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涂料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耐高溫涂料可分為有機耐高溫涂料和無機耐高溫涂料兩大類。磷酸鹽鉛粉涂料就是一種無機耐高溫涂料。它具有耐熱、防謗、導(dǎo)電的特點,原料價廉易得,制備工藝極其簡單。這種涂料常用來涂刷高壓靜電除塵器的極板,可以延長電除塵器的使用壽命和改善操作狀況。因此,受到水泥,冶金、電業(yè)等使用電除塵部門的廣泛重視。
耐高溫涂料是太空節(jié)能隔熱保溫涂料的一種,為世界首創(chuàng),涂料為無機單組分,采用特制溶液無任何異味。耐溫幅度,耐高溫隔熱保溫涂料都只有0.03w/m.k,能有效抑制并屏蔽紅外線的輻射熱和熱量的傳導(dǎo),隔熱抑制效率可達90%左右,可抑制高溫物體的熱輻射和熱量的散失,對低溫物體可有效保冷并能抑制環(huán)境輻射熱而引起的冷量損失,也可以防止物體冷凝的發(fā)生。耐高溫涂料亦可做耐高溫粘接劑,該種涂料可以耐1800℃甚至更高的溫度,可以作為陶瓷、玻璃、金屬等涂層材料,也可以作為陶瓷、玻璃、金屬等粘合劑,廣泛用于冶金、石油工業(yè)、天然氣開采、航空航天等工業(yè)領(lǐng)域。
變壓器在實際生產(chǎn)使用過程中,往往使用環(huán)境中的溫度較高,因此,在其實際使用時,往往其表面涂覆的涂料容易因溫度過高導(dǎo)致干裂形變,從而使得涂料發(fā)生脫落,并使得變壓器表面沒有任何保護層,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往往會使得其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但是在生產(chǎn)過程中,若頻繁讓維護人員去進行刷漆等操作,不僅費時費力,且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中的生產(chǎn)成本,且在等到涂料干燥的時間內(nèi)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生產(chǎn);另外,現(xiàn)有的變壓器涂料不能有效地防止變壓器生銹。
因此,提供一種能有效耐高溫,使得在高溫環(huán)境下也不會發(fā)生干裂等問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和制備方法是本發(fā)明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及其制備方法,能有效地耐高溫,附著力佳,涂料不易脫落、干裂,防銹能力強。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基酯樹脂80-90份、磷酸鋅7-12份、鈦白粉12-14份、三聚磷酸鋁15-18份、石墨6-9份、白剛玉細粉24-30份、白剛玉超微粉30-40份、棕剛玉細粉10-15份、棕剛玉超微粉15-20份、硼粉3-5份、氧化鋯6-8份、分散劑1-2份、流平劑3-5份、防沉劑0.5-1份。
作為優(yōu)選,白剛玉細粉和棕剛玉細粉的目數(shù)均為200-400目,白剛玉超微粉和棕剛玉超微粉的目數(shù)均為400-600目,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硼粉、氧化鋯的目數(shù)均為200-300目。
作為優(yōu)選,分散劑為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鈉、甲基戊醇、纖維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爾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作為優(yōu)選,流平劑為異佛爾酮、二丙酮醇、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中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作為優(yōu)選,防沉劑為改性聚脲的n一甲基吡咯烷酮溶液。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涂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種原料;
(2)、將乙烯基酯樹脂、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白剛玉細粉、白剛玉超微粉、棕剛玉細粉、棕剛玉超微粉、硼粉、氧化鋯、分散劑與適量的水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高速攪拌20-30min,然后加入流平劑、防沉劑,繼續(xù)攪拌5-6min;
(3)、調(diào)整黏度。
其中,
步驟(2)中所述的適量的水占混合物重量的10-20%。
步驟(2)中攪拌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
本發(fā)明的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及其制備方法,能有效地耐高溫,附著力佳,涂料不易脫落、干裂,防銹能力強,具體的有益效果如下:
(1)、乙烯基酯樹脂是環(huán)氧樹脂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經(jīng)過酯化反應(yīng)而制得,具有硬度高、光澤度好、耐腐蝕性能、耐熱性及電化學性優(yōu)異等特點,氧化鋯具有良好的耐高溫防火能力;
(2)、磷酸鋅和三聚磷酸鋁離解產(chǎn)生的磷酸根可使金屬表面鈍化,從而提供涂料的防銹能力,白剛玉細粉、白剛玉超微粉、棕剛玉細粉、棕剛玉超微粉的添加使得涂料具有較佳的耐火能力,而且采用不同大小的顆粒,能使混合更充分;
(3)、分散劑、流平劑和防沉劑的添加能增加涂料的性能,防沉劑能使涂料具有觸變性,黏度大大提高;
(4)、上述制備方法簡單、有效,能夠有效地將各原料充分混合,從而提高涂料的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基酯樹脂80份、磷酸鋅7份、鈦白粉12份、三聚磷酸鋁15份、石墨6份、白剛玉細粉24份、白剛玉超微粉30份、棕剛玉細粉10份、棕剛玉超微粉15份、硼粉3份、氧化鋯6份、分散劑1份、流平劑3份、防沉劑0.5份。
本實施例中,白剛玉細粉和棕剛玉細粉的目數(shù)均為200目,白剛玉超微粉和棕剛玉超微粉的目數(shù)均為400目,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硼粉、氧化鋯的目數(shù)均為200目。
本實施例中,分散劑為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鈉、甲基戊醇、纖維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爾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流平劑為異佛爾酮、二丙酮醇、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防沉劑為改性聚脲的n一甲基吡咯烷酮溶液。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涂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種原料;
(2)、將乙烯基酯樹脂、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白剛玉細粉、白剛玉超微粉、棕剛玉細粉、棕剛玉超微粉、硼粉、氧化鋯、分散劑與適量的水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高速攪拌20min,然后加入流平劑、防沉劑,繼續(xù)攪拌5min;
(3)、調(diào)整黏度。
其中,
步驟(2)中所述的適量的水占混合物重量的10%。
步驟(2)中攪拌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基酯樹脂85份、磷酸鋅10份、鈦白粉13份、三聚磷酸鋁16份、石墨8份、白剛玉細粉27份、白剛玉超微粉35份、棕剛玉細粉13份、棕剛玉超微粉17份、硼粉4份、氧化鋯7份、分散劑1.5份、流平劑4份、防沉劑0.8份。
本實施例中,白剛玉細粉和棕剛玉細粉的目數(shù)均為300目,白剛玉超微粉和棕剛玉超微粉的目數(shù)均為500目,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硼粉、氧化鋯的目數(shù)均為200目。
本實施例中,分散劑為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鈉、甲基戊醇、纖維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爾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流平劑為異佛爾酮、二丙酮醇、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防沉劑為改性聚脲的n一甲基吡咯烷酮溶液。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涂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種原料;
(2)、將乙烯基酯樹脂、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白剛玉細粉、白剛玉超微粉、棕剛玉細粉、棕剛玉超微粉、硼粉、氧化鋯、分散劑與適量的水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高速攪拌25min,然后加入流平劑、防沉劑,繼續(xù)攪拌5.5min;
(3)、調(diào)整黏度。
其中,
步驟(2)中所述的適量的水占混合物重量的15%。
步驟(2)中攪拌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變壓器用耐高溫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基酯樹脂90份、磷酸鋅12份、鈦白粉14份、三聚磷酸鋁18份、石墨9份、白剛玉細粉30份、白剛玉超微粉40份、棕剛玉細粉15份、棕剛玉超微粉20份、硼粉5份、氧化鋯8份、分散劑2份、流平劑5份、防沉劑1份。
本實施例中,白剛玉細粉和棕剛玉細粉的目數(shù)均為400目,白剛玉超微粉和棕剛玉超微粉的目數(shù)均為600目,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硼粉、氧化鋯的目數(shù)均為300目。
本實施例中,分散劑為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鈉、甲基戊醇、纖維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爾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流平劑為異佛爾酮、二丙酮醇、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混合物。
本實施例中,防沉劑為改性聚脲的n一甲基吡咯烷酮溶液。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涂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種原料;
(2)、將乙烯基酯樹脂、磷酸鋅、鈦白粉、三聚磷酸鋁、石墨、白剛玉細粉、白剛玉超微粉、棕剛玉細粉、棕剛玉超微粉、硼粉、氧化鋯、分散劑與適量的水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高速攪拌30min,然后加入流平劑、防沉劑,繼續(xù)攪拌6min;
(3)、調(diào)整黏度。
其中,
步驟(2)中所述的適量的水占混合物重量的20%。
步驟(2)中攪拌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
將實施例1-3中的涂料加入固化劑涂抹在鋼材上,表干后放入到180℃高溫環(huán)境下放置12h以上,涂料無裂紋情況出現(xiàn)。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shù)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當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yīng)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