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升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備胎升降器,其包括拉線、由該拉線懸垂的基座以及由該基座支承的第一托架;第一托架包括第一安裝部、從第一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一連接部和從第一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承板,第一安裝部具有使拉線穿過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承板上設有向上延伸的凸塊;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支承的第二托架,該第二托架包括第二安裝部、從第二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二連接部和從第二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承板,第二安裝部具有使拉線穿過的第二通孔;第二安裝部與第一安裝部疊置設置于基座上。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包括至少兩個托架,對備胎形成“一點兩面”的可靠支承,而使備胎能夠在更換過程中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備胎升降器。 備胎升降器
【背景技術】
[0002] 對于現(xiàn)代車輛而言,為了保證出行安全,加裝備胎幾乎是必須的。尤其是商用車輛 或工程車輛中,因使用環(huán)境惡劣,作業(yè)領域廣泛,備胎的配備更是必不可少的,有的甚至配 備有多個備胎。
[0003] 商用車輛或工程車輛的備胎一般通過備胎安裝裝置懸置安裝于車輛底盤下方,圖 1為典型的現(xiàn)有的備胎安裝裝置的結構圖,其包括現(xiàn)有備胎升降器1〇〇和用于驅動現(xiàn)有備 胎升降器100上下運動的絞索機構200。從圖1中可以看出現(xiàn)有的備胎升降器多為以"一 點一面"的形式對備胎進行支承的結構,其中,"一點一面"中的"一面"具體是指備胎升降器 中與備胎輪輻貼合的板狀的支承板,而"一點"是指支承板上向上彎折的凸塊。然而,以"一 點一面"的形式對備胎進行支承的結構,在備胎的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晃動比較嚴重,且需要 多人輔助才能完成備胎的上升和下降。
[0004]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需要提供一種能夠可靠支承備胎的備胎升降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對備胎形成可靠支承的備胎升降器,而使備胎 能夠在更換過程中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
[0006]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備胎升降器,其包括拉線、由該拉線懸垂 的基座以及由該基座支承的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第一安裝部、從所述第一安裝部 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一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一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承板,第一安裝 部具有使所述拉線穿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承板上設有向上延伸的凸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支承的第二托架,該第二托架包括第二安裝部、從所述第 二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二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二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承板, 第二安裝部具有使所述拉線穿過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裝部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疊置設置 于所述基座上。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支承的第三托架,該第三托架包括第三 安裝部、從所述第三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三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三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 成的第三支承板,所述第三安裝部與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疊置設置于所述基 座上。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三安裝部從下到上依次疊置設 置。
[0009] 優(yōu)選地,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方的用于對所述第一安裝部、所 述第二安裝部和所述第三安裝部進行直接或間接支撐的彈性件。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套筒,所述拉線從所述套筒 內部穿過而與所述基座相連,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三安裝部以及所述 彈性件分別套設于所述套筒的外周上。
[0011] 優(yōu)選地,所述套筒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對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 進行限位的突緣。
[0012]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支承板和所述第三支承板上分別形成有向下彎折延伸的擋塊, 當所述第二支承板和所述第三支承板旋轉至與所述第一支承板疊置設置時,所述擋塊分別 置于與所述第一支承板的兩側并與所述第一支承板的側邊接觸。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支承板上開設有缺口,當所述第二支承板旋轉至與所述第一支 承板疊置設置時,所述凸塊通過所述缺口。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三支 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凸塊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側到所述第一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 所述第三支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第一通孔的軸線的距離。
[0016] 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包括至少兩個托架,對備胎形成"一點兩面"的可靠支 承,而使備胎能夠在更換過程中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構簡單、操作 方便,增加了更換備胎的方便性,且節(jié)省更換備胎過程中所需人力。另外,本實用新型備胎 升降器中的兩個托架可以重疊收縮,在不使用備胎升降器時,可以以重疊形式懸置于車輛 下方,從而起到節(jié)省空間的作用。
[0017]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 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9] 圖1是現(xiàn)有的備胎安裝裝置的結構圖;
[0020]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的展開狀態(tài)的結構圖;
[0021]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的折疊狀態(tài)的結構圖;
[0022]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的分解圖;
[0023]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的使用參考圖。
[0024] 附圖標記說明
[0025] 100現(xiàn)有備胎升降器200絞索機構
[0026] 1 第一托架 2 第二托架
[0027] 3 第三托架 4 彈性件
[0028] 5 套筒 6 拉線
[0029] 7 基座 8 備胎輪福
[0030] 9 凸塊 10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 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32]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備胎升降器包括拉線6、由該拉線6懸垂的基座7以及 由該基座7支承的第一托架1。第一托架1包括第一安裝部、從第一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 第一連接部和從第一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承板,第一安裝部具有使拉線6穿過 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承板上設有向上延伸的凸塊9。其中,圖2中箭頭指向的方向為上方,請 注意在本實用新型中的"上" "下"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能夠理 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由絞索機構或者其他驅動裝置驅動拉線6上下運動,從而帶動 基座7上下運動,實現(xiàn)對備胎的升降。第一支承板與備胎輪輻8貼合而形成對備胎的面支 承,而凸塊9插入備胎輪輻8之間的間隙中,形成對備胎的點支承。
[0033] 另外,在上述"一點一面"的支承形式的基礎上,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7支 承的第二托架2,該第二托架2包括第二安裝部、從第二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二連接 部和從第二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承板,第二安裝部具有使拉線6穿過的第二通 孔;第二安裝部與第一安裝部疊置設置于基座7上。第二支承板與備胎輪輻8貼合而形成 對備胎的面支承,再配合第一托架1而形成對備胎的"一點兩面"的可靠支承,而使備胎能 夠在更換過程中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增加了更 換備胎的方便性,且節(jié)省更換備胎過程中所需人力。另外,本實用新型備胎升降器中的兩個 托架可以重疊收縮(參見圖3),在不使用備胎升降器時,可以以重疊的形式懸置于車輛下 方,從而起到節(jié)省空間的作用。
[0034] 進一步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7支承的第三托架3,該第三托架3包括第 三安裝部、從第三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三連接部和從第三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 三支承板,第三安裝部與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疊置設置于基座7上。第三支承板與備胎 輪輻8貼合而形成對備胎的面支承,再配合第一托架1以及第二托架2而形成對備胎的"一 點三面"支承,而使備胎能夠在更換過程中更加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
[0035] 其中,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可以為正方形板塊結構或者圓板狀結 構等,只要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能夠插入備胎的輪轂內即可。而在本實施 方式中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均優(yōu)選為圓板狀結構且從下到上依次疊置設 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軸設置,且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的外 徑均小于備胎輪轂的最小內徑,而且第一支承板的凸塊9的靠近第一通孔的一側到第一通 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三支承板的外側緣到第一通孔的軸線的距離,第二支承板的外側緣 到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三支承板的外側緣到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在使用備胎 升降器時,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均能夠插入輪轂內(參見圖5),而第一支 承板、第二支承板以及第三支承板分別與備胎輪轂8貼合;然而,在不使用備胎升降器時, 第二支承板和第三支承板可以重疊于第一支承板上方(參見圖3),從而減小空間占用。
[0036] 另外,如圖2至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備胎升降器還包括設于基座7上方的用 于對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進行直接或間接支撐的彈性件4,該彈性件4可 以為彈簧、扭簧或者圓筒狀的橡膠套等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為外徑(以螺旋軸線為圓 心的扭簧的外徑)較大的扭簧,扭簧的對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起到緩沖 的作用的同時,還能夠使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放置地更加平穩(wěn)。
[0037] 進一步地,如圖2至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備胎升降器還包括設于基座7上方 的套筒5,拉線6從套筒5內部穿過而與基座7相連,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安裝部 以及彈性件4分別套設于套筒5的外周上,從而進一步地使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第三 安裝部能夠平穩(wěn)地放置。
[0038] 另外,套筒5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對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進行 限位的突緣。將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限定于突緣與扭簧之間,可以進一步 地避免備胎升降器在使用過程中的晃動。
[0039]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承板和第三支承板上分別形成有 向下彎折延伸的擋塊10,當?shù)诙С邪搴偷谌С邪逍D至與第一支承板疊置設置時,兩 個擋塊10分別置于與第一支承板的兩側并與第一支承板的側邊接觸。此擋塊10在備胎升 降器重疊時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支承板和第三支承板只能按照各自的旋轉方向旋轉 到與第一支承板重疊,同時在使用備胎升降器時,擋塊10還可以作為旋轉第二托架2和第 三托架3的把手使用。
[0040] 另外,第二支承板上可開設有缺口,當?shù)诙С邪逍D至與第一支承板疊置設置 時,凸塊9通過缺口,而使得凸塊9不會阻礙第二支承板與第一支承板的重疊。
[0041]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2]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 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43]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 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 備胎升降器,該備胎升降器包括拉線(6)、由該拉線(6)懸垂的基座(7)以及由該 基座(7)支承的第一托架(1);所述第一托架(1)包括第一安裝部、從所述第一安裝部向下 彎折形成的第一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一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承板,第一安裝部具 有使所述拉線(6)穿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承板上設有向上延伸的凸塊(9);其特征在 于,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7)支承的第二托架(2),該第二托架(2)包括第二安 裝部、從所述第二安裝部向下彎折形成的第二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二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 的第二支承板,第二安裝部具有使所述拉線¢)穿過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裝部與所述 第一安裝部疊置設置于所述基座(7)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由該基座 (7)支承的第三托架(3),該第三托架(3)包括第三安裝部、從所述第三安裝部向下彎折形 成的第三連接部和從所述第三連接部向外側延伸形成的第三支承板,所述第三安裝部與所 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疊置設置于所述基座(7)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 部、所述第三安裝部從下到上依次疊置設置。
4. 根據權利要求2-3任一項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 設于所述基座(7)上方的用于對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和所述第三安裝部進行 直接或間接支撐的彈性件(4)。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升降器還包括設于所述 基座(7)上方的套筒(5),所述拉線(6)從所述套筒(5)內部穿過而與所述基座(7)相連, 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三安裝部以及所述彈性件(4)分別套設于所述 套筒(5)的外周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 對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和第三安裝部進行限位的突緣。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板和所述第三支承 板上分別形成有向下彎折延伸的擋塊(10),當所述第二支承板和所述第三支承板旋轉至與 所述第一支承板疊置設置時,所述擋塊(10)分別置于與所述第一支承板的兩側并與所述 第一支承板的側邊接觸。
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板上開設有缺口,當 所述第二支承板旋轉至與所述第一支承板疊置設置時,所述凸塊(9)通過所述缺口。
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 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三支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第二通孔的軸線的距離。
10.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9)的靠近所述第一通 孔的一側到所述第一通孔的軸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三支承板的外側緣到所述第一通孔的 軸線的距離。
【文檔編號】B62D43/04GK203902708SQ201420167349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fā)明者】張秋, 孫保華, 李進招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