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料分離除塵凈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 氣料分離減壓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粉體工業(yè)廣泛應用的粉體輸送技術工藝均為全線高壓輸送,由于氣送壓力多 在100KP以上,所以氣料在輸送過程中,往往經(jīng)流槽和灌倉時會產(chǎn)生大量粉體原材料飛揚 式外泄,造成部份資原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并加大對流槽內(nèi)壁的沖擊性磨損力度,減少流槽使 用壽命。這種現(xiàn)象早已成為氣力輸送工藝中的一大難題。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本實用新型把原來的全線高壓輸送分為高 低壓兩區(qū)段,使高壓提升段既有足夠能量,使流槽微角輸送與灌倉形成低壓氣力輸送區(qū)并 使分流氣體實現(xiàn)凈化微粉回收。具體提供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工藝。技術方案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包括粉體生產(chǎn)源,下料輸送流 槽,羅茨鼓風機,罐倉流槽,粉體生產(chǎn)源的出料口連接有向下傾斜的下料輸送流槽,該輸送 流槽的末端與一個豎向安裝的氣力提升管道的下口匯合并連通,同時該氣力提升管道的下 口還與羅茨鼓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氣力提升管道的上端出風口與降塵分流器的底部的撥 料器軸承內(nèi)套連接,降塵分流器的下端同時與罐倉流槽的上端連通,降塵分流器的上部與 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上端總進氣口連通,該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下端總出料口與罐倉流 槽連通,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上端總出氣口通過管道與除塵凈化系統(tǒng)連通;所述罐倉流槽的 另一端向下傾斜并分別通過下料管與各粉體儲倉連通,分別在各下料管上安裝有罐倉閥; 其中所述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包括一個筒體,筒體內(nèi)腔上部橫向固定有一個支撐隔板將 筒體分為上部凈氣室和下部進氣室,在隔板之下進氣室內(nèi)并列固定有多個軸向分流式旋風 子,每個旋風子包括一個由上部圓柱段和下部圓錐段組合而成的殼體,并在每個殼體下端 中心設有出料口,同時在每個殼體內(nèi)側中上部豎向固定有一排氣管,各排氣管上端固定在 隔板上并與隔板上凈氣室連通,箱體進氣室內(nèi)在排氣管側壁上均布固定有數(shù)個斜度為15 度方向一致的導流葉片,總進氣口設置在進氣室側壁上。所述撥料器包括電機、軸承、撥料盤和撥料桿,軸承的內(nèi)套固定在氣力提升管道的 上端口,在軸承的外套上安裝有齒圈,電機的輸出軸上帶有齒輪,該齒輪和齒圈匹配嚙合, 在軸承外套上圈固定有撥料盤,并在降塵器內(nèi)側壁上安裝有一個撥桿,該撥桿的一端與撥 料盤上端面傾斜接觸。所述撥桿一端與降塵器內(nèi)側壁鉸接,并通過復位彈簧拉緊,使撥桿的一端與撥料 盤上端面傾斜接觸。與撥料盤上端面傾斜接觸的撥料桿一端為弧形結構。在下料輸送流槽和罐倉流槽的底部分別安裝有送風管,各送風管與送風機的出風 □連通。沉降分流器為一個柱形的筒狀體,并在其上部密封固定有錐形的頂,氣力提升管道的上部與該筒狀體的底部連通,桶狀體的上部與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總進氣管連
ο各旋風器之間固定有填充料。組合殼體的圓柱段和圓錐段高度比為1/4 1/2。所述筒體的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為正多邊形;筒體采用鋼材或砼材作為外護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利用氣料分離技術,把原來的全線高壓輸送分為高低壓兩區(qū)段,在 提升管與平輸流槽結合處加裝相應的減壓降塵器和高效軸流式耐磨陶瓷旋風除塵器。使高 壓提升段既有足夠能量,又通過工藝創(chuàng)新,加裝重力降塵分流器和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 等降壓氣料分離設備,使流槽微角輸送與灌倉形成低壓氣力輸送區(qū),并使分流氣體實現(xiàn)凈 化微粉回收。使進入流槽粉料含氣壓力降至5 - 50P以內(nèi),使其形成低壓輸送區(qū),從而徹底 避免粉體材料在全線輸送過程中的飛揚式外泄或跑冒滴漏現(xiàn)象。2、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眾多粉體生產(chǎn)企業(yè)在氣力輸送過程中具有共性的難題,徹底 杜絕了流槽氣力輸送系統(tǒng),久爾未決的粉體材料飛揚式外泄或跑冒滴漏等難題,提高流 槽使用壽命,從而解決了因粉體外泄造成的原料流失和環(huán)境污染。所以對有色、建材、冶金 和火電、冶煉、化工等行業(yè)都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3、本實用新型的工藝和裝置中利用重力降塵分流器,新型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 器等降壓收塵設備,巧妙地運用到粉體氣力輸送系統(tǒng),使高壓粉體混合氣流有效實現(xiàn)氣 料分離,并由此而形成氣力輸送全線分為高低壓兩區(qū)段,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了灌倉低壓輸送的 目的。
圖1是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撥料器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軸向分流式旋風器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A-A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的另一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旋風子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圖8,標號1為粉體生產(chǎn)源,2為下料輸送流槽,3為氣力提升 管道,4為降塵分流器,5為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6為罐倉流槽,7為罐倉支管和罐倉閥,8 為粉體儲倉,9為撥料器,10為軸流送風機,11為羅茨鼓風機,12為除塵排氣管道,13為總排 氣管(與除塵凈化系統(tǒng)連通),14為重力下料閥,15為罐倉流槽的送料風管,16為氣料布隔 層,17為送料風閥,18為銷軸,19為復位彈簧。501a和501b分別為該殼體的上部圓柱段和 下部圓錐段,502為排氣管,503為固定支撐的密封板,504為弧形導流葉片,505為進氣口, 506為出料口,507為總出料口,508為外環(huán)下旋氣流,509為內(nèi)環(huán)上旋氣流,510為導流后進 氣方向,511為填充料,512為凈氣室,513為旋風器的殼體,514為筒體,515為支架,516為 錐形下料斗,517為總進氣(進料)口,518為總排氣口(管),519為連接法蘭口,91為軸承,92為齒圈,93為電機,94為撥料桿,95為撥料盤,本實施例是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 壓裝置,粉體生產(chǎn)源的出料口上連接有向下傾斜的下料輸送流槽2,該輸送流槽2的下端與 一個豎向安裝的氣力提升管道3的下口匯合并連通,同時該氣力提升管道3的下口還與羅 茨鼓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氣力提升管道3的上端出風口與降塵分流器4的底部的撥料器12 軸承內(nèi)套連接,降塵分流器4的下端同時與罐倉流槽6的上端連通,降塵分流器4的上部與 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5的上端總進氣口連通,該高效旋風除塵器5的下端總出料口與罐 倉流槽6連通,高效旋風除塵器5的上端總出氣口通過管道13與除塵凈化系統(tǒng)連通;所述 罐倉流槽6的另一端向下傾斜并分別通過下料管與各粉體儲倉8連通,分別在各下料管上 安裝有罐倉閥7。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包括一個筒體,筒體內(nèi)腔上部固定有支撐隔板,支撐隔板 將筒體分為上部凈氣室和下部進氣室,在隔板之下的凈氣室內(nèi)并列固定有多個軸向分流式 旋風器,每個旋風器包括一個由上部圓柱段和下部圓錐段組合而成的殼體,并在每個殼體 下端中心設有出料口,同時在每個殼體內(nèi)側中部分別豎向固定有一排氣管,各排氣管上端 固定在隔板上并與隔板上凈氣室連通,箱體進氣室內(nèi)在排氣管側壁上均布固定有數(shù)個斜度 為15度方向一致的導流葉片;在筒體上部隔板之下的進氣室側壁上設有總進氣口,筒體下 端設有總出料口,上端頂部或側部設有總排氣口 ;所述主流氣體從總進氣口沿切線進入并 分別分散進入各分流旋風器內(nèi),被分散的氣流在各分流旋風器中形成旋風,各旋風沿圓柱 段向下運動并在底部被圓錐段阻擋而向上迂回,迂回的氣流沿各旋風中心向上至上端排氣 管,并匯集于總排氣管,從各分流旋風器下沉的物料向下匯集于總出料口后下落至罐倉流 槽。所述撥料器包括電機、軸承、撥料盤和布料桿,軸承的內(nèi)套固定在氣力提升管道的 上端口,在軸承的外套上安裝有齒圈,電機的輸出軸上帶有齒輪,該齒輪和齒圈匹配嚙合, 在軸承外套上圈固定有撥料盤,并在降塵器內(nèi)側壁上固定有一個撥桿,該撥桿的一端與撥 料盤上端面傾斜接觸。在下料輸送流槽和罐倉流槽的底部分別安裝有送風管,各送風管與送風機的出風 □連通。沉降分流器為一個柱形的筒狀體,并在其上部密封固定有錐形的頂,氣力提升管 道的上部與該筒狀體的底部連通,桶狀體的上部與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總進氣管連
ο各旋風器之間固定有填充料。組合殼體的圓柱段和圓錐段高度比為1/4 1/2。所述筒體的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為正多邊形;筒體采用鋼材或砼材作為外護層。實施例二 參見圖1,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粉體生產(chǎn)源把粉體原料沿下料輸送槽輸送到氣力提升管道下口匯合處;(2)利用風機輸出100KP以上的高壓氣流將氣力提升管道下部的粉體原料氣化后 向上提升至氣力提升管頂部;(3)對步驟(2)中被提升的高壓高速氣料進行重力降塵和分流處理,形成緩沖后 的主流氣體和大部分因重力而下沉的物料,該下沉的大部分物料落入撥料盤被撥進罐倉流 槽,在流槽底層由氣力推運灌注入各倉;[0042](4)將步驟(3)中形成的主流氣體進行旋風除塵處理,使主流氣體分數(shù)股以15— 20m/s進入旋風除塵器后,呈旋轉形沿旋風子內(nèi)壁向下運動,氣流運行到旋風子椎體部轉而 由中心向上運行,粒度5vm以下塵粒在旋轉力和重力作用下沿旋風子下口落至罐倉流槽, 與流槽內(nèi)主料合流后被灌注入各倉,沿旋風子中心上行廢氣,該廢氣攜帶少量微塵從設在 旋風子中上部的排氣管排出;(5)對步驟(4)中從排氣管排出的廢氣沿管道輸送入另一凈化裝置進一步進行凈 化回收。步驟(4)中對主流氣體進行旋風處理是利用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該軸流式高 效旋風除塵器包括一個筒體,筒體內(nèi)腔上部橫向固定有一個支撐隔板將筒體分為上部凈氣 室和下部進氣室,在隔板之下進氣室內(nèi)并列固定有多個軸向分流式旋風子,每個旋風子包 括一個由上部圓柱段和下部圓錐段組合而成的殼體,并在每個殼體下端中心設有出料口, 同時在每個殼體內(nèi)側中上部豎向固定有一排氣管,各排氣管上端固定在隔板上并與隔板上 凈氣室連通,箱體進氣室內(nèi)在排氣管側壁上均布固定有數(shù)個斜度為15度方向一致的導流 葉片,總進氣口設置在進氣室側壁上。所述主流氣體從總進氣口沿切線進入并分別分散進 入各分流旋風器內(nèi),被分散的氣流在各分流旋風器中形成旋風,各旋風沿圓柱段向下運動 并在底部被圓錐段阻擋而向上迂回,迂回的氣流沿各旋風中心向上至上端排氣管,并匯集 于總排氣管,從各分流旋風器下沉的物料向下匯集于總出料口后下落至罐倉流槽。步驟(2)中的風機采用羅茨鼓風機。步驟(3)中的沉降和分流是利用一個沉降分流器,該沉降分流器為一個柱形的筒 狀體,并在其上部密封固定有錐形的頂,氣力提升管道的上部與該筒狀體的底部連通,桶狀 體的上部與步驟(4)中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總進氣管連通。
權利要求1.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包括粉體生產(chǎn)源,下料輸送流槽,羅茨鼓風 機,罐倉流槽,其特征是粉體生產(chǎn)源的出料口連接有向下傾斜的下料輸送流槽,該輸送流 槽的末端與一個豎向安裝的氣力提升管道的下口匯合并連通,同時該氣力提升管道的下口 還與羅茨鼓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氣力提升管道的上端出風口與降塵分流器的底部的撥料器 軸承內(nèi)套連接,降塵分流器的下端同時與罐倉流槽的上端連通,降塵分流器的上部與軸流 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上端總進氣口連通,該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下端總出料口與罐倉流槽連 通,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上端總出氣口通過管道與除塵凈化系統(tǒng)連通;所述罐倉流槽的另一 端向下傾斜并分別通過下料管與各粉體儲倉連通,分別在各下料管上安裝有罐倉閥;其中 所述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包括一個筒體,筒體內(nèi)腔上部橫向固定有一個支撐隔板將筒體 分為上部凈氣室和下部進氣室,在隔板之下進氣室內(nèi)并列固定有多個軸向分流式旋風子, 每個旋風子包括一個由上部圓柱段和下部圓錐段組合而成的殼體,并在每個殼體下端中心 設有出料口,同時在每個殼體內(nèi)側中上部豎向固定有一排氣管,各排氣管上端固定在隔板 上并與隔板上凈氣室連通,箱體進氣室內(nèi)在排氣管側壁上均布固定有數(shù)個斜度為15度方 向一致的導流葉片,總進氣口設置在進氣室側壁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撥料器 包括電機、軸承、撥料盤和撥料桿,軸承的內(nèi)套固定在氣力提升管道的上端口,在軸承的外 套上安裝有齒圈,電機的輸出軸上帶有齒輪,該齒輪和齒圈匹配嚙合,在軸承外套上圈固定 有撥料盤,并在降塵器內(nèi)側壁上安裝有一個撥桿,該撥桿的一端與撥料盤上端面傾斜接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撥桿一 端與降塵器內(nèi)側壁鉸接,并通過復位彈簧拉緊,使撥桿的一端與撥料盤上端面傾斜接觸。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與撥料 盤上端面傾斜接觸的撥料桿一端為弧形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在下料輸送 流槽和罐倉流槽的底部分別安裝有送風管,各送風管與送風機的出風口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沉降分流器 為一個柱形的筒狀體,并在其上部密封固定有錐形的頂,氣力提升管道的上部與該筒狀體 的底部連通,桶狀體的上部與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的總進氣管連通。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各旋風器之 間固定有填充料。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組合殼體的 圓柱段和圓錐段高度比為1/4 1/2。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筒體的 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為正多邊形;筒體采用鋼材或砼材作為外護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體物氣力輸送氣料分離減壓裝置,包括粉體生產(chǎn)源,下料輸送流槽,羅茨鼓風機,罐倉流槽,氣力提升管道的上端出風口與降塵分流器的底部撥料器軸承內(nèi)套連接,降塵分流器的下端與罐倉流槽連通,降塵分流器的上部與軸流式高效旋風除塵器上端的總進氣口連通,該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下端總出料口與罐倉流槽連通,高效旋風除塵器的上端總出氣口通過管道與除塵凈化系統(tǒng)連通。本實用新型利用氣料分離技術,把原來的全線高壓輸送分為高低壓兩區(qū)段,使高壓提升段既有足夠能量,使流槽微角輸送與灌倉形成低壓氣力輸送區(qū),并使分流氣體實現(xiàn)凈化微粉回收,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了灌倉低壓輸送的目的。
文檔編號B65G53/60GK201849958SQ20102058377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劉濤, 吳傳儀, 吳忠良, 李冰 申請人:吳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