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v型梁后橋及其焊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V型梁后橋及其焊接工藝。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V型梁后橋總成中,橫梁1和加強筋2之間的連接焊縫12為直縫,加強筋2和懸架臂3之間的連接焊縫23也為直縫,懸架臂3和橫梁1的連接焊縫13與前述焊縫12、23的收弧處和起弧處鄰近且位于二者之間,使得焊接軌跡比較密集,比較復雜;焊縫引起的應力集中,容易在如圖中圓圈所示的焊縫密集區(qū)域爆發(fā),從而引起焊接強度降低, 削弱總成的疲勞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V型梁后橋焊接工藝,以提高汽車V型梁后橋的強度和剛度。本發(fā)明的汽車V型梁后橋的焊接工藝,其特點是,包括不分時間順序的以下步驟 對橫梁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一焊接軌跡;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的中段起弧沿朝向橫梁的方向對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并連續(xù)地對橫梁和加強筋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二焊接軌跡,第二焊接軌跡為L形,并與第一焊接軌跡相交;以及在所述起弧的位置點再次起弧沿背向橫梁的方向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本發(fā)明還相應地提供了根據(jù)該工藝焊接的汽車V型梁后橋。由于第一焊接軌跡和第二焊接軌跡的起弧點或收弧點偏離焊縫密集區(qū)域,第一焊接軌跡和第二焊接軌跡相交,降低了焊縫的密集度,這提高了結構的剛度和強度,并且對橫梁、懸架臂、加強筋之間的連接位置沒有特別的要求,保留了傳統(tǒng)設計的優(yōu)點,又克服了傳統(tǒng)設計的缺點,工藝性好、適用性強、樣件制作周期短。
圖1是現(xiàn)有的汽車V型梁后橋的焊接軌跡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汽車V型梁后橋的焊接軌跡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橫梁1、加強筋2以及懸架臂3焊接成汽車V型梁后橋,橫梁1和加強筋2的連接部位留出直線焊縫,加強筋2和懸架臂3的連接部位也留出直線焊縫,橫梁1 和懸架臂3之間留出曲線焊縫。本發(fā)明的焊接方法對橫梁1和懸架臂3的連接部位焊接形成焊接軌跡13 (第一焊接軌跡)。先在如圖2所示的A點起弧,然后朝上(即朝橫梁1的方向)對加強筋2和懸架臂3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焊接軌跡23’,A點為加強筋2和懸架臂3的連接部位的中段中的點,可以是中點或者中點附近的點,對加強筋2和懸架臂3焊接完后,并不中斷,繼續(xù)對加強筋2和橫梁1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直至B點,形成焊接軌跡 12,焊接軌跡12和焊接軌跡23’形成L形焊接軌跡(第二焊接軌跡),焊接軌跡13與該L 形焊接軌跡相交。在A點再次起弧,對懸架臂3和加強筋2之間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直至 C點,形成焊接軌跡23 (第三焊接軌跡)。懸架臂3和加強筋2之間由焊接軌跡23’,23所示的連接部位連接在一起。前述三次焊接可以不分先后順序。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V型梁后橋的焊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分時間順序的以下步驟 對橫梁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一焊接軌跡;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的中段起弧沿朝向橫梁的方向對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并連續(xù)地對橫梁和加強筋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二焊接軌跡,第二焊接軌跡為L形,并與第一焊接軌跡相交;以及在所述起弧的位置點再次起弧沿背向橫梁的方向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
2.一種汽車V型梁后橋,其特征在于,按照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工藝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汽車V型梁后橋及其焊接工藝,該焊接工藝降低了焊縫的密集度,提高了結構的剛度和強度,包括不分時間順序的以下步驟對橫梁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一焊接軌跡;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的中段起弧沿朝向橫梁的方向對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并連續(xù)地對橫梁和加強筋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形成第二焊接軌跡,第二焊接軌跡為L形,并與第一焊接軌跡相交;以及在所述起弧的位置點再次起弧沿背向橫梁的方向在加強筋和懸架臂的連接部位進行焊接。
文檔編號B60G7/00GK102294530SQ20101021186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盧文杰, 唐軒, 孫保良, 金曉春, 馬梅艷 申請人: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