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墨吸收體、廢墨槽、液滴噴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廢墨吸收體、廢墨槽、液滴噴出裝置,所述廢墨吸收體具有優(yōu)異的浸透性和保持性。所述廢墨吸收體對從噴射油墨的頭排出的廢墨進行吸收,并具有密度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比為高密度。
【專利說明】廢墨吸收體、廢墨槽、液滴噴出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廢墨吸收體、廢墨槽、液滴噴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一直以來,已知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其具備供從頭排出的液體流入的廢液容器、和被設(shè)置在該廢液容器內(nèi)并對流入至廢液容器中的液體進行吸收的廢液吸收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0003]然而,由于上述裝置所具備的廢液吸收材料的密度大致均勻,因此存在如下的課題,即,當相對于廢液吸收材料而言廢液的浸透性較為良好時,對所吸收的廢液進行保持的保持性將下降,另一方面,當相對于廢液吸收材料而言所吸收的廢液的保持性較為良好時,使廢液浸透的浸透性將下降。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 - 167960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 - 86551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中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發(fā)明,能夠作為以下的方式或應(yīng)用例而實現(xiàn)。
[0007]應(yīng)用例I
[0008]本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的特征在于,對從噴射油墨的頭排出的廢墨進行吸收,在一張所述廢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密度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比為高密度。
[0009]根據(jù)本應(yīng)用例,廢墨吸收體在厚度方向上具備密度稀疏的部分(第二部分)和密度密集的部分(第一部分),并且這些密度不同的部分以成為一體(一張)的方式而構(gòu)成。并且,在密度稀疏的部分中,能夠提高使廢墨浸透的浸透性,此外,在密度密集的部分中,能夠提高對所浸透的廢墨進行保持的保持性。因此,能夠提供一種浸透性和保持性優(yōu)異的廢墨吸收體。此處,在將密度密集的吸收材料與密度稀疏的吸收材料重疊在一起時,如果緊貼的面整體上沒有牢固地緊貼,則存在阻礙浸透性的情況。與此相對,由于在本應(yīng)用例中是一體的,因此浸透性優(yōu)異。另外,廢墨是指,例如從頭排出但未到達介質(zhì)的油墨。具體而言,廢墨是指,由于沖洗或清洗而產(chǎn)生的油墨,其中,所述沖洗為,出于防止增稠等目的而噴射油墨的操作,所述清洗為,出于使因增稠、彎液面的破壞或紙粉的影響等而無法噴射的噴嘴恢復、或防止增稠的目的而使用泵等強制性地排出油墨的操作。此外,在所謂的無邊距印刷中,由于偏離出介質(zhì)的油墨也屬于未到達介質(zhì)的油墨,因此也被包括在廢墨中。
[0010]應(yīng)用例2
[0011]上述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的特征在于,從所述第二部分吸收所述廢墨。
[0012]根據(jù)本應(yīng)用例,能夠容易地使廢墨浸透。
[0013]應(yīng)用例3[0014]上述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的特征在于,所述廢墨吸收體含有阻燃劑,所述密度為所述阻燃劑的密度。
[0015]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通過阻燃劑所具有的親水性,從而尤其在密度密集的部分中,能夠提高廢墨的保持性。
[0016]應(yīng)用例4
[0017]上述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為厚度方向上的兩側(cè)的表面部,所述第二部分為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0018]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油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的兩側(cè)的表面部為密度密集的部分,中央部為密度稀疏的部分。并且,在密度稀疏的部分中,能夠提高使廢墨浸透的浸透性,此外,在密度密集的部分中,能夠提高對所浸透的廢墨進行保持的保持性。由此,能夠提供一種浸透性和保持性優(yōu)異的廢墨吸收體。
[0019]應(yīng)用例5
[0020]上述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厚度方向成為水平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中央部吸收所述廢墨。
[0021]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當將厚度方向設(shè)置為水平狀態(tài)時,密集部分和稀疏部分被配置為鉛直方向。由此,由于中央部的稀疏部分露出在表面上,因此容易吸收廢墨。此外,能夠利用重力,從而容易地使廢墨浸透。
[0022]應(yīng)用例6
[0023]本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槽的特征在于,具備:上述的廢墨吸收體;對所述廢墨吸收體進行收納的收納部。
[0024]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通過對具有廢墨的浸透性和保持性的廢墨吸收體進行收納,從而即使在例如將廢墨槽傾斜或朝向側(cè)面配置時,也能夠?qū)λ盏膹U墨進行保持,從而防止泄漏等。
[0025]應(yīng)用例7
[0026]本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廢墨槽的特征在于,所述收納部具有對所述廢墨吸收體進行支承的底面部,所述廢墨吸收體具有從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而設(shè)置的凹部,所述第二部分以與所述收納部的所述底面部對置的方式而配置。
[0027]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以廢墨吸收體的稀疏部分對應(yīng)于收納部的底面部的方式進行配置。由此,廢墨吸收體的密集部分露出在表面上。而且,從密集部分朝向稀疏部分而形成有凹部。因此,例如,通過使廢墨朝向凹部流入,由于所流入的廢墨到達稀疏部分,因此能夠高效地使廢墨浸透。而且,由于密集部分露出在表面上,因此,即使在例如將廢墨槽傾斜或朝向側(cè)面配置時,也能夠?qū)λ盏膹U墨進行保持,從而防止泄漏等。
[0028]應(yīng)用例8
[0029]本應(yīng)用例所涉及的液滴噴出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頭,其噴射油墨;上述的廢墨槽,其對從所述頭排出的廢墨進行捕獲。
[0030]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從頭排出的廢墨通過被收納于廢墨槽中的廢墨吸收體而被捕獲。該油墨吸收體具有密度稀疏的部分和密度密集的部分,并且廢墨的浸透性和保持性優(yōu)異。因此,由于高效地吸收廢墨,所以作為廢墨槽能夠?qū)崿F(xiàn)小型化,并且作為液滴噴出裝置也能夠?qū)崿F(xiàn)小型化。此外,能夠提供一種不會發(fā)生油墨泄漏等不良情況,從而可靠性較高的液滴噴出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的模式圖。
[0032]圖2為表示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
[0033]圖3為表示其他的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
[0034]圖4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的模式圖。
[0035]圖5為表示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
[0036]圖6為表示液滴噴出裝置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
[0037]圖7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的圖。
[0038]圖8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油墨浸透性和保持性的評價方法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第一實施方式
[0040]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圖中,為了將各個部件等設(shè)為可識別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個部件等的尺寸與實際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表示。
[0041]首先,對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圖1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的模式圖,并且為長方體的廢墨吸收體200的側(cè)視圖。廢墨吸收體200對從噴射油墨的頭排出的廢墨進行吸收,并且如圖1所示,在一張廢墨吸收體20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密度稀疏的部分220、和與稀疏部分220相比密度較高的密集部分210。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廢墨吸收體200中,在形成為一張(一體)的廢墨吸收體200的厚度T中,厚度為Tl的部分是密度密集的部分210,而厚度為T2的部分是密度稀疏的部分220。換言之,在廢墨吸收體200的厚度方向的一面?zhèn)?圖中的上側(cè))具有密度稀疏的部分220,在與一面?zhèn)认喾吹牧硪幻鎮(zhèn)染哂忻芏让芗牟糠?10。在這種廢墨吸收體200中,優(yōu)選以從稀疏部分220吸收廢墨的方式構(gòu)成。通過從密度稀疏的部分220吸收廢液,從而能夠容易(迅速)地使廢墨浸透。此外,雖然密度密集的部分210與密度稀疏的部分220相比,廢墨的浸透性下降,但密度密集的部分210為對所吸收的廢墨進行保持的保持性較高的部位。
[0042]廢墨吸收體200為包含纖維素纖維、熔融樹脂和阻燃劑的混合物。
[0043]纖維素纖維為,使用例如旋轉(zhuǎn)式粉碎裝置等干式解纖機對漿板等進行解纖而得到的纖維。熔融樹脂為實現(xiàn)纖維素纖維間的結(jié)合、使廢墨吸收體200保持適當?shù)膹姸?硬度等)、防止紙粉或纖維的飛散、有助于維持吸收了廢墨時的形狀的材料。熔融樹脂可以采用纖維狀或粉狀等各種形態(tài)。而且,通過對混合了纖維素纖維和熔融樹脂的混合物進行加熱,能夠使熔融樹脂熔融,從而與纖維素纖維熱粘并固化。另外,優(yōu)選以不會使纖維素纖維等發(fā)生熱劣化的程度的溫度進行熱粘。此外,熔融樹脂優(yōu)選為,易于與解纖物中的紙纖維纏繞在一起的纖維狀的材料。而且,優(yōu)選為芯殼結(jié)構(gòu)的復合纖維。在芯殼結(jié)構(gòu)的熔融樹脂中,通過周圍的殼部在低溫下熔融,并且纖維狀的芯部與熔融樹脂本身或纖維素纖維接合,從而能夠進行牢固的接合。
[0044]阻燃劑為,為了在廢墨吸收體200中賦予阻燃性而被添加的材料。作為阻燃劑,可以使用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無機材料、磷系的有機材料(例如,磷酸三苯酯等芳香族的磷酸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廢墨吸收體200的密度以與纖維素纖維、熔融樹脂、阻燃劑中的至少一種材料的密度相對應(yīng)的方式而形成。
[0045]作為廢墨吸收體200的形成方法,例如,使混合有纖維素纖維、熔融樹脂和阻燃劑的混合物過篩,并堆積在配置于篩的下方的網(wǎng)帶上,從而形成堆積物。此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堆積,即,在厚度方向上形成有混合物的密度稀疏的部分和密度密集的部分的方式。然后,對所形成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由此,熔融樹脂被溶解,并且堆積物被形成為所需的厚度。而且,通過沖切為所需的尺寸,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200。
[0046]接下來,對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圖2圖示了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圖2 (a)為剖視圖,圖2 (b)為俯視圖。如圖2 (a)、(b)所不,廢墨槽300具備:在一張廢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密度稀疏的部分和密度密集的部分的廢墨吸收體、和對廢墨吸收體進行收納的收納部,收納部具有對廢墨吸收體進行支承的底面部,廢墨吸收體具有從密度密集的部分朝向密度稀疏的部分而設(shè)置的凹部,并且以稀疏部分與收納部的底面部對置的方式進行配置。以下,進行具體說明。
[0047]由于廢墨吸收體200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圖1中所說明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另夕卜,在廢墨吸收體200中,從密度密集的部分210朝向密度稀疏的部分220而具有凹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在廢墨吸收體200的厚度方向上貫穿的貫穿孔230,以作為凹部。另外,貫穿孔230的位置可以適當設(shè)定,例如,可以以與排出廢墨的位置相對應(yīng)的方式進行設(shè)定。此外,貫穿孔230的數(shù)量也可以適當設(shè)定。
[0048]對廢墨吸收體200進行收納的收納部170例如通過塑料材料而被形成為長方體形狀。收納部170具備底面部170a和側(cè)面部170b,并且被形成為能夠?qū)U墨吸收體200進行收納和保持。
[0049]接下來,對廢墨吸收體200相對于收納部170的配置方法進行說明。如圖2(a)所示,以廢墨吸收體200的稀疏部分220與收納部170的底面部170a對置的方式進行配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 (b)所示,在廢墨吸收體200中,具有稀疏部分220成為背面方向因而在俯視觀察時看不到,而密集部分210露出于表面上的形態(tài)。
[0050]由于具有這種形態(tài),從而配置于收納部170中的廢墨吸收體200中的露出的面含有大量的阻燃劑。另一方面,未含有大量的阻燃劑的部分被收納部170所覆蓋。因此,即使在廢墨槽附近具有成為高溫的部件,廢墨槽也不會燃燒。然而,由于廢墨吸收體200的露出的面的密度密集,因此,當向該面排出廢墨滴D時,將難以浸透。因此,如圖2 (a)所示,在朝向貫穿孔230排出廢墨滴D時,廢墨將到達收納部170的底面部170,并從底面部170a的周圍的稀疏部分220被吸收,從而浸透到廢墨吸收體200內(nèi)。而且,被構(gòu)成為,浸透至上部的廢墨通過密集部分210而被保持。
[0051]另外,雖然上述的廢墨槽300采用了使用一張廢墨吸收體200的結(jié)構(gòu),但并不限定于該結(jié)構(gòu)。圖3為表示其他的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圖3 (a)為剖視圖,圖3 (b)為俯視圖。如圖3所示,廢墨槽300a具有收納了多個廢墨吸收體200a的結(jié)構(gòu)。在圖3中,對收納了兩張廢墨吸收體200a時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圖示。
[0052]由于廢墨吸收體200a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圖1中所說明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另夕卜,廢墨吸收體200a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貫穿的貫穿孔230。另外,貫穿孔230的位置可以適當設(shè)定,例如,可以以與排出廢墨的位置相對應(yīng)的方式進行設(shè)定。此外,由于收納部170的結(jié)構(gòu)與在圖2中所說明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0053]而且,如圖3 (a)所示,兩張廢墨吸收體200a中的一張廢墨吸收體200a的密集部分210被配置為,與收納部170的底面部170a對置。并且,另一張廢墨吸收體200a的稀疏部分220被配置為,與所配置的一張廢墨吸收體200a的稀疏部分220對置。而且,如圖3(b)所示,具有密集部分210露出在表面上的形態(tài)。此外,以如下方式構(gòu)成,即,在俯視觀察時,兩個廢墨吸收體200a各自所形成的貫穿孔230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0054]由于具有這種形態(tài),從而如圖3 (a)所示,當朝向被配置于上方的廢墨吸收體200a的貫穿孔230排出廢墨滴D時,廢墨將到達被配置于下方的廢墨吸收體200a的稀疏部分220,且從上方和下方的稀疏部分220被吸收。此時,廢墨分別被吸收至上方和下方的廢墨吸收體200a中。這與被吸收至一張廢墨吸收體中,并浸透至重疊在一起的另一張吸收體中的情況相比,更容易浸透。而且,所吸收的廢墨通過與底面部170a對置配置的密集部分210和表面方向上的密集部分210而被保持。
[0055]另外,在上述的結(jié)構(gòu)中,兩張廢墨吸收體200a為相同的形狀。以偏離于中心的方式形成貫穿孔230,并且將兩張廢墨吸收體中的一張以中心為支點旋轉(zhuǎn)180度而進行配置。由此,無需以與重疊廢墨吸收體200a的順序相對應(yīng)的方式來制造廢墨吸收體200a,從而能夠高效地構(gòu)成廢墨槽300a。另外,也可以不旋轉(zhuǎn)180度,而是通過翻轉(zhuǎn)來錯開貫穿孔230的位置。此處,當將兩張廢墨吸收體200a的貫穿孔230在相同的位置處重疊時,所排出的廢墨滴D將到達底面部170,并且從密度密集的部分210被吸收。此時,由于密度密集,從而必須在克服重力的同時浸透與兩張厚度相對應(yīng)的量,因此會成為無法浸透吸收材料整體的不良情況。
[0056]第二實施方式
[005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個附圖中,為了將各個部件等設(shè)為能夠識別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個部件等的尺寸與實際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表示。
[0058]首先,對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圖4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結(jié)構(gòu)的模式圖,圖4 (a)為表示長方體的廢墨吸收體200b的結(jié)構(gòu)的剖視圖。廢墨吸收體200b對從噴射油墨的頭排出的廢墨進行吸收,并且如圖4 (a)所示,在一張廢墨吸收體200b中,厚度方向上的兩側(cè)的表面部240、250的密度與中央部260的密度相比較為密集。從兩側(cè)的表面部240、250趨向中央部260,密度逐漸減小。
[0059]廢墨吸收體200b的密度稀疏的部分220為易于使廢墨浸透的部分,密集部分210為對所吸收的廢墨進行保持的部分。因此,在吸收廢墨時,優(yōu)選從形成有稀疏部分220的中央部260進行吸收。此外,更優(yōu)選為,在厚度方向成為水平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從中央部260吸收廢墨。如果采用此種方式,則能夠利用重力,從而容易地使廢墨浸透。
[0060]廢墨吸收體200b由包含纖維素纖維、熔融樹脂和阻燃劑的混合物構(gòu)成。
[0061]纖維素纖維為,使用例如旋轉(zhuǎn)式粉碎裝置等干式解纖機對漿板等進行解纖而得到的纖維。熔融樹脂為實現(xiàn)纖維素纖維間的結(jié)合、使廢墨吸收體200b保持適當?shù)膹姸?硬度等)、防止紙粉或纖維的飛散、有助于維持吸收了廢墨時的形狀的材料。熔融樹脂可以采用纖維狀或粉狀等各種形態(tài)。而且,通過對混合了纖維素纖維和熔融樹脂的混合物進行加熱,能夠使熔融樹脂熔融,從而與纖維素纖維熱粘并固化。另外,優(yōu)選為,在不會使纖維素纖維等發(fā)生熱劣化的程度的溫度下進行熱粘。此外,熔融樹脂優(yōu)選為,易于與解纖物中的紙纖維纏繞在一起的纖維狀的樹脂。而且,優(yōu)選為芯殼結(jié)構(gòu)的復合纖維。在芯殼結(jié)構(gòu)的熔融樹脂中,通過周圍的殼部在低溫下熔融,纖維狀的芯部與熔融樹脂本身或纖維素纖維接合,從而能夠進行牢固的接合。
[0062]阻燃劑為,為了在廢墨吸收體200b中賦予阻燃性而被添加的材料。作為阻燃劑,可以使用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無機材料、磷系的有機材料(例如,磷酸三苯酯等芳香族的磷酸酯)。
[0063]作為廢墨吸收體200b的形成方法,例如,使混合有纖維素纖維、熔融樹脂和阻燃劑的混合物過篩,并堆積在配置于篩的下方的網(wǎng)帶上,從而形成堆積物。然后,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加壓加熱處理中使用加熱平板壓力機。具體而言,對堆積物的厚度方向的兩側(cè)的表面部進行夾壓。由此,使熔融樹脂溶解,并且堆積物被形成為所需的厚度。此外,通過使用加熱平板壓力機,從而與表面部240、250對應(yīng)的部分先于與中央部260對應(yīng)的部分被傳遞熱量而開始軟化,同時通過壓力而發(fā)生變形,因此表面部240、250與中央部260相比,密度被形成得較為密集。之后,通過沖切為所需的尺寸,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200b。
[0064]圖4 (b)為表示層疊了多張廢墨吸收體的形態(tài)的概要圖。如圖4 (b)所示,層疊有多張廢墨吸收體200b。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層疊有10張廢墨吸收體200b的形態(tài)。由此,能夠確保廢墨的浸透性,并且能夠增加廢墨的吸收容許量。另外,由于各廢墨吸收體200b的結(jié)構(gòu)與圖4 Ca)中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0065]接下來,對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圖5為表示廢墨槽的結(jié)構(gòu)的剖視圖。如圖5所不,廢墨槽300b具備對廢墨進彳了吸收的廢墨吸收體200b、和對廢墨吸收體200b進彳了收納的收納部170。
[0066]收納廢墨吸收體200b的收納部170例如為通過塑料材料而被形成為長方體形狀的部件。收納部170具備底面部170a和側(cè)面部170b,并且被形成為能夠?qū)U墨吸收體200b進行收納和保持。
[0067]由于廢墨吸收體200b的結(jié)構(gòu)與圖4 Ca)中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多個廢墨吸收體200b重疊設(shè)置。而且,以各廢墨吸收體200b的厚度方向成為水平狀態(tài)的狀態(tài)進行設(shè)置。因此,在與廢墨D對置的面上露出有密集部分210和稀疏部分220。
[0068]而且,如圖5所示,在廢墨滴D朝向廢墨吸收體200b被排出,并到達廢墨吸收體200b的表面時,廢墨滴D將從露出在廢墨吸收體200b的表面上的稀疏部分220高效地被吸收。然后,所吸收的廢墨通過密集部分210而被保持。
[0069]接下來,對液滴噴出裝置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液滴噴出裝置具備噴射油墨的頭、和對從頭排出的廢墨進行捕獲的廢墨槽。另外,對在本實施方式的液滴噴出裝置中具備上述的廢墨吸收體200 (200a、200b)和廢墨槽300 (300a、300b)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0070]圖6為表示液滴噴出裝置的結(jié)構(gòu)的概要圖。如圖6所示,液滴噴出裝置10通過滑架20、驅(qū)動機構(gòu)30、壓紙滾筒40和維護機構(gòu)100等構(gòu)成,其中,所述滑架20在主掃描方向上進行往復移動的同時在印刷紙張等印刷介質(zhì)2上形成墨點,所述驅(qū)動機構(gòu)30使滑架20進行往復移動,所述壓紙滾筒40用于實施印刷介質(zhì)2的輸送,所述維護機構(gòu)100實施維護以便所述液滴噴出裝置10能夠正常地進行印刷。在滑架20上設(shè)置有:對油墨進行收納的墨盒26、安裝有墨盒26的滑架箱22、和被搭載于滑架箱22的底面?zhèn)?面向印刷介質(zhì)2的一偵D并噴射油墨的頭24等。在該頭24上形成有噴射油墨的多個噴嘴,并且通過將墨盒26內(nèi)的油墨引導至頭24,并從噴嘴向印刷介質(zhì)2噴射準確量的油墨,從而印刷圖像。
[0071]使滑架20進行往復移動的驅(qū)動機構(gòu)30通過導軌38、同步齒形帶32、驅(qū)動滑輪34和步進電機36等構(gòu)成,其中,所述導軌38在主掃描方向上延伸設(shè)置,所述同步齒形帶32在內(nèi)側(cè)形成有多個齒形,所述驅(qū)動滑輪34與同步齒形帶32的齒形相嚙合,所述步進電機36用于對驅(qū)動滑輪34進行驅(qū)動。同步齒形帶32的一部分被固定在滑架箱22上,通過對同步齒形帶32進行驅(qū)動,從而能夠使滑架箱22沿著導軌38進行移動。此外,由于同步齒形帶32與驅(qū)動滑輪34通過齒形而相互嚙合,因此能夠在通過步進電機36對驅(qū)動滑輪34進行驅(qū)動時,根據(jù)驅(qū)動量而高精度地使滑架箱22進行移動。
[0072]實施印刷介質(zhì)2的輸送的壓紙滾筒40通過未圖示的驅(qū)動電機和齒輪機構(gòu)而被驅(qū)動,從而能夠在副掃描方向上以每次輸送預(yù)定量的方式對印刷介質(zhì)2進行輸送。
[0073]此外,維護機構(gòu)100被設(shè)置在印刷區(qū)域外的被稱為初始位置的區(qū)域中,并且具備刮板110、封蓋單元120和抽吸泵150,其中,所述刮板110對頭24的在底面?zhèn)刃纬捎袊娚鋰娮斓拿?噴嘴面)進行擦拭,所述蓋單元120被壓貼在頭24的噴嘴面上從而對頭24進行封蓋,所述抽吸泵150通過在利用封蓋單元120對頭24進行封蓋的狀態(tài)下對頭24進行驅(qū)動,從而將油墨作為廢墨而排出。通過利用抽吸泵來強制性地從頭24中排出油墨,從而使因增稠、彎液面的破壞、或紙粉的影響等而無法進行噴射的噴嘴恢復、或防止噴嘴內(nèi)的油墨的增稠。而且,在抽吸泵150的下方具備廢墨槽300 (300a、300b),所述廢墨槽300 (300a、300b)捕獲從抽吸泵150中被排出的廢墨。由于具備廢墨槽300,從而液滴噴出裝置10的外形增大。通過提高廢墨吸收體200的油墨浸透性和保持性,從而能夠縮小可保持相同油墨量的廢墨吸收體200的體積。由此,廢墨槽300和液滴噴出裝置10的大小也縮小。另夕卜,由于廢墨槽300 (300a、300b)與圖2以及圖3中所說明的結(jié)構(gòu)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此夕卜,在所排出的廢墨中,還包括因出于防止增稠等的目的而噴射油墨的沖洗所產(chǎn)生的油墨、或在所謂的無邊距印刷中偏離出介質(zhì)的油墨等的未到達介質(zhì)的油墨。因此,不一定僅為通過抽吸泵150而被排出的油墨。廢墨是指,從頭中被排出但未到達介質(zhì)的油墨。
[0074]以上,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
[0075](I)在廢墨吸收體200的厚度方向上具備密度稀疏的部分220和密度密集的部分210,并且這些密度不同的部分以成為一體(一張)的方式而構(gòu)成。而且,在密度稀疏的部分220中,能夠提高使廢墨浸透的浸透性,并且,在密度密集的部分210中,能夠提高對所浸透的廢墨進行保持的保持性。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具備浸透性和保持性的廢墨吸收體200(200a、200b)。
[0076](2)在具備上述廢墨吸收體200的廢墨槽300、300a、300b中,即使廢墨槽300、300a、300b被傾斜或朝向側(cè)面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qū)λ盏膹U墨進行保持,從而防止泄漏等。
[0077](3)在具備上述廢墨槽300、300a、300b的液滴噴出裝置10中,能夠高效地吸收從頭24中被排出的廢墨,且能夠防止油墨泄漏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從而能夠確??煽啃?。[0078]實施例
[0079]接下來,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具體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80]1.混合物
[0081](I)纖維素纖維
[0082]通過渦輪式研磨機(TURBO工業(yè)株式會社制)而將使用裁剪機而被裁剪成幾厘米(cm)的槳板解纖成棉狀。
[0083](2)熔融樹脂
[0084]具有芯殼結(jié)構(gòu),殼為在100°C以上熔融的聚乙烯,芯為由聚酯構(gòu)成的1.7dtex的熔融纖維(漆特纟侖(Tetoron,注冊商標),帝人株式會社制)。
[0085](3)阻燃劑
[0086]氫氧化鋁B53 (日本輕金屬株式會社制)。
[0087]2.廢墨吸收體的形成
[0088]實施例1:廢墨吸收體A的形成
[0089]在空氣中混合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15重量份熔融纖維、5重量份阻燃劑,并使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Cl過篩且堆積在網(wǎng)帶上。此時,在通過抽吸裝置對抽吸進行控制,以使與纖維素纖維和熔融樹脂相比較小的阻燃劑、和纖維素纖維中長度較短的纖維素纖維匯集于下側(cè)的同時,使混合物Cl堆積在網(wǎng)帶上。接著,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之后,切割為150mmX50mmX 12mm,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A。在對該廢墨吸收體A的密度進行測定時,在厚度方向上密度不均勻,被堆積在網(wǎng)帶側(cè)的下層側(cè)與上層側(cè)相比,長度較短的纖維素纖維較多,從而密度較高。此外,在阻燃劑的分布中,在廢墨吸收體A的厚度方向上也不均勻,下層側(cè)與上層側(cè)相比,阻燃劑含有率較高。即,阻燃劑的密度在下層側(cè)高于上層偵1K作為吸收材料的密度,最大處為0.16g/cm3,最小處為0.13g/cm3。
[0090]實施例2:廢墨吸收體B的形成
[0091]形成在空氣中混合了 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25重量份熔融纖維、10重量份阻燃劑的混合物C2。此外,形成在空氣中混合了 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15重量份熔融纖維、5重量份阻燃劑的混合物C3。然后,在不使用抽吸裝置的條件下,使混合物C2和混合物C3堆積在網(wǎng)帶上。首先,使混合物C2過篩并自由落下,從而通過自重而堆積在網(wǎng)帶上。之后,使混合物C3過篩,并朝向所堆積的混合物C2上自由落下,從而使混合物C3通過自重而堆積在混合物C2上。接著,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之后,切割為150mmX 50mmX 12mm,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B。在對該廢墨吸收體B的密度進行測定時,在厚度方向上密度不均勻,被堆積在網(wǎng)帶側(cè)的下層側(cè)與上層側(cè)相比,密度較高。此外,在阻燃劑的分布中,在廢墨吸收體B的厚度方向上也不均勻,下層側(cè)與上層側(cè)相比,阻燃劑的含有率較高。即,阻燃劑的密度在下層側(cè)高于上層側(cè)。作為吸收材料的密度,最大處為0.17g/cm3,最小處為0.14g/cm3。
[0092]實施例3:廢墨吸收體C的形成
[0093]使混合物C4過篩并堆積在網(wǎng)帶上,其中,所述混合物Cl為,在空氣中混合了 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15重量份熔融纖維、10重量份阻燃劑而得到的混合物。接著,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此處,加壓加熱處理使用加熱平板壓力機,從堆積物的上方和下方這兩側(cè)進行夾壓。另外,作為壓力機構(gòu),可以使用油壓機、氣壓機、機械壓力機等任意的壓力機構(gòu)。加熱平板為例如20mm的鋁板,并且通過其背面的云母加熱器而被加熱至所需的溫度。在鋁板的表面上卷繞有特氟隆(Teflon,注冊商標)薄片,從而防止熱粘纖維粘附的情況。加熱平板除此以外還可以使用銅等的金屬板。此外,加熱器除此以外還可以使用油加熱器、護套加熱器等任意的加熱部件。在送入至平板壓力機中的堆積物的前后具備隔離片,從而在加壓時對厚度進行限制。然后,通過加熱平板壓力機,從而堆積物通過例如熱板而被壓縮為原來厚度的1/10?1/2的厚度。在本實施例中,在加熱平板溫度200°C下加熱90秒鐘。之后,切割為150mmX50mmX10mm,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C。另外,所形成的廢墨吸收體C的溫度傳導率α為0.3287mm2/s。
[0094]圖7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的圖。如圖7所示,廢墨吸收體C的厚度方向上的密度不均勻,廢墨吸收體C的表面部的密度大于中央部的密度。
[0095]比較例1:廢墨吸收體R的形成
[0096]在空氣中混合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15重量份熔融纖維、5重量份阻燃劑,使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C5過篩并堆積在網(wǎng)帶上。此時,在不使用抽吸裝置的條件下,使混合物C5通過自重而堆積。接著,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之后,切割為150mmX 50mmX 12mm,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R。在對該廢墨吸收體R的密度進行測定時,在厚度方向上密度均勻,為0.14g/cm3。此外,阻燃劑的含有率也均勻。
[0097]比較例2:廢墨吸收體S的形成
[0098]使混合物C6過篩并堆積在網(wǎng)帶上,其中,所述混合物C6為,在空氣中混合100重量份纖維素纖維、15重量份熔融纖維、10重量份阻燃劑而得到的混合物。接著,對所堆積的堆積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此處,在加壓加熱處理中,在將上述堆積物投入到加熱爐中并進行了加熱之后,實施棍壓處理。之后,切割為150mmX50mmX IOmm,從而形成廢墨吸收體S。在對該廢墨吸收體S的密度進行測定時,在厚度方向上密度均勻,為0.15g/cm3。
[0099]3.評價
[0100]接下來,在上述的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I和比較例2中,進行油墨浸透性、油墨保持性和油墨堆積性的評價。各評價方法如下文所述。
[0101](a)關(guān)于油墨浸透性和油墨保持性的評價方法
[0102]圖8為表示廢墨吸收體的油墨浸透性和保持性的評價方法的模式圖。如圖8 (a)所示,將150mm (L) X 50mm (W) X 12mm (H)的油墨吸收體F放置在平坦面上,并從上表面的第一點Pl緩緩地注入80ml油墨。在未滲入至吸收體F的情況下放置5分鐘,之后繼續(xù)注入。另外,在即使放置了 5分鐘也未滲入的情況下,視為油墨不再浸透,由此油墨浸透性的判定為不良(NG)。另一方面,在能夠全部注入的情況下,油墨浸透性的判斷為良好(OK)。此處,從與圖2和圖3不同的位置吸收油墨。這是因為在使用于液滴噴出裝置中時考慮到其他部件的配置情況等,也存在油墨只能排出到端部的情況,因此成為在油墨最難以浸透的最壞條件下的評價。
[0103]此外,在注入了全部油墨后,放置5分鐘,并且如圖8 (b)所示,使用繩束S等,以使注入油墨的第一點Pl位于下方的方式而將所述油墨吸收體F從第二點P2吊起。在以此種方式被吊起的狀態(tài)下,所浸透的油墨將集中在油墨吸收體F的一端部,從而變得難以被保持。然后,當油墨從油墨吸收體F中滴下時,視為無法對油墨進行保持,從而油墨保持性的判斷為不良(NG)。另一方面,當油墨不滴下時,油墨保持性的判斷為良好(0K)。通過該評價可知,即使液滴噴出裝置或廢墨槽被置為傾斜,油墨也不會漏出。
[0104](b)關(guān)于油墨堆積性的評價方法
[0105]將150_ (L) X50mm (W) X 12mm (H)的油墨吸收體F放置在平坦面上,并在400C 20% RH的環(huán)境下,在I小時內(nèi)以每次0.4g的量向所放置的吸收體F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滴下油墨。而且,在240小時后,如果在油墨吸收體F的表面上固體成分的堆積物的厚度小于Imm,貝U油墨堆積性的判斷為良好(OK)。另一方面,如果堆積物的厚度在Imm以上,貝丨J油墨堆積性的判斷為不良(NG)。
[0106]在上述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中,對油墨浸透性、油墨保持性以及油墨堆積性進行了評價。評價結(jié)果如表1所示。
[0107]表1
[0108]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廢墨吸收體,其特征在于, 對從噴射油墨的頭排出的廢墨進行吸收, 在一張所述廢墨吸收體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密度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比為高密度。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廢墨吸收體,其特征在于, 從所述第二部分吸收所述廢墨。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廢墨吸收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廢墨吸收體含有阻燃劑, 所述密度為所述阻燃劑的密度。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廢墨吸收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為厚度方向上的兩側(cè)的表面部, 所述第二部分為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廢墨吸收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厚度方向成為水平狀 態(tài)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中央部吸收所述廢墨。
6.—種廢墨槽,其特征在于,具備: 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廢墨吸收體; 對所述廢墨吸收體進行收納的收納部。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廢墨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納部具有對所述廢墨吸收體進行支承的底面部, 所述廢墨吸收體具有從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而設(shè)置的凹部, 所述第二部分以與所述收納部的所述底面部對置的方式而配置。
8.一種液滴噴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頭,其噴射油墨; 權(quán)利要求6或7所述的廢墨槽,其對從所述頭排出的廢墨進行捕獲。
【文檔編號】B41J2/185GK103895361SQ20131072720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高野秀裕, 關(guān)俊一, 永井芳之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