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輸送,具體為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銀耳是一種擔子菌門、銀耳綱、銀耳目、銀耳科、銀耳屬真菌的子實體。隨著銀耳的需求不斷增加,銀耳通常通過大型工廠進行種植,以能夠通過智能控制種植工廠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條件,來為銀耳基料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同時工廠種植不受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在不同季節(jié)也能保證銀耳的種植成活率,在種植過程中,通常需要水平輸送機構將放有種植物的種植盤輸送至縱向輸送機構位置,然后通過對接機構將種植盤輸送至縱向輸送機構內(nèi),以通過縱向輸送機構將種植盤輸送至托架上,以使銀耳和種植盤放置在托架上進行種植。
2、公開號為cn118004648b公開了一種催芽用苗床物流系統(tǒng),其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為:目前,催芽室在進行催芽工作前,需要將播種有種子的苗床排列放置到催芽室內(nèi),于催芽室內(nèi)完成催芽后,再將苗床從催芽室內(nèi)搬運至育苗區(qū)。苗床于催芽室內(nèi)的進出搬運仍依靠人工完成,目前仍沒有專門用于與催芽室相配合使用的苗床物流系統(tǒng),種子催芽工作仍無法實現(xiàn)全面自動化,無法滿足全自動化流水線作物種植的需求。
3、綜合現(xiàn)有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4、上述申請文件雖可進行自動化輸送,但是現(xiàn)有的銀耳種植用等輸送設備通常需要多個輸送機構配合,以實現(xiàn)輸送需求,而輸送機構之間通常需要對接機構對銀耳等物料等進行轉移,而在對接轉移的過程中,對接的精度較差,影響輸送過程中對接轉移的穩(wěn)定性,從而影響輸送的穩(wěn)定性,且在對接轉移過程中,由于對接轉移過程中顛簸晃動等原因,對銀耳基料放置在種植盤內(nèi)的穩(wěn)定性存在較大影響,從而影響后續(xù)銀耳的種植,存在一定的不足,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及方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及方法,提高種植盤在多個輸送機構之間對接轉移的穩(wěn)定性,避免種植盤出現(xiàn)脫軌等狀況,從而提高輸送的平穩(wěn)性,且在對接轉移過程中對放置在種植盤內(nèi)的銀耳基料進行限位,提高銀耳基料在輸送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
2、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機構、第二輸送機構和設置在第二輸送機構輸送端的第三輸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一輸送機構輸送端且用于放置銀耳基料的種植盤和設置在第三輸送機構輸送端用于放置種植盤的輸送箱,輸送箱包括豎直排布的上箱體和下箱體,且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設置有用于對上箱體和下箱體進行固定的引導組件,下箱體的底部內(nèi)壁和種植盤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導軌和導座,且導軌的底部和第一輸送機構靠近第二輸送機構的一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對接機構和第二對接機構,用于對導軌進行引導,使導軌平順接入導座,第一對接機構包括:
3、第一框體,固定設于導軌的底部,且呈u形設計,所述下箱體的底部內(nèi)壁開設有套設第一框體側壁兩側的移動通槽,以使第一框體和導軌沿移動通槽水平和豎直移動,第一框體的底部固定設有對接框,對接框的底部固定設有呈彎折狀設計的連桿。
4、進一步,所述第一對接機構還包括:
5、對接桿,套設在連桿遠離對接框的一端側壁,且對接桿靠近對接框的一端內(nèi)凹狀設計,對接桿遠離對接框的一端內(nèi)壁和連桿位于對接桿內(nèi)的一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五電磁鐵和第六電磁鐵,且第五電磁鐵和第六電磁鐵相互靠近的一側為同極磁極,第六電磁鐵的側壁直徑大于連桿位于對接桿內(nèi)的一端的側壁直徑,以將第六電磁鐵限制在對接桿內(nèi),連桿位于對接桿內(nèi)的一端側壁且位于第六電磁鐵遠離第五電磁鐵的一側套設有第六彈簧;
6、所述第二對接機構包括:
7、對接座,固定設于第一輸送機構靠近第二輸送機構的一側,對接座靠近第二輸送機構的一側開設有第一對接槽,第一對接槽的內(nèi)壁開設有第二對接槽,第一對接槽的內(nèi)壁直徑從遠離至靠近第二對接槽的一側逐漸減小,直至與第二對接槽的內(nèi)壁直徑相同,且第二對接槽的內(nèi)壁與連桿的側壁貼合,對接座的內(nèi)部且位于第二對接槽遠離第一對接槽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掌握連桿位置的標識組件。
8、進一步,所述標識組件包括:
9、安裝座,固定設于對接座內(nèi),且位于第二對接槽遠離第一對接槽的一側,安裝座的內(nèi)壁套設有安裝板,安裝板靠近第二對接槽的一側固定設有壓力傳感器,安裝板遠離壓力傳感器的一側固定設有第一彈簧,以對壓力傳感器進行彈性支撐;
10、限位環(huán),固定設于安裝座的內(nèi)壁,且位于安裝板遠離第一彈簧的一側,限位環(huán)的內(nèi)壁直徑小于安裝板的側壁直徑,以使限位環(huán)與安裝板止擋配合,限位環(huán)的內(nèi)壁直徑大于壓力傳感器的側壁直徑。
11、進一步,所述下箱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對導軌進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組件和第二固定組件,且第二固定組件以下箱體的中心點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框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輔助第二固定組件對導軌進行固定的輔助組件,第一固定組件包括:
12、第一電磁鐵,固定設于下箱體的底部;
13、第二電磁鐵,固定設于第一框體的內(nèi)側底部,且第一框體的內(nèi)側底部和下箱體的底部分別開設有用于安裝第二電磁鐵和第一電磁鐵的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以使第一電磁鐵的底部、第二電磁鐵的頂部分別與下箱體的底部、第一框體的內(nèi)側底部水平,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相互靠近的一側為同極磁極。
14、進一步,所述第二固定組件包括:
15、固定座,固定設于下箱體的底部,固定座的側壁中端固定套設有第一固定桿,第一固定桿的內(nèi)部開設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內(nèi)壁套設有第三電磁鐵和第二固定桿,且第三電磁鐵和第二固定桿相互靠近的一側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桿遠離第三電磁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外,且固定設有固定板,固定槽遠離固定板的一側內(nèi)壁固定設有第四電磁鐵,第四電磁鐵和第三電磁鐵相互靠近的一側為同極磁極,固定槽的內(nèi)壁呈凸狀設計,以將第三電磁鐵限制在固定槽內(nèi),固定板靠近第二固定桿的一側且位于第二固定桿的兩側均固定設有導桿,導桿均套設在固定座的側壁,以對固定板的移動進行限位,第二固定桿的側壁且位于固定槽內(nèi)套設有第二彈簧。
16、進一步,所述輔助組件包括:
17、第二框體,套設于第一框體的內(nèi)側底部,且位于第二電磁鐵的外側,第二框體呈u形設計,第一框體的內(nèi)側底部開設有套設第二框體的通槽,以使第二框體沿通槽豎直移動,第二框體的底部固定設有桿體,桿體的底部固定設有擋板,且擋板位于對接框的內(nèi)側,桿體的側壁且位于擋板的頂部套設有第三彈簧,以對第二框體進行彈性支撐,第二框體的頂部向外凸起,以使第二框體的頂部與通槽止退配合,從而限制第二框體與第一框體脫離。
18、進一步,所述引導組件包括開設在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且分別位于上箱體和下箱體兩側的第一引導槽和第二引導槽,第一引導槽和第二引導槽靠近第一輸送機構的一側內(nèi)壁均呈弧形設計,引導組件還包括設置在下箱體和上箱體兩側的導向組件,導向組件包括:
19、導向座,固定設于上箱體和下箱體的兩側,用于對上箱體和下箱體進行固定,且導向座的內(nèi)側均呈內(nèi)凹狀設計,導向座的內(nèi)凹處且位于遠離第一輸送機構的一側均固定設有第四彈簧,第四彈簧遠離導向座的一端固定設有導向板,導向板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且第一斜面位于導向板遠離第四彈簧的一側,導向板靠近第一輸送機構的一側與導向座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且導向板采用彈性金屬材質制成,所述種植盤的外側設置有與引導組件配合的限位組件。
20、進一步,所述限位組件包括間隔設置在種植盤內(nèi)且用于固定銀耳基料的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且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對稱設置,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的底部均與種植盤的底部內(nèi)壁滑動連接,限位組件還包括:
21、第一限位桿,套設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的側壁;
22、第二限位桿,套設于第一限位桿的側壁,且第二限位桿套設在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的側壁,第二限位桿呈中空設計,第一限位桿的側壁和第二限位桿的內(nèi)壁分別固定套設有第一環(huán)體和第二環(huán)體,且呈間隔設置,第一環(huán)體位于第一夾板遠離第二夾板的一側,第二環(huán)體位于第二夾板遠離第一夾板的一側,第一限位桿的側壁間隔套設有第五彈簧,且分別位于第一環(huán)體和第一夾板相互靠近的一側、第二環(huán)體和第二夾板相互靠近的一側,第一限位桿的側壁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卡環(huán)和第二卡環(huán),以對第一限位桿的位置限位,且第一卡環(huán)和第二卡環(huán)均位于第二限位桿內(nèi),第二限位桿的外壁兩端分別固定套設有第三卡環(huán)和第四卡環(huán),以對第二限位桿的位置限位,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的兩端均延伸至種植盤外;
23、連接通槽,開設于第二限位桿的側壁頂部和側壁底部,且與第二限位桿的內(nèi)部連通,所述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和種植盤的側壁均開設有套設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的通孔,通過設置連接通槽,使套設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的通孔之間有支撐部位。
24、進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的側壁分別與第一引導槽和第二引導槽的內(nèi)壁相適配,第一限位桿、第二限位桿和連桿的端部均呈弧形設計;
25、所述第三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配合,用于對種植盤進行豎直和水平輸送,銀耳基料經(jīng)第一輸送機構輸送至輸送箱內(nèi),以經(jīng)過第二輸送機構和第三輸送機構輸送至托架處進行種植。
26、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的輸送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7、s1:將放有銀耳基料的種植盤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的輸送端,以使第一輸送機構對銀耳基料進行輸送;
28、s2:在通過第一輸送機構對銀耳基料輸送至指定位置后,通過第一對接機構和第二對接機構對輸送箱的位置進行引導,使導軌和導座平穩(wěn)對接,以使銀耳基料平穩(wěn)進入輸送箱內(nèi);
29、s3:在銀耳基料進入輸送箱的過程中,通過引導組件對種植盤內(nèi)的銀耳基料進行限位,以保證銀耳基料輸送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
30、s4:銀耳基料輸送至輸送箱內(nèi)后,通過第二輸送機構和第三輸送機構配合,以將銀耳基料輸送至托架處進行種植。
3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銀耳種植用智能化物料輸送裝置及方法。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32、1、本發(fā)明通過第一對接機構和第二對接機構配合對導軌的位置進行引導并限位,從而便于使導軌與導座水平對齊,以便于在多個輸送機構配合對種植盤記性輸送時,方便種植盤在多個輸送機構之間對接轉移,提高輸送的穩(wěn)定性和效率,且通過第一固定組件和第二固定組件在對接完成后,將種植盤固定至指定位置,以便于后續(xù)將種植盤轉移至托架處,通過引導組件和限位組件配合,在種植盤轉移至輸送箱內(nèi)的過程中,使種植盤緩慢停止,降低種植盤和其內(nèi)部的銀耳基料在對接轉移過程中出現(xiàn)劇烈晃動,且通過相互作用力,使在對種植緩慢停止的過程中提高對銀耳基料的夾持力度,進一步提高銀耳基料在輸送轉移的穩(wěn)定性,避免影響后續(xù)種植。
33、2、本發(fā)明通過設置移動通槽,使第一框體沿移動通槽豎直和水平移動,從而通過調整第一框體的位置調整導軌的位置,且使第一對接槽和第二對接槽對對接桿進行限位,便于使導軌與導座對齊,通過對接桿可在連桿的側壁移動,使輸送箱移動至指定位置后,使對接桿插入第一對接槽內(nèi),且在不進行對接時,使對接桿復位,避免輸送箱在輸送過程中,對接桿與第一輸送機構等發(fā)生阻礙。
34、3、本發(fā)明通過使第一對接槽的內(nèi)壁直徑從遠離至靠近第二對接槽的一側逐漸減小,便于對接桿進入第一引導槽內(nèi),提高對接的平穩(wěn)性,且使第一對接槽的內(nèi)壁直徑逐漸與第二對接槽的內(nèi)壁直徑相同,便于將對接桿引導至第二對接槽內(nèi),以便于使第二對接槽對對接桿進行精準引導,提高對接的精準度,通過標識組件判斷對接桿是否插入至指定位置,以判斷導向對接是否穩(wěn)定,便于實際調整。
35、4、本發(fā)明通過第二固定組件對第一框體進行夾持,使第一框體和導軌處于輸送箱中心位置,以對種植盤的位置進行調整,通過第一固定組件帶動第一框體向下移動,使導軌的底部與下箱體的底部內(nèi)壁貼合,對導軌和種植盤的進行限位的同時保證其穩(wěn)定性,從而便于后續(xù)種植盤轉移至托架內(nèi),通過輔助組件使固定板始終可以帶動第一框體水平移動,且不影響對接轉移使用。
36、5、本發(fā)明通過引導組件在種植盤進入輸送箱內(nèi)的過程中,使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在不斷移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不斷增大,從而對種植盤進行緩慢減速,并停止,避免出現(xiàn)驟停的狀況而影響銀耳基料的后續(xù)使用,且在此過程中,受相互作用力,使第一限位桿和第二限位桿向內(nèi)側移動,以分別帶動第一環(huán)體和第二環(huán)體相互靠近,以擠壓第五彈簧,從而對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進行夾持,以進一步提高對銀耳基料限位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