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零部件加工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鋼材料襯套內外管表面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
乘用車控制臂襯套典型結構為“內管+橡膠+外管”結構。內管與外管的材料有碳鋼、鋁材、塑料,碳鋼及鋁材用得較多。為了提高襯套的靜態(tài)剛度和疲勞壽命,大多數襯套設計時要求對硫化成型后的襯套外徑進行縮徑處理(塑料外管襯套因塑料的材料特性不能進行縮徑處理),即襯套成品的外管外徑要明顯小于硫化成型前的外管外徑。同時對襯套的外表面要求是不能生銹,對鋁材材質的內外管而言,不存在產品生銹的問題,但是對于碳鋼材料的內外管而言,卻面臨著產品表面生銹防護問題。
對碳鋼材質內外管的控制臂襯套而言,考慮到對產品的生銹防護,在生產時通常是對內外管表面進行磷化處理,在零件表面生成一層磷化層防護膜,襯套的生產工藝為:內外管除銹、去油、清洗、磷化→內外管涂膠粘劑并烘干→襯套硫化成型→襯套修邊→襯套縮徑。在以上工藝中,磷化膜的成膜質量很重要,因為在后序的縮徑工序中,當外管外徑從大變小的過程中,磷化膜在機械擠壓的狀態(tài)下很容易被擠碎,進而導致橡膠與外管內表面之間硫化粘結失效,即外管脫膠。一般情況下,襯套的外徑縮小量在1-2mm之間,普通的磷化膜成膜質量能保證在受縮徑擠壓時磷化膜不被擠碎,但是當襯套的外徑縮小量在2.5-3.5mm或更大時,對磷化膜成膜質量要求很高,一旦控制不好,會導致縮徑后的襯套外管脫膠失效,變成廢品。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方法合理、操作方便、處理便捷的一種碳鋼材料襯套內外管表面處理工藝。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碳鋼材料襯套內外管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內外管除銹:將需要除銹的材料放入浸泡箱中,在24-30℃的室溫中向浸泡箱中加滿濃鹽酸,浸泡時間720-1200秒,然后撈出、自然濾干;
步驟二、去油:將濾干后的材料放入箱中,加入脫脂合劑,轉動翻滾120-180秒,溫度為80-100℃,脫脂合劑中工業(yè)用水:脫脂劑的比例為50:1,工業(yè)用水PH值為7-8;
步驟三、去油后清洗:將去油后的材料取出,然后放入清洗箱中,加入PH值為7-8、溫度25-31℃的工業(yè)用水,翻滾清洗60-90秒,然后取出、自然濾干;
步驟四、噴砂處理:將濾干后的材料放入噴砂機中,使用直徑為0.6mm的不銹鋼丸進行噴砂處理,時間為480-600秒;
步驟五、涂膠粘劑并烘干:將處理后的材料均勻的涂上膠粘劑,使用100-120℃的熱風烘干150-180秒;
步驟六、成型處理:按照常規(guī)的方式將材料成型、修邊以及縮徑;
步驟七、磷化:將成型后的材料用PH值為1-2.5、溫度為60-70℃的磷化合劑來進行磷化處理,磷化合劑包含工業(yè)用水:磷化液:促進劑為9:1:0.005;
步驟八、磷化后的清洗:將磷化后的材料取出,然后放入清洗箱中,加入PH值為7-8、溫度25-31℃的工業(yè)用水,翻滾清洗60-90秒,然后取出;
步驟九、磷化后烘干:在100-120℃的烘干箱中進行360-480秒的高溫烘干;
所述膠粘劑分為底膠和面膠,底膠粘度85~165CPS,面膠粘度350~800CPS,底膠涂好并烘干后再在底膠上涂上面膠。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先進行噴砂再在最后進行磷化處理,這樣不用擔心產品的脫膠,而且磷化處理能夠良好的防止材料生銹,非常的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一種碳鋼材料襯套內外管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內外管除銹:將需要除銹的材料放入浸泡箱中,在24-30℃的室溫中向浸泡箱中加滿濃鹽酸,浸泡時間720-1200秒,然后撈出、自然濾干;
步驟二、去油:將濾干后的材料放入箱中,加入脫脂合劑,轉動翻滾120-180秒,溫度為80-100℃,脫脂合劑中工業(yè)用水:脫脂劑的比例為50:1,工業(yè)用水PH值為7-8;
步驟三、去油后清洗:將去油后的材料取出,然后放入清洗箱中,加入PH值為7-8、溫度25-31℃的工業(yè)用水,翻滾清洗60-90秒,然后取出、自然濾干;
步驟四、噴砂處理:將濾干后的材料放入噴砂機中,使用直徑為0.6mm的不銹鋼丸進行噴砂處理,時間為480-600秒;
步驟五、涂膠粘劑并烘干:將處理后的材料均勻的涂上膠粘劑,使用100-120℃的熱風烘干150-180秒;
步驟六、成型處理:按照常規(guī)的方式將材料成型、修邊以及縮徑;
步驟七、磷化:將成型后的材料用PH值為1-2.5、溫度為60-70℃的磷化合劑來進行磷化處理,磷化合劑包含工業(yè)用水:磷化液:促進劑為9:1:0.005;
步驟八、磷化后的清洗:將磷化后的材料取出,然后放入清洗箱中,加入PH值為7-8、溫度25-31℃的工業(yè)用水,翻滾清洗60-90秒,然后取出;
步驟九、磷化后烘干:在100-120℃的烘干箱中進行360-480秒的高溫烘干;
所述膠粘劑分為底膠和面膠,底膠粘度85~165CPS,面膠粘度350~800CPS,底膠涂好并烘干后再在底膠上涂上面膠。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