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模具,更具體的說,涉及的是一種沖壓模具的沖針安裝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沖壓模具在冷沖壓加工中,將材料(金屬或非金屬)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沖壓是在室溫下,利用安裝在壓力機上的模具對材料施加壓力,使其產(chǎn)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零件的一種壓力加工方法。安裝在壓力機上的模具裝配了模具配件如沖針之后直接與材料(金屬或非金屬)接觸,使材料發(fā)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的零件。沖針是沖壓模具工作的時候必不可少的配件,屬于可更換的模具耗材。請參閱圖I結合圖2所示,沖壓模具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10、上墊板·20、上夾板30、脫背板40及上脫板50 ;所述上模座10、上墊板20、上夾板30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脫背板40及上脫板50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一沖針60,所述沖針60穿過所述上夾板30、脫背板40及上脫板50,其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20上。所述上夾板30上設置有納置所述沖針60的沉孔槽31,所述脫背板40及上脫板50上分別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60的第一通孔41及第二通孔51。當需要更換所述沖針60時,首先需要取下所述上脫板50及脫背板40,然后拆下所述上模座10,再拆下所述上墊板20,才能取下沖針60進行更換。更換完成后,再安裝固定所述上墊板20及上模座30。因此從拆裝過程可以看出更換所述沖針的過程非常繁瑣。目前各種沖壓件產(chǎn)品普遍存在較多小圓孔,小圓孔在沖壓過程中易折斷沖針,且沖針折斷后需按上述方式拆裝更換沖針,其拆裝過程非常繁瑣,因此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人力,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因此,現(xiàn)有技術尚有待改進和發(fā)展。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壓模具,以方便便捷地更換沖針,提高生產(chǎn)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沖壓模具,所述沖壓模具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上墊板、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一沖針,所述沖針穿過所述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其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上;所述上夾板上設置有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及第一通孔,所述脫背板及上脫板上分別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穿過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其中,在所述上夾板上,沿所述沉孔槽及所述第一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一供所述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一過渡通孔;在所述脫背板上、沿所述第二通孔側壁設置有供所述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二過渡通孔。所述的沖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的截面為圓形。[0011]所述的沖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的外徑大于所述沖針針頭的外徑,分別用于適配所述沖針穿過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所述的沖壓模具,其中,所述沉孔槽與所述第一過渡通孔一起構成的橫截面為葫蘆形。所述的沖壓模具,其中,所述上脫板分體設置有一納置所述沖針的脫板入子,所述第三通孔設置在所述脫板入子上,所述脫板入子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脫背板上。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沖壓模具,由于沿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供所述沖針穿過的過渡通孔,可以通過所述過渡通孔對所述沖針進行拆裝,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換沖針,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圖I是現(xiàn)有技術中沖壓模具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中沖壓模具中的上夾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沖壓模具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沖壓模具中的上夾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加以詳細說明,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沖壓模具,請參閱圖3所示,所述沖壓模具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100、上墊板200、上夾板300、脫背板400及上脫板500 ;所述上模座100、上墊板200及上夾板300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脫背板400及上脫板500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一沖針600,所述沖針600用于對沖壓產(chǎn)品上的小孔進行沖壓加工。所述沖針600穿過所述上夾板300、脫背板400及上脫板500后對產(chǎn)品進行沖壓加工;所述沖針600的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200上。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所述沖針600包括針頭和針桿,所述針頭與所述針桿一體設置,所述針頭的外徑大于所述針桿的外徑,所述上夾板300上設置有納置所述沖針600針頭的沉孔槽301及納置所述針桿的第一通孔302,所述沉孔槽301與所述第一通孔201貫通設置,以納置所述沖針600。設置為沉孔槽結構可以保證所述沖針600針頭的上端面于所述上夾板300的頂面齊平設置,從而保證所述沖針600針頭的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200上,從而對所述沖針600頂部進行限位。所述脫背板400上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600穿過的第二通孔401,所述上脫板500上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穿過的第三通孔501。在所述上夾板300上,沿所述沉孔槽301及所述第一通孔302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一供所述沖針600拆裝時穿過的第一過渡通孔303在所述脫背板400上,沿所述第二通孔401側壁往外延伸設置有供所述沖針600拆裝時穿過的第二過渡通孔402。當需要更換所述沖針600時,首先將所述上脫板500取下,然后將所述沖針600從所述沉孔槽301及第一通孔302朝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方向移動,當將所述沖針600完全移動到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內(nèi)時,再向下拉動所述沖針600,使所述沖針600通過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及第二過渡通孔402后,從下方取出。再將新的沖針600從下方穿過第二過渡通孔402及第一過渡通孔303后,再沿所述沉孔槽301及第一通孔302方向移動所述沖針600,當所述沖針600完全移動到所述沉孔槽301及第一通孔302內(nèi)后,將所述上脫板500固定在所述脫背板400上,即可完成沖針600的安裝,所述上脫板500上的第三通孔501可以對所述沖針600進行限位,使所述沖針600在工作狀態(tài)不會朝著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方向移動。采用此結構后,不再需要將上模座100、上墊板200及上夾板拆下后才能更換所述沖針600,加快了沖針600的更換速度,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因此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第二過渡通孔402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圓形的外徑大于所述沖針600的針頭的外徑,以保證所述沖針600能順利從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及第二過渡通孔402內(nèi)通過。請參閱圖4所示,所述沉孔槽301與所述第一過渡通孔303一起構成的橫截面為葫蘆形。具體地,請參閱圖3所示,所述上脫板500分體設置有一納置所述沖針600的脫板入子510,所述第三通孔501設置在所述脫板入子510上,所述脫板入子510通過緊固件固 定在所述脫背板400上。當需要更換所述沖針600時,不再需要將整塊上脫板500取下,可以僅僅取下所述脫板入子510即可,因此所述沖針600的拆裝更加方便,進一步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沖壓模具,由于沿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供所述沖針穿過的過渡通孔,可以通過所述過渡通孔對所述沖針進行拆裝,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換沖針,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應當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而所有這些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后的技術方案,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沖壓模具,所述沖壓模具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上墊板、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一沖針,所述沖針穿過所述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其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上;所述上夾板上設置有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及第一通孔,所述脫背板及上脫板上分別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穿過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夾板上,沿所述沉孔槽及所述第一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一供所述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一過渡通孔;在所述脫背板上、沿所述第二通孔側壁設置有供所述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二過渡通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的截面為圓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的外徑大于所述沖針針頭的外徑,分別用于適配所述沖針穿過所述第一過渡通孔、第二過渡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槽與所述第一過渡通孔一起構成的橫截面為葫蘆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脫板分體設置有一納置所述沖針的脫板入子,所述第三通孔設置在所述脫板入子上,所述脫板入子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脫背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沖壓模具,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上墊板、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還包括一沖針,所述沖針穿過所述上夾板、脫背板及上脫板,其頂面頂持在所述上墊板上;所述上夾板上設置有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及第一通孔,所述脫背板及上脫板上分別設置有適配所述沖針穿過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其中,沿所述沉孔槽及所述第一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一供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一過渡通孔;沿所述第二通孔側壁設置有供所述沖針拆裝時穿過的第二過渡通孔。由于沿納置所述沖針的沉孔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側壁向外延伸設置供沖針穿過的過渡通孔,可以通過所述過渡通孔對沖針進行拆裝,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換沖針,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716474SQ2012202615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fā)明者楊永智 申請人:泰洋光電(惠州)有限公司, 惠州泰科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