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容器用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燃料箱的蓋等,特別涉及用于封閉設在儲液容器上部的補給口,并且具有通氣機構的容器用蓋。
背景技術:
已往,發(fā)動機燃料箱等的蓋,隨著燃料的消耗而產生負壓,該負壓妨礙穩(wěn)定的燃料供給,為了防止這一點,通常在蓋中具有將容器內的壓力保持為大氣壓的通氣機構(例如見專利文獻1)。即,該通氣機構中,構成了使容器內與大氣連通的空氣連通路、即通氣通路,隨著燃料的消耗,往容器內流入空氣及溫度上升,隨之容器內膨脹的空氣通過通氣機構流出,這樣,能常時地將適量燃料供給發(fā)動機。
該具有通氣機構的容器用蓋,其構造如圖8和圖9所示。即,已往的蓋101,具有筒狀的外蓋102和收容在該外蓋102內的圓盤狀內蓋103。外蓋102具有圓頂狀的底部。外蓋102和內蓋103,在固定部120、120處用螺絲139固定在一起。固定部120、120由凸起部124和孔部134構成,凸起部124形成在外蓋102上并具有螺紋孔126。孔部134形成在內蓋103上并供上述凸起部124嵌插。在內蓋103上,形成了從平面上看呈渦卷狀的突起,從而形成了朝上方開口的渦卷狀槽部133,在該槽部133的開口面(內蓋101的上面)上,粘接著樹脂制的片122。這樣,槽部133被樹脂片122覆蓋著,在蓋101內形成了通氣通路(迷宮)125。即,該迷宮125,通過形成在內蓋103中央的連通孔135與容器內連通,在外側端部與大氣連通。借助具有這種迷宮構造125的通氣機構,空氣可在容器內和大氣中出入,將容器內的壓力保持為大氣壓。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63604號公報但是,上述已往的蓋中,為了構成通氣通路(迷宮),需要有粘接在內蓋上面的片材,所以,成本提高。另外,由于需要上述片材,構成蓋的零部件數目及組裝工作量也隨之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容器用的蓋,本實用新型的蓋,可以減少零部件數目,可用簡單而低價的構造,形成通氣機構的通氣通路,而且提高組裝性。
上面說明了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下面,說明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
即,技術方案1記載的容器用蓋,用于封閉設在儲液容器上部的補給口并且具有通氣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有底筒狀的外蓋、和收容在該外蓋內的圓盤狀內蓋,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和與該內底面相向的內蓋的上面,分別形成使容器內部與外部連通的渦卷狀突起或槽。
技術方案2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容器用蓋中,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上的突起或槽,和形成在上述內蓋的上面的突起或槽,從平面上看是同一形狀,在內蓋收容在外蓋內的狀態(tài),該外蓋和內蓋上的突起或槽相互密接。
技術方案3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容器用蓋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中央形成突起部,在上述內蓋的中央開設有連通孔,上述突起部和上述連通孔隔著間隙相向配置。
技術方案4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容器用蓋中,其特征在于,設有若干個固定部,該固定部由凸起部和孔部構成,上述凸起部形成在外蓋上并具有螺紋孔,上述孔部形成在內蓋上并具有與上述凸起部的外徑相同的直徑,供凸起部嵌插,各固定部中的上述凸起部的外徑為各不相同的值。
技術方案5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4記載的容器用蓋中,其特征在于,用螺合在上述螺紋孔內的螺絲,把止擋件與內蓋一起固定在外蓋上,上述止擋件具有與各固定部的螺紋孔位置對應的孔。
技術方案1中,在蓋內形成通氣通路(迷宮),可簡單地構成通氣機構。另外,外蓋和內蓋可分別用樹脂簡單地形成,所以,可構成低價的蓋。
技術方案2中,可以省略掉已往蓋中為了構成通氣機構所需要的片材,所以,減少零部件數目,降低成本,組裝工作量也減少。
技術方案3中,在外蓋成形時能容易地一體形成突起部,從連通孔噴出的液體與該突起部碰撞,可用簡單的構造,抑制從連通孔漏出到構成通氣機構的通氣通路內的液量。
技術方案4中,在蓋的組裝中,把內蓋收容在外蓋內時,可以使形成在外蓋和內蓋上的渦卷狀突起或槽的位置切實吻合,可切實地形成構成通氣機構的通氣通路。這樣,提高蓋的組裝性。另外,只要調節(jié)構成固定部的凸起部及孔部的直徑,就可以用簡單的構造,進行外蓋和內蓋的相對位置的定位。
技術方案5中,可以簡單地進行止擋件的安裝。另外,把內蓋固定在外蓋上的螺絲,可以作為固定止擋件的固定部件使用,所以,可以減少零部件數目,減少組裝工作量。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蓋的側面圖。
圖2是上述蓋的底面圖。
圖3是圖2中的A-A斷面圖。
圖4是圖2中的B-B斷面圖。
圖5是表示外蓋的底面圖。
圖6是表示蓋的安裝狀態(tài)的放大側斷面圖。
圖7是表示在發(fā)動機上使用蓋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已往的蓋的平面圖。
圖9是圖8中的C-C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形態(tài)。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蓋的側面圖。圖2是上述蓋的底面圖。圖3是圖2中的A-A斷面圖。圖4是圖2中的B-B斷面圖。圖5是表示外蓋的底面圖。圖6是表示蓋的安裝狀態(tài)的側斷面圖。圖7是表示在發(fā)動機上使用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已往的蓋的平面圖。圖9是圖8中的C-C斷面圖。
本實用新型的容器用蓋1,用于封閉設在儲液容器上部的補給口,并且具有通氣機構。例如,如圖7所示,用于橫型柴油發(fā)動機50的燃料箱56上。柴油發(fā)動機50的發(fā)動機本體51橫向設置,該發(fā)動機本體51由汽缸頭52、汽缸體53及曲柄箱54等構成,在該發(fā)動機本體51中,曲柄箱54內支承著曲柄軸,收容著在發(fā)動機本體51的橫設方向(水平方向)滑動的活塞和收容該活塞的汽缸等。在汽缸頭52側,構成了搖臂和推桿等的閥驅動機構。另外,在汽缸頭52及汽缸體53的上側,配置著冷卻水漏斗55,在曲柄箱54的上側,配置著燃料箱56。在該發(fā)動機本體51的側部,分別配設著燃料過濾器57、空氣濾清器58和排氣消音器59等。本實用新型的蓋1,安裝在燃料箱56的給油口上,封閉該給油口,并且具有將燃料箱56內的壓力保持為大氣壓的通氣機構。
下面,參照附圖1~圖6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蓋1。蓋1具有有底筒狀的外蓋2、和收容在該外蓋2內的圓盤狀內蓋3。在外蓋2的內底面21和與該內底面21相向的內蓋3的上面31上,分別形成了使燃料箱56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渦卷狀突起或槽。
具體地說,上述外蓋2具有內底面21,該內底面21形成為從平面上看為圓形的有底筒狀,該內底面21由水平的外緣部、和朝著中央部向外側(上側)突的凹部形成。在該內底面21上,形成了以其中央部為中心的渦卷狀突起22。突起22朝著外蓋2的內側(下側)向垂直方向突出,其突出方向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上。這樣,由于在外蓋2的內底面21上形成渦卷狀的突起22,所以,在內底面2l的徑方向相鄰的突起間形成了槽。即,相對于內底面21的突起22以外的部分,突起22相對地突出,形成了渦卷狀的槽。換言之,也可以說是在內底面21上形成了渦卷狀的槽。另外,在外蓋2的外周,形成了便于蓋1的把持、旋轉用的凹凸部29。
上述內蓋3形成為圓盤狀,其外徑與外蓋2側面的內徑大致相同,將其外周面沿著外蓋2的內側面收容在外蓋2內。內蓋3,以中央部向下突的圓錐形(漏斗狀地具有中央低的斜面)板狀部分為基部30,在該基部30的上面31上,形成了以基部30的中央部為中心的渦卷狀突起33。突起33朝著內蓋3的上側向垂直方向突出,其突出方向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上。形成在該內蓋3上的突起33,與形成在外蓋2上的突起22同樣地,相對于基部30的上面31上的突起33以外的部分,相對地突出,這樣,形成了渦卷狀的槽。
分別形成在外蓋2及內蓋3上的渦卷狀突起22及33,從平面上看是同一形狀,如前所述,在內蓋3收容在外蓋2內的狀態(tài)時,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各突起22、33,在同一平面F(見圖3)相密接。即,在中央部變厚的圓盤狀空間內,各突起22、33的前端相密接,這樣,在各突起22、33中,分別形成在突起間的槽相互吻合而形成了通路。上述中央部變厚的圓盤狀空間,是由具有朝中央部向上側突的凹部的外蓋2的內底面21,和朝中央部向下側突的圓錐形的內蓋3的基部30的上面31形成的。這樣,在蓋1內,形成了以蓋1的中央部為中心的渦卷狀(迷路狀)通氣通路(下面稱為“迷宮”)25。另外,分別形成在外蓋2和內蓋3上的各突起22、33,不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內相互密接。即,各突起22、33的前端即使不在同一平面上,只要在內蓋3收容于外蓋2內的狀態(tài)下,各突起22、33大致全體地相密接,形成渦卷狀的迷宮25即可。
在蓋1安裝在燃料箱56上的狀態(tài),上述迷宮25在其中央部與容器內連通。即,在內蓋3的基部30的中央部,開設著使迷宮25與容器內連通的連通孔35,通過該連通孔35,容器內與迷宮25連通。另一方面,渦卷狀的迷宮25的外側端部,在蓋1的外周部與大氣連通。即,在蓋1將燃料箱56的補給口封閉著的狀態(tài),借助形成為渦卷狀的迷宮25,容器內與大氣連通,構成了蓋1中的通氣機構。
另外,在內蓋3的基部30的下面中央部,形成朝向容器內側即下側的筒狀突起,形成了朝下開口的凹部36,該凹部36形成了位于容器內和連通孔35之間的空間。在該凹部36內,埋設著海綿等由能吸收油的材料構成的密封部件37。這樣,把密封部件37夾設在容器內與連通孔35之間,當發(fā)動機50晃動時或燃料箱56內的油量過多時,可以用密封部件37暫時吸收從容器內通過連通孔35漏出到迷宮25內的燃料,限制漏出的油量,防止燃料泄漏。
這樣,具有通氣機構的蓋1中,通過在蓋1內形成迷宮25,就可以簡單地構成通氣機構。另外,由于外蓋2和內蓋3可簡單地分別用樹脂形成,所以,可以構成低價的蓋1。
如前所述,已往的蓋中,只在內蓋上形成突起或槽,用片材將其覆蓋而形成迷宮,所以,為了構成通氣機構,需要用片材。而本實用新型的蓋1中,不采用片材,可以簡單地構成通氣機構,所以,可以減少零部件數目,降低成本,也減少組裝工作量。
在外蓋2的內底面21的中央,形成了朝垂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3,該突起部23和形成在內蓋3上的連通孔35,隔開間隙s(見圖3)地相向配置。即,在形成于外蓋2的內底面21與內蓋3的基部30的上面31之間的空間內,在連通孔35的上方,突起部23從內底面21垂下,在突起部23的前端與連通孔35之間設有間隙s。借助這樣的構造,在發(fā)動機晃動等時從連通孔35噴出的燃料與突起部23相撞。然后,從連通孔35漏出的燃料,積存在朝下側突的圓錐形內蓋3的基部30的中心部,在空氣流入容器內時,返回到容器內。
這樣,由于在外蓋2的內底面21的中央形成突起部23,從連通孔35噴出的燃料與突起部23相撞,這樣,可以抑制從連通孔35漏出到迷宮25內的油量。即,為了得到該效果,突起部23與連通孔35之間的間隙s的值,設定為能用通氣機構確保容器內和大氣中的空氣的出入,能抑制從連通孔35漏出的油量的值(具體的值為數mm左右)。另外,突起部23可在外蓋2的成形時一體地成形,所以成形容易。另外,在該突起部23內,形成了圖示的減薄用的孔23a,這樣,從連通孔35噴出的燃料先進入孔23a內,然后滴下,再通過連通孔35返回容器內,所以,可以得到更加減少燃料漏出到迷宮25內的效果。
外蓋2和內蓋3,借助設在蓋1內若干部位的固定部20,相對不能旋轉地固定著。固定部20由凸起部24和孔部34構成。凸起部24形成在外蓋2上并具有螺紋孔26。孔部34形成在內蓋3上,具有與凸起部24的外徑相同的直徑,供凸起部24嵌插。凸起部24從外蓋2的內底面21朝垂直方向突出,在其中心部,具有與該凸起部24的突出方向同方向的、朝下方開口的螺紋孔26??撞?4在內蓋3的基部30、在局部加厚的位置上下方向貫通地形成,其孔徑與凸起部24的外徑相同,以便供凸起部24嵌插。這些凸起部24和孔部34,在內蓋3收容在外蓋2內的狀態(tài),凸起部24的前端和孔部34的下端位于大體同一平面上。即,外蓋2的凸起部24嵌插在內蓋3的孔部34內,內蓋3收容在外蓋2內,在該狀態(tài),將螺絲39擰入凸起部24的螺紋孔26內,外蓋2和內蓋3就被固定住。該構造的固定部20,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設在相對于蓋1的中心對稱的2個部位。
另外,本構造的一個特征是,上述固定部中的凸起部24的外徑是各不相同的值。即,凸起部24的外徑(以及與其對應的孔部34的孔徑),在每個固定部20中是不相同的值,這樣,不同組合的凸起部24和孔部34就不能相互嵌插。例如,如圖2和圖4所示,將一方的凸起部24的外徑a設定為8mm,將另一方凸起部24的外徑b設定為9mm。這樣,內蓋3只能在預定的方向收容到外蓋2內,分別形成在外蓋2及內蓋3上的突起22、33的渦卷形狀必然地吻合。
這樣,把凸起部24的外徑(以及與其對應的孔部34的孔徑)設定為在各固定部是不同的值,在蓋1的組裝中,將內蓋3收容到外蓋2內時,可以使分別形成在外蓋2及內蓋3上的各渦卷狀突起22、33的位置切實吻合,可切實地形成迷宮25。這樣,可提高蓋1的組裝性。另外,只要調節(jié)構成固定部20的凸起部24和孔部34的直徑,就可以簡單地進行外蓋2和內蓋3的相對位置的定位。固定部20不限定于本實施形態(tài)那樣地設在2個部位的情況,也可以將固定部20以等角度間隔地設在以蓋1的中心為圓心的同心圓上,這時,把各固定部20中的凸起部24的外徑設定為不同的值,可得到同樣的效果。另外,為了容易定位,也可以使各固定部20中的螺紋孔26的直徑不同。另外,也可以把形成在外蓋2上的若干個凸起部24,設在相對于外蓋2的中心不對稱的位置。
如圖6所示,在蓋1的底面,固定著用于把蓋1安裝在燃料箱56的補給口56a上的止擋件38。具體地說,止擋件38是用固定外蓋2和內蓋3的螺絲39固定在內蓋3的底面。即,在止擋件38上,形成了與上述固定部20中的螺紋孔26的位置對應的孔38a,通過該孔38a,止擋件38與內蓋3一起被螺絲39固定在外蓋2上,在固定于蓋1底面的止擋件38的外周部,向下彎折形成從側面看為八字形的卡合片38b。在燃料箱56的補給口56a中,在其內周部,燃料箱56朝內側(容器內部側)彎折而形成卡合端部56b,上述止擋件38的卡合片38a與該卡合端部56b卡合,這樣,蓋1就被安裝在燃料箱56的補給口56a上。即,止擋件38的卡合片38b和補給口56a的卡合端部56b,沿著圓周部分地形成,從平面上看成為相互不重合的凹凸。在卡合片38b不與卡合端部56b重合的狀態(tài),將蓋1載置到補給口56a上,從該狀態(tài)將蓋1旋轉,這樣,卡合片38b與卡合端部56b卡合,蓋1被固定在補給口56a上。這里,蓋1通過圓環(huán)狀的襯墊28載置在補給口56a的上面,該襯墊28嵌設在內蓋3的基部30中的下面外周部。
這樣,用螺絲39把止擋件38與內蓋3一起固定在外蓋2上,可簡單地進行止擋件38的安裝。另外,把內蓋3固定在外蓋2上的螺絲39,可作為固定止擋件38的固定部件使用,所以,可減少零部件數目及組裝工作量。
權利要求1.容器用蓋,具有通氣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有底筒狀的外蓋、和收容在該外蓋內的圓盤狀內蓋,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和與該內底面相向的內蓋的上面,分別形成使容器內部與外部連通的渦卷狀突起或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蓋,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上的突起或槽,和形成在上述內蓋的上面的突起或槽,從平面上看是同一形狀,在內蓋收容在外蓋內的狀態(tài)下,該外蓋和內蓋上的各突起或槽相互密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蓋的內底面中央形成突起部,在上述內蓋的中央開設有連通孔,上述突起部和上述連通孔隔著間隙相向配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蓋,其特征在于,設有若干個固定部,該固定部由凸起部和孔部構成,上述凸起部形成在外蓋上并具有螺紋孔,上述孔部形成在內蓋上并具有與上述凸起部的外徑相同的直徑,供凸起部嵌插,各固定部中的上述凸起部的一側的外徑比另一側的外徑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用蓋,其特征在于,用螺合在上述螺紋孔內的螺絲,把止擋件與內蓋一起固定在外蓋上,上述止擋件具有與各固定部的螺紋孔位置對應的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容器用蓋,用于關閉設在儲液容器上部的補給口并且具有通氣機構,可以減少零部件數目,用簡單而低價的構造,形成通氣機構的通氣通路(迷宮),而且提高組裝性。該容器用蓋具有有底筒狀的外蓋(2)、和收容在該外蓋(2)內的圓盤狀內蓋(3),在外蓋(2)的內底面(21)和與該內底面(21)相向的內蓋(3)的上面(31)上,分別形成使容器內部與外部連通的渦卷狀突起或槽(突起(22、33))。
文檔編號B60K15/05GK2873663SQ20052001248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7日
發(fā)明者渡邊延廣, 橋本光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