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封裝和分配液體,特別是化妝品的組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封裝及分配液體,特別是化妝品,包括護理產(chǎn)品的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術(shù)語“化妝品”用來指化妝產(chǎn)品,如修訂了指示76/768/EEC,1993年6月14日指示93/35/EEC所定義的化妝產(chǎn)品。
專利申請FR2 773 443披露了一種可重新灌裝的霧化噴霧器,包括本體,該本體形成用于盛裝液體的腔。該噴霧器還包括活塞,該活塞可滑動地容納在本體中,并可以被壓下以減少腔的容積并分配液體。被分配的物質(zhì)的量取決于活塞下壓沖程的長度,同時當活塞被下壓其全部沖程時,腔完全被排空。這種噴霧器很難分配與腔最大容積部分對應的精確量的液體。
專利申請FR 2 705 039披露了一種分配器裝置,其包括容器,該容器裝有供應的液體,并與第一泵裝配在一起,和與第二泵裝配在一起的可重新灌裝的瓶。通過第一泵,可以用液體重新灌裝該瓶子。為了分配裝在瓶中的液體,用戶將瓶與容器分開,然后啟動第二泵。
專利申請FR 2 813 291披露了一種用于從主瓶灌裝第二瓶的系統(tǒng)。該主瓶上裝配有管子,這些管能夠使主瓶和第二瓶流動連通。當?shù)诙可涎b配有泵時,在將主瓶與第二瓶相互連接以重新灌裝前必須先將泵卸下。
專利申請FR 2 802 447披露了一種可重新灌裝的噴霧系統(tǒng),包括罐體和裝有泵的噴霧器。罐體和噴霧器設置有適于臨時連接的管,以重新灌裝噴霧器。伸入噴霧器中的管頂端開口,以允許液體直接流入噴霧系統(tǒng)的罐體。
專利申請FR 2 556 091披露了一種可拆式可重新灌裝裝置,包括本體和可滑動地容納在該本體中的活塞。該裝置沒有泵。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試圖提供一種封裝和分配組合裝置,其結(jié)構(gòu)較簡單且能較精確地分配液體。
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了封裝和分配液體的組合裝置,該裝置包括·容器,內(nèi)裝供應的液體;·可重新灌裝單元,以可拆方式放置在容器上,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本體及相對本體運動的活塞,它們配合形成容積可變的儲存腔,用于盛裝液體,該儲存腔能與容器流動連通,以便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從其進行灌裝;和·泵,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能從所述容器吸取液體,并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離時,能從儲存腔吸取液體,該泵具有不同于儲存腔的泵腔,即它們不重合,其中如果在平視位置觀察可重新灌裝單元時,所述儲存腔形成在活塞下面。
通過本發(fā)明,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開進行使用時,可以分配相對精確的一個或更多個測定量的液體,每個量對應于儲存腔最大容積的僅僅一部分。分配的量由泵腔的最大容積確定,其中泵腔的最大容積小于儲存腔的最大容積。
泵還可以用來從容器中的供應液體中吸取液體。
當容器具有適于與進行重新灌裝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儲存腔流動連通的出口孔時,容器不需要能夠?qū)⒁后w送入所述出口孔的泵,因此容器的結(jié)構(gòu)可以相對簡單。
因此,本發(fā)明的組合裝置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可以只包括一個泵,從而減小成本。
有利地,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可以設置為至少當所述儲存腔與所述容器流動連通時,能夠在所述儲存腔中產(chǎn)生吸力,從而可以灌裝所述儲存腔。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至少當所述泵分配液體時,泵腔與儲存腔隔絕。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泵具有吸入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該吸入孔適于設置在靠近所述容器出口孔處,例如垂直地對準出口孔。
因此,留在容器中的液體通過出口孔可以沿較短的路徑流向泵的吸入孔,從而限制了水頭損失。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泵為“真空“泵,也即沒有任何進氣口的泵。泵可以有或無預加壓縮。
容器可以包括支撐件,設置該支撐件用來容納可重新灌裝單元,例如,該支撐件相對容器的其它部分保持固定。該支撐件可以由單獨的部件構(gòu)成,或者其可以與容器一起制成整體。
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可以包括相應的接合件部分,所述相應的固定件部分適于以可松開的方式配合,具體地,可以是通過扣合固定、螺合固定,或者通過卡口式固定,通過摩擦力,或者以其它方式進行配合。當儲存腔被灌裝時和/或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泵用于從容器中吸取液體時,這可以將可重新灌裝單元固定到容器上。
有利地,至少當可重新灌裝單元用于從容器吸取液體時,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凸起部分,適于與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中的另一個配合,以將泵的吸入孔以密封的方式與外界隔絕。
容器可以包括進氣通道,當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泵用于從容器中吸取液體時,可以引入空氣。
在變化形式中,容器沒有進氣口,并且特別地具有與液體接觸的活塞或囊。作為實例,容器可以具有活塞,該活塞移動以響應液體從容器中吸出。作為實例,可替代地,液體可以裝在軟囊中。
優(yōu)選地,例如,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以便泵從其中吸取液體,且泵與容器的汲取管連通時,則儲存腔的容積為其最小值,例如基本等于零。
活塞可以有能使容器與儲存腔流動連通的孔。
有利地,活塞具有與泵的外形基本匹配的形狀,從而在儲存腔容積為最小值時能減少可重新灌裝單元中保留的液體量。
可重新灌裝單元可以包括止回閥,設置在活塞的孔中,該止回閥可在關(guān)閉活塞孔的第一位置和使流體能流過該孔的第二位置之間運動。止回閥可以包括具有內(nèi)通道的本體。
在變化形式中,止回閥包括滾珠,而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彈性復位件,設置該復位件以施力于滾珠,使?jié)L珠有回到關(guān)閉的第一位置的趨勢。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活塞可以包括接合件,該接合件適于以可拆方式通過螺紋固定或扣合固定與容器的接合件配合。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活塞包括裙部,該裙部形成與活塞孔連通的通道,該裙部包括接合件。
在變化形式中,活塞包括共軸的內(nèi)外裙部,在外裙部上設置接合件,特別地,內(nèi)裙部形成一條與活塞孔連通的通道。
容器可以包括中央部分,當所述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該中央部分適于接合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本體內(nèi),該中央部分包括適于與活塞的接合件配合的接合件。中央部分可用于固定汲取管。
容器可裝化妝品或護理產(chǎn)品,具體說可裝香水。例如,液體也可以是乳霜。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以可拆方式放置到容器上的可重新灌裝單元,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本體及相對本體運動的活塞,它們配合形成容積可變的儲存腔,用于盛裝液體,該儲存腔能與容器流動連通,以便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從其進行灌裝;和·泵,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能從所述容器吸取液體,并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離時,能從儲存腔吸取液體,該泵具有不同于儲存腔的泵腔,其中如果在平視位置觀察可重新灌裝單元時,所述儲存腔形成在活塞下面。
可以設置可重新灌裝單元,這樣至少當儲存腔與容器流動連通時,能夠在儲存腔中產(chǎn)生吸力,在這種方式產(chǎn)生的吸力作用下,灌裝所述儲存腔。
優(yōu)選地,泵腔容積小于儲存腔的最大容積。
活塞可以具有使容器與儲存腔流動連通的孔。
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分配液體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幾步·提供封裝分配組合裝置,該組合裝置包括·容器,內(nèi)裝供應的液體;和·上述的可重新灌裝單元;·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到容器上時,用可重新灌裝單元從容器吸取液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開時,從可重新灌裝單元的儲存腔中吸取液體;·全沖程啟動泵,分配一定量的由可重新灌裝單元吸取的液體,分配的液體量只相當于儲存腔最大容積的一小部分,具體說小于十分之一;對于有吸入孔的泵和有出口孔的容器而言,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幾步·使吸入孔與出口孔連通;·吸取容器中的液體;對于具有本體和在本體中滑動的活塞的可重新灌裝單元而言,該方法可包括以下幾步·將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和·活塞與本體作相對運動以增加儲存腔容積,在此運動中活塞離開泵運動。
通過閱讀下述非限定性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并參考附圖,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封裝分配組合裝置的部分示圖;·圖2是圖1的組合裝置的部分軸向剖視圖;·圖3是圖2的組合裝置可拆卸部件與容器分開時的部分軸向剖視圖;·圖4是圖2和3組合裝置的可重新灌裝單元泵的部分軸向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分配組合裝置的部分軸向剖視圖;·圖6和7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組合裝置在二個不同位置上的部分軸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封裝分配組合裝置1。
組合裝置1包括容器2,容器2包括容器的本體3及固定在該本體3上的支撐件4。
容器2中裝有供應的液體。
在所示例子中,液體是化妝品,更具體說是香水或某種含酒精溶劑的其它低粘性液體。
在變化形式中,液體可以是乳霜,例如護理產(chǎn)品,洗液,或涂到身體或面部的部分,包括頭發(fā)的一些其它液體。
支撐件4包括組裝裙部5,可使容器本體3螺紋螺合固定到頸部6上;X軸向的基本圓筒形的壁8,其形成空腔9,用于容納可重新灌裝單元10;及中央部分15,它在空腔9內(nèi)延伸。壁8的橫截面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或其它形狀。
在所示例子中,組裝裙部5螺合固定到頸部6上,但在變化形式中,可用其它方法固定,特別是扣合固定或夾持固定。
適當時,頸部6和支撐件4至少之一可以包括防轉(zhuǎn)動裝置,如防止支撐件4與容器2作相對轉(zhuǎn)動的凸紋部分(未示)。
支撐件4壓靠到頸部6上,以防液體漏出,同時在容器2的內(nèi)側(cè)與外界之間留有進氣通道。
在變化形式中,容器的內(nèi)外側(cè)之間不需要有進氣口。
壁8的橫截面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或其它形狀。
中央部分15包括X軸向的管形壁16,略呈向上變小的截錐形,且其底端經(jīng)底壁17連接壁8。
在變化形式中,管形壁16可以具有一些其它形狀。
管形壁16形成的內(nèi)腔中固定汲取管99,其頂端在中央部分15的出口孔19上通向外面。
中央部分15的頂端,出口孔19上面有接合件20,在所示例子中這部分有環(huán)形凸緣21,其用途見下述。
所述中央部分在接合件20和孔19之間包括內(nèi)部的環(huán)形凹槽22。
可重新灌裝單元10包括本體25,該本體25包括X軸向的圓筒壁26和底壁27。所述底壁上有開口28,當可重新灌裝單元10插入容器的空腔9中時,中央部分15可通過該開口28插入。
本體25在其底部有平行于X軸的花鍵,用于對接,見下述。
可重新灌裝單元10包括活塞32,它由上部和下部的環(huán)形唇33、34分別壓向本體25的內(nèi)表面。
活塞32和本體25一起形成儲存腔55,其在活塞32以上的容積可變?;钊ㄈ共?5,伸到環(huán)形唇33,34以下,該裙部形成通道36,使活塞32以上的空腔與活塞以下的空腔連通。
裙部35的頂部有內(nèi)側(cè)的環(huán)形凸緣37,其底部包括孔38,其中止回閥39接合在該孔38中。
在所示例子中,裙部35的底部連接有環(huán)形凹槽48的接合件42,用扣合固定使該凹槽與容器2的環(huán)形凸緣21接合。
止回閥39包括中空本體,該中空本體形成X軸向的內(nèi)部通道45,該通道在其頂部通過橫向孔47通向外界。
止回閥39的外側(cè)面有環(huán)形凸緣46,可扣合固定到容器2的凹槽22中,從而在止回閥39和容器2的中央部分15之間提供密封支承并互相固定。
在止回閥39外表面的環(huán)形凸緣46上方有另外的環(huán)形凸緣51,當止回閥39向上進入孔38中時,可逐漸壓到裙部35的內(nèi)表面而具有一定摩擦力,從而在可重新灌裝單元10安放到容器2上就位時,可限制止回閥39的活動。
在可重新灌裝單元10與容器2分開使用時,凸緣51還能使止回閥39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從而確??芍匦鹿嘌b單元10的密封性。
如圖3所示,止回閥39上有截錐形頂部49,可逐漸壓到裙部35的截錐形表面52上,以當可重新灌裝單元10與容器2分開時,關(guān)閉活塞5的孔38。
可重新灌裝單元10包括頂壁54,該頂壁具有固定到本體25中的組裝裙部56。
裙部56還用于固定真空泵150,泵150包括泵腔157。
泵150包括導管162,它的長度比本體25的高度短些,導管底端有一吸入孔163。
如圖4所示,泵150可包括本體151,通過扣合固定固定到裙部56上。
在本體151內(nèi)裝有控制桿152,可克服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復位彈簧153的作用力滑動。尾端件154固定在控制桿152的下端。
如圖2所示,起執(zhí)行元件和分配元件作用的按鈕98壓配接合到控制桿152頂端。
控制桿152有延伸到頂端的軸向孔158,并經(jīng)徑向孔155通向泵腔157。
設置活塞156以在桿152周圍滑動,活塞156與本體151配合形成泵腔157。
本體151形成滾珠159的支座,靜止時關(guān)閉孔163。
當控制桿152靜止時,活塞156關(guān)閉孔155。
當使用者按下按鈕98時,控制桿152下壓到本體151中。在其下壓沖程開始時,控制桿152不驅(qū)動活塞156。因此,控制桿與活塞156發(fā)生相對運動,因此孔155打開。當控制桿152繼續(xù)其下壓行程時,它帶著活塞156下行。于是泵腔157中的液體受壓,經(jīng)孔155流入孔158中,以便分配。
雖然控制桿152向下運動,但滾珠159保持壓在本體151底部的支座上,將泵腔157與儲存腔55隔絕。
當使用者松開按鈕98,控制桿152開始在活塞156中滑行,直到與尾端件154的頂部對接。
于是,軸向孔158與泵腔157隔絕,并且控制桿152在彈簧153推動下繼續(xù)上行,在泵腔內(nèi)產(chǎn)生吸力,同時滾珠159升高,液體吸入泵腔157。
當然,泵150可以有其它結(jié)構(gòu),而仍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特別是滾珠159可由用人造橡膠制作的吸入止回閥替代。
活塞32的形狀與泵150的外形基本匹配,因此,儲存腔及通道36的容積在活塞抬到最高時盡可能小。
孔163的位置遠離儲存腔55的頂壁,因此即使在儲存腔55頂部的液體上方有一層空氣,也能浸在液體中。
在所示例子中,裙部35環(huán)繞泵的導管162,并有少量間隙,凸緣37逐漸壓在泵150上保持密封。
組合裝置1有幾種用法。
為了將容器2中的液體取出并分配,使用者將可重新灌裝單元10放在容器2上,因此,活塞32的接合件42接合到容器2的中央部分15的接合件21上,見圖2所示。
封閉件39向上運動,打開橫向孔47,因此,內(nèi)部通道45首先與裙部35的通道36連通,然后與容器2的出口孔19連通。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10固定到容器2上時,儲存腔55的容積最小,活塞32被推動直到逐漸壓到泵150上,環(huán)形凸緣37逐漸壓到泵150的導管162上密封,見圖2所示。
使用者按下按鈕98可分配泵150的泵腔中的液體。
松開按鈕98,泵150便吸入容器2中的液體,液體通過汲取管99,出口孔19,止回閥內(nèi)部通道45,和裙部35的通道36流動。
另外對按鈕98施加壓力可使這樣吸入的液體分配。
為了充滿儲存腔55,使用者可將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本體25相對于容器2向上運動,此時活塞32仍固定在容器2的接合件20上。
于是活塞32向下相對本體25滑動,在儲存腔55中產(chǎn)生吸力,使容器2中的液體經(jīng)封閉件39的內(nèi)部通道45吸入。
沖程結(jié)束時,活塞32的下唇33通過較硬部分壓向花鍵30,因此當使用者繼續(xù)向上移動可重新灌裝單元10時·裙部35與中央部分15分離,止回閥39繼續(xù)固定在中央部分15,然后·截錐部分49逐漸壓到裙部35對應的截錐面52上,從而關(guān)閉孔38,然后·止回閥39與中央部分15分離。
該順序可確保拆卸可重新灌裝單元10時止回閥39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10與容器2分開時,使用者通過啟動泵150可以分配儲存腔55中裝有的液體。
隨著儲存腔55是被排空,活塞32在本體25中抬高。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局部充裝液體時,將所述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2上就位,會使儲存腔55中的液體排放到容器2中,而在活塞32固定在中央部分15上之前止回閥39進入開啟狀態(tài)。
當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幾個實施例圖5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分配組合裝置200。
組合裝置200包括的可重新灌裝單元10’,其與上述可重新灌裝單元相似。
可重新灌裝單元10’的高度較小,而橫截面大于可重新灌裝單元10。
可重新灌裝單元10’可用容器202進行灌裝,該容器包括帶有頸部206的容器本體203,支撐件204通過例如扣合固定在頸部206上與其固定。
舉例說明,所述支撐件包括X軸向的管狀裙部205,其在容器203頸部206上方延伸以容納可重新灌裝單元10’。
圖6和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組合裝置300。
組合裝置300包括容器301,該容器301包括容器本體302和固定到本體302上的支撐件303。
支撐件303包括組裝裙部304,它使容器本體302螺合到頸部305上;橫向器壁307,它壓到頸部305的頂部;及X軸方向的圓筒壁308,它形成空腔309,用于容納可重新灌裝單元310。
當平視觀察組合裝置300,壁308的主要部分在橫向器壁307以下延伸,壁308在橫向器壁307以上部分形成圓筒形部分312。
支撐件303還包括伸到空腔309中的中央部分313,其包括X軸向的圓筒形壁314,其底端通過底壁315連接壁308。
壁314的頂端包括接合件317,上有凹槽318,其用途見下述。
中央部分313包括尾端件319,伸進由壁314形成的內(nèi)腔中,尾端件319包括截錐形壁320,該截錐形壁320在接合件317下方連接壁314。
截錐形壁320伸出沿X軸方向的圓筒形部分322,其頂端連通出口孔323。
汲取管99固定在圓筒形部分322形成的內(nèi)腔中,且其頂端通向出口孔323。
可重新灌裝單元310包括本體330,該本體330有X軸方向的管形壁331,管形壁331底端有折回的邊緣部分332。
邊緣部分332是向上變細的截錐形,其具有環(huán)形邊緣332,其內(nèi)徑略小于接合件317的最大直徑。
可重新灌裝單元310插入容器301的空腔309時,邊沿333形成的開口335使中央部分313可通過該開口335插入。
可重新灌裝單元310包括活塞337,它與本體330配合形成儲存腔338,活塞337以上儲存腔的容積可變。
活塞包括共軸的內(nèi)外裙部340,341,內(nèi)裙341在外裙342中部以上處連接外裙342的內(nèi)側(cè)表面,形成向下變細的截錐形開口342。
活寒337包括底部和頂部的環(huán)形唇345,346,它們于外裙部340連接,且壓靠在本體330的內(nèi)表面。
外裙部340包括接合件347,它具有環(huán)形凸緣348,當可重新灌裝單元310插入容器的空腔309中時,該環(huán)形凸緣348通過扣合固定接合到容器301的接合件317的凹槽318中。
內(nèi)裙部341形成的凹腔350用于容納包括滾珠351的止回閥,滾珠壓在凹腔350的支承面352上,關(guān)閉由內(nèi)裙部341形成的通道353。
可重新灌裝單元310包括一彈性復位件354,準備施力于滾珠351,該力將滾珠壓向支承面352,使通道353關(guān)閉。
在所述實例中,彈性復位件354包括螺旋彈簧,其一端壓在滾珠351上,另一端壓在活塞337上。
環(huán)形支承面352形成的孔355可與容器出口孔323連通。
本體330的頂端包括凸緣357,使泵150可通過檔板358就位。
泵150包括的導管162,可通過開口342接合在活塞337的通道353中。
活塞形狀與泵150的外形匹配。
組合裝置300有多種使用方式。
為了取出容器301中的液體并分配,使用者將可重新灌裝單元310放到容器301上,使可重新灌裝單元310的接合件347由于凸緣348插入凹槽318而接合到容器的接合件317上,見圖6所示。
活塞337的內(nèi)裙部341壓到容器的尾端件319上密封。
滾珠351克服彈簧351的作用力,由尾端件319向上的力移動,從而離開支承面354,開啟孔355。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310固定在容器301上時,儲存腔338的容積最小,推動活塞337,直到它壓在泵150上。
泵150被壓在活塞337上并密封。
通過按下按鈕98,使用者可將泵150的泵腔中的液體分配。
通過松開按鈕98,泵150吸進容器301中的液體,液體經(jīng)汲取管99,出口孔323,及裙部341的通道353流動。
為了灌裝儲存存腔338,使用者將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本體330相對于容器301作向上移動,而活塞337仍固定在容器的接合件上。
因此,活塞337與本體330作相對滑動,從而在儲存腔338中產(chǎn)生吸力,使得容器中裝有的液體經(jīng)容器的孔323和活塞337的通道353被吸入。
沖程結(jié)束時,本體330的環(huán)形邊沿333壓靠到容器的接合件317和活塞337的接合件347上,從而靠彈性變形將環(huán)形凸緣348與容器的凹槽318分開。
當可重新灌裝單元310與容器分開時,彈簧354使?jié)L珠351返回壓到支承面352上,從而關(guān)閉孔355,見圖7所示。
使用者通過按動泵150將儲存腔358中的液體分配。
當儲存腔338排空時活塞便在本體330中上升。
整個說明書中,包括權(quán)利要求書在內(nèi),“包括/包含一個/一種”這一術(shù)語應理解為與“包括/包含至少一個/一種”為同義的,除非有相反的規(guī)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封裝和分配液體的組合裝置,該組合裝置包括·容器,內(nèi)裝供應的液體;和·可重新灌裝單元,以可拆方式放置在容器上,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本體及相對本體運動的活塞,它們配合形成容積可變的儲存腔,用于盛裝液體,該儲存腔能與容器流動連通,以便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從其進行灌裝;和·泵,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能從所述容器吸取液體,并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離時,能從儲存腔吸取液體,該泵具有不同于儲存腔的泵腔,其中如果在平視位置觀察可重新灌裝單元時,所述儲存腔形成在活塞下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可重新灌裝單元,以至少當儲存腔與容器流動連通時,在儲存腔中產(chǎn)生吸力,從而灌裝儲存腔。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具有出口孔,該出口孔適于與進行重新灌裝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儲存腔流動連通,并且容器沒有能夠?qū)⒁后w送入所述出口孔的泵。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泵分配液體時,泵腔與儲存腔隔絕。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泵腔容積小于儲存腔最大容積。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泵有吸入孔,其中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在容器上時,所述泵的吸入孔適于放置在容器出口孔附近,垂直對準所述出口孔。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泵是真空泵。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包括設置以容納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與容器其余部分保持相對固定。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有各自的接合件,該接合件適于以扣合固定或螺合固定的可拆方式配合。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中至少一個包括適于與可重新灌裝單元和容器中另一個相配合的凸出部分,以至少當用可重新灌裝單元從容器吸取液體時,將泵的吸入孔與外界隔絕并密封。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包括進氣通道。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所述1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沒有進氣口。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將可重新灌裝單元放在容器上以便泵可以從容器吸取液體,此時泵與容器的汲取管連通時,儲存腔的容積為最小。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有使容器與儲存腔流動連通的孔。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的止回閥,當在第一位置時止回閥關(guān)閉所述活塞孔,在第二位置時止回閥能使液體流過所述孔。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止回閥的本體有內(nèi)部通道。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止回閥包括滾珠,并且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彈性復位件,該彈性復位件可以施力于滾珠,使?jié)L珠回到其關(guān)閉的第一位置。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形狀與泵外形匹配。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活塞包括適于以可拆卸方式與容器的接合件配合的接合件。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包括裙部,該裙部形成了與活塞孔連通的通道,裙部包括接合件。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包括共軸的內(nèi)裙部與外裙部,外裙上有接合件。
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包括中央部分,當所述可重新灌裝單元放在容器上時,該中央部分適于接合到可重新灌裝單元的本體內(nèi),所述中央部分包括接合件,該接合件適于與活塞的接合件配合。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中央部分用于固定汲取管。
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裝有化妝品,包括護理品,特別是香水。
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4所述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液體是乳霜。
26.一種以可拆方式放置到容器上的可重新灌裝單元,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本體及相對本體運動的活塞,它們配合形成容積可變的儲存腔,該儲存腔能與容器流動連通,以便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從其進行灌裝;和·泵,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能從所述容器吸取液體,并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離時,能從儲存腔吸取液體,該泵具有不同于儲存腔的泵腔,其中如果在平視位置觀察可重新灌裝單元時,所述儲存腔形成在活塞下面。
2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可以設置該可重新灌裝單元,這樣至少當儲存腔與容器流動連通時,能夠在儲存腔中產(chǎn)生吸力,在這種方式產(chǎn)生的吸力作用下,灌裝所述儲存腔。
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其特征在于泵腔容積小于儲存腔最大容積。
2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6的可重新灌裝單元,其特征在于活塞有能使容器與儲存腔流動連通的孔。
30.一種分配液體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下面步驟·提供封裝分配組合裝置,該組合裝置包括·容器,內(nèi)裝供應的液體;和·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可重新灌裝單元;·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到容器上時,用可重新灌裝單元從容器吸取液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開時,從可重新灌裝單元的儲存腔中吸取液體;·全沖程啟動泵,分配一定量的由可重新灌裝單元吸取的液體,分配的液體量只相當于儲存腔最大容積的一小部分,具體說小于其十分之一。
3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泵有吸入孔和容器有出口孔,該方法包括下面步驟·使吸入孔與出口孔連通;·吸取容器中的液體。
32.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下面步驟對于具有本體和在本體中滑動的活塞的可重新灌裝單元而言,該方法可包括以下幾步·將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和·活塞與本體作相對運動以增加儲存腔容積,在此運動中活塞離開泵運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封裝和分配液體的組合裝置,該裝置包括容器,內(nèi)裝供應的液體;和可重新灌裝單元,以可拆方式放置在容器上,該可重新灌裝單元包括本體及相對本體運動的活塞,它們配合形成容積可變的儲存腔,用于盛裝液體,該儲存腔能與容器流動連通,以便在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到容器上時從其進行灌裝;和泵,當可重新灌裝單元放置在容器上時,能從所述容器吸取液體,并且當可重新灌裝單元與容器分離時,能從儲存腔吸取液體,該泵具有不同于儲存腔的泵腔。
文檔編號B65D47/34GK1689931SQ200510066069
公開日2005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4月21日
發(fā)明者馬克·雷麥特, 丹尼爾·克勞斯尼爾 申請人:歐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