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市政交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度可調多功能減速帶。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減速帶一般固定安裝在路面上,遇到特殊情況時很難拆卸,同時小區(qū)門口等地方往往用減速帶和擋桿配合使用,需要很大面積,每次車輛經過時需要將擋桿升起,速度慢、效率低,影響高峰時的出行效率,同時造成車輛顛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度可調多功能減速帶,其采用凸輪帶動鏈板升降,通過調節(jié)鏈板高度,使其既能充當擋桿又能做減速帶,還可以完全變平。
本發(fā)明所使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度可調多功能減速帶,包括機身、驅動模塊、升降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模塊安裝在機身左側,升降模塊安裝在機身上的兩個豎直支架之間;
所述的機身包括基座、鏈板固定座、氣泵、儲氣罐、前導向柱安裝孔、凸輪安裝孔、氣囊轉軸固定孔、后導向柱安裝孔、搖臂安裝孔,所述的基座上端面前端設有鏈板固定座;基座左右兩側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豎直支架,支架上部前后段分別設有一個前導向柱安裝孔、一個后導向柱安裝孔,前導向柱安裝孔和后導向柱安裝孔等高;支架中部設有一個凸輪安裝孔,凸輪安裝孔下方設有一個搖臂安裝孔,凸輪安裝孔與后導向柱安裝孔中間下方設有一個氣囊轉軸固定孔;所述的氣泵固定安裝在基座上端面鏈板固定座后方,儲氣罐固定安裝在氣泵右側;
所述的驅動模塊包括蝸桿支架、蝸桿、蝸輪、氣動馬達、驅動模塊殼體、上端蓋、控制面板,所述的驅動模塊殼體固定安裝在基座左側的支板上;所述的上端蓋固定安裝在驅動模塊殼體上方,控制面板通過下方支架固定安裝在上端蓋上方;所述的蝸桿支架和氣動馬達固定裝在基座左側的支板上,氣動馬達位于蝸桿支架后方;所述的蝸桿一端安裝在氣動馬達輸出軸上,另一端安裝在蝸桿支架上;所述的蝸輪的轉軸一端轉動安裝在基座左側的支板上的凸輪安裝孔內,另一端轉動安裝在驅動模塊殼體上,蝸輪與蝸桿嚙合;
所述的升降模塊包括若干個鏈板、前導向柱、升降凸輪、后導向柱、氣囊轉軸、六個氣囊、搖臂、六個氣囊鉸支座、鏈板鉸支座;所述的前導向柱、后導向柱和升降凸輪左右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基座左右兩側支板上的前導向柱安裝孔、后導向柱安裝孔和凸輪安裝孔內;所述的升降凸輪左端固定連接在蝸輪的轉軸端部;所述的氣囊轉軸和搖臂前端的轉軸左右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基座左右兩側支板上的氣囊轉軸固定孔和搖臂安裝孔內;所述的搖臂中段設有六個氣囊鉸支座,搖臂后端設有鏈板鉸支座;所述的六個氣囊一端轉動安裝在氣囊轉軸,另一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六個氣囊鉸支座上;所述的若干個鏈板首尾相連,首端的鏈板鉸接在鏈板固定座上,末端的鏈板鉸接在鏈板鉸支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凸輪轉動到最低點時頂端與其前后的前導向柱和后導向柱頂端等高。
由于本發(fā)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采用凸輪帶動鏈板升降,通過調節(jié)鏈板高度,使其既能充當擋桿又能做減速帶,還可以完全變平,功能多樣,占地面積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組裝完成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去掉升降模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機身和驅動模塊傳動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升降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升降模塊去掉鏈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升降模塊部分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1-機身;2-驅動模塊;3升降模塊;101-基座;102-鏈板固定座;103-氣泵;104-儲氣罐;105-前導向柱安裝孔;106-凸輪安裝孔;107-氣囊轉軸固定孔;108-后導向柱安裝孔;109-搖臂安裝孔;201-蝸桿支架;202-蝸桿;203-蝸輪;204-氣動馬達;205-驅動模塊殼體;206-上端蓋;207-控制面板;301-鏈板;302-前導向柱;303-升降凸輪;304-后導向柱;305-氣囊轉軸;306-氣囊;307-搖臂;308-氣囊鉸支座;309-鏈板鉸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一種高度可調多功能減速帶,包括機身1、驅動模塊2、升降模塊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模塊2安裝在機身1左側,升降模塊3安裝在機身1上的兩個豎直支架之間;
所述的機身1包括基座101、鏈板固定座102、氣泵103、儲氣罐104、前導向柱安裝孔105、凸輪安裝孔106、氣囊轉軸固定孔107、后導向柱安裝孔108、搖臂安裝孔109,所述的基座101上端面前端設有鏈板固定座102;基座101左右兩側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豎直支架,支架上部前后段分別設有一個前導向柱安裝孔105、一個后導向柱安裝孔108,前導向柱安裝孔105和后導向柱安裝孔108等高;支架中部設有一個凸輪安裝孔106,凸輪安裝孔106下方設有一個搖臂安裝孔109,凸輪安裝孔106與后導向柱安裝孔108中間下方設有一個氣囊轉軸固定孔107;所述的氣泵103固定安裝在基座101上端面鏈板固定座102后方,儲氣罐104固定安裝在氣泵103右側;
所述的驅動模塊2包括蝸桿支架201、蝸桿202、蝸輪203、氣動馬達204、驅動模塊殼體205、上端蓋206、控制面板207,所述的驅動模塊殼體205固定安裝在基座101左側的支板上;所述的上端蓋206固定安裝在驅動模塊殼體205上方,控制面板207通過下方支架固定安裝在上端蓋206上方;所述的蝸桿支架201和氣動馬達204固定裝在基座101左側的支板上,氣動馬達204位于蝸桿支架201后方;所述的蝸桿202一端安裝在氣動馬達204輸出軸上,另一端安裝在蝸桿支架201上;所述的蝸輪203的轉軸一端轉動安裝在基座101左側的支板上的凸輪安裝孔106內,另一端轉動安裝在驅動模塊殼體205上,蝸輪203與蝸桿202嚙合;
所述的升降模塊3包括若干個鏈板301、前導向柱302、升降凸輪303、后導向柱304、氣囊轉軸305、六個氣囊306、搖臂307、六個氣囊鉸支座308、鏈板鉸支座309;所述的前導向柱302、后導向柱304和升降凸輪303左右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基座101左右兩側支板上的前導向柱安裝孔105、后導向柱安裝孔108和凸輪安裝孔106內;所述的升降凸輪303左端固定連接在蝸輪203的轉軸端部;所述的氣囊轉軸305和搖臂307前端的轉軸左右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基座101左右兩側支板上的氣囊轉軸固定孔107和搖臂安裝孔109內;所述的搖臂307中段設有六個氣囊鉸支座308,搖臂307后端設有鏈板鉸支座309;所述的六個氣囊306一端轉動安裝在氣囊轉軸305,另一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六個氣囊鉸支座308上;所述的若干個鏈板301首尾相連,首端的鏈板301鉸接在鏈板固定座102上,末端的鏈板301鉸接在鏈板鉸支座309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凸輪303轉動到最低點時頂端與其前后的前導向柱302和后導向柱304頂端等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發(fā)明工作原理:本發(fā)明在使用時首先將減速帶整體安裝在路面內,使升降凸輪303轉到最低點時鏈板301和路面等高,通過氣動馬達204帶動蝸桿202轉動,通過蝸桿202帶動蝸輪203轉動,從而使與蝸輪203相連的升降凸輪303轉動,鏈板301末端隨搖臂307上下擺動,使鏈板301整體可以隨著升降凸輪303的轉動而升降,通過調節(jié)氣囊306內的壓力始終對搖臂307提供適當?shù)南聣毫Γ鸬筋A緊鏈板301的作用,當升降凸輪303轉動到最高點時,此時鏈板301最高點與地面距離大于普通車輛離地間隙,車輛無法駛過,升降凸輪303再轉動一定角度時鏈板301下降,車輛可以通過,此時可起到減速帶作用,升降凸輪303轉到最低點時車輛可以平穩(wěn)通過,此時本裝置不對車輛行駛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