙S的包裝紙輥72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離而排列的方式設(shè)置了兩個,在這些一對包裝紙輥72之間包裝紙S沿著鉛直面展開。在圖7中,以直線表示在一對包裝紙輥72之間展開的包裝紙S,但實際上,該包裝紙S沿著與圖7等的紙面正交的面以面狀設(shè)置。此外,在這些一對包裝紙輥72的附近設(shè)置有熔敷部70、71。
[0175]在從第一抓握部55對第二抓握部60交接大捆B2時,首先,如圖7所示,第一抓握部55中的一對抓握臂52以抓握大捆B2的狀態(tài)朝向第二抓握部60移動。此時,第一抓握部55以及通過該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的大捆B2以穿過在一對包裝紙輥72之間展開的包裝紙S的方式移動,如圖8所示,在第一抓握部55到達第二抓握部60時,在第一抓握部55中抓握的大捆B2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并且,以通過第一抓握部55而被抓握的大捆B2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的狀態(tài),大捆B2從第一抓握部55交接到第二抓握部60。若大捆B2從第一抓握部55交接到第二抓握部60,則第一抓握部55向圖8中的左方向移動而從第二抓握部60隔離(參照圖9A)。
[0176]如圖9A所示,以大捆B2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的狀態(tài),該大捆B2通過第二抓握部60而被抓握時,通過熔敷部70、71進行包住大捆B2的包裝紙S的熔敷。這里,如圖9A所示,熔敷部70以上下成為一對的方式設(shè)置兩個。各熔敷部70對覆蓋大捆B2的包裝紙S的后端部進行熔敷(參照圖10),且與后續(xù)的包裝紙S分離的同時連接后續(xù)的包裝紙S之間(參照圖11)。此時,從各包裝紙輥72卷出的包裝紙S也通過一對熔敷部70而進行熔敷,如圖11所示,在一對包裝紙輥72之間包裝紙S再次沿著鉛直面展開。此外,熔敷部71如圖9A所示那樣設(shè)置成為上下一對,且如圖9B所示,上下一對各個熔敷部71具有將通過第二抓握部60而被抓握的大捆B2以沿著水平面夾持的方式隔離的一對部分71a、71b。通過各熔敷部71的一對部分7la、71b,覆蓋大捆B2的包裝紙S的兩側(cè)被熔敷。這里,關(guān)于通過第二抓握部60而被抓握的大捆B2,由于包裝紙S的前端同原來一樣連接,所以通過熔敷部70對包裝紙S的后端進行熔敷且通過熔敷部71對包裝紙S的左右的兩側(cè)進行熔敷,從而大捆B2被袋狀的包裝紙S包住。圖15表示通過包裝紙S而被完全包裝的大捆B2(積累了10捆的小捆BI的捆)。
[0177]之后,如圖11所示,以大捆B2通過包裝紙S而被完全包裝的狀態(tài),該大捆B2通過第二抓握部60而被抓握,通過第二抓握部60移動而大捆B2被搬運。
[0178]如圖1所示,大捆生成系統(tǒng)100包括用于對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的大捆B2進行加熱的加熱部80。如圖12所示,加熱部80具有隔離而設(shè)置的上下一對加熱部分81,從各加熱部分81對送到這些加熱部分81之間的大捆B2吹出熱風而進行加熱。此外,由運輸帶等構(gòu)成的大捆搬運部82通過加熱部80內(nèi),能夠?qū)⒋罄2送到上下一對加熱部分81之間的區(qū)域。并且,通過抓握臂支撐部64以及一對抓握臂62從圖11所示的狀態(tài)以旋轉(zhuǎn)軸66為中心旋轉(zhuǎn)180度,如圖12所示,一對抓握臂62以及通過這些抓握臂62而被抓握的大捆B2朝向右方向,之后通過一對抓握臂62而被抓握的大捆B2搭載到大捆搬運部82上。并且,通過大捆搬運部82向圖12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移動,在上下一對加熱部分81之間大捆B2被加熱。由此,能夠使對大捆B2進行包裝的包裝紙S進行熱收縮,使包裝紙S配合大捆B2的形狀。此外,通過在大捆搬運部82中搭載大捆B2之后,抓握臂支撐部64以及一對抓握臂62以旋轉(zhuǎn)軸66為中心再旋轉(zhuǎn)180度,一對抓握臂62朝向左方,從而第二抓握部60成為接受下一個大捆B2的姿勢。
[0179]通過了加熱部80的大捆B2通過設(shè)置在大捆搬運部82的下方的重量計89 (參照圖1)而測定包含包裝紙S的大捆B2的重量,確認是否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了規(guī)定的捆數(shù)(本實施方式中是10捆)的小捆BI。另外,除了這樣通過重量計89而測定包含包裝紙S的大捆B2的重量之外,也可以通過基于來自未圖示的攝像部的信息來數(shù)在小捆BI上卷繞的封帶紙Pl的數(shù)目或者數(shù)在封帶紙Pl上壓印的圖章(在封帶紙Pl中位于小捆BI的短邊方向的端面的部位上壓印的圖章)的數(shù)目,從而確認是否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了規(guī)定的捆數(shù)(本實施方式中是10捆)的小捆BI。
[0180]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在由小捆BI生成大捆B2時使用的捆積累部40、第一抓握部55、第二抓握部60、熔敷部70、71、加熱部80、大捆搬運部82等構(gòu)成大捆生成裝置50。
[0181]此外,也可以根據(jù)需要而設(shè)置攝像部85a、85b,該攝像部85a、85b用于確認位于大捆B2的最正面(表面)側(cè)的紙張的正反/方向和位于最反面?zhèn)鹊募垙埖恼?方向是否成為規(guī)定的正反/方向。認為在攝像部85a、85b中進行這樣的確認時,為了對準攝像部85a、85b的焦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的大捆B2的位置。作為其一例,能夠采用如圖13(a)所示那樣使大捆搬運部82傾斜,在大捆搬運部82的傾斜面的下方側(cè)(圖13中是左端)設(shè)置由輥或帶等構(gòu)成的停止器82a的方式。在采用了這樣的方式的情況下,在捆搬運部82中搬運的、通過包裝紙S而包裝的大捆B2,通過對大捆B2施加的自重而滑落至大捆搬運部82的傾斜面的下方側(cè)(圖13中是左端)之后,沿著搬運方向搬運(參照圖13(b))。其結(jié)果,能夠以對準攝像部85a、85b的焦點的狀態(tài),確認位于大捆B2的最正面(表面)側(cè)的紙張的正反/方向和位于最反面?zhèn)鹊募垙埖恼?方向是否成為規(guī)定的正反/方向。因此,通過采用這樣的方式,即使不使用規(guī)格(spec)高且導(dǎo)入成本提高的攝像部,也能夠可靠地確認位于大捆B2的最正面(表面)側(cè)的紙張的正反/方向和位于最反面?zhèn)鹊募垙埖恼?方向是否成為規(guī)定的正反/方向。
[0182]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設(shè)置有用于對包裝了大捆B2的包裝紙S貼上標簽的貼標簽機構(gòu)90。該貼標簽機構(gòu)90具有:標簽提供部91,提供規(guī)定的標簽;以及貼標簽部92,對成為對象的包裝紙S貼上從標簽提供部91提供的標簽。
[0183]如圖1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101連接到紙張?zhí)幚硌b置10、小捆搬運部
14、20、22、分支部16、讀取部15、35、旋轉(zhuǎn)機構(gòu)30、按壓部件44、夾持部110、停止器115、存儲各種信息的存儲部102、攝像部85a、85b、大捆生成裝置50等,對這些裝置傳送動作指令或者從這些裝置獲取信息。另外,圖16所示的第三讀取部135以及讀出部136在后述的其他實施方式(更具體而言,是“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中使用。
[0184]《效果》
[0185]接著,更詳細說明通過由上述的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的本實施方式而實現(xiàn)的效果。
[0186]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設(shè)置有通過夾持小捆BI而停止該小捆BI基于第三小捆搬運部22的移動的夾持部110。因此,即使在小捆BI之間沒有設(shè)置間隙,通過夾持部110夾持成為對象的小捆BI,也能夠在該小捆BI和比該小捆BI位于下游側(cè)的小捆BI之間形成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多個小捆BI連著向下游側(cè)搬運的情況,在更下游側(cè)的步驟中能夠有效率地進行小捆BI的處理。更具體而言,在小捆BI連著被搬運的情況下,不能通過第二讀取部35很好的讀取在小捆BI的封帶紙Pl上壓印的信息,或者想要在旋轉(zhuǎn)機構(gòu)30中旋轉(zhuǎn)小捆BI時想要旋轉(zhuǎn)的小捆BI撞到后續(xù)的小捆BI,或者通過在按壓部件44中按壓小捆BI時后續(xù)的小捆BI也被同時按壓從而不能將想要在按壓部件44中按壓的小捆BI很好地積累在捆積累部40中。這一點,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通過夾持部110,能夠在該夾持部110的下游側(cè)可靠地防止發(fā)生這樣小捆BI連著被搬運的事態(tài),能夠提高在夾持部110的下游側(cè)的步驟中的小捆BI的處理的效率。
[0187]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以與通過停止器115而停止了移動的小捆BI相連的方式儲存(Stock)多個小捆BI,無需在小捆BI之間設(shè)置空間,其結(jié)果,能夠?qū)崿F(xiàn)裝置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僅僅以繼續(xù)第三小捆搬運部22的驅(qū)動的狀態(tài)通過夾持部110夾持小捆BI,就能夠停止小捆BI的移動,所以不需要將第三小捆搬運部22分割為多個部分,分為要搬運小捆BI的部分和要停止小捆BI的搬運的部分來控制小捆BI的移動,其結(jié)果,能夠降低導(dǎo)入成本。此外,在這樣將第三小捆搬運部22分割為多個部分而在各部分中進行不同的控制的情況下控制變得麻煩,但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僅僅是控制夾持部110就能夠自由地控制小捆BI的搬運,能夠簡化控制。
[018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夾持部110夾持通過第三小捆搬運部22以立起狀態(tài)搬運的小捆BI的正反面,所以能夠更可靠地夾持小捆BI,能夠更加可靠地避免發(fā)生小捆BI誤搬運到下游側(cè)的事態(tài)。
[018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shè)置有通過抵接到小捆BI的下游側(cè)的端面(圖2(a) (b)的左側(cè)的端面)而停止該小捆BI基于第三小捆搬運部22的移動的停止器115。因此,通過該停止器115,能夠更加可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