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鉆削加工工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旋轉工裝。
背景技術:
在零件鉆削加工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旋轉平臺提供轉動,從而方便完成對工件的鉆削加工;而現(xiàn)有加工工裝的旋轉裝置大多結構復雜,生產(chǎn)和裝調的成本高且在鉆削過程中旋轉無法精確定位、零件夾裝困難、旋轉裝置不方便清洗和鉆削工具一次只能加工一個零件的問題;加工出來的零件不但誤差大,而且加工出的零件報廢率高,極大的降低了生產(chǎn)的效率,從而大大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工作過程中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零件夾裝困難、旋轉無法精確定位和生產(chǎn)效率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旋轉工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旋轉工裝,包括底座、旋轉盤、旋轉軸和旋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設置有旋轉盤,所述底座中間設置有穿過所述旋轉盤的所述旋轉軸,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轉盤圍繞所述旋轉軸進行旋轉;所述旋轉盤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個把手,所述旋轉軸安裝設置有若干個所述旋轉支架;所述旋轉盤的底部設置有滑軌,所述滑軌的內部設置有若干個圓孔槽,所述圓孔槽的外側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轉盤轉動的定位柱,所述圓孔槽的內部設置有半圓滾珠,所述半圓滾珠的下端圓球體與所述滑軌連接,所述半圓滾珠的圓形上端安裝設置在所述圓孔槽的內部。
更進一步的,所述旋轉支架的一端安裝設置有可拆卸的夾裝工具。
更進一步的,所述夾裝工具一端安裝有防止加工工件偏移的限位擋板,所述夾裝工具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限位的長方體凹槽,所述長方體凹槽內設置有若干個定位通孔。
更進一步的,所述旋轉支架連同所述旋轉軸能夠360度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旋轉盤的底部設置有滑軌,所述滑軌的內部設置有若干個圓孔槽,所述圓孔槽的外側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轉盤轉動的定位柱,所述圓孔槽的內部設置有半圓滾珠,所述半圓滾珠的下端圓球體與所述滑軌連接,所述半圓滾珠的圓形上端安裝設置在所述圓孔槽的內部,能夠解決旋轉無法精確定位和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所述旋轉支架的一端安裝設置有可拆卸的夾裝工具,所述夾裝工具一端安裝有防止加工工件偏移的限位擋板,所述夾裝工具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限位的長方體凹槽,所述長方體凹槽內設置有若干個定位通孔,解決了零件夾裝困難、生產(chǎn)效率低和旋轉裝置不方便清洗的問題;旋轉軸設置有若干個旋轉支架,能夠滿足多個零件的同時加工,解決鉆削工具一次只能加工一個零件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大大增加了生產(chǎn)加工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工裝的旋轉盤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工裝的夾裝工具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是底座、2是旋轉盤、3是旋轉軸、4是旋轉支架、5是把手、6是滑軌、7是圓孔槽、8是半圓滾珠、9是定位柱、10是限位擋板、11是長方體凹槽,12是定位通孔、101是夾裝工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2、3所示,一種旋轉工裝,包括底座1、旋轉盤2、旋轉軸3和旋轉支架4,所述底座1的上端設置有旋轉盤2,所述底座1中間設置有穿過所述旋轉盤2的所述旋轉軸3,所述底座1和所述旋轉盤2圍繞所述旋轉軸3進行旋轉;所述旋轉盤2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個把手5,所述旋轉軸3安裝設置有若干個所述旋轉支架4;所述旋轉盤2的底部設置有滑軌6,所述滑軌6的內部設置有若干個圓孔槽7,所述圓孔槽7的外側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轉盤2轉動的定位柱9,所述圓孔槽7的內部設置有半圓滾珠8,所述半圓滾珠8的下端圓球體與所述滑軌6連接,所述半圓滾珠8的圓形上端安裝設置在所述圓孔槽7的內部;所述旋轉支架4的一端安裝設置有可拆卸的夾裝工具101;所述夾裝工具101一端安裝有防止加工工件偏移的限位擋板10,所述夾裝工具101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限位的長方體凹槽11,所述長方體凹槽11內設置有若干個定位通孔12;所述旋轉支架4連同所述旋轉軸3能夠360度旋轉。
使用時,底座1的中間設置有穿過所述旋轉盤2的旋轉軸3,旋轉軸3帶動旋轉支架4進行360度旋轉,把需要加工的零件放置在夾裝工具101內,限位擋板10防止加工零件產(chǎn)生位移,長方體凹槽11和長方體凹槽11內設置的定位通孔12同時起到加工零件固定作用,旋轉盤2的底部設置有滑軌6,所述滑軌6的內部設置有若干個圓孔槽7,所述圓孔槽7的外側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轉盤2轉動的定位柱9,所述圓孔槽7的內部設置有半圓滾珠8,所述半圓滾珠8的下端圓球體與所述滑軌6連接,所述半圓滾珠8的圓形上端安裝設置在所述圓孔槽7的內部,能夠解決旋轉無法精確定位和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旋轉盤2側面設置的把手5,能夠方便手動操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