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技術區(qū)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燃料氣體的燃燒壓力將釘打入混凝土或木材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
背景技術:
一般,在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中,活塞以能夠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設置于配置在主體內(nèi)的氣缸內(nèi)。在上述氣缸上的外側(cè)可上下移動地嵌合有筒狀的可動套筒??蓜犹淄彩冀K被彈簧向下方施力以使其位于下方位置。當進行打入動作時,通過克服上述彈簧使可動套筒向上移動并與設置于上述氣缸上方的氣缸蓋抵接,來形成密閉的燃燒室。通過使燃燒室內(nèi)的燃料氣體爆發(fā)性燃燒,來同時驅(qū)動上述活塞和打入器,擊打被供給至設置于上述氣缸下方的機頭部的釘并將其打出。然而,在拉動用于進行起動操作的扳機的期間,必須使可動套筒保持于上方位置, 以形成密閉的燃燒室。US2010/0176177中公開了經(jīng)由鎖定桿以合成樹脂制成的凸輪支承可動套筒的結(jié)構。在該結(jié)構中,凸輪可滑動地設置在主體上,并將可動套筒保持于燃燒室密閉狀態(tài)。此外,為了防止在先對扳機進行拉動操作后再將工具按壓于被打入件上的情況下釘被打出,使上述凸輪夾住鎖定桿,以防止可動套筒移動。在上述結(jié)構中,凸輪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可能因燃燒室內(nèi)的混合氣體燃燒所產(chǎn)生的熱量使凸輪變形、或因作業(yè)現(xiàn)場產(chǎn)生的灰塵或砂粒使凸輪的滑動面變得粗糙。此外,如果誤將打入工具的前端用力地撞擊到被打入件上時,會發(fā)生凸輪變形或破損的現(xiàn)象。因此,JP-A-2008-260094中公開了如下機構,其通過使鎖定桿與扳機連接,而不使用像上述凸輪那樣的合成樹脂部件。由此,無需考慮因氣體燃燒所產(chǎn)生的熱量的影響,從而能夠節(jié)省凸輪所占的空間而降低整體高度。但是,在使鎖定桿與扳機連接的結(jié)構中,鎖定桿造成妨礙,而不能在扳機的上部附近設置開關機構。因此,在扳機的上部形成死角,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無需使用凸輪即可保持可動套筒,而且,作為工具的重量平衡良好,使用者便于操作且不易疲勞,另外還能夠有效利用扳機的上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中,還可以通過使可動套筒6上下移動而開閉燃燒室7。還可以將安全桿23安裝在扳機10上,且通過以能夠與安全桿23卡合的方式配置的開關桿25的按壓而使開關26動作。還可以使能夠與可動套筒6卡合的保持部件43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與扳機10連接。支撐保持部件43的基端部43L的軸100還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支撐開關桿25的軸24和氣缸4之間。其他的特征和效果可以通過實施例的記載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獲知。
圖1是以剖面表示第一典型實施例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的基本構造的說明圖。圖2是以一部分斷面表示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的動作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3是以剖面表示第一典型實施例的機構和其周圍的局部縱剖面圖。圖4是表示將接觸部件按壓于被打入件上的狀態(tài)下的局部縱剖面圖。圖5是表示對扳機進行操作而使其起動的狀態(tài)下的局部縱剖面圖。圖6是表示對扳機進行全行程拉動操作時的狀態(tài)下的局部縱剖面圖。圖7是表示將接觸部件按壓于被打入件上的狀態(tài)下的局部縱剖面圖。圖8是表示拉動扳機直至即將起動前、以將可動套筒保持在上方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局部縱剖面圖。標號說明
1..主體
2..機頭部
4..氣缸
5..活塞
6..可動套筒
10. 扳機
13..接觸部件
21..滑動臂
23. 安全桿
25. 扳機開關桿
26. 微動開關
43. 鎖定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典型實施例和變形例進行說明。另外,典型實施例和變形例是發(fā)明的例示,而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典型實施例和變形例中記述的全部特征和它們的組合并不一定是發(fā)明的本質(zhì)內(nèi)容。
<第 一典型實施例>圖1和圖2是用于表示第一典型實施例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的基本構造的剖面圖,標號1表示燃燒式打入工具的主體。主體1的內(nèi)部設置有擊打機構,在下方設置有將釘打出的射出用機頭部。填充有將可燃性氣體液化的燃料氣體的氣體罐9安裝于擊打機構的后部。此外,主體1中相連地設置有把手Ia和釘倉3,釘倉3在機頭部開口并供給釘。擊打機構為如下裝置活塞5可滑動地設置于配置在主體1內(nèi)的氣缸4中,并且, 在通過設置在上述氣缸4的上部的可動套筒6如圖2所示地密閉形成的燃燒室7內(nèi)對可燃性混合氣體進行點火而使其爆發(fā)性燃燒,以高壓的燃燒氣體驅(qū)動上述活塞5,通過與活塞5 一體地結(jié)合的打入器8擊打上述機頭部2內(nèi)的釘(未圖示)。10是用于起動操作的扳機。另外,在上述氣缸蓋11中設置有與氣體罐連通的噴嘴18、用于對混合氣體點火而使混合氣體燃燒的火花塞(未圖示)、用于將由上述噴嘴18噴射到燃燒室7內(nèi)的可燃氣體與燃燒室7內(nèi)的空氣進行攪拌以在燃燒室7內(nèi)生成規(guī)定空燃比的混合氣體的旋轉(zhuǎn)風扇 20。燃燒室7由上述活塞5的上端面和環(huán)狀的可動套筒6形成,可動套筒6配置在氣缸4與在主體1的上部的內(nèi)部形成的氣缸蓋11之間,為了如圖2所示地在氣缸蓋11 一側(cè)密封可動套筒6,通過使其向上方移動而形成密閉的燃燒室7,如圖1所示通過使其向下方移動而使燃燒室7的上部向大氣敞開。此外,可動套筒6的上下移動按照下述方式進行。即,在可動套筒6的下端安裝有 U字形的腔室臂12,腔室臂12的下端以能夠與接觸臂(接觸部件)13上部的導塊14下部的支承部15卡合的方式配置。接觸臂13是結(jié)合多個部件而成,且以能夠沿著上述機頭部2 在上下的釘打入方向滑動自如的方式設置,通過將下端按壓在被打入件上而相對于機頭部 2相對地向上方移動。接觸臂13的上部被設置成沿著填充有燃料氣體的燃料氣體罐(未圖示)的收納部16和氣缸4的隔壁17在上下方向滑動。另外,可動套筒6始終被未圖示的彈簧向下方施力。因此,接觸臂13也被施力以使其從機頭部2的下端突出。另外,在上述打入工具中設置有滑動臂21,對應接觸臂13的動作在上下方向移動;安全桿23,被設置于上述扳機10的側(cè)壁的大致中央部的軸22進行軸支撐,且以能夠通過下述受扭螺旋彈簧36與上述滑動臂21卡合的方式設置;扳機開關桿25,設置在上述主體1 一側(cè),更具體地講,被設置于把手Ia的基部的軸24進行軸支撐,且以能夠與上述安全桿23卡合的方式設置;以及微動開關26,被扳機開關桿25按壓而使上述火花塞進行點火動作。即,扳機開關桿25在不與微動開關26卡合的斷開位置與按壓微動開關26而使微動開關26動作的接通位置之間轉(zhuǎn)動?;瑒颖?1橫跨氣體罐收納部16內(nèi)的氣體罐地配置,且沿著氣體罐收納部16和氣缸4的隔壁17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滑動臂21的前側(cè)突出有卡合片27,該卡合片27貫通上述隔壁17上形成的開口部28且向氣缸4 一側(cè)突出。此外,在滑動臂21的后側(cè)突出形成有卡合臂30,卡合臂30的前端部貫通主體1的后壁上形成的開口部31并向外部突出。此夕卜,上述卡合片27配置于在接觸臂13的上部形成的導塊14的上方,并在接觸臂13向上方移動的途中與導塊14卡合。此外,卡合臂30的前端部向扳機10 —側(cè)突出。此外,扳機10的一端被設置在主體1和把手Ia之間的支軸32進行軸支撐。
在安全桿23上,從其中央呈放射狀地形成有桿部33、彈簧支片34和卡合片35。 桿部33朝上地配置,彈簧支片34大致水平地配置,卡合片35朝下地配置。而且,彈簧支片 34上安裝有安裝于上述軸22上的受扭螺旋彈簧36的一端37,卡合片35以能夠與從扳機 10的下壁向上方突出的突部40卡合的方式設置。上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另一端38以能夠與滑動臂21的卡合臂30的上端卡合的方式配置。此外,彈簧支片34和上述下壁之間設置有螺旋彈簧41。因此,安全桿23被上述螺旋彈簧41施力以使其從第二位置向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逆時針轉(zhuǎn)動。受扭螺旋彈簧36的兩端37、38因彈性而保持相同角度。因此,在待機狀態(tài)下,卡合片35被螺旋彈簧41施力以使安全桿23與扳機10的突部40卡合。當滑動臂21向上方移動時,安全桿23被卡合臂30上推而克服螺旋彈簧41的彈力,借助受扭螺旋彈簧36向右方向轉(zhuǎn)動,如圖3所示,滑動臂21向下方移動且卡合臂30離開受扭螺旋彈簧36時,安全桿23借助螺旋彈簧41的彈力向左方向轉(zhuǎn)動。隔著扳機開關桿25將微動開關沈在上述扳機10的上方。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被設置成在以上述軸M為中心轉(zhuǎn)動時,能夠在按壓微動開關沈的接點26a而使開關接通的位置和離開上述接點^a的位置之間移動。此外,通過螺旋彈簧39,在待機狀態(tài)下離開微動開關沈而被大致水平地保持。因此,扳機開關桿25不會因?qū)⒋蛉牍ぞ咦矒艋驅(qū)嵈蛴谀硞€部件上時的慣性而擺動并按壓微動開關26。當扳機10被進行拉動操作而向上方移動時,扳機開關桿25與安全桿23的前端卡合,當被進一步按壓而轉(zhuǎn)動時,會按壓微動開關26。但是,即使在待機狀態(tài)下對扳機開關桿 25進行轉(zhuǎn)動操作,桿部33也會越過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42,而不會按壓微動開關26。此外,在扳機10的轉(zhuǎn)動中心側(cè)的上部,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連接有作為保持部件的金屬制的鎖定桿43。該鎖定桿43也被配置成不會干擾氣體罐9,貫通在上述隔壁17上形成的開口部44地向氣缸4 一側(cè)突出。而且,始終被受扭螺旋彈簧45向下施力,并被向氣體罐收納部16的內(nèi)側(cè)突出的突軸46支撐。鎖定桿的前端43L在待機狀態(tài)下被保持于與可動套筒6的側(cè)面對應的位置,如后文所述,在可動套筒6處于待機狀態(tài)時對扳機10進行轉(zhuǎn)動操作的情況下,鎖定桿43的前端與可動套筒卡合,在上述可動套筒6移動至上方時對扳機 10進行轉(zhuǎn)動操作的情況下,鎖定桿43的前端以能夠與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卡合的方式移動。另外,由于上述受扭螺旋彈簧45與鎖定桿43和扳機10卡合,因此,扳機10本身也始終被施力以使其向下方的待機位置移動。如上所述,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還可以具有主體1 ;氣缸4,配置于主體1內(nèi);活塞5,以能夠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氣缸4內(nèi);可動套筒6,位于氣缸4的上側(cè);燃燒室7,通過使可動套筒6上下移動而開閉;機頭部2,設置于主體1的下方,將釘向被打入件打出;接觸部件13,從機頭部2突出且以能夠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當被按壓于被打入件P上時相對于主體1相對地向上方移動并使可動套筒6向關閉燃燒室7的方向移動; 扳機10 ;安全桿23,安裝在扳機10上,且以能夠與接觸部件13卡合的方式配置;開關桿25, 以能夠與安全桿23卡合的方式配置;開關沈,通過被開關桿25按壓而動作;以及保持部件 43,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與扳機10連接,且以能夠與可動套筒6卡合的方式配置。安全桿23可以由固定于扳機10上的軸22進行軸支撐,并能夠相對于扳機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開關桿25可以由固定于主體1的軸M進行軸支撐,并能夠在使開關26接通的接通位置和離開開關的斷開位置之間轉(zhuǎn)動。開關沈可以固定于主體 1上。保持部件43可以具有由固定于扳機10上的軸100進行軸支撐的基端部4 和能夠與可動套筒6卡合的前端部43L,保持部件43的基端部4 和前端部43L之間的中間部分由固定于主體1上的突軸46進行支撐。用于支撐保持部件43的基端部43L的軸100可以在與上下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支撐開關桿25的軸M和氣缸4之間。
保持部件43的前端部43L可以配置于如下位置上當可動套筒6位于關閉燃燒室 7的上方位置、且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保持部件43的前端部43L與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卡合,以保持燃燒室7的密閉狀態(tài)。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可以具有以能夠相對于主體1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的滑動臂21。還可以使位于接觸部件13的上部14的上側(cè)的卡合片27形成于滑動臂21的前側(cè)。還可以將受扭螺旋彈簧36安裝于位于支撐有安全桿23的扳機10上的軸22上,將受扭螺旋彈簧36的一端37安裝于在安全桿23上形成的彈簧支片34上,將受扭螺旋彈簧 36的另一端38以能夠與在滑動臂21的后側(cè)形成的卡合臂30的上端卡合的方式配置。安全桿23還可以被彈簧41向第一位置施力。還可以將滑動臂21的卡合片27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接觸部件13被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而向上方移動的狀態(tài)下,滑動臂21的卡合片27 與接觸部件13的上部14卡合并使滑動臂21向上方移動。還可以將受扭螺旋彈簧36的另一端38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滑動臂21向上方移動時,受扭螺旋彈簧36的另一端38與卡合臂30的上端卡合并使安全桿23向第二位置轉(zhuǎn)動。還可以將安全桿23上形成的桿部33配置于如下位置在安全桿23的第二位置處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安全桿23上形成的桿部33與開關桿25卡合,使開關桿25從斷開位置向接通位置轉(zhuǎn)動;在安全桿23的第一位置處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安全桿23上形成的桿部33不與開關桿25卡合。滑動臂21的卡合臂30可以配置于如下位置在保持部件43的前端部43L與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卡合而使燃燒室7保持密閉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當解除接觸部件13對被打入件 P的按壓而使滑動臂21相對于主體1向下方移動時,受扭螺旋彈簧36的另一端38也向下方移動,安全桿23的桿部33不與開關桿25卡合,通過彈簧41使安全桿23向第一位置轉(zhuǎn)動。保持部件43的前端部43L可以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接觸部件13位于下止點的狀態(tài)下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保持部件43的前端部43L與可動套筒6的側(cè)面卡合。安全桿23的桿部33可以配置于如下位置在通過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而使開關桿25按壓開關沈后,進一步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使安全桿23的桿部33越過開關桿25而脫離開關桿25。從將接觸部件13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后對扳機10進行操作以使安全桿23的桿部33按壓開關桿25而使開關接通的狀態(tài)開始、直至桿部33通過開關桿25而使開關斷開, 桿部33和開關桿25在接觸區(qū)域a相接觸,上述接觸區(qū)域a可以設定為如下長度在接觸部件13從大致中間位置移動至上止點的期間,桿部33和開關桿25相接觸。扳機10可以由固定在主體1上的軸32進行軸支撐??梢允箺U部33和彈簧支片34呈放射狀地形成于安全桿23上。其次,對上述打入工具的動作進行說明。在將釘打入時,首先如圖4所示地將接觸臂13的下端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由此,由于腔室臂12也與接觸臂13 —起相對于機頭部2相對地向上方移動,因此可動套筒6被上推,形成密閉的燃燒室7。當燃燒室7密閉時,如上所述可燃性氣體從噴嘴噴射至燃燒室 7內(nèi),電動機啟動并使旋轉(zhuǎn)風扇20旋轉(zhuǎn),對可燃氣體和空氣進行攪拌混合。另外,由于在接觸臂13向上方移動的途中,其上部的導塊14與滑動臂21的卡合片27卡合,因此滑動臂21向上方移動。而且,由于滑動臂21的卡合臂30與受扭螺旋彈簧 36的端部38卡合并上推,因此安全桿23向右側(cè)轉(zhuǎn)動。
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5所示當對扳機10進行拉起操作而使其轉(zhuǎn)動時,在轉(zhuǎn)動端的前方安全桿23的桿部33的前端與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42的下表面卡合并上推,扳機開關桿25向上方轉(zhuǎn)動并按壓微動開關26。由此,由于與火花塞連接的電路的開關接通,因此對燃燒室7內(nèi)的混合氣體點火而使其燃燒并爆發(fā)性膨脹。燃燒氣體的壓力如上所述地作用于活塞5的上表面并向下方?jīng)_擊性驅(qū)動活塞5,活塞5擊打被供給至機頭部2內(nèi)的釘倉3內(nèi)的位于前部的釘,將上述位于前部的釘打入到被打入件P中。另外,當以全行程拉動扳機10時,如圖6所示,由于安全桿23進一步向上方移動, 滑動臂21相對地向下方移動,因此受扭螺旋彈簧36的端部離開滑動臂21的卡合臂30。因此,由于安全桿23因螺旋彈簧41的彈力而向左方轉(zhuǎn)動,因此越過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 此外,因扳機10的轉(zhuǎn)動使鎖定桿43朝著向上移動的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的下方移動。 而且,當打入時產(chǎn)生的反作用將打入工具整體上抬時,可動套筒6從上止點相對地下降;而對扳機10進行轉(zhuǎn)動操作時,鎖定桿43的端部上推至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的下方,因此向下方移動的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與上推的鎖定桿43的端部卡合而不會繼續(xù)下降。因此,燃燒室7可以保持密閉狀態(tài)。由于在打入完畢后,燃燒室7內(nèi)的溫度急劇下降,因此,在圖2中擴大至氣缸4的活塞5的上方空間變成負壓,利用與來自下方的大氣壓之間的氣壓差使活塞5返回上止點。 此外,拉起打入工具而使機頭部2離開被打入件,松開扳機10而使其向下方轉(zhuǎn)動,鎖定桿43 從可動套筒6退避,因此,利用彈簧的作用力使可動套筒6和接觸臂13向下移動而使燃燒室7敞開,將燃燒氣體排出,導入新鮮的空氣并返回圖1的待機狀態(tài),以準備進行下一打入作業(yè)。然而,在上述結(jié)構中,首先如圖7所示在將接觸臂13按壓于被打入件P上而使可動套筒6向上方移動并使燃燒室7處于密閉狀態(tài)后,為了維持該狀態(tài),當如圖8所示地拉動扳機10直至即將按壓到微動開關26之前,并使鎖定桿43移動至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 的下方,再使機頭部2離開被打入件P時,如上文所述,可動套筒6從上止點下降,鎖定桿43 的端部與其下表面47卡合,因此能夠保持燃燒室7的密閉狀態(tài)。另外,由于接觸臂13也與可動套筒6 —起向下方移動,同時滑動臂21也下方移動,因此卡合臂30下降。由此,安全桿 23失去了受扭螺旋彈簧36的支撐,桿部33借助螺旋彈簧41的彈力越過其前端42向左方向轉(zhuǎn)動,而不是充分地按壓扳機開關桿25。因此,即使之后以全行程拉動扳機10,安全桿23 也無法按壓扳機開關桿25,因此,不能使打入工具起動。因此,不會在空中實打并發(fā)射釘。由于松開扳機10時,安全桿23向右方轉(zhuǎn)動并返回,可動套筒6和接觸臂13失去支撐并向下方的待機位置移動,同時滑動臂21也返回待機位置,因此,如果在將接觸臂13 按壓在被打入件上的狀態(tài)下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則能夠?qū)嵈蜥敗A硗?,在上述結(jié)構中,首先在拉動扳機10后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上時,也不能起動打入工具。即,如圖9所示,由于在接觸臂13位于下方待機位置的狀態(tài)下拉動扳機10時,滑動臂21也留在下方位置,因此,受扭螺旋彈簧36不會作用于安全桿23,安全桿 23被螺旋彈簧41向左側(cè)施力,桿部33越過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卡合片35與扳機10 的突部40卡合。此外,這樣在可動套筒6處于待機狀態(tài)下使扳機10轉(zhuǎn)動時,鎖定桿43的端部與可動套筒6的側(cè)面49接觸,進而沿著側(cè)面49滑上去。之后,即使如圖10所示地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如上所述由于安全桿23越過了使扳機開關桿25動作的位置,因此即使滑動臂21上升,打入工具也不會起動。在該狀態(tài)下,由于鎖定桿43處于與可動套筒6的側(cè)面49卡合的狀態(tài),因此不能將可動套筒6保持在上方位置。這樣在先對扳機 10進行操作時,不能起動打入工具。上述情況下,如圖11所示,由于使扳機10返回待機狀態(tài)并使安全桿23向右方轉(zhuǎn)動而返回待機位置時,處于先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的狀態(tài),因此再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安全桿23能夠使扳機開關桿25轉(zhuǎn)動而使微動開關沈接通以起動打入工具。另外,如圖12所示,在將上述接觸臂13的前端按壓在被打入件上后,對上述扳機 10進行操作,使安全桿23的桿部33的前端緣與扳機開關桿25的下表面2 卡合后使扳機開關桿25向上方移動,按壓微動開關沈而使開關接通,從該開關接通的狀態(tài)下的接觸點開始,上述桿33的前端緣通過扳機開關桿25的下表面而使開關斷開;對于在桿部33的前端緣和扳機開關桿25的下表面相接觸的部分的移動過程中的接觸區(qū)域a,設定為如下長度 使接觸臂13從下止點開始移動,在接觸臂13從大致中間位置移動至上止點的期間,上述安全桿23的桿部33與扳機開關桿25相接觸,因此,在接觸臂上升至大致中間位置以上的狀態(tài)下拉動扳機進行起動操作時,只要處于相接觸的移動過程中的接觸區(qū)域a,即使因作業(yè)者不同造成起動操作時機(扳機開關桿25的拉動操作時間)不同,也能夠按壓并起動微動開關26。因此,為了快速射釘而采取一邊將打入工具按壓在被打入件上一邊拉動扳機10的使用方法的情況下,雖然因作業(yè)者不同而造成起動操作的時機不同,但是由于能夠吸收該差異,因此能夠可靠地起動。此外,根據(jù)上述打入工具的結(jié)構,由于未使用現(xiàn)有打入工具中所必需的凸輪,因此無需考慮因氣體燃燒所產(chǎn)生的熱量的影響,從而能夠有效地活用原本用于收納上述凸輪的部分的空間,因此能夠節(jié)省上述空間并降低整體高度,且能夠較低地抑制成本。此外,由于將鎖定桿43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配置于扳機10的轉(zhuǎn)動中心側(cè),因此能夠在扳機的上部(主體1和把手Ia之間)確保大的空間,能夠在此處配置安全桿、開關桿、開關等開關機構。由此,既能有效利用扳機10的上部空間,還能節(jié)省現(xiàn)有開關機構所占的空間,從而能夠使裝置整體更加小型化。此外,由于扳機10通過鎖定桿43使可動套筒6形成密閉燃燒室7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使結(jié)構簡單并減少部件數(shù),且能夠降低打入工具的整體高度,使整體小型化。另外,為了使燃燒室7敞開而使可動套筒6向下方移動時,鎖定桿43被可動套筒6壓回而脫離其下表面,但是,在鎖定桿43被壓回時,扳機10也返回,因此能夠減輕用于將扳機10拉回待機位置的彈簧載荷。因此,能夠提高扳機10的操作性。此外,當要進行在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的狀態(tài)下僅使打入工具接觸被打入件即可將釘打入的、所謂的“接觸打釘”而先拉動扳機10的情況下,由于對扳機10進行轉(zhuǎn)動操作時,安全桿23進行空擺并越過扳機開關桿25,因此之后即使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上,打入工具也不會動作。此外,當扳機10轉(zhuǎn)動時,鎖定桿43的端部僅沿著可動套筒 6的側(cè)面滑上去(參照圖10)。因此,即使用力握緊扳機10或者誤將打入工具的前端用力地撞擊到被打入件上,也不會對鎖定桿43或扳機10施加載荷,不會造成變形或損壞,因此能夠良好地保護部件。
此外,在圖6中也進行了圖示,如圖13(A)所示,在將釘打入時對扳機10進行轉(zhuǎn)動操作后,在其轉(zhuǎn)動途中安全桿23與扳機開關桿25卡合,扳機開關桿25按壓微動開關26 ;之后,如圖13(B)所示使扳機10全程轉(zhuǎn)動至轉(zhuǎn)動端時,安全桿23的桿部33越過扳機開關桿 25而脫離與扳機開關桿25的卡合。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因過度按壓微動開關26而導致微動開關26損壞并發(fā)生故障。另外,由于使扳機10返回時,安全桿23 —邊轉(zhuǎn)動一邊下降, 在途中與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卡合,而不是使扳機開關桿25向上方移動地作用,因此能夠返回待機狀態(tài)。如此,由于僅在最初對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按動微動開關26,因此作為安全裝置也奏效。另外,由于第一典型實施例的扳機10被轉(zhuǎn)動自如地軸支撐于主體1 一側(cè),因此不會因在作業(yè)現(xiàn)場產(chǎn)生的灰塵或砂粒使滑動面變得粗糙而使移動鈍化、或造成部件磨損,性能不易老化,無需附加防止磨損的部件。然而,由于是通過使扳機10在滑動臂21和扳機開關桿25之間上下來實現(xiàn)上述作用的,因此并不限定于像第一典型實施例那樣通過轉(zhuǎn)動而上下移動的方式。如圖14所示,根據(jù)變形例,像扳機10那樣還可以采取上下滑動的滑動方式的扳機結(jié)構。由于該情況下,滑動扳機10發(fā)揮與第一典型實施例大致相同的作用,因此在此省略說明。<第二典型實施例>圖15表示開關機構接近配置于氣缸側(cè)的第二典型實施例。由于基本的結(jié)構與第一典型實施例大致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的部件。同樣在第二典型實施例中,將釘打入時,首先如圖16所示將接觸臂13的下端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腔室臂12也與接觸臂13 —起相對于機頭部2向上方移動,因此可動套筒6被上推并形成密閉的燃燒室7,并攪拌混合噴射至內(nèi)部的可燃氣體和空氣。同時,由于導塊14與滑動臂21卡合并向上方移動,卡合臂30上推受扭螺旋彈簧36的一端,因此安全桿23轉(zhuǎn)動。在該狀態(tài)下對扳機10進行拉起操作時,在轉(zhuǎn)動端的前方安全桿23的桿部33 的前端上推扳機開關桿25而使微動開關26接通。由此將釘打出。由于打入完畢后,燃燒室7內(nèi)的溫度急劇下降,因此,利用活塞5的上方空間和下方的大氣壓的壓力差使活塞5返回上止點。而且,通過拉起打入工具并使機頭部離開被打入件,再松開扳機10并使其向下方轉(zhuǎn)動以返回待機狀態(tài),以準備進行下一打入作業(yè)。另外,在上述結(jié)構中,如圖17所示,首先,在拉動扳機10后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上時也不能起動打入工具。即,由于在使接觸臂13位于下方待機位置的狀態(tài)下拉動扳機10時,滑動臂21也留在下方位置,因此受扭螺旋彈簧36不會作用于安全桿23,安全桿 23被螺旋彈簧41向左側(cè)施力,桿部33越過扳機開關桿25的前端。因此,之后即使通過將接觸臂13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而使滑動臂21上升,打入工具也不會起動。由此,當先對扳機10進行操作時不能起動打入工具。因此,能夠防止所謂的接觸打釘。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由于將鎖定桿43可轉(zhuǎn)動地配置于扳機10的轉(zhuǎn)動中心側(cè)的上部,因此與圖1的實施例相同,在扳機10的上部(主體1和把手Ia之間)能夠確保大的空間,能夠在此處配置安全桿、開關桿、開關等開關機構。由此,既能有效利用扳機10的上部空間, 還能節(jié)省現(xiàn)有開關機構所占的空間,能夠使裝置整體更加小型化。此外,由于在主體1和把手Ia之間未如圖1所示地配置氣體罐9,因此能夠使開關機構接近配置于氣缸一側(cè)。由此,主體和把手的扳機之間的距離變小,重心位置變得更接近主體側(cè),因此,打入工具的重量平衡良好,并能夠提高擊打時的穩(wěn)定性和操作性。此外,不僅可以將扳機設置為轉(zhuǎn)動方式,還可以將其設置為滑動方式。根據(jù)上述多個典型實施例,在將釘打入時,通過將接觸部件的下端按壓在被打入件上,使可動套筒和接觸部件一起被上推,形成密閉的燃燒室。當接觸部件向上方移動時, 在使上述安全桿動作后對扳機進行操作時,上述安全桿與上述開關桿卡合并按壓上述開關桿,因此開關桿對上述開關進行按壓動作。由此,由于與火花塞連接的電路的開關接通,因此對燃燒室內(nèi)的混合氣體點火而使其燃燒并爆發(fā)性膨脹。使高壓的燃燒氣體作用于上述活塞而沖擊性驅(qū)動上述活塞,通過與活塞的下表面?zhèn)冉Y(jié)合的打入器將釘從機頭部打入到被打入件中。此外,由于將保持部件可轉(zhuǎn)動地配置于扳機的轉(zhuǎn)動中心側(cè),因此能夠在扳機的上部確保大的空間,能夠在此處配置安全桿、開關桿、開關等開關機構。由此,既能有效地利用扳機10的上部空間,還能節(jié)省現(xiàn)有開關機構所占的空間,能夠使裝置整體更加小型化。另外,通過減小主體和扳機之間的距離,能夠使工具的重心位置接近主體側(cè),通過使作為工具的重量平衡變得良好,使用者易于進行操作,且不易疲勞。將在上述可動套筒側(cè)延伸的保持部件連接在上述扳機上,在上述可動套筒向上移動時,該保持部件的前端與上述扳機的操作連動并與上述可動套筒的下表面卡合而使上述燃燒室保持密閉狀態(tài),由于如上構成,因此能夠由扳機和保持部件形成密閉的燃燒室,能夠使結(jié)構簡單并減少部件數(shù),并且能夠降低打入工具的整體高度,使整體小型化。而且,為了使燃燒室敞開而使可動套筒向下方移動時,保持部件被可動套筒壓回而脫離其下表面,而在保持部件被壓回時扳機也返回,因此能夠減輕用于使扳機返回的彈簧載荷。在使扳機轉(zhuǎn)動至途中而使上述保持部件的端部與下降至上止點的略微下方位置的上述可動套筒的下表面卡合以使燃燒室保持在密閉狀態(tài)的狀態(tài)時,由于隨著上述可動套筒下降而移動的滑動臂具有使上述安全桿的前端越過上述開關桿的前端并轉(zhuǎn)動的結(jié)構,因此即使之后拉動扳機,安全桿也不會按壓開關桿,因此不能起動打入工具。因此,不會在空中實打并射釘。由于在使上述滑動臂位于下方位置的狀態(tài)下對上述扳機進行操作時,上述滑動臂具有使上述安全桿的前端越過上述開關桿的前端而轉(zhuǎn)動的結(jié)構,因此即使對開關桿進行轉(zhuǎn)動操作,桿部也會越過開關桿的前端。之后即使將接觸部件按壓在被打入件上,打入工具也不會起動。因此,先對扳機進行操作時不能夠起動打入工具。由于在接觸部件位于下止點而對扳機進行操作時使保持部件的前端與可動套筒的側(cè)面卡合,所以在使扳機轉(zhuǎn)動時保持部件的端部僅沿著可動套筒的側(cè)面滑上去,因此不會妨礙扳機的動作。因此,即使誤將打入工具的前端用力地撞擊到被打入件上,也不會對保持部件和扳機施加載荷,不會造成變形或損壞,因此能夠良好地保護部件。在將接觸部件按壓在被打入件上后對扳機進行操作時,在扳機的動作途中安全桿與開關桿卡合并由開關桿 按壓開關之后,在扳機的轉(zhuǎn)動端上述安全桿越過上述開關桿而脫離上述開關桿,由于如上構成,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因過度按壓開關而導致開關損壞并發(fā)生故障。對于從按壓開關桿而使開關接通的狀態(tài)開始、直至通過開關桿而使開關斷開為止安全桿和開關桿相接觸的部分的接觸區(qū)域,設定為如下長度在接觸臂從大致中間位置移動至上止點的期間,上述安全桿的桿部與扳機開關桿相接觸;因此,在接觸臂上升至大致中間位置以上的狀態(tài)下拉動扳機而進行起動操作時,即使因作業(yè)者不同而造成起動操作的時機不同,只要處于相接觸的移動過程中的接觸區(qū)域,就能夠按壓并可靠地起動微動開關。由于扳機被轉(zhuǎn)動自如地軸支撐于主體側(cè),因此與滑動方式的裝置相比不會因作業(yè)現(xiàn)場產(chǎn)生的灰塵或砂粒造成滑動面變得粗糙而使移動鈍化、或造成部件磨損,因而性能不易老化,無需附加防止磨損的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體⑴;氣缸(4),配置于所述主體(1)內(nèi);活塞(5),以能夠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氣缸(4)內(nèi); 可動套筒(6),位于所述氣缸(4)的上側(cè); 燃燒室(7),通過使所述可動套筒(6)上下移動而開閉; 機頭部(2),設置于所述主體(1)的下方,將釘向被打入件打出; 接觸部件(13),從所述機頭部(2)突出且以能夠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當被按壓于被打入件(P)上時,相對于主體(1)而相對地向上方移動并使所述可動套筒(6)向關閉燃燒室(7)的方向移動; 扳機(10);安全桿(23),安裝在所述扳機(10)上,且以能夠與所述接觸部件(13)卡合的方式配置;開關桿(25),以能夠與所述安全桿(23)卡合的方式配置; 開關(26),通過被所述開關桿(25)按壓而動作;以及保持部件(43),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與所述扳機(10)連接,且以能夠與所述可動套筒 (6)卡合的方式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桿(23)由固定于所述扳機(10)上的軸(22)進行軸支撐,并能夠相對于所述扳機(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開關桿(25)由固定于所述主體(1)上的軸(24)進行軸支撐,并能夠在使所述開關(26)接通的接通位置和離開開關的斷開位置之間轉(zhuǎn)動; 所述開關(26)固定于所述主體(1)上;所述保持部件(43)具有由固定于所述扳機(10)上的軸(100)進行軸支撐的基端部 (43B)和能夠與所述可動套筒(6)卡合的前端部(43L),所述保持部件(43)的所述基端部 (43B)和所述前端部(43L)之間的中間部分由固定于所述主體(1)上的突軸(46)進行支撐;用于支撐所述保持部件(43)的所述基端部(43L)的所述軸(100)在與所述上下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支撐所述開關桿(25)的所述軸(24)和所述氣缸(4)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43)的所述前端部(43L)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可動套筒(6)位于關閉燃燒室(7)的上方位置、且對所述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所述保持部件(43)的所述前端部(43L)與所述可動套筒(6)的下表面(47)卡合,以保持所述燃燒室(7)的密閉狀態(tài)。
4.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還具有以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1)沿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的滑動臂(21);在所述滑動臂(21)的前側(cè),形成位于所述接觸部件(13)的上部(14)的上側(cè)的卡合片 (27);在位于支撐有所述安全桿(23)的所述扳機(10)上的所述軸(22)上安裝受扭螺旋彈簧(36),所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一端安裝于在所述安全桿03)上形成的彈簧支片(34) 上,所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另一端(38)以能夠與在所述滑動臂的后側(cè)形成的卡合臂(30)的上端卡合的方式配置;所述安全桿被彈簧Gl)向所述第一位置施力;所述滑動臂的所述卡合片(XT)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接觸部件(13)被按壓于被打入件(P)上而向上方移動的狀態(tài)下,所述滑動臂的所述卡合片(XT)與所述接觸部件(1 的所述上部(14)卡合并使所述滑動臂向上方移動;所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所述另一端(38)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滑動臂向上方移動時,所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所述另一端(38)與所述卡合臂(30)的上端卡合并使所述安全桿向所述第二位置轉(zhuǎn)動;所述安全桿03)上形成的桿部(33)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安全桿03)的第二位置處對所述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所述安全桿上形成的桿部(3 與所述開關桿 (25)卡合而使所述開關桿05)從斷開位置向接通位置轉(zhuǎn)動,在所述安全桿03)的第一位置處對所述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所述安全桿上形成的所述桿部(3 不與所述開關桿05)卡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臂的所述卡合臂(30)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保持部件G3)的所述前端部(43L)與所述可動套筒 (6)的下表面卡合以使所述燃燒室(7)保持密閉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當解除所述接觸部件(13) 對被打入件(P)的按壓而使所述滑動臂相對于主體(1)向下方移動時,所述受扭螺旋彈簧(36)的所述另一端(38)也向下方移動,所述安全桿的所述桿部(3 不與所述開關桿0 卡合,利用所述彈簧Gl)使所述安全桿向所述第一位置轉(zhuǎn)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前端部(43L)配置于如下位置在所述接觸部件(1 位于下止點的狀態(tài)下對所述扳機 (10)進行拉動操作時,所述保持部件G3)的所述前端部(43L)與所述可動套筒(6)的側(cè)面卡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桿03)的所述桿部(33)配置于如下位置在通過對所述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而使所述開關桿05)按壓所述開關06)之后,進一步對所述扳機(10)進行拉動操作時,所述安全桿的所述桿部(33)越過所述開關桿05)而脫離所述開關桿05)。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從將所述接觸部件(13) 按壓在被打入件(P)上后對所述扳機(10)進行操作以使安全桿的所述桿部(33)按壓所述開關桿05)而使開關接通的狀態(tài)開始、直至所述桿部(33)通過所述開關桿05)變而使開關斷開為止,所述桿部(33)和所述開關桿05)在接觸區(qū)域(a)相接觸,上述接觸區(qū)域(a)被設定為如下長度在所述接觸部件(1 從大致中間位置移動至上止點的期間,所述桿部(3 和所述開關桿0 相接觸。
9.根據(jù)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機 (10)由固定在所述主體(1)上的軸(3 進行軸支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桿上呈放射狀地形成桿部(3 和彈簧支片(3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體燃燒式打入工具,通過使可動套筒(6)上下移動而開閉燃燒室(7)。安全桿(23)安裝在扳機(10)上,通過被以能夠與安全桿(23)卡合的方式配置的開關桿(25)按壓而使開關(26)動作。能夠與可動套筒(6)卡合的保持部件(43)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與扳機(10)連接。用于支撐保持部件(43)的基端部(43L)的軸(10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支撐開關桿(25)的軸(24)和氣缸(4)之間。
文檔編號B25C1/08GK102398250SQ20111023666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2日
發(fā)明者橫地穩(wěn) 申請人:美克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