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如手機等,一般都具有攝像功能。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一 般還設置有補光燈,用以彌補拍攝環(huán)境的光線不足。 手機的攝像組件包括燈罩、補光燈、攝像頭及平面透鏡。該補光燈與攝像頭相鄰設 置在手機內(nèi),該燈罩固設于手機內(nèi)且位于補光燈的下方。該平面透鏡位于該補光燈的上方, 其用于保護補光燈不受灰塵或其他污物污染。補光燈發(fā)出的光線直接或者經(jīng)燈罩反射后通 過平面透鏡并照亮拍攝目標。 但是,由于補光燈是點光源,其發(fā)出的光線是分散的,所以,靠近補光燈的部分亮 度較大,遠離補光燈的兩側亮度較弱,而平面透鏡并不能改變補光燈出光亮度的分布。因 此,在補光燈照亮拍攝目標時,拍攝目標的受光是不均勻的,其正對補光燈的中央部分亮度 較強,兩側較弱,導致成像后的照片亮度不均,影響成像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內(nèi)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補光燈出光亮度較均勻的便攜式電子裝置。 —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本體、攝像頭、補光燈及透鏡。其中攝像頭及補光燈
相鄰設置于本體內(nèi),透鏡設置于該補光燈上方。透鏡包括朝向該補光燈的入光面以及形成
于該入光面的多個相互平行的長條狀V型凸起,在透鏡垂直于該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延伸
方向的截面上,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的頂角沿遠離補光燈的方向逐漸增大。 本發(fā)明便攜式電子裝置的透鏡的入光面形成有多個相互平行的長條狀V型凸起,
且該長條狀V型凸起的頂角值沿遠離補光燈的方向逐漸增大。所以,雖然靠近補光燈的透
鏡部分入光亮度較大,但是靠近補光燈的長條狀V型凸起頂角較小,但其折射能力較強,可
以將入射其上的光較多地折射到該長條狀V型凸起的側向,從而使補光燈的出光分布較為
均勻,進而使攝像頭的成像效果較佳。
圖1是本發(fā)明便攜式電子裝置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便攜式電子裝置所采用的透鏡的立體圖。
圖3是光在圖2所示的透鏡中行進的光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200為手機,其包括本體21、攝像頭23、補 光燈25、燈罩26及透鏡27。本體21上開設有相鄰的第一透光孔211及第二透光孔212。
攝像頭23、補光燈25及燈罩26固設于本體21內(nèi),且攝像頭23穿過第一透光孔 211。透鏡27固定在第二透光孔212內(nèi)。補光燈25設置于透鏡27下方。燈罩26設置于 該補光燈25下方并圍住該補光燈25。補光燈25為一個發(fā)光二極管,燈罩26內(nèi)表面形成有 高反射率涂層。 請一并參閱圖2及圖3,透鏡27具有第一表面271、與第一表面271相對的第二表 面272及形成于第一表面271上的多個相互平行的長條狀V型凸起2711。其中第一表面 271面對補光燈25以作為入光面,第二表面272為平面。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2711以透鏡 27的中心線28為中心對稱分布,且長條狀V型凸起2711朝向遠離中心線28的方向傾斜。 本實施例中,長條狀V型凸起2711垂直截面的頂角e為鈍角,且沿著遠離中心線28的方 向,頂角e的值逐漸變大。 透鏡27正對補光燈25的中央部分的長條狀V型凸起2711的頂角較小,折射能力 較強。透鏡27兩側距離補光燈25較遠的部分的長條狀V型凸起2711頂角較大,折射能力 較弱。在光線不足的環(huán)境下,打開補光燈25,補光燈25發(fā)出的光直接或者經(jīng)燈罩26內(nèi)表 面反射后通過第二透光孔212進入透鏡27的第一表面271。由于補光燈25為點光源,其 入射到透鏡27中央部分的光較強,但中央部分長條狀V型凸起2711的折射能力較強,其可 將中央部分的入射光向兩側偏折,從而減弱中央部分的出光亮度,使從透鏡27出射的光較 為均勻的照射在拍攝目標上,避免拍攝目標中央部分受光過分集中。攝像頭23通過第一透 光孔271接收光線并拍攝照片,由于拍攝目標受光均勻,所以成像效果較好。而且,長條狀 V型凸起2711的頂角均為鈍角,其強度較高,且便于加工。
權利要求
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本體、攝像頭、補光燈及透鏡,其中該攝像頭及該補光燈相鄰設置于該本體內(nèi),該透鏡設置于該補光燈上方,其特征在于該透鏡包括朝向該補光燈的入光面,以及形成于該入光面的多個相互平行的長條狀V型凸起,在該透鏡垂直于該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延伸方向的截面上,該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的頂角沿遠離補光燈的方向逐漸增大。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長條狀V型凸起的頂角為鈍角。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透鏡的出光面為平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上開設有相鄰的第一透 光孔及第二透光孔,該攝像頭通過第一透光孔接收光線,該補光燈通過第二透光孔發(fā)射光 線。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透鏡固定在第二透光孔內(nèi)。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便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固設 于本體內(nèi)并位于該補光燈下方的燈罩。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燈罩內(nèi)壁形成有高反射涂層。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光燈為發(fā)光二極管。
全文摘要
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本體、攝像頭、補光燈及透鏡。其中攝像頭及補光燈相鄰設置于本體內(nèi),透鏡設置于該補光燈上方。透鏡包括朝向該補光燈的入光面以及形成于該入光面的多個相互平行的長條狀V型凸起,在透鏡垂直于該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延伸方向的截面上,多個長條狀V型凸起的頂角沿遠離補光燈的方向逐漸增大。所以,雖然靠近補光燈的透鏡部分入光亮度較大,但是靠近補光燈的長條狀V型凸起頂角較小,其折射能力較強,可以將入射其上的光較多地折射到該長條狀V型凸起的側向,從而使補光燈的出光分布較為均勻,進而使在補光燈照射時拍出的照片較為美觀。
文檔編號F21V5/04GK101750867SQ20081030602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蔡清森 申請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yè)有限公司;奇美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