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餅干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餅干機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餅干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shù):
餅干是日常生活中備受喜歡的零食,從夾心餅、蘇打餅、威化餅到粗糧餅,無不是每個家庭及辦公室存放的休閑小吃,或者出行旅游的必備干糧,其銷量之大可想而知,為了滿足人們對餅干的需求量,則廠家使用機器生產(chǎn),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的效率,專利申請?zhí)枮?009201858315的夾心餅干機就是為此而設(shè)計出的,用來有序整理生產(chǎn)好的餅干,進而便于送入包裝機包裝,用機器代替人工整理,不僅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也減少了人工與餅干的接觸帶來的污染。但是,所述夾心餅干機的升降裝置由于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進行清潔,在拆開時很繁瑣,浪費大量時間,同樣安裝起來也比較費時間,同時使用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摩擦大,不夠靈活,影響設(shè)備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餅干輸送裝置,對成品餅干進行有序整理成包裝前的狀態(tài),具有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的特點。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餅干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軌道、送餅桿、第一傳動鏈條、第二傳動鏈條、升降軌道、升降裝置、上軌道、下軌道、齒輪、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和防護罩;所述輸送軌道、升降軌道、上軌道和下軌道中間都設(shè)有滑槽,所述輸送軌道的末端與升降軌道的前端相連,所述升降軌道的末端分別與上軌道的前端和下軌道的前端上下活動對接,所述上軌道位于所述下軌道的上方;所述升降裝置位于所述升降軌道的下方; 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偏心盤、連桿、滑塊和支撐桿,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偏心盤活動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與所述升降軌道的底面相連;所述送餅桿分別豎直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傳動鏈條和第二傳動鏈條表面;所述第一傳動鏈條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二傳動鏈條與所述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相嚙合;所述防護罩位于所述齒輪的上方。可選的,所述偏心盤的表面設(shè)置有凸起的柱子;所述柱子正好卡在所述連桿端頭的通孔內(nèi)??蛇x的,所述餅干輸送裝置還包括刷子;所述刷子位于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的下方。由上可見,應(yīng)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shù)方案,將專利號為2009201858315的夾心餅干機中的升降裝置改換成有偏心盤、連桿、滑塊和支撐桿組成的升降裝置,所述連桿連接所述偏心盤和所述滑塊,所述支撐桿用來支撐升降軌道,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拆裝,也便于清潔,并且靈活性更好,對升降軌道的向上支撐與否也就更快捷,并且也減少了由于摩擦帶來的阻力,從而也就延長了所述支撐裝置的壽命。同時,在現(xiàn)有夾心餅干機中還增加了刷子, 用來清潔第一傳動鏈條上的送餅桿,從而使得生產(chǎn)出的餅干更加衛(wèi)生。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餅干輸送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餅干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軌道1、送餅桿2、第一傳動鏈條3、第二傳動鏈條9、升降軌道5、升降裝置6、上軌道7、下軌道8、齒輪10、第一從動齒輪4、第二從動齒輪12和防護罩13。所述輸送軌道1、升降軌道5、上軌道7和下軌道8 中間都設(shè)有滑槽,用來使得所述送餅桿2在第一傳動鏈條3轉(zhuǎn)動時穿過輸送軌道1和升降對到5中穿過,從而帶動餅干11移動,以及使得所述送餅桿2在第二傳動鏈條9上轉(zhuǎn)動時從所述上軌道7和下軌道8中穿過,從而帶動餅干11移動。所述輸送軌道1的末端與所述升降軌道5的前端相連,這樣,所述餅干11正好被第一傳動鏈條3上的送餅桿2從所述輸送軌道1上順暢的推到所述升降軌道5上。所述升降軌道5的末端分別與上軌道7的前端和下軌道8的前端上下活動對接,所述上軌道7位于所述下軌道8的上方,所述升降裝置6 位于所述升降軌道5的下方,所述升降裝置6包括偏心盤61、連桿62、滑塊63、支撐桿64, 所述連桿62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偏心盤61和所述滑塊63,所述滑塊63與所述支撐桿64的一端相連,所述支撐桿64的另一端與所述升降軌道5的底面相連。所述偏心盤61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則通過連桿62帶動所述滑塊63做上下運動,同時所述滑塊63又帶動與之連接的所述支撐桿64 —直上下運動,則所述支撐桿64推動所述升降軌道5做上下運動,即當所述支撐桿64往上運動時,則推動所述升降軌道5的末端向上抬起,并且所述升降軌道5的末端抬起后正好與所述上軌道7的前端對齊連接,這樣,位于所述升降軌道5上的餅干被送餅桿的推動下,順暢的滑到所述上軌道7上;當所述支撐桿64往下運動時,則所述升降軌道 5的末端隨著一起往下降,降到正好水平位置,則所述升降軌道5的末端正好又與所述下軌道8的前端對齊連接,這樣,位于所述升降軌道5上的餅干則又順暢的被送餅桿2推到所述下軌道8上,然后又通過位于所述第二傳動鏈條9上的送餅桿2將位于上軌道7和下軌道 8上的餅干11 一起推動,然后通過出口 15將上下兩塊整齊疊放的餅干一起送出,便于后續(xù)包裝。所述齒輪10由現(xiàn)有專利2009201858315中的兩個組合改成四個組合,并且所述上軌道7和下軌道8的長度都有所增加,滿足所述餅干輸送裝置提高速度進行有序整理成品餅干,最終提升所述餅干輸送裝置的效率。所述偏心盤61的表面設(shè)置有凸起的柱子,所述柱子均勻分布于所述偏心盤61的表盤上,并且所述柱子正好卡在所述連桿62端頭的通孔內(nèi),然后在所述連桿62的端頭上擰上螺絲即可固定,操作簡單方便,并且還可以調(diào)整所述連桿62與所述偏心盤61的連接位置,簡單的換動所述連桿62的端頭固定的柱子即可,從而調(diào)整所述支撐桿64上下運動的幅度,最終調(diào)整所述升降軌道5末端的上述幅度。所述升降裝置6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靈活,摩擦阻力更小,從而延長了所述餅干所述裝置的壽命。對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餅干輸送裝置還包括刷子14,所述刷子14位于所述第一從動齒輪4的下方,所述刷子14上的刷毛為分散的球狀,當所述第一傳動鏈條3隨著所述第一從動齒輪4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時,在所述第一傳動鏈條3上的送餅桿2經(jīng)過所述刷子14 時,則所述送餅桿2則就很容易的被清潔干凈。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餅干輸送裝置可以用來輸送餅干,對成品餅干進行包裝前的整理,同時也可以用來整理像餅干形狀的物體,同樣是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yīng)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lǐng)域的一般技術(shù)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yīng)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yīng)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餅干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輸送軌道、送餅桿、第一傳動鏈條、第二傳動鏈條、升降軌道、升降裝置、上軌道、下軌道、齒輪、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和防護罩;所述輸送軌道、升降軌道、上軌道和下軌道中間都設(shè)有滑槽,所述輸送軌道的末端與升降軌道的前端相連,所述升降軌道的末端分別與上軌道的前端和下軌道的前端上下活動對接,所述上軌道位于所述下軌道的上方;所述升降裝置位于所述升降軌道的下方;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偏心盤、連桿、滑塊和支撐桿,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偏心盤活動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與所述升降軌道的底面相連;所述送餅桿分別豎直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傳動鏈條和第二傳動鏈條表面; 所述第一傳動鏈條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二傳動鏈條與所述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相嚙合;所述防護罩位于所述齒輪的上方。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餅干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盤的表面設(shè)置有凸起的柱子;所述柱子正好卡在所述連桿端頭的通孔內(nèi)。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餅干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刷子;所述刷子位于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餅干機領(lǐng)域,公開了一種餅干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軌道、送餅桿、第一傳動鏈條、第二傳動鏈條、升降軌道、升降裝置、上軌道、下軌道、齒輪、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和防護罩;所述輸送軌道、升降軌道、上軌道和下軌道中間都設(shè)有滑槽,所述輸送軌道的末端與升降軌道的前端相連,所述升降軌道的末端分別與上軌道的前端和下軌道的前端上下活動對接,所述上軌道位于所述下軌道的上方;所述升降裝置位于所述升降軌道的下方;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偏心盤、連桿、滑塊和支撐桿,所述連桿一端與所述偏心盤活動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與所述升降軌道的底面相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餅干輸送裝置,對成品餅干進行有序整理成包裝前的狀態(tài),具有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的特點。
文檔編號B65B23/12GK202244172SQ20112034883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馮文波 申請人:馮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