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需要夾持裝置對零件進行移動,傳統(tǒng)的移動方法是通過夾臂對零件進行移動,夾臂往往體積大,對一些小零件夾持不變,并且可能在夾持過程中對零件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體積小,成本低,且便于操作。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包括:氣缸、推桿和頂針,其中,
所述氣缸的垂直下方設有擋板和所述推桿;
所述頂針設有第一瓣和第二瓣,所述第一瓣和所述第二瓣分別通過銷軸與所述擋板相連接,所述第一瓣和所述第二瓣能夠以銷軸為支點進行開合,所述第一瓣和所述第二瓣的上部設有一容置空間,所述推桿能夠在所述氣缸的帶動下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上下運動;
所述銷軸內設有第三扭轉彈簧,能夠使所述第一瓣和所述第二瓣始終合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第一瓣的上部設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二瓣的上部設有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內設有第一扭轉彈簧,所述第二限位塊內設有第二扭轉彈簧。
進一步,所述推桿非接觸的設置于所述擋板的前方。
進一步,所述第一瓣的外側設有第一柔性螺紋,所述第二瓣的外側設有第二柔性螺紋。
進一步,所述推桿包括直桿和推板,所述推板垂直的設置于所述直桿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易于操作,成本低。
1)氣缸的垂直下方設有擋板,氣缸推動擋板在第一瓣和第二瓣所組成的容置空間內上下運動,從而使得第一瓣和第二瓣由合向開運動;
2)第一瓣和第二瓣分別通過銷軸與擋板相連接,每個銷軸內設有第三扭轉彈簧,從而使得第一瓣和第二瓣由開向合運動;
3)第一瓣和第二瓣上部分別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內分別設有第一扭轉彈簧和第二扭轉彈簧,從而能夠限制頂針的合并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頂針合時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頂針開時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
其中,1、氣缸;2、推桿;201、直桿;202、推板;3、頂針;301、第一瓣;302、第二瓣;4、擋板;401、第一限位塊;402、第二限位塊;5、容置空間;501、第一柔性螺紋;502、第二柔性螺紋;6、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包括:氣缸1、推桿2和頂針3,其中,氣缸1的垂直下方設有擋板4和推桿2;推桿2非接觸的設置于擋板4的前方。
頂針3設有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分別通過銷軸(圖中未示)與擋板4相連接,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能夠以銷軸為支點進行開合,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的上部設有一容置空間5,推桿2能夠在氣缸1的帶動下在容置空間5內上下運動;銷軸內設有第三扭轉彈簧(圖中未示),能夠使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始終合在一起。推桿2包括直桿201和推板202,推板202垂直的設置于直桿201的下端。
第一瓣301的上部設有第一限位塊401,第二瓣302的上部設有第二限位塊402,第一限位塊401內設有第一扭轉彈簧,第二限位塊402內設有第二扭轉彈簧。第一限位塊401和第一扭轉彈簧、第二限位塊402和第二扭轉彈簧用于限制頂針3的合并位置。防止在合并的過程中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過度合并。
第一瓣301的外側設有第一柔性螺紋501,第二瓣302的外側設有第二柔性螺紋502。第一柔性螺紋501和第二柔性螺紋502用于增加與零件6間的摩擦。
其中,第一瓣301和第二瓣302合并的形狀與剪刀合并時的形狀相同。
一種用于擺料機的夾持裝置的操作步驟為:
1)如圖2所示,將頂針插入零件洞孔中,氣缸帶動推桿向下運動,直到推桿運動到容置空間的底部,氣缸繼續(xù)推動推桿,使得第一瓣和第二瓣由合運動到開的狀態(tài);
2)如圖3所示,第一瓣和第二瓣繼續(xù)向開的狀態(tài)運動,直到第一瓣和第二瓣分別頂住零件洞孔的兩壁,從而第一瓣和第二瓣能夠帶動零件運動;
3)當零件運動到指定位置時,氣缸帶動推桿向上運動,第一瓣和第二瓣在銷軸內第三扭轉彈簧的帶動下,由開運動到合的狀態(tài)。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