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改進的電池極片軋輥設備。
背景技術:
電池極片軋制機構使用一段時候后,需要進行維修軋輥,為此需要將左右牌坊拆卸下來,傳統(tǒng)電池極片軋制機構拆卸都是采用螺栓拆卸,然后吊機將其吊下來,工作起來極為費時費力,專利201610411385公開了一種移動拆卸裝置,但是采用液壓拆卸,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可以左右牌坊不同時工作,容易產生牌坊傾倒,牌坊刮傷導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內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總的來說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電池極片軋輥設備。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電池極片軋輥設備,包括軋機底座、還包括設置在軋機底座上的牌坊架以及自裝起吊裝置,牌坊架包括分別移動設置在軋機底座上的右牌坊與左牌坊;在右牌坊與左牌坊之間設置有軋輥軸組件。
附圖說明
圖1是第一示意圖。圖2是第一俯視示意圖。圖3是第一局部示意圖。圖4是第一液路控制框圖。圖5是第一電路控制框圖。圖6是第二使用示意圖。圖7是第二側視示意圖。圖8是第二剖視示意圖。圖9是第三使用示意圖。圖10是第三示意圖。圖11是配重牽引座的示意圖。圖12是第三控制框圖。圖13是爆炸立體示意圖。圖14是爆炸另一視角示意圖。圖15是局部安裝示意圖。圖16是調整錐套的示意圖。圖17是調整錐套的變形示意圖。圖18是第四使用示意圖。圖19是第四使用示意圖。圖20是本發(fā)明動力傳送的示意圖。圖21是本發(fā)明調隙下螺旋機構與調隙上螺旋機構的示意圖。圖22是本發(fā)明調隙下螺旋機構與調隙上螺旋機構的爆炸示意圖。圖23是本發(fā)明調隙上螺旋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牌坊移動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的改進的電池極片軋輥設備,包括軋機底座140、分別移動設置在軋機底座140上的右牌坊211與左牌坊209以及設置在右牌坊211與左牌坊209之間的軋輥軸組件210;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位于右牌坊211右側的右減速機座203,右減速機座203左側連接有右螺桿機座205,在右減速機座203上設置有右分離驅動電機201,右分離驅動電機201傳動連接有右分離減速機204,在右螺桿機座205上水平設置有右絲桿絲母機構212,右絲桿絲母機構212的移動座與右牌坊211連接,右分離減速機204與右絲桿絲母機構212的絲杠傳動連接;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用于對右牌坊211限位的右定位斜鐵215。左牌坊209的移動方式與右牌坊211的移動方式對稱,結構相同對稱設計安裝即可。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位于左牌坊209左側的左減速機座208,左減速機座208右側連接有左螺桿機座207,在左減速機座208上設置有左分離驅動電機,左分離驅動電機傳動連接有左分離減速機,在左螺桿機座207上水平設置有左絲桿絲母機構,左絲桿絲母機構的移動座與左牌坊209連接,左分離減速機與左絲桿絲母機構的絲杠傳動連接;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用于對左牌坊209限位的左定位斜鐵214。在軋機底座140的下方安裝有行走輪147,移動方便,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吊機213。在右分離驅動電機201與右分離減速機204之間連接有星形彈性聯軸器202。增加柔性,降低組裝精度。如圖1-3,具體使用時,右分離驅動電機201-星形彈性聯軸器202-右分離減速機204-右絲桿絲母機構212-右牌坊211;左牌坊209的結構相同。圖4,還包括分布在軋機底座140上的右液壓泵220以及電磁閥;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右靜導軌206,右牌坊211在右靜導軌206上移動設置,在右靜導軌206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右牌坊211移動位置的右光電傳感器216,在右靜導軌206上分布有液壓噴嘴;右液壓泵220的進油口與電磁閥的一進口連通,電磁閥的另一進口與油箱連通,電磁閥的一出口與對應液壓噴嘴連通;右光電傳感器216連接有處理器,處理器電連接有用于控制右液壓泵220電機的電機控制器,處理器還電連接有相應的電磁閥的控制線圈。當右牌坊211移動到a位置時候,位于a位置的右光電傳感器216將信號傳給處理器,處理器控制右液壓泵220給油,處理器控制相應的電磁閥接通,從而對a位置的液壓噴嘴給油,從而減輕右牌坊211移動時候的阻力,使得右牌坊211“漂浮”在右靜導軌206上,防止研傷導軌,設計合理,減少推進阻力。當移動到bcdef點位置,控制相應的液壓噴嘴給油給油。這里用右牌坊211為例,左牌坊道理相同。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分布在軋機底座140上的右液壓泵220以及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在軋機底座140上設置有右靜導軌206,右牌坊211在右靜導軌206上移動設置,在右靜導軌206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右牌坊211移動位置的右光電傳感器216,在右靜導軌206上分布有右第一液壓噴嘴217與右第二液壓噴嘴218;右液壓泵220的進油口與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一進口連通,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另一進口與油箱連通,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一出口與右第一液壓噴嘴217連通,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另一出口與右第二液壓噴嘴218連通;通過一個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中位機能為o型,實現一次控制兩處的液壓噴嘴,減少閥組數量。右光電傳感器216連接有處理器,處理器電連接有用于控制右液壓泵220電機的電機控制器,處理器還電連接有相應的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控制線圈。在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一出口與右第一液壓噴嘴217之間以及在右三位四通電磁閥219的另一出口與右第二液壓噴嘴218之間分別設置有右壓力傳感器221;右壓力傳感器221通過處理器連接有報警模塊。如圖1-5當右牌坊211位置的右壓力傳感器221的壓力過高時候,證明右牌坊211卡死,報警模塊通知操作者關閉液壓泵電機,或通過處理器直接控制液壓泵電機關閉。當右牌坊211位置的右壓力傳感器221的壓力過低時候,證明右牌坊211與右靜導軌206存在漏油現象,報警模塊通知操作者關閉液壓泵電機,或通過處理器直接控制液壓泵電機關閉。進行故障維修。
作為組裝部分的具體描述,如圖6-8所示,本實施例包括軋機底座140、設置在軋機底座140上的下齒輪箱183、安裝在下齒輪箱183上的上齒輪箱184以及設置在下齒輪箱183與上齒輪箱184之間的調整墊192。調整墊192優(yōu)選黃銅或鑄鐵等,相比于傳統(tǒng)的同軸鏜孔的方法,本方案組裝精度高,降低了對加工設備的要求,從而極大了降低了購買設備的成本,降低了維護設備的成本,即通過現有傳統(tǒng)鏜床就可以完成加工。具體說,在上齒輪箱184的下端面涂抹紅丹粉,來刮研下齒輪箱183的上表面,然后根據中心高要求按照適合厚度的調整墊192即可,調整墊192可以是黃銅或毛頭紙等。如圖6,還包括設置在軋機底座140上的牌坊架102、分別設置在牌坊架102上的上軋輥軸端100與下軋輥軸端101、與上軋輥軸端100傳動連接的上聯軸節(jié)180、與下軋輥軸端101傳動連接的下聯軸節(jié)181、與下聯軸節(jié)181連接的下齒輪軸185、與上軋輥軸端100連接的上齒輪軸186以及設置在下齒輪箱183上且與下齒輪軸185傳動連接的總驅動電機187;下齒輪軸185安裝在下齒輪箱183內,上齒輪軸186安裝在上齒輪箱184內且與下齒輪軸185嚙合。本申請的傳動鏈,總驅動電機187-下齒輪軸185-下聯軸節(jié)181-下軋輥軸端101;下齒輪軸185-上齒輪軸186-上聯軸節(jié)180-上軋輥軸端100。如圖7,在上齒輪箱184上設置有透明扣罩188;通過透明扣罩188方便拆卸,便于觀察內部情況,便于觀察齒輪嚙合、齒面損傷等情況,從而便于后期維護,觀察直觀方便。在下齒輪箱183的上端設置有定位側壁,在上齒輪箱184下端設置有與定位側壁對應的組裝定位塊189,從而方便刮研前預組裝。在下齒輪箱183與上齒輪箱184之間設置有配鉆定位銷190,從而方便刮研后的定位精確,防止跑偏。在上齒輪箱184上設置有水平調整氣泡193,便于調整上齒輪箱184整體的水平度,觀察直觀。在上齒輪箱184的下端設置有下端面與下齒輪箱183上端面接觸的工藝頂起螺釘191,當預裝后,通過向下旋擰工藝頂起螺釘191,將從而在下齒輪箱183與上齒輪箱184開縫隙,從而塞入適合厚度的調整墊,同時也方便觀察接觸面的情況,從而避免從此調整間隙的時候需要啟動起重機或天車的麻煩,省去了等待天車的輔助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下齒輪軸185的齒面上涂抹有紅丹粉,從而可以直觀的觀察齒面的接觸情況,在下齒輪箱183上設置有用于給下齒輪軸185齒面涂抹紅丹粉的工藝蓋,工藝合理。
作為電池極片軋機的自裝起吊裝置具體描述,如圖9-1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設置在電池極片軋機的齒輪箱體160頂部的帶底座中心豎軸161、套裝在帶底座中心豎軸161上的懸臂壓力軸承162、套裝在懸臂壓力軸承162上的旋轉套182、水平設置且根部焊接在旋轉套182外側壁上的吊裝臂163、滑動設置在吊裝臂163上的吊裝牽引座164、懸掛在吊裝牽引座164上且用于吊裝電池極片軋機零部件例如上聯軸節(jié)180、下聯軸節(jié)181的吊裝倒鏈/電葫蘆165。如圖10,在旋轉套182的下端面與帶底座中心豎軸161底座的上端面之間設置有減重碟簧166,減重碟簧166套裝在帶底座中心豎軸161的臺階軸上。在吊裝臂163的懸臂端設置有吊裝外拉電機168,在旋轉套182上設置有吊裝回收電機169,吊裝外拉電機168與吊裝回收電機169分別通過鋼絲繩與吊裝牽引座164連接并帶動吊裝牽引座164在吊裝臂163上水平滑動設置。在吊裝臂163與旋轉套182之間設置有三角筋板167。還包括根部焊接在旋轉套182上的配重臂170;配重臂170與吊裝臂163設置在同一條水平直線上,在配重臂170上設置有配重牽引座171,在配重牽引座171上懸掛有配重塊172,在配重臂170的懸臂端設置有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在配重臂170的根端設置有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與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分別通過鋼絲繩與配重牽引座171連接并帶動配重牽引座171在配重臂170上水平滑動設置。如圖10、12,包括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設置在旋轉套182內側壁上且與懸臂壓力軸承162外側壁接觸的第一壓力傳感器175與第二壓力傳感器176、處理器177以及用于分別控制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與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的電機控制器178;第一壓力傳感器175位于在懸臂壓力軸承162與吊裝臂163之間,第二壓力傳感器176位于在懸臂壓力軸承162與配重臂170之間,第一壓力傳感器175與第一壓力傳感器175位于在同一條水平直線上;第一壓力傳感器175與第二壓力傳感器176分別與處理器177的輸入端連接,處理器177通過電機控制器178分別控制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與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第一壓力傳感器175用于將配重塊172與配重臂170產生的配置力矩轉化為配置力矩電信號,第二壓力傳感器176用于將接收吊裝倒鏈/電葫蘆165懸吊電池極片軋機零部件的重力與吊裝臂163產生的吊裝力矩轉化為吊裝力矩電信號,處理器177比較配置力矩電信號與吊裝力矩電信號大小并通過電機控制器178控制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與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的停啟。還包括報警模塊179,報警模塊179與處理器177電連接。配重臂170與吊裝臂163為工字鋼;在吊裝牽引座164上設置有與吊裝臂163對應的工字槽,在配重牽引座171上設置有與配重臂170對應的工字槽。在帶底座中心豎軸161的中心豎軸下方設置有臺階軸,在臺階軸下方設置有底座是顯而易見的結構。使用本發(fā)明時,通過人拉動吊裝倒鏈/電葫蘆165,從而帶動吊裝臂163繞帶底座中心豎軸161的中心豎軸轉動,使用方便靈活,可以任意角度定位,從而實現對上聯軸節(jié)180、下聯軸節(jié)181等零部件的起吊安裝,通過齒輪箱體160省去了立柱,節(jié)約空間,減少占地面積,采用工字鋼結構,結實耐用,通過三角筋板167提高支撐臂的剛性,結構穩(wěn)定,通過懸臂壓力軸承162轉動靈活,通過減重碟簧166減輕吊裝時候,吊裝臂163對懸臂壓力軸承162的壓力,提高其使用壽命,轉動靈活,通過吊裝外拉電機168與吊裝回收電機169配合帶動吊裝牽引座164在吊裝臂163上運動,即當向懸臂端運動的時候,吊裝外拉電機168正轉,拉緊鋼絲繩,吊裝回收電機169停止或反轉,松開鋼絲繩實現自動電動控制,定位方便,避免拖曳吊裝倒鏈/電葫蘆165對其的損傷,避免了暴力作業(yè),通過配重臂170,實現對吊裝臂163的平衡,設計合理,避免了對軸承的偏磨損,提高其使用壽命。當吊裝倒鏈/電葫蘆165懸吊重物的時候,其產生的力矩大于配重塊172產生的力矩時候,處理器177比較第二壓力傳感器176與第一壓力傳感器175反饋的力矩信號,從而控制回收配重控制電機173和/或外拉配重控制電機174,從而帶動配重塊在配重臂170運動,從而使得第二壓力傳感器176與第一壓力傳感器175壓力平衡,當軸承對第二壓力傳感器176的正壓力過大而超載后,報警模塊179報警,避免超載。
用于電池極片軋機調整錐套的具體描述,如圖13-17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套體;套體的內直孔117與軋輥軸端上圓柱滾子軸承103外壁過渡配合,套體的外錐壁118與內直孔117同軸設置,在套體上且沿套體的軸向設置有開口豁槽114;開口豁槽114的底部與內直孔117連通,開口豁槽114的頂部與外錐壁118連通,開口豁槽114的一端開口設置在套體的小端面上;開口豁槽114的長度大于圓柱滾子軸承103的寬度。如圖16,開口豁槽114的另一端設置在套體的大端面上。如圖17,開口豁槽114的另一端設置有徑向圓通孔115;徑向圓通孔115頂部與外錐壁118連通,徑向圓通孔115底部與內直孔117連通。徑向圓通孔115的側壁與開口豁槽114的另一端側壁圓角過渡。作為電池極片軋機的調整裝置的具體描述,如圖13-15,本實施例其安裝在軋輥軸端與牌坊架102之間;包括安裝在軋輥軸端上的圓柱滾子軸承103、套裝在圓柱滾子軸承103上的調整錐套104以及安裝在軋輥軸端上且用于限位圓柱滾子軸承103內圈的軸用擋圈107;調整錐套104的小端朝向軋輥軸端根部,調整錐套104的大端朝向軋輥軸端端部;調整錐套104為圖16-17的用于電池極片軋機調整錐套;在調整錐套104的大端與牌坊架102之間設置有用于限位圓柱滾子軸承103外圈的限位墊105。其安裝在軋輥軸端與牌坊架102的下豎直導向孔116之間;軋輥軸端為下軋輥軸端101,在調整錐套104上套裝有導向座106,導向座106上下活動設置在下豎直導向孔116內。在導向座106底面設置有與電池極片軋機底座上的伺服液壓缸活塞桿端頭對應的頂起定位孔110。在牌坊架102設置有定位螺釘孔112,在導向座106豎直側面上設置有定位槽108,在定位螺釘孔112與定位槽108之間設置有定位螺釘,定位槽108相對于定位螺釘沿下軋輥軸端101軸向定位且沿豎直方向移動,定位槽108上下方向的槽長大于定位螺釘的直徑且與導向座106豎直方向的行程對應。其安裝軋輥軸端與牌坊架102的上軸承孔111之間,軋輥軸端為上軋輥軸端100。在牌坊架102底部設置有用于在電池極片軋機的底座上定位的定位長槽孔113,在牌坊架102底部設置有用于穿過電池極片軋機底座上的伺服液壓缸活塞桿的下穿孔109,下穿孔109與頂起定位孔110同軸設置。本發(fā)明通過調整錐套的設計,從而可以采用普通的圓柱滾子軸承替代特制的錐面軸承,極大地降低了制造、購買成本,避免訂做軸承的麻煩,同時保證了組裝精度,設計巧妙,成本低廉,結構合理。套體的外錐壁118與內直孔117同軸設置保證精度,從而組裝的時候,鉗工根據組裝軸承游隙要求,內直孔117與軸承的配合尺寸,調整軸承在內直孔117的位置。通過錐度設計,以及開口豁槽114設計,從而方便修配安裝,調整范圍廣,降低制造成本。開口豁槽114的一端開口設置在套體的小端面上,設計合理;開口豁槽114的長度大于圓柱滾子軸承103的寬度,設計合理。開口豁槽114為通槽,即加工完畢后,將開口豁槽114銑削為c型槽。開口豁槽114為蘑菇型,這種設計彈性回復力好,同軸度高。徑向圓通孔115,圓角過渡防止應力集中與淬火開裂。本申請大頭朝外,限位墊105安裝方便,拆卸方便。其可以安裝在下軋輥軸端101和/或上軋輥軸端100上,通過導向座106,軸承孔111實現錐度限位,伺服缸的活塞桿穿過下穿孔109對準頂起定位孔110實現精確定位,防止頂偏,通過定位螺釘孔112實現軸向定位,定位槽108上下方向的槽長大于定位螺釘的直徑且與導向座106豎直方向的行程對應,設計合理。
作為在線調隙機構具體結構,如圖18-23所示,本實施例的用于電池極片軋機在線調隙機構120,其安裝在牌坊架102上且位于上軋輥總成119下方;其包括自轉設置在牌坊架102上的調隙下螺旋機構128、設置在上軋輥總成119下方且由調隙下螺旋機構128帶動上下運動的調隙上螺旋機構129。使得各部分實現模塊化安裝,調整方便,避免對上軋輥總成進行拆卸。圖19-20,在牌坊架102上連接有調隙連接殼體125,在調隙連接殼體125上安裝有調隙電機123,調隙電機123傳動連接有調隙減速機124,調隙減速機124傳動連接有調隙輸出蝸桿126,在調隙下螺旋機構128的調隙下基座131下端面設置有調隙旋轉蝸輪127,調隙旋轉蝸輪127與調隙輸出蝸桿126傳動連接。蝸輪蝸桿傳動穩(wěn)定,動力大,減速比大。作為一種結構,調隙下螺旋機構128為絲杠,調隙上螺旋機構129為絲母。圖21-23,調隙下螺旋機構128包括自轉設置牌坊架102上的調隙下基座131以及設置在調隙下基座131上端面上的調隙下螺旋面130;調隙下螺旋面130的頂端線為線段aa,調隙下螺旋面130的底端線為線段bb,調隙下螺旋面130從頂端到底端的軸向距離不大于調隙下螺旋面130的螺距;調隙上螺旋機構129包括設置在上軋輥總成119下方的調隙上基座132以及設置在調隙上基座132下端面上且與調隙下螺旋面130相同的調隙上螺旋面133;調隙上螺旋面133的頂端線為線段aa,調隙上螺旋面133的底端線為線段bb,調隙上螺旋面133從頂端到底端的軸向距離不大于調隙上螺旋面133的螺距。穩(wěn)定性好,支撐力大,接觸面積大,傳動平穩(wěn),升降平穩(wěn),實現在線時時調整。如圖21-23所示的改進,調隙下螺旋機構128包括自轉設置牌坊架102上的調隙下基座131以及設置在調隙下基座131上端面上的調隙下螺旋面130;調隙下螺旋面130的頂端線為線段aa,調隙下螺旋面130的底端線為線段bb,線段aa、線段bb分別以調隙下基座131的中心線為基準圓周陣列設置,線段aa、線段bb在圓環(huán)面上交替設置,線段bb至少三個,線段aa與線段bb數量相同;同一調隙下螺旋面130從頂端到底端的軸向距離不大于調隙下螺旋面130的螺距的1/3;調隙上螺旋機構129包括設置在上軋輥總成119下方的調隙上基座132以及設置在調隙上基座132下端面上且與調隙下螺旋面130相同的調隙上螺旋面133;調隙上螺旋面133的頂端線為線段aa,調隙上螺旋面133的底端線為線段bb,線段aa、線段bb分別以調隙上基座132的中心線為基準圓周陣列設置,線段aa、線段bb在圓環(huán)面上交替設置,線段bb至少三個,線段bb與線段bb數量相同;同一調隙上螺旋面133從頂端到底端的軸向距離不大于調隙上螺旋面133的螺距的1/3。調隙上螺旋面133旋向相同。其優(yōu)選三點支撐,也可以為三點以上的支撐方式。穩(wěn)定性好,支撐力大,傳動平穩(wěn)。調隙下螺旋面130與調隙上螺旋面133均淬火處理。耐磨性好。如圖19,還包括設置在牌坊架102上的上下導向柱121以及調間隙緊固螺栓122,上軋輥總成119在上下導向柱121上下活動設置,調間隙緊固螺栓122用于連接牌坊架102與上軋輥總成119。通過上下導向柱121實現定位導向,防止頂偏,通過調間隙緊固螺栓122連接。當軋輥出現磨損,修磨后或新組裝的時候,需要調整上下軋輥的間隙。使用本發(fā)明時,將調間隙緊固螺栓122松開,調隙電機123/手動-調隙減速機124-調隙輸出蝸桿126-調隙旋轉蝸輪127-調隙下基座131-調隙下螺旋面130上頂或下放調隙上螺旋面133-調隙上基座132-上軋輥總成119沿著上下導向柱121上下運動到指定位置,然后緊固調間隙緊固螺栓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