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其中該遮篷在端側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柔性的框架(3),該框架通過兩個彼此間隔開、并排設置的鉸接臂(30、30a)與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11)上的龍門架(2)相連,其中在該柔性的框架(3)和龍門架(2)之間設有折棚(5),其中第一、第二鉸接臂(30、30a)包括鉸接設置在龍門架(2)上的上臂(31、31a)以及與上臂(31、31a)鉸接相連的下臂(35、35a),其中該下臂(35、35a)具有端部節(jié)段(36、36a),其中至少一個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能夠通過擺動鉸鏈(37)側向擺出。
【專利說明】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其中該遮篷在其端側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柔性的框架,該框架通過兩個彼此間隔開且并排設置的鉸接臂與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龍門架相連,其中在該柔性的框架和龍門架之間設有折棚,其中所述鉸接臂包括鉸接設置在龍門架上的上臂以及與上臂鉸接相連的下臂,其中該下臂具有與該下臂特別成角度的端部節(jié)段。
【背景技術】
[0002]DE102004016272B4公開了一種上述類型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該遮篷結構證實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常被使用。但是卻證實,在飛機機身的輪廓被嚴格限定時,在此尤其是在機頭側的登機區(qū)域中,遮篷借以貼靠于飛機機身蒙皮的柔性框架在機頭側一也就是向著飛機的前端部一不是一直齊平地貼靠在飛機外殼上。這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如所述那樣,飛機機身在該入口區(qū)域中是輪廓被嚴格限定的,還可能在于,尤其在遮篷較大時,由于鉸接臂的穩(wěn)定性設計,遮篷和在此尤其是鉸接臂的自身彈性是僅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變形來確保柔性框架連同緩震器的整面貼靠。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在每種情況下都確保柔性框架能夠以周緣貼靠在飛機機身蒙皮上,根據(jù)本發(fā)明提出,至少一個第一鉸接臂的端部節(jié)段能夠通過擺動鉸鏈側向擺出。這種側向擺出意思是,所述端部節(jié)段能夠沿所述柔性框架的寬度方向擺出,并且能夠尤其是向遮篷內(nèi)側的方向擺出。也就是說,在所述能夠擺出的遮篷的柔性框架貼靠在飛機蒙皮上時,在所述柔性框架在端部節(jié)段區(qū)域中碰到飛機蒙皮的那一刻,所述至少一個第一鉸接臂的端部節(jié)段略向內(nèi)擺動,直至使柔性框架整面貼靠在飛機蒙皮上。通過端部節(jié)段向內(nèi)擺動確保了遮篷基本無應力地貼靠在飛機機身上。
[0004]本發(fā)明的具有優(yōu)點的特征和實施方式由從屬權利要求得出。下面詳細說明第一鉸接臂的結構。
[0005]那么尤其提出,在所述第一鉸接臂方面,上臂與下臂通過合頁鉸鏈利用在裝入狀態(tài)下水平的合頁軸相連,其中對能夠側向擺出或偏移的端部節(jié)段起作用的擺動鉸鏈的鉸接軸垂直于上臂和下臂之間的合頁軸。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端部節(jié)段通過中間節(jié)段與下臂相連。也就是說,所述第一鉸接臂總共由四個元件組成,即:上臂;與之鉸接相連的下臂;設置在該下臂上的中間節(jié)段一該中間節(jié)段優(yōu)選沿鉸接臂的擺動平面的方向與下臂成角度;以及端部節(jié)段,該端部節(jié)段能夠通過擺動鉸鏈以能夠側向擺動的方式被中間節(jié)段接納。
[0007]根據(jù)一特別有利的特征,所述端部節(jié)段能夠抵抗彈簧力隨下臂從平面擺出。由此使得在遮篷移入時,不管怎樣都確保端部節(jié)段與第一鉸接臂處在一個平面中。
[0008]此外有利的是,確保所述端部節(jié)段能夠僅沿一個方向——也就是側向沿遮篷內(nèi)側的方向——側向擺動。
[0009]在所述中間節(jié)段與端部節(jié)段之間的連接被設計為本身可側向運動的連接,其中所述中間節(jié)段具有突出件,該突出件利用側面的間隙被端部節(jié)段接納。也就是說,所述中間節(jié)段的突出件利用側面的間隙安置在端部節(jié)段的空心型材中,以便能夠使所述端部節(jié)段相對于中間節(jié)段側向偏移。在所述突出件與被設計為空心型材的端部節(jié)段之間設有彈性體支座,所述端部節(jié)段能夠抵抗該彈性體支座以彈性屈曲的方式擺動。也就是說,在中間節(jié)段的突出件和端部節(jié)段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距還決定了端部節(jié)段的偏轉度。
[001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特征,為使遮篷擺出,所述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還具有操作裝置,其中該操作裝置具有至少用于第一鉸接臂的牽拉件。在龍門架的區(qū)域中設有用于該牽拉件的滾輪,其中該牽拉件側向鉸接到鉸接臂的端部節(jié)段上,也就是鉸接到端部節(jié)段不能向該側擺動的那個側面上。也就是說,牽拉件的鉸接是離心式的。這結果是,通過將牽拉件在端部節(jié)段的外側上布置在端部節(jié)段上,有助于端部節(jié)段在移入時的豎立。
[0011]有利的是,所述第二鉸接臂也通過牽拉件——例如繩索或帶——與龍門架相連。
[0012]此外具體地,每個牽拉件都在龍門架上分配有一個用于展開和卷起該牽拉件的滾輪一也就是例如帶或繩索,其中這兩個滾輪通過帶有驅動裝置一例如管狀馬達一的軸相連。
[0013]為引導鉸接臂的偏移運動,所述操縱裝置具有用于至少一個第一鉸接臂的至少一個驅動件,該驅動件尤其被設計為氣壓彈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借助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示例性的詳細說明:
[0015]圖1以上部透視圖示出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遮篷;
[0016]圖2以剖面圖示出根據(jù)圖1的遮篷的側視圖;
[0017]圖3示出根據(jù)圖1的視圖,但其中去掉了遮篷;
[0018]圖4示出根據(jù)圖2的視圖,同樣去掉了遮篷;
[0019]圖5示出圖4的局部X的放大圖,去掉了正面的框架;
[0020]圖6示出了沿圖5中的線V1-VI的剖面圖。
[0021]附圖標記列表:
[0022]I 遮篷
[0023]2龍門架
[0024]3柔性框架
[0025]4緩震器
[0026]5折紋折棚
[0027]5a折紋折棚的腿件
[0028]6折棚扣眼
[0029]7導向軌
[0030]10過渡底板
[0031 ] 11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
[0032] 20操作裝置
[0033]30第一鉸接臂
[0034]30a第二鉸接臂
[0035]31 上臂
[0036]31a 上臂
[0037]33中間節(jié)段
[0038]33a突出件
[0039]34合頁鉸鏈
[0040]34a合頁鉸鏈
[0041]35 下臂
[0042]35a 下臂
[0043]36端部節(jié)段
[0044]36a端部節(jié)段
[0045]37擺動鉸鏈
[0046]39彈性體支座
[0047]40能轉動的軸
[0048]41 滾輪
[0049]47 滾輪
[0050]49牽拉件(繩索,帶)
[0051]51驅動件(氣壓彈簧)
[0052]55驅動件(氣壓彈簧)
[0053]60 箭頭
[0054]61 箭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55]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11的遮篷I具有龍門架2和柔性框架3,該柔性框架在端部接納由能彈性屈曲的材料——例如泡沫塑料——制成的緩震器4。折紋折棚5在龍門架和柔性框架3之間張緊。該折紋折棚5在其輪廓上就像所述柔性框架和龍門架2那樣以U形的方式設計,并且跨越整體以10表示的過渡底板。在所述折棚5的兩個腿件5a的底板區(qū)域中,折棚具有多個前后布置的、被導向軌7接納的折棚扣眼(Balgiisen ) 6,其中該導向軌7在端部一方面固定在柔性框架上,而另一方面固定在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11本身上或者龍門架上。
[0056]一方面,在根據(jù)圖2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到操作裝置20,其具有第一鉸接臂30和在側面與之間隔開的第二鉸接臂30a。這兩個鉸接臂30、30a各分配有一個設置在龍門架2上的用于牽拉件49的滾輪41、47。這兩個滾輪41、47通過能轉動的軸40相連,該軸具有未示出的、例如管狀馬達形式的驅動機構。該操作裝置此外還具有用于第一、第二鉸接臂30、30a的各兩個驅動件51、55,它們以有利的方式設計作為氣壓彈簧。整體以30、30a表示的鉸接臂在折棚的頂部區(qū)域中的折紋折棚5的每個腿件5a的區(qū)域中設置在龍門架上,并具有與龍門架鉸接相連的上臂31、31a和同樣鉸接式地設置在上臂31、31a上的下臂35、35a。下臂和上臂通過合頁鉸鏈34、34a彼此相連,該合頁鉸鏈在裝入狀態(tài)下具有水平的合頁軸。該下臂35、35a在端部具有端部節(jié)段36、36a,其中從圖5和圖6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出,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與下臂連接。該下臂35以與下臂成角度的方式、并且是以在鉸接臂30的平面中成角度的方式指向中間節(jié)段33。該中間節(jié)段33具有突出件33a,該突出件利用側面間隙伸入到設計作為空心型材的端部節(jié)段36中。此外還可以看出,所述端部節(jié)段36通過擺動鉸鏈37與突出件33a可擺動地相連。該端部節(jié)段36能夠相對于所述中間節(jié)段33從鉸接臂30的平面擺出,如從圖3和圖6的示意圖中可見。為了確保端部節(jié)段36能夠僅沿一個方向一即箭頭60(見圖6)所示方向一擺出,所述中間節(jié)段33在朝向端部節(jié)段36的端部上設計呈楔形(箭頭61),使得所述端部節(jié)段36實際上能夠僅沿箭頭60的方向繞擺動鉸鏈37的鉸接軸擺動。也就是說,該楔形端部的較高的端部構成了用于所述端部節(jié)段的止擋部。
[0057]在突出件33a與設計作為空心型材的端部節(jié)段36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作為可能的彈簧元件/彈性元件的彈性體支座39,使得所述端部節(jié)段36沿箭頭60的方向抵抗彈性體支座39的力進行擺動,從而所述端部節(jié)段36在遮篷拉回時總是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上。
[0058]所述端部節(jié)段36與滾輪41通過帶或繩索49相連,并且按這樣的方式,使得所述繩索49在側面、即離心地布置在端部節(jié)段上,如從圖3可直接看出。在此要指出,對面的鉸接臂30不必非要具有這種端部節(jié)段的鉸接設計。這種設計更多是僅設計用于飛機機頭側的端部區(qū)域中的鉸接臂,以便確保遮篷基本上無應力地貼靠在飛機機身上。
【權利要求】
1.一種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I),其中該遮篷在端側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柔性的框架(3),該框架通過兩個彼此間隔開、并排設置的鉸接臂(30、30a)與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11)上的龍門架(2)相連,其中在該柔性的框架(3)和龍門架(2)之間設有折棚(5),其中第一、第二鉸接臂(30、30a)包括鉸接設置在龍門架(2)上的上臂(31、31a)以及與上臂(31、31a)鉸接相連的下臂(35、35a),其中該下臂(35,35a)具有端部節(jié)段(36,36a),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個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能夠通過擺動鉸鏈(37)側向擺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鉸接臂(30)的上臂(31)與下臂(35)通過在裝入狀態(tài)下具有水平的擺動軸的合頁鉸鏈(34)相連,其中所述擺動鉸鏈(37)的鉸鏈軸垂直于該合頁鉸鏈(34)的合頁軸。
3.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個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通過中間節(jié)段(33)與下臂(35)相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節(jié)段(33)與下臂(35)成角度。
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個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能夠抵抗彈簧元件的彈簧力隨下臂(35)從平面擺出。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節(jié)段(36)能夠僅沿一個方向側向擺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節(jié)段(33)具有突出件(33a),該突出件與所述端部節(jié)段(36)以可擺動運動的方式相連。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件(33a)與所述端部節(jié)段(36)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作為彈簧元件的彈性體支座(39)。
9.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⑴, 其特征在于, 為使遮篷(I)擺出,所述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具有操作裝置(20),其中該操作裝置(20)具有至少一個牽拉件(49),其中在龍門架(2)的區(qū)域中設有用于該至少一個牽拉件(49)的至少一個滾輪(41、47),其中該牽拉件(49)這樣側向鉸接在所述第一鉸接臂(30)的端部節(jié)段(36)上,使得所述端部節(jié)段(36)在所述第一鉸接臂拉回時被拉直。
10.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⑴, 其特征在于, 每個鉸接臂(30、30a)都分配有一個牽拉件(49),其中每個牽拉件(49)都在龍門架(2)上分配有一個用于展開和卷起該牽拉件的滾輪(41、47),其中這兩個滾輪(41、47)通過帶有驅動裝置的能轉動的軸(40)相連。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裝置(20)具有用于第一、第二鉸接臂(30、30a)的至少一個驅動件(51、55)。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飛機乘客舷梯或飛機登機橋的能夠擺出的遮篷(1), 其特征在于, 驅動件(51、55)被設計為氣壓彈簧。
【文檔編號】B64F1/305GK104163248SQ201410205399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J·卡爾塞克 申請人:許布奈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