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用鋼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低淬透性耐磨帶鋼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低淬透性薄帶耐磨鋼特別適用于制造耐磨鋼管和耐磨薄片構件,如礦山機械、水泥生產(chǎn)等所需的大量管狀、帶狀耐磨零部件或構件。低淬透性薄帶耐磨鋼,具有良好的塑韌性,易于加工成型。一般采用該鋼制作的零部件,采用電阻焊接后,可直接進行整體淬火或者高頻感應淬火,獲得外表面具有1mm~2mm高硬度耐磨層的構件,且構件心部具有較高的塑韌性。普通的耐磨鋼雖然表面具有較高硬度,但由于添加了較多的cr、mo、ni等用于增加淬透性的元素,導致其心部具有同樣的高強高硬組織,進而使其在受到折彎、剪切力時容易發(fā)生開裂、崩裂,并且成形性較差。而低淬透性耐磨帶鋼,可根據(jù)需要加工成各種形狀,然后采用整體淬火或者感應淬火的方法,制得具有良好塑韌性心部的構件,具有成本低,易于批量生產(chǎn),使用靈活方便的特點。公告號為cn103725976b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布了一種高耐磨雙金屬復合耐磨板,該發(fā)明在低碳鋼板或低碳合金鋼板上焊接耐磨合金層,按質(zhì)量百分數(shù)計,該耐磨合金層中各成分含量如下:c:0.35~0.55%、si:2~2.4%、mn:2.7~3.2%、cr:11~12.5%、mo:2.5~2.9%、v:0.7~1.8%、w:2.2~3.6%、b:0.7~1.1%,其余為fe。該發(fā)明采用堆焊方法,將上述耐磨合金層堆焊在低碳鋼表面,堆焊合金的硬度為hrc55~hrc58,所制構件心部為低碳鋼板,具有較好的塑韌性,而表面為高碳高合金鋼板,具有較高的耐磨性。但其耐磨性完全是依靠耐磨合金本身的耐磨屬性,合金含量很高,使得所制構件成本較高,并且所采用的堆焊方法具有施工速度慢的特點,其只能在較為簡單的構件上使用。公告號為cn102134682b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布了一種耐磨鋼板,該發(fā)明提供一種耐磨鋼板,其化學成分(重量%)為:c:0.31~0.40%、si:0.10~0.80%、mn:0.20~1.50%、p:≤0.050%、s:≤0.030%、cr:0~1.50%、mo:0~0.80%、al:0.02~0.20%、b:0.0005~0.0040%、ti:0~0.10%、ca:0~0.030%、0.10%≤cr+mo≤1.80%、0.05%≤al+ti≤0.18%,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該耐磨鋼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煉、精煉、鑄造、軋制、淬火和回火等步驟。通過以上成分及工藝得到的550hb級耐磨鋼板硬度高≥550hb,可焊接和彎曲,微觀組織為馬氏體或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實現(xiàn)高強度、高硬度和較佳韌性的匹配,并具有可焊接性。該發(fā)明通過軋制、熱處理進行組織調(diào)控,獲得了高強度、高硬度和高韌性的匹配,但其添加的合金元素依然較多,且經(jīng)過軋制淬火、回火步驟后鋼板本身具有高強度,導致其成形性、延展性差,不適宜于進一步折彎成型、加工成復雜構件。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現(xiàn)有耐磨鋼淬透性高、使用過程中易發(fā)生開裂、制備工藝復雜和成本較高的問題,提供一種低淬透性耐磨帶鋼及其制造方法。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按重量百分數(shù)計,其化學組成為:c:0.405~0.685%、si:0.10~0.20%、mn≤0.12%、p≤0.015%、s≤0.005%、ti:0.012~0.028%、nb:0.025~0.075%、als:0.015~0.038%、n:0.005~0.015%,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雜質(zhì)。進一步地,所述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按重量百分數(shù)計,其化學組成為:c:0.480~0.600%、si:0.15~0.18%、mn≤0.10%、p≤0.010%、s≤0.003%、ti:0.012~0.023%、nb:0.025~0.065%、als:0.020~0.030%、n:0.007~0.010%,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進一步地,所述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按重量百分數(shù)計,其化學組成為:c:0.600%、si:0.15%、mn:0.008%、p:0.008%、s:0.003%、ti:0.012%、nb:0.040%、als:0.030%、n:0.010%,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本發(fā)明各元素的作用及組成依據(jù)如下:c:c是提高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元素,鋼中的c在0.405~0.685%范圍可保證淬火后表面硬度,當鋼中碳含量大于0.685%,淬透性深度會增加,導致薄鋼板淬透性超過要求的值;當鋼中碳含量小于0.405時,表面淬火硬度不夠。本發(fā)明中c含量控制在0.405~0.685%,優(yōu)選的c含量為0.48~0.60%。si:si是煉鋼脫氧的必要元素,以固溶強化形式提高鋼的強度,且能提高c在鋼中的活度,從而加大鋼帶表面脫碳傾向,si含量太低脫氧效果不佳,si含量太高會增加淬透性和降低韌性。本發(fā)明中si含量控制在0.10~0.20%,優(yōu)選的si含量為0.15~0.18%mn:mn是提高鋼板淬透性的重要元素,mn含量高會造成較嚴重的中心偏析和降低韌性。本發(fā)明中mn含量控制在mn≤0.12%,優(yōu)選的mn含量為mn≤0.10%。al:al是重要的細化晶粒元素,al可通過與n形成aln,細化奧氏體晶粒度,形成本質(zhì)細晶粒鋼,aln屬于高溫穩(wěn)定型析出物,然而al對于增加鋼的淬透性沒有明顯效果,且al含量過高,容易與o形成顆粒較大的尖角不規(guī)則形狀的al2o3,使母材韌性惡化。本發(fā)明中al含量控制在0.015~0.038%,優(yōu)選的al含量為0.020~0.030%。nb:nb具有細化晶粒的作用,且對提高鋼的淬透性效果不明顯。鋼中添加nb與c和n形成nbx(cn)y的析出物,在700℃到900℃軋制,奧氏體再結晶與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相競爭,nbx(cn)y等相優(yōu)先在奧氏體內(nèi)的位錯上析出,析出能顯著釘軋晶界,奧氏體再結晶滯后,從而使加工硬化奧氏體易于轉(zhuǎn)變?yōu)殍F素體。鋼中nb含量添加超過0.075%以后,容易形成大顆粒的nbx(cn)y析出物,不能起到顯著細化晶粒作用,而且還具有降低鋼的韌性的作用。本發(fā)明中nb含量控制在0.025~0.075%,優(yōu)選的nb含量為0.025~0.065%。ti:ti可顯著細化晶粒,能夠與n形成tin,同時不會顯著提高淬透性。鋼中的tin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在1400℃左右仍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溶解,可以有效釘軋奧氏體晶界,防止加熱過程中奧氏體的長大。但tin夾雜物容易在連鑄過程中產(chǎn)生大顆粒立方體夾雜,這類形狀夾雜物對韌性具有顯著的影響,因此,ti含量不宜過高。本發(fā)明中ti含量控制在0.012~0.028%,優(yōu)選的ti含量為0.012~0.023%。n:n作為與鋼中ti和al形成高溫穩(wěn)定細小的化合物的關鍵因素,必須保證其在鋼中的含量,但n添加太多,會造成形成的al和ti的氮化物尺寸過大,不利于韌性的提高。本發(fā)明中n含量控制在0.005~0.015%,優(yōu)選的n含量為0.007~0.010%,s:s是鋼中有害元素,常以mn的硫化物形態(tài)存在,其對鋼韌性的不利影響較大,且本發(fā)明鋼由于淬透性的限制,盡可能不添加mn,若在此情況下,鋼中有較多s,會導致形成fes等,連鑄形成熱裂紋,因此,應盡可能降低s含量。本發(fā)明中s含量控制在s≤0.005%,優(yōu)選的s含量為s≤0.003%p:p固溶強化元素,鋼中適量的p可促進鐵素體的形成,并保持強度和塑形的良好平衡,但p含量過高,易引起鑄坯中心偏析,對鋼的冷彎成型性能和韌性造成不利影響。本發(fā)明中p含量控制在p≤0.015%,優(yōu)選的p含量為p≤0.010%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制造方法,包括鐵水脫硫預處理、轉(zhuǎn)爐冶煉、lf+rh爐精煉、板坯連鑄、鑄坯緩冷、板坯加熱、熱連軋、acc冷卻和卷取工藝,所述的鑄坯緩冷工藝,采用堆垛緩冷;所述的板坯加熱工藝,加熱溫度為1170~1220℃,加熱時間300~400min;所述的熱連軋工藝,粗軋開軋溫度≥1150℃,粗軋終軋溫度為970~1100℃,末道次壓下量≥35%,精軋開軋溫度為880~920℃,壓下量≥65%,精軋終軋溫度為780~820℃;所述的acc冷卻工藝,采取前端冷卻,冷卻速率≤10℃/s;所述的卷取工藝,卷取溫度為700~720℃。進一步地,由于鋼中未添加mo、ni、cu、cr等高含量的合金元素,不需要長時間的高溫加熱來保證合金元素固溶,而且較低的加熱溫度輔以鋼中析出物tin的釘扎作用,可保證在加熱階段奧氏體晶粒得到充分的細化,因此,本發(fā)明所述的板坯加熱工藝中優(yōu)選的加熱溫度為1170~1210℃。進一步地,為了在奧氏體再結晶區(qū),取得細化原奧氏體晶粒的效果,采用較大的壓下量進行軋制,同時,為了保證后期精軋溫度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粗軋終軋溫度控制在970~1000℃,末道次壓下量≥35%。進一步地,在較低的奧氏體非再結晶溫度進行高的壓下量軋制,可充分扁平化奧氏體晶粒,從而在其中產(chǎn)生大量位錯和nbx(cn)y的析出,進而保證在精軋終軋完成之后,奧氏體向鐵素體轉(zhuǎn)變過程中,大量的鐵素體晶粒和珠光體具有充分的形核位置和高的形核率,從而有利于最大限度的細化組織,得到細晶組織,因此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精軋開軋溫度控制在880℃~910℃,壓下量≥65%。本發(fā)明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最大程度細化晶粒,來降低材料的淬透性,同時以廉價的c為主要增加硬度和耐磨性的元素,以nb、ti、al為顯著的細化晶粒的元素,充分減少增加淬透性元素如si、mn等的含量,可在保證低淬透性的前提下,降低生產(chǎn)成本。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本發(fā)明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采用中高碳鋼成分設計,未添加ni、mo、cu、cr等貴重合金和淬透性較高的合金,在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同時,也可保證其低淬透性,而且本發(fā)明添加了nb、ti等細化晶粒的元素,保證了本發(fā)明所設計帶鋼基體的韌性,同時由于晶粒的細化,進一步有利于降低其淬透性。(2)本發(fā)明通過嚴格控制板坯加熱工藝中的加熱溫度、熱連軋工藝中的粗軋終軋溫度以及熱連軋工藝中的精軋開軋和終軋溫度,有利于本發(fā)明所設計鋼中晶粒得到充分的細化,進而有利于降低其淬透性和提高其韌性。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晶粒度可達到10~12級,淬硬層深度約1.5mm,其-20℃kv2沖擊功≥95j。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熱軋態(tài)金相組織顯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淬火態(tài)表層金相組織顯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1~4對本發(fā)明所述低淬透性耐磨帶鋼及其制造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并采用對比例1~4對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化學成分及主要制備工藝參數(shù)進行進一步的對比說明。表1為實施例1~4及對比例1~4的化學組成。上述實施例1~4及對比例1~4所述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鐵水脫硫預處理、轉(zhuǎn)爐冶煉、lf+rh爐精煉、板坯連鑄、鑄坯緩冷、板坯加熱、熱連軋、acc冷卻和卷取工藝;所述的鑄坯緩冷工藝,采用堆垛緩冷;所述的板坯加熱工藝,加熱溫度為1170~1220℃,加熱時間300~400min;所述的熱連軋工藝,粗軋開軋溫度≥1150℃,粗軋終軋溫度為970~1100℃,末道次壓下量≥35%,精軋開軋溫度為880~920℃,壓下量≥65%,精軋終軋溫度為780~820℃;所述的acc冷卻工藝,采取前端冷卻,冷卻速率≤10℃/s;所述的卷取工藝,卷取溫度為700~720℃。表2為實施例1~4及對比例1~4的主要制備工藝參數(shù)。更具體地,按照表2所示的主要制備工藝參數(shù)生產(chǎn)實施例1~4及對比例1~4所述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表1:化學組成(wt%)編號csimnpsnbtialsn實施例10.4050.200.050.0080.0040.0450.020.0150.005實施例20.6850.100.040.0150.0040.0250.0280.0380.015實施例30.5200.170.120.010.0050.0750.0180.0280.012實施例40.6000.150.080.0080.0030.0400.0120.0300.010對比例10.5800.150.060.0080.0050.0350.0280.0300.011對比例20.6501.000.050.0080.0050.0450.0220.0260.003對比例30.6000.130.070.0080.0050.1000.0280.0350.012對比例40.6300.150.250.0080.0040.0470.0250.0300.012表2:主要制備工藝參數(shù)參照gb/t225《鋼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試驗方法》,從本發(fā)明所制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熱軋態(tài)鋼板上取直徑為5mm,長度100mm圓柱體進行末端淬火試驗,試驗中采用洛氏硬度測量末端硬度,并距離端部5mm,每間隔0.5mm測量洛氏硬度hrc值;距離端部5mm~11mm,每隔2mm測量洛氏硬度hrc值,以洛氏硬度hrc值≥56為淬硬層深度。對于厚度>7mm的帶鋼,參照gb/t229《金屬夏比缺口沖擊試驗方法》測定本發(fā)明所制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20℃低溫沖擊韌性。表3為實施例1~4及對比例1~4的洛氏硬度hrc值及-20℃kv2沖擊功。由表3可知,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實施例1~4)的淬硬層深度為1.5mm,淬透性較低,且所制鋼-20℃kv2沖擊功在95j~135j范圍內(nèi),沖擊韌性較高。對比例1因其加熱溫度過高,后續(xù)粗軋溫度和精軋溫度均偏高,壓下率較小,導致其晶粒較粗,淬硬層深度達到3.5mm,顯著高于實施例1~4,且其沖擊韌性顯著低于實施例1~4。對比例2因其si和n含量的提高,不利于晶粒細化,其淬硬層深度達到3.0mm,高于實施例1~4,且n含量的提高,使形成的tin析出物尺寸較大,嚴重影響其沖擊韌性。對比例3中加入過多的nb元素,使其在精軋階段形成的nbx(cn)y尺寸過大,不能起到釘扎位錯和抑制再結晶的作用,導致其細化晶粒效果較差,沖擊韌性較低,顯著低于實施例1~4。對比例4中加入過多的mn元素,顯著增加了淬透性,淬硬層深度達到4.0mm,顯著高于實施例1~4,且其沖擊韌性也不高。表3:hrc值及-20℃kv2沖擊功圖1和圖2分別為采用本發(fā)明方法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熱軋態(tài)金相組織顯微結構示意圖和淬火態(tài)表層金相組織顯微結構示意圖。由圖1和圖2可知,采用本發(fā)明方法設計的低淬透性耐磨帶鋼的組織特征形貌均勻,金相組織為鐵素體和細密珠光體組織,無帶狀組織析出,晶粒尺寸較小,晶粒度按照gb/t6394《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評測,達到10~12級,從而使得本發(fā)明所制帶鋼具有良好的塑形、韌性和低淬透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