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炸鍋。
背景技術:
目前空氣炸鍋產品逐漸受到市場的歡迎,其結構一般包括殼體、熱風裝置及烹飪腔,在殼體內還設有金屬導風罩,并在金屬導風罩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現(xiàn)有的結構中,溫度傳感器的金屬殼體連接有金屬法蘭,溫度傳感器通過金屬法蘭直接安裝在導風罩上,這種安裝方式存在如下不足:金屬導風罩與溫度傳感器的金屬殼體直接貼合設置,導風罩的熱量直接傳導到溫度傳感器,會對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檢測造成干擾,導致溫度傳感器對烹飪腔內的烹飪溫度測量不準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氣炸鍋,尤其是一種空氣炸鍋的溫度傳感器安裝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1、一種安裝溫度傳感器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和熱風組件,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導風罩,所述導風罩的下方與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烹飪空間,所述熱風組件包括熱風風扇和加熱管,并且所述熱風組件安裝在烹飪空間的上部,所述殼體內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導風罩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溫度傳感器穿過安裝孔伸入所述烹飪空間內且靠近所述熱風組件設置,所述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導風罩之間設有隔熱件。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導風罩的側壁上,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加熱管的距離為5~60毫米。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上連接有安裝法蘭,所述隔熱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
進一步的,具有通孔的環(huán)形墊片、及所述通孔周圈向外延伸出唇邊,所述環(huán)形墊片位于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所述唇邊位于所述安裝孔的內壁與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熱風風扇設置在加熱管的上方,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不高于所述熱風風扇的上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隔熱件為耐高溫的食品級的硬質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隔熱件為耐高溫的可形變的食品級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導風罩上設有安裝溫度傳感器的安裝孔,所述隔熱件為具有軸向通孔的軟膠圈,并且軟膠圈的外周圈上設有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環(huán)狀凹槽,所述溫度傳感器穿過軸向通孔且通過所述環(huán)狀凹槽固定到所述安裝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隔熱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2毫米。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傳感器包括固定部和探頭部,所述探頭部至導風罩側壁的距離為5~4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安裝溫度傳感器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和熱風組件,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導風罩,所述導風罩的下方與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烹飪空間,所述熱風組件包括熱風風扇和加熱管,并且所述熱風組件安裝在烹飪空間的上部,所述殼體內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導風罩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溫度傳感器穿過安裝孔伸入所述烹飪空間內且靠近所述熱風組件設置,所述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導風罩之間設有隔熱件。這樣設置將導風罩與溫度傳感器隔離而不直接接觸,防止導風罩的熱量傳導到溫度傳感器,實現(xiàn)對烹飪空間內溫度的準確測量,隔熱件的設置還具有墊片的作用,有利于溫度傳感器安裝的牢固性。
2.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導風罩的側壁上,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加熱管的距離為5~60毫米。這樣設置,溫度傳感器處于加熱管的側部,避免了加熱管本身的表面高溫對溫度傳感器的影響,只有烹飪空間循環(huán)的熱空氣流流經(jīng)溫度傳感器,使得溫度傳感器能夠準確的測量烹飪空間的溫度,以準確控制溫度,達到提高烹飪效果的目的。當所述溫度傳感器與加熱管距離小于5毫米時,由于加熱管加熱狀態(tài)的表面溫度非常高,受到加熱管表面溫度的影響,溫度傳感器測得的溫度不準確。當所述溫度傳感器與加熱管距離大于60毫米時,溫度傳感器與加熱管距離遠,溫度傳遞慢,達不到實時測量的效果,從而使得對溫度的控制也不準確。
3.所述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上連接有安裝法蘭,所述隔熱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安裝法蘭的設置方便了溫度傳感器的安裝,隔熱件起到墊片的作用,增強了安裝連接的牢靠度,隔熱件還有效地防止了烹飪空間內的熱空氣流泄露。
4.所述隔熱件包括具有通孔的環(huán)形墊片、及所述通孔周圈向外延伸出唇邊,所述環(huán)形墊片位于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所述唇邊位于所述安裝孔的內壁與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之間。這樣設置將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金屬殼體與金屬的導風罩完全隔離開來,有效的減少外部高導熱體對探頭部的干擾,使得溫度傳感器對溫度的檢測更準確,控溫更及時,提高食物烹飪的效果。
5.所述隔熱件為耐高溫的可形變的食品級材料制成。這樣設置,在固定溫度傳感器時,可形變隔熱件會受到壓緊力變形而形成預緊力,緊配性好,從而起到防松脫的作用,使得溫度傳感器的固定更牢靠;另外,可形變隔熱件的設置,使得溫度傳感器具有一定浮動空間且不影響其連接的牢固性,從而避免了溫度傳感器由于長時間處于空氣流吹拂作用的狀態(tài)下而產生松動的問題出現(xiàn)。
6.所述導風罩上設有安裝溫度傳感器的安裝孔,所述隔熱件為具有軸向通孔的軟膠圈,并且軟膠圈的外周圈上設有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環(huán)狀凹槽,所述溫度傳感器穿過軸向通孔且通過所述環(huán)狀凹槽固定到所述安裝孔內。這樣設置,隔熱件具有防脫離安裝孔的結構,配合溫度傳感器的過盈安裝達到可靠安裝的目的,簡化了安裝結構,提高組裝效率。
7.所述溫度傳感器包括固定部和探頭部,所述探頭部至導風罩側壁的距離為5~40毫米。這樣設置,確保溫度傳感器的安裝的可靠性,避免熱空氣流的長時間攪動而可能造成溫度傳感器松動的問題發(fā)生,使用安全、性能穩(wěn)定。當所述探頭部至導風罩側壁的距離小于5毫米,探頭部不能充分的與烹飪空間的空氣流接觸,使得測量得到的溫度可能不能實時的烹飪空間的溫度,可能導致溫度控制不準確。當所述探頭部至導風罩側壁的距離大于40毫米時,探頭部懸空端過長,由于存在熱空氣流的攪動,溫度傳感器受到側向力作用較大,長期這種狀態(tài),使得溫度傳感器會很容易松動,可能會導致工作不穩(wěn)定的情況發(fā)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空氣炸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溫度傳感器安裝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溫度傳感器安裝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溫度傳感器安裝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殼體,21-加熱管,22-熱風風扇,3-導風罩,4-烹飪空間,5-溫度傳感器,51-探頭部,52-固定部,53-安裝法蘭,6-隔熱件,7-冷風風扇,8-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安裝溫度傳感器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1、設置在殼體1內的熱風組件和導風罩3,所述導風罩3為金屬材料制成,所述導風罩3的下方與殼體1的內壁之間形成烹飪空間4,所述熱風組件包括熱風風扇22和加熱管21,并且所述熱風風扇22設置在加熱管21的上方,所述熱風風扇22和加熱管21都安裝在導風罩3的下方且位于烹飪空間4的上部,所述烹飪空間4的下部設置有盛放食物的烹飪容器,熱風組件產生熱空氣流對烹飪容器內的食物進行加熱。所述導風罩的上方與殼體內壁之間形成安裝空間,在安裝空間內還設置有冷風風扇7、溫度傳感器5和主控板,所述冷風風扇對安裝空間和殼體具有通風、散熱的作用,所述熱風風扇22和冷風風扇7通過電機8驅動,溫度傳感器5的金屬殼體可快速感應到其附近溫度的變化,所述溫度傳感器5伸入所述烹飪空間4內且靠近所述熱風組件設置,在溫度傳感器5和導風罩3之間設置有隔熱件6,所述隔熱件6為耐高溫的食品級的硬質材料制成,例如:聚醚砜樹脂、陶瓷等。所述主控板與溫度傳感器電連接,主控板通過溫度傳感器對烹飪空間的溫度進行檢測以控制烹飪食物的溫度。本實施例中,所述隔熱件為陶瓷材料制成。這樣設置將金屬導風罩與溫度傳感器隔離而不直接接觸,防止金屬導風罩的熱量傳導至溫度傳感器,避免對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造成干擾,實現(xiàn)對烹飪空間內溫度的準確測量。
所述溫度傳感器5設置在導風罩3的側壁上,所述溫度傳感器5與所述加熱管21的距離S為5~60毫米,優(yōu)選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加熱管的距離S為10~30毫米。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風罩3的側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溫度傳感器5穿過該安裝孔安裝在導風罩3的側壁上,所述溫度傳感器5包括固定部52和探頭部51,探頭部51伸入烹飪空間4內,并且所述探頭部51與所述加熱管21的距離S設置為25毫米。這樣設置避免了加熱管本身的表面高溫對溫度傳感器的影響,使得溫度傳感器能夠準確的測量烹飪空間的溫度,以準確控制溫度,達到提高烹飪效果的目的。
為了方便溫度傳感器的安裝固定,如圖2,所述溫度傳感器5的殼體上連接有安裝法蘭53,所述隔熱件6設置在所述安裝法蘭53與導風罩3內壁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固定部連接一環(huán)狀的安裝法蘭,溫度傳感器的固定部穿過安裝孔,并且安裝法蘭位于烹飪空間內,隔熱件為具有通孔的環(huán)狀墊片,所述隔熱件套裝在溫度傳感器上,并且隔熱件處于導風罩側壁與所述安裝法蘭之間,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固定部設有鎖緊螺紋,通過鎖緊螺母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導風罩上。
所述熱風風扇22設置在加熱管21的上方,所述溫度傳感器5的安裝位置不高于所述熱風風扇22的上表面。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安裝在導風罩的側壁上,并且溫度傳感器位于所述熱風風扇與加熱管之間的高度范圍內。這樣設置,使得溫度傳感器處于熱空氣流的循環(huán)路徑中,溫度傳感器能夠較準確的檢測烹飪空間的溫度變化,及時準確的控制烹飪的溫度。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所述加熱管的上方,使得溫度傳感器的安裝更隱蔽,避免在使用或擦拭時觸碰到溫度傳感器,從而保證溫度傳感器安裝和使用的可靠性。
為了保證隔熱件具有足夠的厚度來保證隔熱的效果,所述隔熱件6的厚度大于等于0.2毫米,優(yōu)選隔熱件的厚度為1.5~2.5毫米,這樣設置既保證隔熱的效果,也不浪費材料,使得成本適宜。本實施例中,隔熱件的厚度為2毫米。
所述探頭部51至導風罩3側壁的距離為5~40毫米。本實施例中,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與導風罩側壁的距離為15毫米。這樣設置,確保溫度傳感器安裝的可靠性,避免熱空氣流的長時間攪動而可能造成溫度傳感器松動的問題發(fā)生,使得工作性能穩(wěn)定。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所述隔熱件的設置不同。
所述隔熱件6為耐高溫的可形變的食品級材料制成。這樣設置,可形變隔熱件使得溫度傳感器與導風罩相互之間的安裝緊配性好,連接可靠,且使得安裝孔的密封性好,不漏風;可形變的隔熱件設置在導風罩與溫度傳感器之間,使得溫度傳感器具有一定浮動空間且不影響其連接的牢固性,從而避免了溫度傳感器由于空氣流長時間吹拂作用而松動的問題出現(xiàn)。如圖3,本實施例中,隔熱件為食品級的硅橡膠制成,所述硅橡膠隔熱件6包括具有通孔的環(huán)形墊片、及所述通孔周圈向外延伸出唇邊,其截面形狀為L形,所述環(huán)形墊片位于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所述唇邊位于所述安裝孔的內壁與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之間。所述溫度傳感5器的探頭部51穿過安裝孔伸入到烹飪空間4內,并且安裝法蘭53位于所述安裝空間的一側,安裝后,所述硅橡膠隔熱件位于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所述唇邊位于所述安裝孔的內壁與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之間,所述安裝法蘭上設有通孔,通過鎖緊螺釘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導風罩上。
為了簡化安裝工藝,避免隔熱件被擠壓變形過多而導致導風罩側壁與溫度傳感器接觸的可能性發(fā)生,保證實現(xiàn)隔熱的技術效果,所述隔熱件配合端面的直徑不小于所述安裝法蘭直徑的2/3,本實施例中,所述隔熱件配合端面的直徑是所述安裝法蘭直徑的2/3。
可以理解的,溫度傳感器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上設有安裝法蘭,并且位于固定部一側的端部還設有鎖緊螺紋,所述隔熱件從固定部的一側套裝在溫度傳感器上,然后將溫度傳感器的固定部的一端從烹飪空間插入安裝孔,使得固定部處于所述安裝空間內,鎖緊螺母與鎖緊螺紋的旋緊配合,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導風罩上。硅橡膠隔熱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法蘭與導風罩壁之間,及所述安裝孔的內壁與溫度傳感器的殼體之間的位置,硅橡膠為具有彈性的軟膠,使得溫度傳感器具有一定浮動空間且不影響其連接的牢固性,從而避免了溫度傳感器由于長時間處于空氣流吹拂作用的狀態(tài)下而產生松動的問題出現(xiàn)。
本實施例所述空氣炸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所述隔熱件的結構不同。
如圖4,所述導風罩3上設有安裝溫度傳感器的安裝孔,所述隔熱件6為具有軸向通孔的硅橡膠圈,并且軟膠圈的外周圈上設有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環(huán)狀凹槽,所述溫度傳感器5穿過軸向通孔且通過所述環(huán)狀凹槽固定到所述安裝孔內。其中,所述安裝孔的卡到所述環(huán)狀凹槽內,所述溫度傳感器的金屬殼體與硅橡膠圈、硅橡膠圈與安裝孔之間為過盈配合,使得溫度傳感器可靠的固定在安裝孔內。這樣設置,隔熱件具有防脫離安裝孔的結構,配合溫度傳感器的過盈安裝達到可靠安裝的目的,簡化了安裝結構,提高組裝效率。
本實施例所述空氣炸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